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的连横能成功,苏秦的合纵却失败,绝不是他们个人能力的问题

张仪的连横能成功,苏秦的合纵却失败,绝不是他们个人能力的问题

()
中文名:
张仪的连横能成功,苏秦的合纵却失败,绝不是他们个人能力的问题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苏秦和张仪是隔世老对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史记》中关于张仪和苏秦在一块的事迹基本上是错的,张仪岁数比苏秦大,张仪比苏秦早去世26年),他们将合纵和连横都推化和使用到一个极致的地步,被战国时期的人感慨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上一篇

秦朝名人推荐

苏秦和张仪是隔世老对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史记》中关于张仪和苏秦在一块的事迹基本上是错的,张仪岁数比苏秦大,张仪比苏秦早去世26年),他们将合纵和连横都推化和使用到一个极致的地步,被战国时期的人感慨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上一篇文章说到过合纵和连横都是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者是自身存在有极大的局限性:合纵和连横的实施是需要很好的口才和相对应的计谋去实行,几乎是将这样的阴谋诡计和外交口才当作国家强盛的关键对待。大家都知晓这样有点虚假,不符合现实,可在战国中后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七国君臣沉迷于此。

[var1]

秦国虽然也重用这种纵横家数十年,可并没有像山东六国君臣一样沉迷的那么深。秦国在张仪的带领下实行的是连横,山东六国则在苏秦的引导下实行的是合纵,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连横成功,合纵失败。甚至可以说是:连横一直在成功,合纵一直在失败,连横很简单,合纵非常困难。合纵和连横均作为纵横之术,张仪和苏秦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真是大部分人想的那样,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吗?其实并不是的,前面说过这些耍嘴皮子的纵横家的局限性,这些才是让张仪的连横成功和苏秦的合纵失败的关键因素。

[var1]

成功的三大要素

下面笔者将采取逆推的方法,将张仪之所以能成功的各种因素说出,其中大部分都是苏秦所没有的。张仪连横成功的关键,其实是在于秦国,在于张仪是在为秦国办事。主要是三大因素:其一,张仪的连横被秦国君臣实施的非常彻底,所以结果相当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似山东六国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阻碍,造成合纵效果大打折扣。

其二,秦国自秦孝公之后的数代君王,例如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甚至是在位不过四年的秦武王,皆是励精图治、精明能干之辈,为秦国的不断壮大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他们颇有眼光,能坚持实施良好的国策,也能从众多真真假假的来秦士人中找到能为自己所有的人才。山东六国则不行,君主没眼光,才能还不行,多是些昏庸之主,且不能重用人才,所以给了秦国许许多多的机会。

[var1]

其三,耕战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国策让秦国不断强大,但强盛的秦国仍不能以一敌六,所以连横政策为秦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安全的外部环境,两者相得益彰,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秦国强大,为连横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后盾,让六国畏惧;连横政策,为秦国的不断强大和对外扩张提供计谋支持,帮助秦国在实力不够的时候减少山东六国对自己的军事征伐。而东方六国呢,合纵策略就是合纵策略,不过是缝缝补补过日子,遏制秦国的发展,而且还是很短暂的遏制,从而忽视了自身的强大之路。

同时期的纵横家陈轸曾言:“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力;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天下诸侯争先恐后地割地秦国,秦国一点力都没出。天下诸侯主动为秦国烹煮自己,秦国没有提供薪火。秦国何其聪明,山东诸侯何其愚笨啊。陈轸说得很对,可并没有说全。天下诸侯割地秦国,秦国还会去索要更多;天下诸侯烹饪自己,秦国会加大火力,助他们一臂之力。山东六国攻秦时,秦国会巧妙地解决;秦国东出函谷攻山东六国时,秦国不会直接开战,而是会想办法挑起各国矛盾、激化各国矛盾,帮助一方攻击另一方,或者破坏完他们的联盟再进行攻城掠地。

[var1]

成功与否非人之过

秦国利用合纵能干的事太多,山东六国借着合纵不过是防止秦国侵犯和武装游行威慑秦国,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军事征伐,夺取其城池进行削弱。战国中后期,于秦国而言,天下没有永远盟友和敌人。例如楚攻韩,秦助韩攻楚;齐、魏和韩三国攻楚,秦国帮忙抵御;韩、魏、楚三国伐燕国,秦国掺和进去帮三国。秦国做这些自然不是良心发现和做好事,而是这是他国发生战争后,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军事行动,颇有隔山打牛的味道。

秦国凭借着自身的强大,辅助着张仪的连横,能成功是自然的事。况且,秦国的连横最低要求不过是找些国家能不出兵攻打自己,都不用帮忙的,秦国够强大,干得过残缺不全的山东诸国。反观山东六国和苏秦的合纵,实在太难了,六个国家起码六条心,六对君臣,各自的利益还不同,驱使他们共同向秦国发起进攻,简直是比登天还难,苏秦做到最好,不过是让六国缔结盟约而已。

[var1]

所以,张仪的连横能成功,苏秦的合纵却失败,个人能力的问题占其中之一,但并不起重要作用,各国实力才是起主导作用的。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