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女人讨伐楚国,齐桓公是不是冲动了?

因为一个女人讨伐楚国,齐桓公是不是冲动了?

()
中文名:
因为一个女人讨伐楚国,齐桓公是不是冲动了?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上一集讲到,蔡哀侯被楚文王囚禁到楚国,他没能学老祖宗周文王翻点,却挂在了楚国。 蔡哀侯的儿子是蔡穆侯。蔡穆侯看到当时天下的霸主是齐桓公,出于傍大腿的需要,便把小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 前657年,齐桓公与蔡姬乘船游玩。蔡姬是个小调皮,熟悉水

秦朝名人推荐

上一集讲到,蔡哀侯被楚文王囚禁到楚国,他没能学老祖宗周文王翻点,却挂在了楚国。

蔡哀侯的儿子是蔡穆侯。蔡穆侯看到当时天下的霸主是齐桓公,出于傍大腿的需要,便把小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

前657年,齐桓公与蔡姬乘船游玩。蔡姬是个小调皮,熟悉水性,就摇晃船只颠簸齐桓公,故意逗齐桓公。

齐桓公是个旱鸭子,怕掉到水里,对蔡姬说:“蔡姬,好了,好了,别闹了!”

蔡姬看到齐桓公害怕,很高兴,故意把船摇得更猛了。

齐桓公很害怕,喊道:“蔡姬,别耍小孩子脾气了,抓紧停下来!”

[var1]

蔡姬刁蛮任性,属于人来疯,越说越做,笑嘻嘻地对齐桓公说:“就不停,就不停。”船摇晃得更厉害了。俗话说:“No zuo, no die”,再做下去齐桓公可能就挂了,这可把旁边的宫女宦者们都吓得要命。

齐桓公大怒,呵斥道:“蔡姬,立马给我停下!”宦者们也附和着喊停,这样,船才停下来靠了岸。

齐桓公惊魂未定,这下是真的恼了,命令下人准备了一辆车马,把蔡姬送回蔡国闭门思过,好好反省。

[var1]

蔡姬转手嫁楚王

蔡姬灰头土脸地回到蔡国,怎么都想不通自己到底犯了多大的错。

蔡穆侯看到自己妹妹受了欺负,很是恼火:“好你个齐(桓)公,我把我最亲的妹妹嫁给你,你竟然退货。这是让天下人耻笑我们蔡国,齐国简直是欺人太甚,难道天下数你一家独大?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国君多的是,我妹妹青春年少,还能在你这歪脖子树在家伤?”

这个世上,能够克制齐国的,也就只有楚国了。于是蔡穆侯转手就把蔡姬嫁给了楚成王。

楚成王也不嫌齐桓公开过光,照单全收了。

[var1]

齐桓公盛怒,伐蔡伐楚

这回轮到齐桓公坐不住了,他的本意是让蔡姬回娘家自我反省,然后蔡国派使者来道个歉,蔡姬以后能收敛一点自己的小性子就可以了,并不是休了她。

现在古灵精怪的小媳妇跑楚国跟年青的楚王过日子了,把自己这个半老头子撇在了一边,脸上挂不住啊。于是齐桓公一怒之下联合八国诸侯讨伐蔡国。

前656年春,齐桓公率领诸侯讨伐蔡国,在八国联军面前,一向比较弱鸡的蔡国仍然不经打,一打就举白旗。

蔡穆侯也成为齐国的阶下囚,后来经各诸侯们不断求情,才把他给放了回去。

[var1]

伐蔡也就罢了,蔡国是小国。但是齐桓公接着又挥师南下,讨伐楚国。

楚国在春秋时期也是超级大国,实力不逊于齐国。如果把齐国比喻成有着众多马仔附庸国的米国,那么楚国就是让江汉颤抖的一个扩张时期的俄毛。

因为一个蔡姬进攻有大杀器的楚国,齐桓公冲动了吗?冲动是魔鬼呀!

[var1]

齐桓公为什么讨伐楚国?

