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分裂,其实从“平王东迁”时候就注定了?

晋国的分裂,其实从“平王东迁”时候就注定了?

()
中文名:
晋国的分裂,其实从“平王东迁”时候就注定了?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其实,晋国的分裂从“平王东迁”那一刻就真正注定了,其中原委我们细细道来。 事情还是要从晋穆侯说起。说由于晋国靠近北方,在他的北部边疆就是北戎。所以,晋国没事就要去塞外跟胡人对砍。有一次,晋穆侯进攻北边条地,没有打过胡人,非常生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其实,晋国的分裂从“平王东迁”那一刻就真正注定了,其中原委我们细细道来。

事情还是要从晋穆侯说起。说由于晋国靠近北方,在他的北部边疆就是北戎。所以,晋国没事就要去塞外跟胡人对砍。有一次,晋穆侯进攻北边条地,没有打过胡人,非常生气。正赶上夫人齐姜生子,为了记住这个仇就给孩子取名仇,这个就是公子仇。这里话外下,说到诸侯有个喜好,就是娶齐国的女儿。难道他们怕姬姓国是近亲?所以,齐姜这个称呼将各种上镜。

好,我们回到故事。后来,晋穆侯痛定思痛,又在千亩与胡人作战。这次,晋穆侯击败了胡人。为了庆祝这次胜利,齐姜又生了一个孩子。非常应景的齐姜这么配合,那就给孩子取了名字叫成师。各位记住这两个名字,因为接下来的事都是这两位仁兄及其后代的锅。

[var1]

大宗和小宗

我们插一段,说说这个大宗和小宗。大宗和小宗是万恶的旧社会,西周时候制定的制度。

《仪礼·丧服》:

“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曷为后大宗?大宗者,尊之统也。”

通俗说大宗就是嫡长子继承制,那剩下的就是小宗。大宗和小宗是维系西周稳定的关键。在漫长的西周统治期间,维护正统的同时也维护了西周的统治基础。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我就是不喜欢嫡长子,我就是爱我的其他儿子怎么样?而晋穆侯就是这么倔强。因为,晋穆侯把小儿子叫成师,这么子听着就好呀,你看现在起名字不都是一个好的寓意。肯定不会有人的大名字就叫狗蛋的吧?

[var1]

这个事,晋国的大臣也看出来了。就跟晋穆侯说:“主公呀,我觉得你给大儿子和小儿子的名字好像取反了,这个将来容易引起祸乱呀。”晋穆侯可不以为然,我取个名字是我的事,就是叫狗蛋也是我儿子,多管闲事。任性的晋穆侯非但不听臣子的,还大肆封赏他的小儿子。谁让名字好听,好处都是你的。但是,毕竟还是西周年间,礼法还是要守的。虽然心里可能有点小活动,但是中央怪罪就不好了,太子当然还是公子仇的。可能是太喜欢小儿子,所以对太子的培养没有那么够。在任性的晋穆侯去世的时候,根基弱的太子仇的爵位被晋穆侯弟弟殇叔给抢走了。

没夺位的太子仇忍不了了,这还是西周呢,就敢抢位子了。于是,三年后太子仇夺回了位子,这个就是晋文侯。晋文侯可是大名鼎鼎,当年“烽火戏诸侯”之后,正是晋文侯等诸侯护送平王迁都洛阳。接着,文侯儿子继位后,就封公子成师到了曲沃。这个曲沃可是个大城,他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晋国都城翼。

[var1]

虽然,历史里面没有写,但是也可以想象一下,为啥文侯儿子也就是昭侯要把他叔叔封在曲沃呢?原因很明显,就是成师的势力太大了!因为晋穆侯太宠成师了,资源全在成师这里,而太子仇夺回爵位,估计也是靠着成师的资源。非但如此,“平王东迁”晋文侯能够在国外折腾,那也是成师在国内的支持。否则,晋文侯怎么敢长期出征在外?所以,政治上如此重要的成师,虽然还是一副老实人模样,但是已经是晋国不可小觑的力量。所以,“平王东迁”已经昭示晋国将发生变故的信号。周王室权力的衰微,必然就会导致其礼乐制度将没有外力的维护。

