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配图蔡志忠 1 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少正卯的大V设坛讲学,因为能言善辩,吸引了不少粉丝。 包括孔夫子门下不少学员,也都无数次被吸引过去。 后来,孔夫子升任鲁国大司寇,掌管刑狱,一上任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并在宫门之外,当着大庭广众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var1]
配图蔡志忠
1
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少正卯的大V设坛讲学,因为能言善辩,吸引了不少粉丝。
包括孔夫子门下不少学员,也都无数次被吸引过去。
后来,孔夫子升任鲁国大司寇,掌管刑狱,一上任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并在宫门之外,当着大庭广众砍了他的脑袋。
当时,孔夫子的学生子贡进言到:“少正卯可是咱们鲁国的大V啊,您随随便便就这样杀了他,有木有太草率?会不会掉粉?”
孔夫子解释说:“人有五种罪恶,属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范畴。相比之下,盗窃都不在其中,还算好一点的。第一种罪恶是心思通达但非常险恶,第二种是行为乖僻但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却蛊惑人心,第四种是知识渊博却歪门邪道,第五种是做尽坏事却认为理所当然。一般人只要具备其中一条,都难免要被君子杀掉,何况这个少正卯老先生一个人就具备了五种呢?”
语出《荀子·宥坐》:“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老王:此故事很可能假托孔子。
2
北宋元丰年间,苏轼任浙江湖州知府时,依照惯例给皇帝上了一份《谢恩表》,其中有句个人色彩较浓的感慨之词:
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大体意思是,陛下知道我苏某人适应不了时代变化,难以和王安石提拔的年轻干部(苏东坡属于老派)一起共事;
既然我已经老糊涂了,干脆让我告老还乡。
不料,被与苏轼一向结怨的御史中丞李定抓了小辫,说他妄自尊大,包藏祸心。
参奏之中,说苏轼有四大可废之罪,其中就有与少正卯“五恶”高度相似的“言伪而辩、行伪而坚”。
无独有偶,苏轼的弟弟苏辙弹劾政敌吕惠卿时,也同样拿“诛卯事件”说事,指斥吕惠卿是少正卯之流,其罪该杀!
好在宋朝立国之初就定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国策,苏轼和吕惠卿等人才有惊无险,躲过一劫。
3
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已经被元朝俘虏且身为高僧的宋恭帝赵隰,因为怀念宋朝,写了一首无言绝句,诗曰: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元英宗看过此诗后,认为赵隰意在蛊惑江南人心、谋反复辟,于是下诏将赵隰赐死。
4
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学问不高,年轻时当过和尚,参加过“贼”军农民起义。
所以心理阴影面积超大,既见不得文人掉书袋,又对“贼寇光秃僧”等敏感字眼反感的不要不要的。
有一次,不识时务的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想拍马屁,就在上书中用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赞美朱元璋。
但朱元璋不仅不买账,反而牵强附会,硬认为“光”是指光头,“生”就是“僧”,“则”与贼近音,是在骂他当过和尚、做过贼。
于是,倒霉的徐一夔很快就脑袋搬了家。
5
雍正四年,查嗣庭捞到一个去江西做考试官的肥差,从《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一句中掐出“维民所止”四个字做作文题目。原本是想歌功颂德,赞美大清朝土地广阔,人民安居乐业。
但很不巧的是,当时正在盛行文字狱,经历过九子夺嫡的雍正又敏感的有点神经质,因此“维止”二字就变成了“雍正”去头。
出这样的题目,查嗣庭自然要被定上诅咒当朝圣上的罪名。
结果好事变坏事,雍正不但将查嗣庭囚禁狱中、折磨致死,死后还进行了戮尸。
上面当然是民间传说,清史稿记载,查同学确实出考题被抓到把柄,问题处在第四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个“止”字上。
雍正四年是个非常动荡的年份,年羹尧被杀,隆科多被撤职,这两位是雍正夺位最核心班底,查嗣庭刚好是隆科多举荐的,于是就借口干掉了他,儿子16以上斩首,15岁以下流放,妻子与儿媳妇自杀,一女儿连坐流放,生死未卜,只留下一首诗:
驿亭题壁
薄命飞花水上游,翠娥双锁对沙鸥。
口读父书心未死,目悬家难泪空流。
伤神漫谱琵琶曲,罗袖香销土满头。
同时,浙江科举停摆三年。
不可思议的是查嗣庭是金庸先祖的堂兄,
查家一直是名门望族,当年查嗣庭兄弟四人全是进士。
雍正一个念头就能毁掉一个家族。
6
乾隆年间,寄居湖北的湖南溆浦疯秀才刘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合称,真是讽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醒来之后,到处宣扬自己是汉室后裔,要众官扶持,还将这些梦话记述传扬。
结果有人向官府告发,说刘三元包藏祸心、意在谋反。
起初,乾隆皇帝并不在意。
但新任湖北巡抚宋邦绥,凭着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再次把刘三元假托梦语、缮写逆词一案提起,说他能梦能写、记忆力超强,绝对是个丧心病狂的反社会毒瘤。
这道上书触动了乾隆帝的敏感神经,乾隆认为疯话里面未必没有真话,特别是刘三元这样的落地秀才,保不齐内心深处藏着一颗区分满汉、反我大清的狼子野心。
于是,刘三元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丢掉了性命。
是凌迟,
好在刘氏在湖南是个大姓,加上不久前的湖北归州出了一个冤案,乾隆就法外开恩,放了刘三元的弟弟侄子。
7
乾隆年间,江西省德兴县祝家村有个半吊子读书人祝庭诤,虽然没有什么功名,却痴迷于修身齐家。
一天,他心血来潮,决定编一本《续三字经》,作为孙子祝浃的私人版启蒙教程。
后来,祝浃长大成人,在教儿子读书时,想起了爷爷的《续三字经》,就打算也拿来教儿子。
祝家村里有个名叫祝平章的二流子,曾经因为挥霍变卖村里公产被祝浃告上县衙。
祝平章怀恨在心,就千方百计搞到《续三字经》并进行了篡改。
比如,“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本来写的是元朝历史,祝平章曲解为“衣冠更”是指改穿着,“难华夏”是华夏遭难,“遍地僧”是全部光头,这就有了隐喻蔑视清朝的意思。
一切准备就绪后,祝平章将诉状和他伪造的物证《续三字经》递交到江西巡抚郝硕的大堂上。
郝硕见案情重大,立即奏报朝廷。不久圣旨发下,祝庭诤被开棺戮尸,祝浃被立即斩首。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