齐桓公讨伐楚国,不是电流与电阻过大、或者脑袋高烧不适,是不得不伐。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原因和形势分析。

1.楚国日益强大

楚国自从被封到了偏远的南蛮,就一直不服;因为封的爵位是最末了的子爵,就更不服了。

不服是要用实力说话的。楚国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通过不断地吞并邻国做大。前879年,楚国灭鄂国;前703年,灭鄾国;前701年,灭州国;前700年,灭绞国;前690年,灭罗国;前688年,灭吕国;前683年,灭息国;前680年,两次俘虏蔡侯。

楚文王时期,“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再看齐桓公时期,前679年,“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由此,强大的不仅仅只有齐国,还有楚国。

与齐桓公收敛扩张给盟友撒钱送地不同,楚国不断并吞扩张,实力与日俱增。前678年,楚国灭邓国;前675年,灭郧国;到楚成王时期,前671年,“楚地千里”成为诸侯国中第一个达到千里的诸侯国。

前668年,楚国灭申国。要知道申国是周宣王设立的守卫南疆的新的方国。申国的陷落说明楚国的扩张之势已经势不可挡。接下来,楚成王把矛头指向了春秋小霸郑国。

俗话说落地的凤凰不如鸡,郑国曾经在郑武公、郑庄公时期牛气了几把。但是,经过郑国连年内乱,郑国的小霸地位已经不复存在。郑厉公离去之后,郑文公即位,实力大不如前了。

谁的腿粗就抱谁大腿,郑文公奉行亲齐的新规。前667年,郑文公与齐桓公、鲁庄公、宋桓公、陈宣公会盟。

楚成王看着很不爽,在前666年出兵讨伐郑国,接连又在前659年、前658年、前657年连续进攻郑国。楚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把郑国变成楚国的另一个傀儡附庸国。效果也很明显,郑文公就要动摇了,幸亏有大臣阻止没有弃齐投楚。

楚国就像一个初生虎犊,胃口很大,只知道扩张,毫不顾忌霸主齐国的感受。

那时候的楚国没跟希腊建交,压根不懂什么叫“修昔底德陷阱”。

齐国虽然也没跟希腊建交,但是齐国知道“工具打出头鸟”,就是要把楚国这老二的嚣张气焰打下去,让楚国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var1]

2.齐国终于腾出手来了

齐国这几年在干啥?齐国在应付狄人的入侵。一会打退北方狄人入侵燕国,一会安置邢国和卫国,甚至把自己的土地拿出来收买人心。

当大家长不容易啊,齐桓公为了这些不争气的小弟们真是操碎了心。

好不容易快搞定了,鲁国又出了内部问题,真是按下葫芦起来瓢,然后又开始解决鲁国的问题。

问题终于解决完了,楚成王依然故我,持续不断地讨伐齐国的盟国郑国。

老楚,你闷声发大财也就罢了,竟然打我的盟友,是可忍孰不可忍,来来来,我们拉出来溜溜,让你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var1]

齐桓公的北约

为了应对楚国的扩张,齐桓公也没闲着。

前657年,“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也就是齐桓公联合宋桓公,以及楚国紧邻的江国和黄国,共同防范楚国。

这就跟米国联合波罗的海三国共同协防俄毛是一样的道理。

前656年,齐国会同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共8个地方击败了蔡国,接着进攻楚国。

中策伐交

楚国一看,齐国动真格的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本着能不打就不打的原则,那就外交谈判吧。

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联军军中,说了这么一段话:“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翻译过来就是:“你老兄在北方,我老弟在南方,咱们两国相隔万里,即使是牛马发情狂奔个几天几夜也跑不到别的领地里,咱们各自在各自地皮上占地发财就行了,井水不犯河水。没想到你老兄竟然不远万里来到我这里来串门,这是啥情况呀?”

其实楚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人家齐国为啥大老远地跑过来,就是因为你天天揍人家的小弟郑国嘛。

[var1]

面对楚国的一副地痞相,管仲也打起了太极,他并没有拿楚国扩张来说事,而是指出了几个小事,管仲回答说:“过去召康公命令我先君太公‘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给我先君有权征伐的疆界,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国应该进贡的包茅没有进献,导致天子祭祀用品不完备,因此前来问责。从前周昭王南征不归伤在南方,因此前来责问。”

首先表明,我先君姜太公是有尚方宝剑的,“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你小子老实点,不服,我就用尚方宝剑砍你。

然后,指出楚国做得不对的地方,就是没给周王进贡茅草。其实这个茅草才值几个钱呢,这只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

最后,又问了一个十辈子之前的事情,周昭王南征,船在汉水解体了,周昭王被淹伤了,是不是你楚国有责任?

