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之际,周室衰微,诸侯并起,原本偏居南隅的荆蛮小国,不再满足区区“楚子”的封号,提出“请王室尊吾号”,表露出“欲以观我们之政”的野心。 周室虽微,然威仪尚在,对楚人的无理要求不予理会。楚人吃了闭门羹,于是索性“王不加位,我自尊耳”,自立为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东周之际,周室衰微,诸侯并起,原本偏居南隅的荆蛮小国,不再满足区区“楚子”的封号,提出“请王室尊吾号”,表露出“欲以观我们之政”的野心。
周室虽微,然威仪尚在,对楚人的无理要求不予理会。楚人吃了闭门羹,于是索性“王不加位,我自尊耳”,自立为王,迁都于郢。待楚成王时,己有“楚地千里”,连周天子也不得不加以安抚,“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我们”。
[var1]
平王东迁雒邑,无疑,乃周室衰微之始,而楚之崭露头角,实滥觞于都郢,兴衰之间,既是大势所然,亦与都城的选择休戚相关,因此,学界对古代都城的研究一直给予很大关注,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史念海先生提出“古都学”这一命题,在学界掀起一场古都研究的热潮。
因而,本文尝试从长时段的视角出发,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都城做一番整体考察,理清楚都迁徙发展的脉络,对楚都的地望和迁移做宏观把握,同时结合已有的考古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楚都在选址、布局等方面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一、迁都特点
自周成王之时,熊绎受封,立国定都,楚国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当时的楚国实力还很薄弱,只是一个“土不过同”的蕞尔小邦,活动范围局限于秦岭东南和伏牛山西麓的丹江谷地。无外乎楚人自己回忆起那段历史也说是:“筚路蓝萎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var1]
直至春秋初年,楚人顺丹江南下,终于走出茫茫大山,进入地势开阔的汉水中游的襄宜平原,拉开了楚国在江汉地区发展的大幕。春秋时期,楚国先后以“免”(后来扩建为疆郢)和“为郢”为都,两地均位于今宜城附近。
战国中期,楚都继续南迁至长江北岸的荆州纪南城,直至战国晚期白起攻破郢都,楚人东北保于淮阳的陈城,尔后南渡淮河,徙都寿春,直至最后亡国。
可见,楚国都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西周时期主要活动于丹江谷地,春秋时期南迁至汉水中游的宜城一带,战国中晚期继续南迁至长江沿岸的纪南城,战国末期东北迁到淮河流域的陈城、寿春。整个变迁过程大致呈现出先自北向南,尔后又折向东北,迁徙过程从地形上来看,由山地逐步进入平原。
[var1]
就都城与河流的位置而言,先从二级支流丹江迁到著名支流汉水沿岸,再到长江干流,尔后又迁到鸿沟,最后到淮河南岸。呈现出由支流到干流,由长江流域进入淮河流域。
二、迁都原因
从楚人立国定都到最后灭亡,都城有多次迁徙变动,那么为何楚都会频繁迁徙呢?实际上,先秦时期,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大多数地方都有迁都之举。
如著名的盘庚迁殷,周平王东迁雒邑,秦人也曾有九都八迁之举,楚人的迁都也不例外。迁都虽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迁徙活动,但仍然与一般的迁徙活动一样,实际上包含了迁出和迁入两个步骤。
所以在分析迁徙原因时,既要分析迁入地的各方面优势,同时也要考虑到迁出地的一些劣势,因为任何一次迁徙都是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楚国历史,春秋初年,楚人决定走出丹江谷地,南迁至宜城一带。
[var1]
一方面是由于丹江谷地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发展空间有限,而且丹淅地区距洛阳较近,楚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周王朝的严密监视之下,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迁都势在必行。而之所以选择南迁至宜城一带,显然与此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首先,宜城地处开阔的襄宜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东、北两面是汉水,西、南临近鄢水(今蛮河),河流交汇,水源充足。同时在襄宜平原的东、北两侧有大洪山为屏障,西面背靠茫茫荆山,三面环山,四面临水,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可谓易守难攻。
