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一家事,半部春秋史(1):手起刀落、快意恩仇晋文候!

晋国一家事,半部春秋史(1):手起刀落、快意恩仇晋文候!

()
中文名:
晋国一家事,半部春秋史(1):手起刀落、快意恩仇晋文候!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01 最强岳父 说晋国,道晋国,首先得说姜子牙。 别看封神演义里,姜子牙是个老光棍,可历史上的姜子牙,老婆孩子不要太多,他有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名字叫邑姜,嫁给了周武王做王后。 [var1] 邑姜先为周武王生了一个儿子叫诵,后来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01

最强岳父

说晋国,道晋国,首先得说姜子牙。

别看封神演义里,姜子牙是个老光棍,可历史上的姜子牙,老婆孩子不要太多,他有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名字叫邑姜,嫁给了周武王做王后。

[var1]

邑姜先为周武王生了一个儿子叫诵,后来夫妻俩想要二胎,又开始了造人,如愿以偿,怀了个娃。

有一天晚上,邑姜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邑姜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老丈人姜子牙的帮助下伐纣灭商,建立长达八百多年的周朝。

但是,周武王小年轻,身子骨不太好,灭商后老是做噩梦。

周武王十四年(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梦着梦着,就把自己给吓死。

周武王死后,邑姜的大儿子诵成为大周新任天子,是为周成王。

02

最昂贵的玩笑

由于周成王年龄还小,周朝真正的话事人是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周成王主要负责玩,不对,是学习…

有一次周成王和弟弟虞在玩耍时,周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送给虞说:我用这个分封你。

跟在成王旁边的太史尹佚一听这话,立马请求成王找一个良辰吉日,封虞为诸侯。

年幼无知的周成王顿时就蒙了,我这是和我弟弟开玩笑呢。

太史尹佚不为所动,一本正经的回答道:

“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天子无戏言,身为天子,说出的话,就会被记录在史书里,答应的事,就得依礼制来完成。

要不怎么说无巧不成书呢,正好这时辅政的周公旦正好带兵灭了唐国。

当他回朝听说这事后,认为太史尹佚说得很对,于是就把刚灭的唐国封给了虞,爵位为侯。

周公旦为何会因为成王一句玩笑话,而如此大张旗鼓呢?

西周以周礼治天下,礼制是稳固西周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最重要的法宝,是维护周天子威严最好的武器。

而周天子一旦破坏这个社会秩序,往往会导致威望下降,诸侯不服。

这就是周公旦会毅然决然的以周成王一时之戏言而分封唐叔虞的原因。

于是虞就稀里糊涂的成了一国诸侯,成为唐国国君,名字就成了唐叔虞。

唐是他的封国名;叔是他在兄弟间的排行,伯仲叔季,他是老三;虞才是他的真名。

[var1]

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033年)唐叔虞带着周成王封给他的“怀性九宗,职官五正”来到唐国。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唐叔虞感觉天有点黑。

唐国是唐尧故地,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

国家不大不小,但情况很复杂,不能像西周其他国家那样“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首先,唐国及周边地区是先前夏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当地的人民仍然沿袭着浓厚的夏文化习俗;

其次,唐国周边戎狄遍布,各民族分布犬牙交错,当地人民深受戎狄风俗影响。戎狄可不是闹着玩的,跟野兽一样。

面对复杂的局面,经过长期认真地思考,并报周成王批准,唐叔虞开始在唐国推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略。

启以夏政,就是要尊重当地是夏墟的事实,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按照夏代的历法、税法及其他制度来治理当地;

疆以戎索,则是根据当地华夏民族和戎狄部落交错杂居的现状,根据戎狄部落逐水草而居、重货而易土的特点,用戎狄部落的习惯、习俗来治理他们。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各有侧重,互相辅助,共同构成了唐国的治理国策。

在唐叔虞“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国策治理下,唐国政通人和,国力得到迅速发展。

唐叔虞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大胆改革的做法也深深影响了晋国,成为后世晋国尚贤尚功、不断变革的源泉,造就了晋国的百年霸业。

03

最强战斗民族

到了唐叔虞儿子燮父继位后,燮父唐国国都迁到了晋水旁,于是改国号为晋,这就是晋国的来历。

[var1]

晋,还有另外一种意思,晋在金文中,就跟箭簇插在箭筒中一样,晋国代表善射的意思。

没办法,晋国周边戎狄太多,戎狄真不是好惹的,你不杀他,他就要杀你。

晋国的历史其实就是和戎狄交战的铁血史,晋国人其实就是一个战斗民族。

晋国自建国后,由于和周天子血缘近,地盘又和周王朝离得近,因此一直都是周朝最忠心、最紧密的诸侯国之一,周天子打仗基本都会带上晋国,晋国也一直跟在周朝后面稳稳当当过了两百多年,基本没出什么大事。