曲沃代翼

前文说了,曲沃的封地比都城都要大,这如果是在西周时期,就算晋侯允许,周王也绝对不能无视。毕竟,这是有违礼法的。但是,现在是平王执政,东周忙着自己哪里有空管诸侯?而封在曲沃的成师这个时候已经叫桓叔了。桓叔不但治理有方,还会笼络人心,在曲沃深得百姓支持。所以,我更怀疑当初帮太子仇夺位,主要还是他的能力强。一些人已经看到了动乱的预兆,才会说:“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於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接下来,曲沃开始了努力篡夺晋国大位。

[var1]

这第一战就是晋昭侯被大臣潘父刺杀后,迎桓叔。不过,这个时候晋国人还是正义的。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潘父很有可能是桓叔指使的,但是最后桓叔还是被晋人击败回到了曲沃。晋国立昭侯儿子为国君,就是孝侯。

第二战桓叔死后,庄伯这次更直接,亲自弑君。不过由于还是晋国大宗比较强大,庄伯也被击败。孝侯儿子接着当国君,就是晋鄂侯。

第三战庄伯有着一副不服输的精神,趁晋鄂侯死了,再次进攻翼城。这次中央看不过去了,因为周平王有了虢父的帮助,直接出兵干预。曲沃小宗再次失败。

但是,虽然三战皆北,曲沃小宗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晋鄂侯之后的哀侯的时候,曲沃庄伯的儿子武公成功了。因为这个时候晋国征讨陉廷,陉廷在危机下与武公合谋杀了哀侯。晋国大宗只得立小子侯为国君,随着几代人的奋斗曲沃实力越来越强,已经大大超过了晋国大宗的实力。此时的晋国只能依靠并不靠谱的周王室来维系国祚。

[var1]

最后,武公在齐桓公称霸的时候,终于看穿了周王室的虚弱,灭了翼城大宗正式成为诸侯。为了得到诸侯的地位,把大量珠宝给了周釐王。由于周王室此时也挺艰难,就给了武公爵位,就是晋武侯。说到这里,曲沃代翼也就讲完了,那么晋国分裂的隐患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得位不正的恐惧

正是由于晋武公这种得位方式,让他觉得别人也有可能通过这个方式夺取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所有的皇帝或国君的通病。所以,在他儿子晋献公时候,为了把这隐患化到最小,就采取了一个及其极端方式。那就是把晋国公族都赶跑。公族就是类似后面的皇族,在春秋时代公族不能当国君,基本就是成为大臣或被分封到地方去。

所以,公族的存在也维系了诸侯国能在姓氏内一脉相传。但是,晋献公的做法就是“强枝若干”,在后来公子重耳回国之后,由于晋国的公族太过于弱小。晋文公建立六军制度只能依靠外姓来统领军队,分封土地。所以,晋国的六卿都是一些外姓,要么就是走上“田氏代齐”的老路,要么就是“三家分晋”。

[var1]

第二、晋国下克上的风气

在晋国,虽然从唐叔虞就建国了,也是一个老诸侯国。《史记》记载:“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唐叔子燮,是为晋侯。”这个唐叔虞可是周成王时代就封的诸侯。这样的一个诸侯国如果说内乱,更多的应该是像郑国、卫国这种公族间的内乱才比较正常。

但是,晋国却不是这样,他的内乱大多就是六卿与君主之间的杀伐。比如熟悉的“赵穿弑君”“赵氏孤儿”等等。说到底,就是晋国公族太过弱小的缘故。晋国走向了“下克上”这条不寻常的路。到最后,也是六卿互相攻伐变成了韩、赵、魏瓜分了晋国。

[var1]

第三、贿赂王室位列诸侯的先例

虽然周天子在周桓王败于郑庄公之后才能真正的说周天子没有了权威。但是,周天子手上的章还是相当值钱的。没有了这个章,就没有合法身份。但是,晋国的小宗取代大宗却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就是这个章只要给钱就能有。所以,后来晋国在“三家分晋”中,也是通过这种手段法律上把晋国瓜分为三,晋国彻底退出舞台。更有趣的是,后来的“田氏代齐”也是通过魏文侯轻车熟路的操作让田齐有了合法身份。

可以说,晋武公和周釐王开了相当恶劣的一个头,礼乐这个法律准绳彻底成了一个摆设。这以后大国可以不遵守,连小国也无视礼乐的存在。

参考资料:

《史记》《仪礼》《左传》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