其实周昭王是不是因为楚国使新被淹伤,这还真是一笔糊涂账。以后来周穆王时期周朝和楚国的友好联系,不至于是楚国使新干的。这事大概率还真和楚国没有联系。

管仲超级智慧,为什么只问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呢?难道是突然犯迷糊了?

不是因为犯迷糊,是因为管仲不想打。

[var1]

管仲的算盘

虽然齐国是当时的霸主,但是楚国的实力也很强,且国土面积比齐国大不少。“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管仲还是懂的。

另外,齐国虽然不是孤军,但是的确是深入,齐国推进的战线已经离齐国很远了,后勤供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劳师远征,如果双方开打,谁能打赢还要另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是通过外交,解决问题。

因此,便有了管仲上面说的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

[var1]

伐兵的试探

针对管仲的问责,楚成王也部分承认了自己做的不足,说:“贡品没有进献,确实如此,是我的罪过,今后不敢不奉上。至于周昭王一去不归,并未在我楚国领土,请您到汉水边上去问罪。”

楚成王的话,有软有硬,软中带硬。

软的是:承认了自己的过失,没有按时进贡。

硬的是:对周昭王在汉水喂鱼的反驳,告诉齐国:你们问问汉水吧,不是我楚国的事情,扯这么远干什么呢?楚成王还有一层意思,周昭王来到这里都挂了,你们想试试吗?

其实这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示强。

一看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齐军继续行进,驻扎于陉地。

[var1]

俗话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光脚不怕穿鞋的”,楚国不是吓大的,可不管你是不是霸主,一切都是实力说了算。史记记载:“夏,楚王使屈完将兵扞齐”,楚国出兵抵抗齐军了,人家压根不怕你这远道而来的齐国和乌合联军。强弩之末还不能不穿鲁缟呢,要么拉出来溜溜?

齐国本来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却碰上个二愣子,人家压根不按套路出牌。也正是这没有套路的举动,把齐国的套路给破了。

齐国现在就是骑在了屋檐上,左右为难,是打还是不打呢?

如果是打,有三种结局:

1.打胜

人家小楚弟弟说了,我们一个在北海,一个在南海,“风马牛不相及”啊。齐国打胜了还能占楚国的地不成?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那是不现实的。

出于齐国的立场,胜不胜与自己没联系。

2.打平

这种可能性很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倒是很有可能。

对于齐国来说,不能做赔本的买卖,三个字:“没必要”。

3.打输

楚国虽然是愣头青,但是实力不弱于齐国。齐国带了7个凑数的乌合之众劳师远征,后勤供应都是问题,打输了完全有可能。

如果打输了,齐桓公的面子往哪放?齐国的霸主地位怎么保住?

齐桓公和管仲都是政治家,他们两个关起门来拿着算盘算了三次,发现这仗是万万不能打,否则就是赔本买卖。于是他们做出了英明的举动:“齐师退次召陵(漯河)”。

这个举动有三点意图:一是收缩战线,缩短补给线;二是诱敌深入,寻找战机;三是摆出和平谈判的姿态。

楚国一看,也看出了齐国的小心思:不要里子、要面子。但是,楚国打齐国也打不过,于是也就借坡下驴,派屈完做使者出使齐国大营。

[var1]

召陵之盟

齐桓公亲自会见了楚国特使屈完,向他炫耀兵多将广。齐桓公把军队列成战阵,和屈完坐车检阅。

齐桓公说:“我们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蔡姬的事)吗?为的是继续先君们建立的友好联系嘛。我们两国继续共同友好下去,怎么样?”

出兵是为了友好联系?谁信呀!

对齐桓公抛出的橄榄枝,屈完也放低姿态,回答说:“君王惠临敝国求福,承蒙君王安抚我君,这正是我君的愿望!”

