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方面原因 1、曹操的评语让他不爽(生子当如孙仲谋) 2、孙权的多变让他恼怒。 攻打江东一般来说有三个地点 [var1] 古代,北方的总体实力强于南方,所北方要征服南方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如何渡江。 你会问,长江绵延六千多公里,哪里不能渡江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有两方面原因
1、曹操的评语让他不爽(生子当如孙仲谋)
2、孙权的多变让他恼怒。
攻打江东一般来说有三个地点
[var1]
古代,北方的总体实力强于南方,所北方要征服南方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如何渡江。
你会问,长江绵延六千多公里,哪里不能渡江?
事实上可供渡江的位置非常少,因为首先你得找到一个基地来建造大量的船。
但是造船得依水而造,南方会眼睁睁看你造船不加干涉嘛?
初期水军弱小的北方只能将基地后撤,在避开南方水军威胁的地方找条河造船,同时,这条河还得有水路与长江连通,否则怎么把这些船运到长江边呢?
1、能够修造船只
2、水系还能够连通长江
要满足这两个条件,那就只剩下三个地方:
襄阳、合肥、广陵
曹操试过了两个
1、赤壁之战就是从襄阳直接南下。
2、在濡须又打了两次。
但是这几次尝试都失败了,
曹丕总结了之前历次伐吴的经验教训,认为江陵、濡须都不好打,于是准备另辟蹊径,直接从广陵渡江,进攻江东本土,一举拿下建业,端了孙权老巢。
之后他的三次伐吴基本都围绕着广陵着手。
第一次广陵战役曾经讲过,有兴趣的可以移步这篇:三国史上规模超越赤壁的南北大战是哪一场?(北方征服南方的三个钥匙扣)
广陵渡江对魏军来说有两个劣势:
1、江面太宽阔。
北方的水师从整体战力和数量来说一般都是弱于南方,所以渡江的话,北军往往就追寻一个字:快。
古代依靠人力划船的情况下,渡江时间越短,那么对江面的要求就必须
更狭窄,这样才能在南方水师发现之前,快速将陆军主力运送至南岸。
2、三国时,这片地区离海很近,很容易受海洋气候影响。
大风一起,舰队容易被吹散,丧失战斗力,更不要提不习水战的北方人了。
但第一次广陵战役时,魏军开局不错,江东东线统帅吕范的舰队遭遇大风,被吹到了北岸,船只被吹得七歪八倒,吴军将士纷纷跳水逃生。
江北的魏军顺势打劫,此战吴军战死、溺死者数以千计。
初战告捷后,曹休命令渡江攻击。
[var1]
广陵前线的水军统帅是老熟人:臧霸。
之前董昭曾给臧霸下套,说臧霸已经老了,只会考虑保住现在的富贵,不会真的敢渡江。
董昭的目的就是想趁机剥夺臧霸的军权。
你不打,顺势撸掉你,你主动应战,正好消耗你的军力。
臧霸只能放话,要率三万人马荡平江东!
看到江东水师遭到重创,臧霸觉得机会来了,便组织了万人规模的敢死队,以轻船五百渡江攻击京口城(也就是现在的镇江)
江东因为初期水师失利,还没有缓过神来,再加上没想到魏军如此勇猛,被打了一个措施不急,臧霸在江东核心本土攻杀、俘虏吴军数千。
之后全靠全琮、徐盛两人拼死抵抗,魏军才烧了攻城车回到江北。
有了防备后,加上雄厚的水师底蕴,魏军之后的数次轻舟突袭就被全部瓦解,泰山诸将中的尹礼更是被全琮阵斩。
总得来说,虽然魏军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江东凭借长江的地利和水军的优势,魏军的渡江计划始终难以实现,曹丕只能下令全线撤退,来年再战。
第一次伐吴虽没有取得进展,曹丕自认还是有很多收获。
至少臧霸能投突击到对岸去!
他相信,只要打造出足够多的战船,抵消江东水军的数量优势就能够一举踏平江东。
第二年,曹丕抵达许昌准备再次伐吴。
侍中辛毗谏道:“现在上上下下稍稍安定,此时用兵,毫无裨益。先帝调集精兵南征,每次到达长江都停下脚步。如今人马还是那么多,没有任何增加,让他们再次伐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今之计,应该让人民休养生息,开垦田亩,十年之后可以一举平定,不需要二次出兵。”
曹丕听了很不舒服,在它看来,自己与曹操就好比周文王周与武王的关系,统一天下的大功必须得由自己完成。
于是留司马懿镇守许昌,自己亲率大军再次南下伐吴。
八月,曹丕亲领水军由许昌出发,沿颍水而下由寿春入淮水,九月进抵广陵。一路抵达寿春,之后继续南下,九月到达了广陵郡。
[var1]
曹丕这个路线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吗?
如果江东从相反方向出击,是不是也可以一路打到许县?
孙权应该也没想到,这才隔了一年,曹丕又来了。
连续几年跟蜀、魏两国交战,
1、偷袭荆州
2、夷陵大战
3、曹丕三路伐吴
孙权虽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是江东的国力消耗也非常大。
曹丕这是想凭借体量的优势彻底压垮孙权!
在曹丕的重压下,孙权干了一件对魏蜀吴三国来说影响非常大的事情:派辅义中郎将张温访问蜀汉。
孙权准备正式与蜀汉缔结盟约,一致对魏。
[var1]
这样才能把夷陵地区的军队调往江东本土。
得知魏军的水军抵达泗水与淮水相交的“泗口”,准备沿中渎水转入广陵前线时,徐盛出了个主意,那就是用木头、芦苇做材料,从建业的石头城一直到长江口,沿线修筑围栏,围栏上面再广布假楼疑城,同时把船只都摆到长江沿岸以壮声势。
徐盛,字文向,琅邪人。
徐盛战功赫赫
1、早年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
2、之后在濡须硬抗曹操
3、夷陵大战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
4、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逆转战局。
他说的话很有分量!
江东军按照他的计划在长江南岸紧急修建了一排城墙。
曹丕到了长江边上,看到江对岸的情景不禁愕然。
一百多里的长江南岸都是城墙楼橹,宛如一道长城矗立于江边,江岸还泊有大量战船,整个魏军都被震憾到了!
曹丕望江而叹:“魏遂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1、首先江东已经有准备了,没法再靠突袭得手。
2、即使水军数量上来了,但能运输到对岸的军队数量也有限,更何况上岸后还要去攻打城墙,难度实在太大。
曹丕也是经验少,如果派人去对岸侦查下,徐盛百里疑城的把戏肯定也就破了。
这次声势浩大的伐吴战役就这样戛然而止,次月曹丕便北归了。
江东众人都十分拜服徐盛。
但是曹丕会善罢甘休嘛,他一心想的就是要和孙权在战场上面对面的较量一次,反正魏国实力雄厚,这次输了,下次他还会带着庞大的舰队回来的。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