其次,襄宜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衔江汉平原,东通随枣走廊,是一处新的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佳。同时,从当时的周边形势来看,南阳盆地有申和吕两个强国,汉水北岸有邓、唐等国,随枣走廊则有强大的随国,要想在这些地区立足是比较困难的。
[var1]
而宜城一带尚未形成较大的地方或部族,只有罗、卢等小国。相较而言,楚人占有明显优势,选择宜城一带定都,楚人可以很快在此立足。而且,从丹淅之地到襄宜地区,可沿丹江顺流而下,进入汉水,便可直达襄宜地区,迁徙过程中阻碍较少。
三、迁都影响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远离了北方的是非之地,楚人南迁到宜城一带后,终于迎来发展机遇。楚武王时期大肆扩张征伐,逐一吞并襄宜地区的小国,楚人的“上国”地区初步形成。为接下来进一步征服汉东,北并申吕,封畛淮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楚文王时,锐意北上。先后将南阳盆地和淮河上游的息地纳入楚国版图,成为楚人北上进据中原的两个前哨。楚庄王时期,经过几代楚人不断蓄积力量,终于在邺之战中战胜了晋,标志着楚人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var1]
庄王在位期间,北部疆土大致沿伏牛山、汝水和颍水上游一线,淮河以北的汝颍地区、淮河以南的群舒,均被纳入楚国版图。加上南阳盆地和江汉腹心地区,疆域空前辽阔,楚国进入鼎盛时期。
从春秋早期,楚人在宜城地区迅速站稳脚跟,到春秋中期楚庄王成就霸业。楚国从一个土不过同的蕞尔小邦,发展为地方千里的泱泱大国;由一个落后的南蛮之国,成长为号令中原的霸主,实现“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壮举,前后仅百余年。楚人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显然与选择宜城一带定都密不可分。
然而到了战国初年,随着三家分晋,北方的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开始进入一个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的时代。三家分晋后,赵、魏、韩三国纷纷离开原来晋国的统治核心区。赵国迁往东北,以邯郸为都,而韩、魏两国则纷纷向中原拓展。
[var1]
战国中期,为了消灭郑国,国外先是迁都阳翟,灭郑后便以新郑为都。魏国则将都城由安邑迁到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无论是新郑还是大梁,均地处中原,距楚国北部疆域很近。
在吞并了宋、郑等国后,韩、魏、赵开始觊觎楚国北疆,而且三晋常常联合行动,不断南下伐楚,楚人与之争锋常常是败多胜少-面对如此形势,楚悼王时期任用吴起变法,积极变化内政,同时调整战略,将目光转向南方,积极向南开拓疆土,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便于向南开疆拓土,都城也相应地需要南迁。
长江北岸的荆州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加上物产丰饶,粮食充足,成为迁都的理想之地,此后直至战国末期,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人长期以荆州纪南城为都。随着秦军锋芒步步紧逼,并最终攻破郵都,占据楚国的江汉腹地,楚人被迫将都城迁到淮河流域的陈城。
[var1]
选择迁都陈城,一是陈城地处黄淮平原中部,西有魏、韩两国相隔,南有桐柏山、大别山相阻,秦人一时难以攻来;二是自春秋中期开始,楚人便开始经营开发淮汝地区,统治历史悠久,基础较为稳固;三是陈城位于鸿沟沿岸,交通便捷,经济发达。以上几点,既可暂时确保统治安全,同时又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是楚人保留实力徐图自强的理想之地。
如果说迁都陈城,楚人尚有收复江汉地区的雄心,那么迁都寿春,则只剩下末世的苟延残喘。寿春位于淮河南岸,地处肥水和淮河交汇处,同时还有八公山为屏障,然而这一切已经难以阻挡秦人统一天下的脚步,楚国最终走向灭亡。
[var1]
四、总结
由此观之,楚国都城的迁徙变动,也是楚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并对楚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新的影响。同时,我们还看得,地理环境也起到了非常新的的作用。春秋初年,楚人走出崇山峻岭,进入汉水中游,并将都城南迁至宜城一带,拉开了楚国在江汉地区发展壮大的序幕。
战国中期,由于北上中原受挫,楚人调整战略,向南拓展,并将都城南迁到荆州的纪南城,楚国迎来较长时期的繁荣稳定。战国后期随着秦人变法成功,迅速崛起,楚人则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很快由盛转衰,国都沦陷,基业丧失,只好退守淮域,最后灭亡。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