直到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在位期间,出了件有意思的事。

04

最有讲究的名字

晋穆侯在位期间正是周宣王时期,周宣王频繁对外用兵,晋穆侯也经常奉命出征。

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晋穆侯接到周宣王的命令,让他率军随王讨伐条戎。

天子发话了,晋穆侯只能率军前去应战,这次大战周宣王和晋穆侯惨败而归,晋穆侯深以此战为耻。

正好这个时候他的妻子齐姜(齐国公主)给他生下了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嫡长子),于是晋穆侯便为他取名为“仇”。

这名字本来也没啥,表示晋穆侯不忘条戎失败之耻而已,战斗民族嘛,就是知耻而后勇。

晋穆侯十年(公元前802年),晋穆侯率军讨伐北戎,这次晋穆侯大获全胜。

巧的是齐姜又给他生下第二个儿子,人逢喜事精神爽,于是晋穆侯便为这个儿子起名为“成师”,成师就是打了胜战的军队的意思,也有成全他之意。

嫡长子叫仇,次子叫成师,一个是好名字,一个是坏名字。

当时的晋国大夫师服就觉得不对,他觉得长子应该叫好名字,次子应该叫坏名字。

师服这人精通古乐,谙熟礼仪,一直主张长幼尊卑,就连名字也是这样。

搁今天看,师服这就是小题大做,吃饱了撑的。

可在当时以礼治天下的西周,长幼尊卑就是当时的礼。

“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于是,师服仅仅就通过这两个名字,预言晋国将会有大乱,这两兄弟日后将会出事。

不幸的是,日后果然被他言中。

更不幸的是,兄弟俩还没出事,跳出个叔叔搞事情了。

05

最强复仇

常年的战争让晋国成为一个近乎于军国主义的国家,战争融入每一个晋国人的骨血里。

与之相应的是,军队具有很高的权威。

晋穆侯在位时,他的弟弟晋殇叔多次协助晋穆侯征战四方,常年领兵在外,因此掌握了晋国巨大的权力。

枪杆子里出政权,晋穆侯一死,晋殇叔直接在军中自立为君,第一次被打破晋国嫡长子继承制,夺取了本应属于太子仇的晋国国君之位。

太子仇创造一个尴尬的记录,他是晋国第一个没有顺利继位的太子。

太子仇不傻,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抗衡手握重兵的叔叔,呆在晋国就是死路一条,他果断选择跑路。

但是,太子仇他还是有信心拿回自己的国君之位,因为他才是天经地义的晋国国君,晋殇叔篡位是对周王室的不敬,对礼法的践踏。

于是,他想让周宣王为自己主持公道。可当他满怀信心的去求见周宣王,出兵帮他夺回君位时。

太子仇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地带着刻骨铭心的仇恨离去。

人如其名,他恨自己的叔叔,他更恨见死不救的周宣王,逃亡的每一天,都让他心中的仇恨与日倍增。

但太子仇没有放弃,天若弃我,我必逆天!

从这一刻起,太子仇以仇恨之名,只为自己而战。

太子仇在失去周宣王的支持以后,决心积蓄力量,收拢晋国军队中愿意向自己效忠的旧部。

但是他还必须隐忍,因为一旦他贸然行事,他将面临周宣王和晋殇叔的共同打击,而这不是他所能承受的。

上天总是会眷顾那些不抛弃不放弃的人。

晋殇叔三年(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四十六年),就在太子仇逃出晋国的第三年,周宣王去世,太子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

此时的周天子早已经不太能威慑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开始因此生乱。

太子仇终于不用再顾忌周天子的干涉了。

他将和自己的叔叔迎来最后的复仇,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晋殇叔四年(公元前781年),太子仇率领其追随者成功袭杀晋殇叔,太子仇自立为晋君,这就是晋文侯(注:是晋文侯不是晋文公),晋文侯夺回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君位。

这是一次干脆利落、快意恩仇的复仇。

史记记载也很简单,以至于晋殇叔连个名字都没能留下来。

“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var1]

06

最强君主

晋文侯是晋国历史上有数的明君,励精图治,广招英才,君明臣贤,政治清明。

晋国在他的领导下国力蒸蒸日上,迅速崛起,出现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期,让晋国一举成为当时天下几个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为日后晋国称霸中原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且与日薄西山的西周王朝相比,此时的晋国有如新生的太阳,焕发勃勃生机。

因此,当时有很多人才前来投靠晋国,比如赵氏当家人赵叔带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奔的晋文侯。

而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晋文后兢兢业业地为新继位的周幽王服务,慢慢地扩张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var1]

晋文侯十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太子宜臼被废。

太子宜臼外公申侯联合犬戎人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太子宜臼为天子,是为周平王。

而此时周幽王的余党虢石父又拥立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王子余臣(一说是周幽王的弟弟),史称周携王。

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周朝出现二王并立的情形。

而晋文侯该怎么选择呢?

