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贫乏|地缘劣势,燕国扼守北疆依附政策却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

资源贫乏|地缘劣势,燕国扼守北疆依附政策却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

()
中文名:
资源贫乏|地缘劣势,燕国扼守北疆依附政策却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在那个依靠农业经济为国家财政收入主流的时代,燕国如此的农业条件为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而那时整个天下的商业本身就不发达,燕国又不像齐国那样位居东海之滨,有着在海上贸易的先决条件。 所以,这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一直都比较薄弱,可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在那个依靠农业经济为国家财政收入主流的时代,燕国如此的农业条件为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而那时整个天下的商业本身就不发达,燕国又不像齐国那样位居东海之滨,有着在海上贸易的先决条件。

所以,这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一直都比较薄弱,可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强盛的经济实力,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尤其是军事实力,军队成员得不到应有的补贴,建立功勋之后又没有相应的奖赏,久而久之,士兵的好战心理就会受到打击,整体的作战能力也会下降。

燕国资源贫乏,生存条件差,却能存国800年

燕国又因为一直固守王道的政治传统,不管是君主等领导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有非常深重的思想束缚,认为祖先流传下来的政治制度不能够被改变,所以燕国也没有完整而又彻底变法,只有在燕昭王时期进行过一次政策上的改革,但那也是不触及制度的改善,给燕国带来的影响,远没有其他国家的变法那么强,而那也是战国中后期的事情了。

[var1]

由此来看,燕国的生存条件是比较差的,无论是内部发展还是外部环境;毕竟没有强盛的实力,没有发达的经济基础,没有过硬的军事水平,这个国家早晚会成为其他国家觊觎的对象。

可是令人疑惑的是,燕国的存国时间并不短,在战国七雄当中算是比较长久得了,战国末年,它是第五个被秦国消灭的诸侯国,存国时间长达800年,其时间比赵、楚、魏国这样的大国都久远。那么是什么样的情况导致了燕国凭借着如此弱小的实力,却拥有着如此长久的存活时间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燕国是如何在夹缝当中求生存的?

战国时代,燕国靠依附政策生存

其实战国时代,燕国的主流政治制度只有一个依附政策。什么是依附政策呢?就是依靠着实力强盛的国家进行发展,与这些国家结成盟友,靠着这样的同盟关系震慑其他的国家,同时显示自身的价值,这是燕国主流的生存之道。

[var1]

战国初期,燕国依附魏国

战国初期,燕国依附魏国进行生存,那时魏国是整个中原地区最为强盛的国家,也是战国七雄当中唯一的超级大国,国家实力可见一斑,而燕国实力则比较弱小,与新兴的赵国之间矛盾不断,与老牌的齐国之间也是水火不容。

但是以燕国弱小的实力,没有办法与这两个国家相提并论,无奈之下,燕国只能够寻找一个依靠,所谓“狐假虎威”,大体如此,依靠强盛的魏国对邻国赵国和齐国,形成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燕国的国家安全。

[var1]

战国中后期,燕国周旋于楚国、魏国、秦国之间

战国中期,燕国将这样的政治制度,运用得更加如鱼得水,其在楚国、魏国、秦国等国家当中不断转换关系,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告着自己地位的重要性。战国后期,燕国则依靠秦国进行发展,这时期可以分成是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秦国依仗燕国的时段

那时秦国刚刚经历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两场重大战争,国家实力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消耗,进入了发展的低谷,当此之时,秦国十分需要一个盟友来稳定它的国家地位,也来改善它的外部环境,削弱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

而燕国则成为了秦国的首要目标,面对秦国抛出的橄榄枝,燕国欣然接受了,毕竟就算秦国的国家实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秦国是一个老牌诸侯国,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靠秦国依旧比依靠其他国家更加方便;同时,秦国与燕国的距离比较遥远,比较符合燕国选取目标的条件。

[var1]

燕国在王道政治制度的影响之下,对于自身的血脉有着本能的自豪,认为自身的血统高贵;燕国认为自己的统治,要比赵国和齐国这样经历过权谋更迭的国家更加高贵,所以在燕国的目标里,赵国和齐国从来不是第一对象,它认为这两个国家没有与它进行联合的资格,当然是没有资格,还是统治者无法抹开颜面,就要另当别论了;秦国和燕国一拍即合两个国家相互倚仗,结成了同盟关系

第二个阶段则,是秦国逐步想要控制燕国的阶段

秦国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吕不韦新政之后,再度焕发生机,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当此之时,秦国开始逐步展开灭国之战计划,要想稳定地进行东进逐步并消灭山东六国,秦国在发动战争的同时,也需要应对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将所有的不确定情况都考虑在内,所以,就要尽可能地掌控燕国和齐国这样距离遥远的国,让它们能够尽可能不为其他国家提供支援。

所以,秦国开始的逐步对于燕国的掌控,当然,这样的状况是以盟友关系进行掩盖的。因此,我们从表面上来看,燕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强盛的国家作为盟友,这是燕国生存的保证,也是燕国在邦交关系当中的高明之处。

[var1]

它确保了燕国能够不被其他国家过分地干扰和攻击;可是,燕国的国家实力本身比较弱小,它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利益毕竟有限,那么其他的国家又是如何甘愿让燕国进行倚靠的呢?这自然也有其中的关窍

