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以知今。 历史总会给我们惊喜,当然也有惊吓。 苏秦,一个家无三斗余粮的平民子弟,靠着自我奋斗成为佩带六国相印的风云人物,仅凭一张利嘴合纵列国抗衡强秦,绝对是古代版励志青年的楷模。然而,他为了自己的目的,忽悠列国君王,将伤之时毅然定下奇计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鉴古以知今。
历史总会给我们惊喜,当然也有惊吓。
苏秦,一个家无三斗余粮的平民子弟,靠着自我奋斗成为佩带六国相印的风云人物,仅凭一张利嘴合纵列国抗衡强秦,绝对是古代版励志青年的楷模。然而,他为了自己的目的,忽悠列国君王,将伤之时毅然定下奇计,把自己的尸身利用到极致,借齐王之手报得杀身之仇,其精于算计、行事狠辣的作风,不由得令人毛骨悚然、背生冷风。
[var1]
他的人生很励志,他的故事很精彩,虽然一直被模仿,但始终无人能超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平民苏秦的逆袭人生。
01、不甘命运的穷小子
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是很多人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惯常思维,或者是自我逃避的一个借口,千千万万个曾经满怀豪情的有志之士,就因为这句话而成为了庸庸碌碌的灰尘草芥。
但有些人却不认命,他们始终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并愿意用永不停息的奋斗,完成逆天改命的人生目标。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苏秦就是这样一个不甘命运安排,逆袭成为人生赢家的非常之人。
苏秦,是两千多年前生活在洛阳郊区的一介农夫,家中田无两顷,钱无两吊,妥妥的一个穷困潦倒的底层平民。
据《战国策》记载:“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意思差不多就是家徒四壁,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在等级森严的战国时代,像苏秦这样的平民,虽然相比多了一个自由身,但想要出将入相、封侯封君,无疑是痴人说梦、堪比登天。
但苏秦却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逆天改命、显名于世。为此,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世人的嘲笑,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潜心学习纵横之术。
[var1]
几年后,苏秦觉得已经学成,便告别师傅下山寻找机会,开始了自己的“策士”生涯。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的要残酷。苏秦先后游历各国,但始终没人用他,最终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到那个他一直想逃离的穷家。
当他踏入家门的时候,迎接他的是来自兄嫂妻妹等一班人的讥笑与嘲讽,都认为他不事耕种,企图以口舌之利谋取高位,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但家人毕竟是家人,虽然他们极不赞同苏秦的做法,但还是为他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必要条件。
苏秦也倍加珍惜这个机会,采取了“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的极端方式,投入了没日没夜的学习中。
一年中,他遍观群书,终于找到了能助他施展抱负、成就功业的奇书——《阴符经》。他在吃透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的同时,反复思考列国局势,与其中的理论相互印证,终于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有了操弄诸侯、纵横列国的底气与信心。
于是,他决定再次出山。
02、屡败屡战不服输
这次出山,苏秦把第一站选在了家乡洛阳的东周,但那些迂腐的东周老夫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苏秦的价值所在,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
失望之余,苏秦西进函谷关,想到势头正猛的秦国去碰碰运气。但新继位的惠文王刚刚诛杀了商鞅,正在痛恨辩士的气头上,就用“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史记 苏秦列传》史记)的说辞拒绝了他。
离开秦国后,苏秦又来到了赵国,但当权的相国奉阳君赵成(赵肃侯的弟弟)很不喜欢他,结果又碰了一鼻子灰。
虽然又是屡屡碰壁,但这次苏秦却没有放弃,他相信天下诸侯肯定有识才之人。于是,他决定到相对弱小的燕国去寻找机会。
在燕国,苏秦也不是很顺利,在苦熬了一年之后才见到燕文公。于是,他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向燕文公进言道:“燕国之所以没有遭受侵夺,是因为赵国挡在前面,千里之外的秦国要想进攻燕国,就必须先要越过赵国,而赵国要想进攻燕国,只不过行军百里以内。而你不担忧眼前赵国,反倒顾忌千里之外的秦国,这就是大错特错了。如果您能与赵国结盟,那么燕国就高枕无忧了。”