其实从个人的情感来说,晋文侯可能更倾向于周平王。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和周平王都是被废过的太子。

但是,从现实来看。周平王毕竟是废太子,又有着弑父夺位的名声。

反观周携王,这个人有西周股肱之臣虢公的辅佐,他比周平王更具法理,而且实力更强。

晋文侯没有被情感冲昏头脑,他决定不轻易站队,同时也不轻易得罪他们,任凭平王和携王怎么争斗,我自左右逢源,利益至上。

可是,你不找他,他来找你。

已经无法在镐京立足的周平王就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邑。但此时周平王实力实在太过于薄弱,已经不能独自完成迁都之举。

他得找帮手。

周平王首先找来秦襄公,承诺把关中之地封赏给他,而且赐予诸侯的身份。用这些来换取秦国对自己的承认;

这时,周平王的外公申侯还把自己另一个女婿郑武公拉了过来,让郑国继续拥有三公的地位。

最后一个就是新兴的强国晋国,周平王马上向晋文侯抛来了橄榄枝。

晋文侯看出了周平王的意图,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现在支持周平王的诸侯并不多,几乎没什么人去朝见他。

而这个东迁的计划,没什么危险,也不费事。晋文侯以惊人的政治敏锐度,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合力勤王。

晋文侯十一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在晋、郑、秦、卫四国的护驾下,迁都至洛邑。

[var1]

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此时的周平王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

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周王朝因此大大衰落。

乱世强为王,晋、郑、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春秋乱世就此拉开序幕。

07

最明智的抉择

因为护送平王东迁有功,晋文侯在周平王那里拿足了好处。

可他面对新邻居周携王,他也是恭敬有加。

周携王干什么,他都不会跳出来反对,反而处处逢迎。

他打着受天子之命的旗号,开始扩充势力,要打支持周平王的势力,他就打着周携王的旗号;要打支持周携王的势力,他又假借周平王的名义。

偏偏晋文侯越打越强,两个周天子都不敢得罪他。

但是,晋文侯没有被眼前的小利所蒙蔽双眼,一味地脚踩两只船,这总有要翻船的时候。

他打定主意,关键时刻要从中选择一个天子。

周携王已经能够控制一些诸侯国的决策和军事行动了。

对比压迫力日渐增强的周携王,再看一下被郑国把持朝政的周平王。两个周天子,一个是不受控制的威胁,一个是手里操控的提线木偶。

这种选择很容易就能做出来,雪中送炭可比锦上添花强得多。

晋文侯三十一年(公元前750年),晋文侯做出了最终的选择,他倒戈一击,率军帮助周平王杀死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二十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东周初年的局势,史称“文侯勤王”。

这一刻,其实没有正义可言,也绝非感情用事,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而已。

但是,晋文侯足够强,他的选择是决定性的,周平王再愤恨于晋文侯之前的左右投机,此时也只能对他毕恭毕敬。

因为,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晋文侯的鼎力相助,周平王压根就无法坐稳天子之位,新建立的东周也没法暂时恢复稳定,晋文侯就是再造周朝的大功臣,像当初周公旦一样辅佐周平王。

因此,周平王为嘉奖晋文侯之功,作《文侯之命》一文,并赐晋文侯“秬鬯一卣;彤弓一张,彤矢一百,卢弓一张,卢矢一百,马四匹”,赞扬晋文侯是促成他安于王位的人,勉励晋文侯能像周文王、周武王时的贤哲们一样尽心辅佐王室,继承列祖列宗的美德,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因此《国语》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给了晋文侯很高的评价:

“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

定天子用得妙,一方面承认晋文侯鼎立天子、拨乱反正之功,另一方面又指出晋文侯选择谁,谁就是天子。

其实吧,这些口头表扬就跟小学生得小红花一样,中看不中用,名声好听点而已。

从此,他要打谁都名正言顺,他打人,不是打人,是奉天子之命,讨伐不臣,至于臣不臣,由他说了算!

凭借这个便利,晋文侯在汾水流域大肆扩张晋国疆土,而且还是合法的。

晋文侯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狠角色!

照着这个节奏下去,晋国将成为春秋初期的霸主。

可惜天不假年,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国一代英主晋文侯去世,其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

就是在晋昭侯在位时间,爆发了一场长达67的大内乱,这成内乱不仅让晋国错失称霸机会,更让晋文侯子孙被屠杀殆尽,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欢迎收看下期。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