有软的也要有硬的,到了检阅军队的时候,齐桓公指着联军军队对屈完说:“用这样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御?用这样的军队攻城,哪个城攻不破?”

看到齐桓公秀肌肉,屈完也不示弱,他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城墙,长江和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即使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齐桓公一看,楚国要软有软,要硬有硬,那就折中一下吧,就与屈完订立协约撤兵了,史称“召陵之盟”。两国共同宣布,双方将本着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精神,建立齐楚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联系。

[var1]

齐国的目的达到了吗

齐国的目的达到了,又没达到。

说目的达到了,齐国这次兴师动众,临时遏止了楚国扩张的势头,尤其是保护了齐国的小弟郑国。

齐国实现这个目的,是在未损耗一兵一卒前提下达成的。两军并未交战,只是通过多次外交周旋,就达到了目的,的确是高手过招。

另外,齐国在楚国周围构建了一个小北约,牢牢地把楚国困在了南方。齐国是可以攻打到楚国的,但是楚国是没法攻打到齐国的。从这方面讲,齐国占了优势。

说目的没有达到,齐国似乎理亏似的,两国交涉扭扭捏捏,齐国连楚国“僭越称王”这样的大不敬都不敢提,只是提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就撤了,实在不符合霸主的风范。

在此之后,楚国扩张的步伐虽然有所抑制,但并没有停止,楚国继续扩张。前655年,楚国灭轸国;前655年,灭弦国;前648年,灭黄国。。。

要知道黄国可是齐国的盟友呀!

回军途中的插曲

齐桓公回军最近的路线是取道郑国和陈国。但是这么庞大的队伍过境,劳民伤财还扰民。

陈国的辕涛涂就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对寓居郑国的申侯(已灭国)说:“军队取道陈国和郑国之间,两国供应困难。如果向东走,向东夷炫耀武力,沿着海道回来,这样就好了。”

申侯说:“好主意。”

辕涛涂一看申侯也支持这个意见,就告诉了齐桓公,齐桓公同意了。

但是他不知道申侯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转头就把他卖了。申侯也进见齐桓公说:“军队长期在外面,是疲惫之师,如果往东走,遇到敌人,恐怕是不能打硬仗了。如果取道陈国和郑国之间,由两国供给军队的粮食和军鞋,这就可以了。让您往东走,分明是辕涛涂不安好心嘛!”

齐桓公一听,多亏你申侯啊,便将郑国的虎牢关赏给他,把辕涛涂抓了起来。

齐桓公联合江国和黄国讨伐陈国,陈国当然得认错。齐桓公感觉错也认了,自己面子也有了,就把辕涛涂放归了陈国。

[var1]

葵丘会盟

前655年周惠王已立王子郑为太子,因惠后喜欢小儿子带,便欲废郑立带。在周惠王伤后,齐桓公帅各国在洮会盟,正式将王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是为周襄王。

前651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举行会盟,史称“葵丘会盟”,周襄王因齐桓公带头支持自己继位,便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最高奖赏。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此时周朝王室衰微,天下只有齐、楚、秦、晋四国强盛。晋国刚刚参加盟会,晋献公便挂掉了,国内大乱;秦穆公处地偏远,被晋国给挡在了关西,没法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楚成王刚吞并南方荆蛮之地,自认为是蛮夷;只有齐国能够召集中原诸侯盟会,宣示盛德,各国诸侯无不宾服盟会。

[var1]

物极必反

齐桓公志得意满:“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除了姜太公,又有哪位先祖有自己的这般功业?

然后他又说:“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我和夏商周受命于天,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要封禅泰山和梁父。

管仲一看,老大,咱不能飘啊,就劝谏,但是齐桓公不听。后来管仲说要封禅需要远方奇珍异宝集齐了才能去,齐桓公才作罢。

人啊,都会犯错误。齐桓公幸亏有管仲不断辅助自己,才能够少犯错误。

但是,管仲是仲父,父亲早晚是要伤的,仲父也一样。管仲也有老伤的一天。

后来,管仲的离去,齐桓公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导致政局昏聩,最终三奸为乱,齐桓公被饿伤。

请看下集:三奸为乱,五子争立。

[var1]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