封禅实际就是一种祭祀活动,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祭祀天地。既然只是祭祀天地,那么从理论上讲,皇帝不是经常搞这种活动吗?虽然经常搞,但在泰山搞这种祭祀活动却有着重大意义。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先来说说泰山的文化地位。 泰山的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封禅实际就是一种祭祀活动,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祭祀天地。既然只是祭祀天地,那么从理论上讲,皇帝不是经常搞这种活动吗?虽然经常搞,但在泰山搞这种祭祀活动却有着重大意义。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先来说说泰山的文化地位。
泰山的双重身份
提到泰山,必然会想到孔子,据《史记》记载: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因此,泰山兼有齐鲁文化优势。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道破天机,从中体现出泰山在儒学思想领袖心中的崇高地位,在齐鲁地区,人们用泰山来比类文化行为和精神境界的高尚,泰山被看作圣人之学宏大高远的象征。
[var1]
在上古时代,就有岱(指泰山)为山宗,为五岳之长的说法,可见,泰山一直以来就有着正统政治权力的符号象征。
秦始皇、汉武帝在他们进行海上之行时,都要同时礼祀泰山。秦始皇曾多次东巡海上,其目的除了寻找海上仙山,求长生不老药之外,主要动机还在于强化行政实力,以实现“明照四海之内”,实际也是对权力的极端追求。汉武帝同样也有类似于秦始皇的行动,其中也不乏在宣示“天子以四海为家”的政治意识。
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这一文化新规使得儒学逐渐成为地方意识形态的正统。而泰山作为儒学文化的象征,自然而然也被视为社会意识的主流。
[var1]
除此之外,泰山的地理位置也有独特的地方,在我们文化当中,从风水学的角度上来讲,一个好的所在必是山水组合。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
立足于西部和中部的秦汉帝王东望泰山,在他们看来,泰山的神秘与高大,与其背靠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有过东至海上,期望与“蓬莱诸神”相聚的愿望,也就是求长生不老。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出巡远方,曾“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汉武帝东巡海上,同样也行礼祠八神。意思就是这两位帝王均在海上祭祀过八神。因此在秦汉时期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八神之祠遍于海上,万乘之驾常在东莱”。
在秦始皇与汉武帝两位帝王的接力追捧之下,泰山不仅成为儒学文化的象征,更有着神山的尊称。
[var1]
历史上的封禅
泰山位于我国东部,称东岳。历代帝王在改朝换代、并致太平以后,都要封禅泰山,以示受命于天,四海率从。
据《管子·封禅篇》记载,先秦时代曾经有七十二君到过泰山祭告天地。秦始皇、汉武帝也都到此举行过封禅大典。唐宋帝王仍很热衷封禅,从明朝开始,朱元璋才取消了泰山的封号,此后,明清两朝由封禅改为了祭祀,进行祭天仪式。北京的天坛,就是在永乐迁都北京后兴建的,专门用来祭天,据记载,有22位皇帝在天坛举行过祭天大典。
那么封禅大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封禅的内容,就是在泰山极顶筑土为坛来祭天,以报答天功,叫封;在泰山脚下梁父山祭地,以报地功,称禅。
[var1]
从历史长河中看,在泰山举行过封禅的帝王屈指可数,那么什么样的帝王才有资格在泰山封禅呢?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给出了条件:
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的情况下,两个条件满足一个的帝王,就可以在当政期间进行封禅。
据文献记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禅大典始于秦始皇。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并立了泰山碑以作纪念。
但是真正奠定泰山封禅制度和意义的则是汉武帝的泰山封禅。在西汉武帝之前,已历经高、惠、文、景四位皇位,但是在六十余年间,这四位皇帝没有一人举行过封禅。
[var1]
究其原因,可能这四位皇帝都比较低调,在武帝之前,汉朝崇尚黄老无为之治的思想,他们的主要精力多放到了恢复社会生产和安定人民之上。到了武帝时期,西汉的统治已相当稳固。
汉武帝在前任帝王的基础之上,又采取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措施,击败了匈奴,平定了内乱,面对自己开创的西汉王朝,武帝相当的得意,于是,好大喜功的他就产生了到泰山封禅的念头。
但是,有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由于泰山封禅礼仪失传已久,以何种方式进行祭祀,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武帝多次召开会议和儒生们进行讨论,但始终没有拿出一套统一的方案。最后,武帝亲自拟定,将封禅按祭祀太一神的仪式,并再加礼以示隆重来进行。
[var1]
孔子曾亲自考察过封禅大典的礼仪,这种隆重的封禅大典有着一套神圣而严格的仪式,这对十分重视礼乐制度的孔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是孔子考察一番后发现,封禅礼仪在各国的具体仪式差异很大。因此,没有统一的礼仪流传于世也是有原因的。
按照汉武帝指定的封禅礼仪是这样的:先举行封祀礼,即在泰山下的东方建封坛,封土下埋藏玉牒书,内容要保密。封祀礼完毕后,汉武帝只带侍中登上泰山,行登封礼。登顶次日,从泰山北道下来,再到梁父的肃然山举行禅礼,其仪式则按照祭后土的方式。
[var1]
山上的封、山下的禅,两次典礼,与祭者均穿黄色衣服。封礼前,各宫廷侍从和儒生都要头戴白鹿皮帽,束大带,插笏板,举行射牛礼。封礼后,释放从各地搜集来的奇珍异兽。典礼完毕后,武帝在泰山的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颁布诏书,宣扬在封泰山时天上出现异象,比如一道神秘的景光之类的怪现象,借此说明帝王得到了上天的认可。汉武帝一生曾进行了六次泰山封禅仪式。
汉武帝之后,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都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典礼,以此宣扬自己的功绩和“君权神授”理念,从而使天下人都诚服于他。说白了,实际上,各路帝王在泰山封禅,无非就是想借用泰山的神性和人们对泰山的尊敬,以此来迷惑大众而已,这一点,武则天比谁都清楚。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