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本欲让其与“秦人”融合成为“新秦人”。但是七国法制、习俗皆不相同,导致六国人民的反秦情绪异常高涨。 因此,秦朝仅仅实现了国土的统一,并未实现文化统一。秦朝灭亡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高举汉旗,“汉人”横空出世。 [var1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本欲让其与“秦人”融合成为“新秦人”。但是七国法制、习俗皆不相同,导致六国人民的反秦情绪异常高涨。
因此,秦朝仅仅实现了国土的统一,并未实现文化统一。秦朝灭亡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高举汉旗,“汉人”横空出世。
[var1]
汉武帝时期,原本的“诸侯国人”开始逐渐接受了“汉人”的身份,产生了族群认同,“汉族”就此诞生。
秦朝和汉朝的建立是我们历史的一大里程碑,他们实现了我们的大一统,也推动了华夏民族的融合。
那么,“国人”意识和族群认同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产生的?汉朝能够实现文化统一,其所用方法与秦国又有什么不同?
[var1]
战国的国人意识与诸夏认同
从战国到汉初,百姓均以国号自称,如秦人、燕人等,他们皆可称为“国人”。
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国人”大多都出身士族,拥有着诸多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参军、议政等,而普通百姓则被称之为“野人”。
国野地位悬殊,“野人”甚至没有当兵的权利。到了战国时期,由于诸国的政治体系和基层政治结构遭到破新,旧的基层组织被重组,原本的国野体制也被彻底打破,“国人”和“野人”之间的差异开始消弭,百姓获得了跨越阶级的权利。
[var1]
至此,“国人”的含义变为了一国民众。到了战国时期,诸国百姓出现了归属感,“国人”意识也随之产生。
燕国名将乐毅曾连下齐国七十余城,而齐人却未曾依附燕国,他们的“国人”意识,成为了田单复齐的一大关键。
当时,七国颁布了不同的法令、文字和度量衡,形成了以地方为基础的国族群体。这种国族群体有各自的文化特点,所谓“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
[var1]
各国人民以地方为依托产生的“国人”意识,是基于制度与文化的族群认同。而“国人”意识又因敌国的存在而得到了强化。
尽管当时的人们已经对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但并未诞生民族意识,导致天下一分为七,各自为战。
这犹如一把双刃剑,虽然促进了诸国内部的团结,促进了“国人”意识的产生,但是也让原有的政治认同开始难以接受,加重了我们的分裂。
[var1]
好在诸国之间的政治制度和礼仪制度有所共通,令时人产生了“诸夏”认同,我们才能够从分裂走向了大一统。
新“秦人”认同的塑造与瓦解
战国时期,由于七国争霸因此“华夏”在此时称之为“诸夏”。秦国吞并六国后,才促使“诸夏”成为了如今的“华夏”。
六国统一后,秦始皇颁布法令,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消除了各国之间的隔阂,确保了地方内部交流的畅通。
[var1]
秦朝,对“秦人”和六国“国人”采用相同的统治方式,使其具有同等身份、同等权责,皆需依法承担赋役、徭役、兵役,打破了政治隔阂,并欲将六国故民与“秦人”融合,形成“新秦人”,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当身处一个共同空间的人们,在统一帝国的影响下都对这一文化、信仰和历史给予认同的时候,由语言与书写文字的媒介联系起来的这个文化传统、神圣信仰和共同历史中的人,就会想象自己拥有一个传统,因而也应当是一个民族,理应成为一个地方。
秦朝在推动“新秦人”的形成上取得了一定成功。在汉朝诞生前,“秦人”这一称呼成为了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人的称呼。
[var1]
然而,大多数的六国故民并未接受“秦人”的身份,他们曾经的“国人”意识仍然存在。
这则是因为,秦国的法制和文化与六国存在较大差异,其存在价值观存在冲突,导致六国故民难以接受秦法。
再加上秦国以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法制,这无疑是加剧了秦国与六国故民的冲突,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国人”意识。
[var1]