其他国家赞同与燕国结盟,在于威慑作用

以燕国的实力,它能够提供的实际利益是很少的,并且燕国进行结交的对象都是距离比较遥远的国家,比如说楚国,魏国,秦国等等都没有直接相邻的土地,难道指望着燕国在战争的时候发兵支援吗?想必是不能的;难道指望着燕国进行经贸往来吗?想必也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这些国家谋取的并不是实际的利益不是诸如土地、金钱等方面的好处,而是一个对于其他国家的威慑,对于自己国家地位的保证,或者说对于对手的牵制。

魏国结盟燕国,为了牵制齐国和赵国

比如,战国初期,燕国依靠魏国进行发展,而魏国也为燕国提供支撑和保证,因为当时的魏国虽然是中原地区的大国,但魏国的发展是有潜在的威胁的,其来自东方进行了齐威王变法的齐国,以及新兴的崇尚军事实力的赵国。

[var1]

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对魏国的地位是一种影响,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而燕国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所以魏国与燕国的交好,其实是在利用燕国制衡赵国和齐国,能够让魏国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行发展,同时也保证魏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存在。这是魏国图谋的好处。

战国中期,实力相对均衡,燕国左右逢源

战国中期更是如此,魏国因为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失败,失去了超级大国的地位,实力发展水平跌落到与其他国家相差无几的地步,如此一来,各大诸侯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没有初期那么大了,发展相比其他阶段来看也比较均衡,这就让每个国家都处在了一种观望阶段,毕竟大家实力相差无几又有谁敢率先动手呢?

所以在这个时候,盟友就显得相对重要了,谁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盟友,对其他国家的威慑作用就能很好地展示出来,而燕国就是靠着结交盟友来保证自己发展,所以在这个阶段里,燕国的市场是很大的,就如同《大秦帝国》中描述得那样,燕国向东依附于齐国则齐国强,向西依附于秦国则秦国强,向南依附于楚国或者魏国则楚魏强。

[var1]

由此来看,燕国的选择对时代格局拥有一定的影响,如此,为了保证自身国家地位的发展,这些国家都会竞相与燕国达成同盟关系,并且依靠这种同盟关系来稳住外部格局,所以燕国的价值也就体现了出来,才能够左右逢源,而一旦拥有了这样的价值,燕国也就不会再面临灭亡的风险了。

秦国结盟燕国,前后目的不一

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攻打燕国,因为谁都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像是曾经大举进攻过燕国的齐国,之后不就受到了五国联军的讨伐吗?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燕国也就能够更好地进行生存了。

而战国后期秦国的立场也大概如此,我们上面也已经说到过,秦国与燕国的结交,一是,为了在发展低谷的阶段稳住自己的国家地位,二是,想逐步地掌控燕国,为后来的灭国之战提供基础。所以燕国的存在其实是各大诸侯国权力角逐的战场,只不过这一战场上的战争没有硝烟,是暗地里的邦交角逐而已。

[var1]

燕国地理位置和农业环境,使其很少卷入中原纷争

当然,除了依附政策之外,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帮助它生存的一大条件。我们上面讲到燕国的土地比较贫瘠,经济实力不强,这就让燕国很难成为一个大的目标,毕竟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农业经济,但燕国因为地方偏僻、土壤贫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强,所以燕国也很少成为其它国家率先进攻的对象。

此外,燕国处在一个比较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其只有两个邻国,一个是赵国,一个是齐国,向北则就是匈奴等少数民族势力了,所以燕国虽然在军事实力上发展不强,但是这个国家很难一网打尽,它的流窜性太大,一旦与少数民族等相结合,那么想要斩草除根几乎是不可能的。

燕国扼守北疆,凭借辽东地区,保存江山社稷

当时掌握在燕国手中的辽东地段交通条件很差,如果不进行细致谋划,不寻找一个合适时机是很难将其占领的,在荆轲刺秦之后,燕王喜就是通过带领燕国残部退往辽东地段而保住了燕国所谓的宗庙社稷,而那时秦国也只是向其施加压力,在杀死了太子丹之后,便进行了撤兵。

[var1]

要知道那时的秦国已经消灭了韩国和赵国,实力相当强盛势,但就是这样,秦国也没有在伐燕的战争中一鼓作气,由此可见彻底消灭燕国的难度。后来,秦国是在消灭了魏国楚国之后才再度北上灭燕的。所以说,消灭燕国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需要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进行细致周到的谋划才可以。

再者,燕国只有两个邻国,但这两个邻国都不是时代的引导者,它们不像战国初期的魏国和战国中后期的秦国那样,掌握着时代发展的主动权,如此,它们也只能位居在一个被动防守的局面上,不合适向燕国发动大规模战争,所以燕国的生存也是占了地理条件的光。

结尾

燕国之所以能够安稳生存,与它内部所实施的依附性政策有着极大的关系,依靠其他国家进行发展,有一个稳定的盟友,让燕国对其他国家形成了一定的震慑,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身的生存价值,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偏僻,让燕国很难被彻底消灭,所以也就保证了燕国长久的存活时间。

[var1]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依附性的政策让燕国的生存变得相对容易,但其实这一政策也是燕国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缺陷或者是悲哀,毕竟依附其他国家的生存是很难的,需要为他国提供支撑和保障。

因为实力的弱小,燕国并不掌握着依附关系的主动权,所谓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凭借着他国的实力来保全自身,燕国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而且,长期通过这样的方式存国就会在国内造成一种不需要改善依旧能够生存的假象,让燕国无法正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算是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所以这样的依附性政策也是焉知非福的。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