六国故民的“国人”意识被唤醒,不仅给秦帝国带去了一场危机,同时也为秦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秦末时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他们振臂一呼,六国得兴而秦亡。“秦人”这一称呼的含义又回到“故秦”这一范畴。
这也就意味着,在一个族群的塑造上,至高无上的权利无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秦国与六国的法制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六国故民的认同。
[var1]
国人意识变化与“汉人”认同形成
从陈胜起义至汉景帝这段历史时期称为“后战国时代”。这一时期,以国号自称的人群再次出现,这些人被统称为“诸侯国人”。
他们将以不同国别的“诸侯国人”,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称为“他者”,也就是外国人。
秦末汉初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七国并不相同,“诸侯国人”与“国人”也存在差异。
[var1]
项羽复楚后,楚地的百姓依托于不同的政权,成为了不同意义上的“楚人”。而张良也曾将淮南国人称作“楚人”。由此可见,诸侯国并非是划分族群的绝对标准。
“国人”意识复苏后,“秦人”开始消亡,“汉人”横空出世。
楚汉相争时,刘邦高举汉旗,在他统辖范围内的所有人皆称之为“汉人”,但这还不是一个族群和文化上的称谓。
[var1]
刘邦手下多是“楚人”,被项羽封为汉王后,他将巴蜀、汉中的“秦人”整合,形成了最初的“汉人”。
“国人”与“汉人”存在着较大差异。“国人”依托于一个地方政权,即使生活在他国统治之下,他们仍会保留原有的“国人”意识。
“汉人”则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并不存在国别的界定,汉王麾下皆称之为汉人。
[var1]
随着“汉人”的规模逐步扩大,“秦人”也被逐渐的汉人化,这是“汉人”政治体扩大的关键一步。
汉国兼并诸侯国,使更多的“诸侯国人”也随之加入了“汉人”之列。即使他们已经归属于汉,但“汉人”与“国人”之间的差别始终存在。
此时,他们只是被赋予了“汉人”的身份,其内心仍然认为自己是“诸侯国人”。
[var1]
汉朝建立后,刘邦欲缓解各个地区的文化冲突,便分封诸侯王,也就是异姓王,最终却导致了诸侯国与汉朝并立,皇权对诸侯国的控制逐渐减弱,这再次加强了各国百姓的“国人”意识。
汉文帝到汉景帝时期,汉朝为了避免大权旁落进行了削藩,并平定了七国之乱。至此,诸侯国逐渐式微,开始被皇权压制,“诸侯国人”意识也趋于瓦解。
汉武帝时期,“后战国时代”结束,“诸侯国人”开始接受了“汉人”的身份,这一转变令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var1]
虽然秦朝与之采用的方式大同小异,但是汉朝在推行法制时比秦朝要温和许多,有效的避免了各个地区的文化冲突。
同时,汉武帝在位时解决了匈奴之患,极大的扩张了汉朝的疆域,增强了百姓的地方意识。
同时,“汉人”将周边地方的人群统称为“外国人”,他们的存在增强了“汉人”的自我认同。而汉朝在与周边的民族和地方进行交流时,百姓对于国界也有了新的认知。
[var1]
随着“汉人”这一称呼频繁的出现在周边民族口中,久而久之便有了族群的意义,“汉族”就此诞生。
此外,我们的范畴也从小小的中原扩大至了整个汉朝疆域。
余论
“华夏”和“汉人”是以政治为载体产生的。我们历史上的民族具有政治共同体,皆是由统治阶级塑造的产物,在权力的压制下,普通百姓无法自由的去选择族群认同。
[var1]
不过,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不能为所欲为,倘若采用强硬的方式强行塑造族群认同,其结果可以从秦朝窥探一二。
地方统一仅仅是华夏统一的开端,只有将政治、文化、制度全部进行融合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既文化统一。
战国时期,七国之间凭借制度来维系彼此的联系,并在塑造我们社会和维系我们历史的“连续性”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var1]
政治、文化、制度,这三者共同塑造了“华夏”和“汉人”。它们的作用在统一和分裂时发挥着截然不同的作用。
在政治统一时期,文化与制度往往会成为一种手段或是工具;在政治分裂时期,文化与制度则会成为割据政权维系华夏的关键因素。
华夏民族之所以能够将其它民族同化,文化和制度成为了一个必要条件。我们曾经历过一次次的分裂和统一,而每次统一后便会重新壮大,这皆得益于文化和制度的存在。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