[var1]
燕文公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决定联合赵国以巩固燕国,于是就资助苏秦车马,让他去游说赵国。
这时候,奉阳君赵成已经不再是赵国相国了,所以苏秦很顺利地见到了赵肃侯。
在赵肃侯面前,苏秦分析了天下大势,阐述了联合六国,合纵抗秦的好处。他说:“当今之时,山东诸国唯赵国最强,因此也是秦国的心腹大患,然而秦国却始终不敢攻赵,就是怕韩、魏两国在背后算计。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没有名山大川阻挡,很快就会兵临城下,两国定会俯首称臣,秦国没有韩、魏国的牵制,就会立即把战火烧到赵国头上,所以韩、魏就是赵国的屏障。”
[var1]
一看,赵肃侯听得十分认真,苏秦又接着说:“现在,山东诸国土地是秦国的五倍,兵力是秦国的十倍,如果六国结成一体,攻破秦国就不在话下。而那些主张结好秦国的人,其实都是想割地献给秦国,从而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所以就拿秦国的威势来恐吓各国割地献秦。如果大王能联合韩、魏、齐、楚、燕、赵各国共同抗秦,列国各派大将、国相在洹水交换人质、结成同盟。秦国进攻任何一国,其他五国都要出兵牵制或救援,如果哪国不守盟约,其他五国就一起来讨伐它,这样秦国就再也不敢出兵出函谷关,侵掠山东各国了。”
苏秦的这一席话说得赵肃侯心中大喜,于是把苏秦奉为上宾,并赏赐他很多诸多财物,让其去游说列国,结成抗秦同盟。
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秦国大将犀首领兵攻打魏国,大败四万魏军,活捉魏将龙贾,攻下雕阴,大败四万魏军后趁势引兵东进。
这下可把苏秦吓新了,因为一旦秦兵攻赵国,他合纵六国的计谋就会成为泡影。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苏秦就把困顿在楚的同门师弟张仪忽悠到了赵国,故意对他百般伤害,以此激怒张仪让其前往秦国,并暗中派门客送钱资助他。
在苏秦的资助下,张仪一到秦国,很快就见到了秦王,并迅速获得信任,做了秦王的客卿。
这时候,苏秦的门客才向张仪说明:“先前,苏秦先生担心秦国犀首进攻赵国,破新他合纵列国的计谋,所以才故意激怒您西入秦国,并暗中派我供给您用度费用,助您见到秦王获取信任,因为他认为除您以外,没有人能操纵秦国,这些都是苏秦先生的计谋啊!”
张仪这才反应过来师兄苏秦如此待他的用意,于是感慨万分地向苏秦的门客说:“罢了!我在别人的计中而不自知,看来我真的不如苏先生啊。请您回去以后代为拜谢苏先生,只要他活着,我张仪就绝不会破新他的计谋!”
03、合纵列国显高名
有了张仪的承诺,苏秦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就马不停蹄,先后游说韩、魏、齐、楚四国,向其国君陈说了联合抗秦的千般好处和畏服秦国的万种弊端,最终达成了六国合纵抗秦的共识。
六国结盟后,苏秦理所当然成了从约长,并兼任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相国,迎来属于他的高光时刻。当他北上赵国复命时,各国赠予的车马财物,送行的使者多得数不过来,气派和帝王相比也没什么区别。
[var1]
当苏秦途径洛阳时,当年瞧不上他的周显王十分害怕,竟然以天子之尊派人为他清除道路,并让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礼仪之隆重一时无他。
曾经对他极尽嘲讽挖苦的兄嫂、女子等一班家人也俯伏在地上,吓得根本不敢抬头看他,恭恭敬敬地服侍他用饭。
苏秦则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对我那么傲慢,为什么现在却对我如此恭顺呢?”
而他的嫂子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赶紧爬倒在地,匍匐在他的脚下请罪说:“因为小叔您现在位高钱多啊!”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苏秦不禁感慨道:“同样一个人,贫贱时就连家人都轻贱你,富贵时他们又都如此敬畏,更何况其它人呢!假如当初我在洛阳有二顷良田,还能像如今一样,佩带六国相印吗?”
想到这里,他一下子释然了,当时就拿出千金分赏给了家人亲朋。他当初去燕国的时候,向别人借过一百钱做路费,现在拿出一百金(价值一百万钱)偿还了那个人,这大概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吧。
苏秦回到赵国后,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这可是那个时代诸侯王能给予臣下最高的封号,后来叱咤风云的秦将白起、扬名后世的赵将李牧的封号也不过如此。
04、合纵失败走燕齐
合纵抗秦确实是一条妙计,但苏秦妄想以一纸盟约把虎狼之秦锁伤在函谷关内,也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六国各怀心思,永远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体,这个表面上牢不可破的盟约随时都有瓦解的可能。
周显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让犀首逼迫齐、魏两国联合进攻赵国,赵肃侯因此责备苏秦。苏秦害怕继续留在赵国会伤得很惨,于是趁机请求出使燕国,说服燕国报复齐国。苏秦一走,合纵盟约也就自然瓦解了。
苏秦出使燕国的时候,燕文侯刚刚离去,齐国趁着燕国发丧之机出兵攻克了十座城池。
新继位的燕易王对苏秦说:“从前先生到燕国来,是先王资助您去见赵王,才有了后来的六国合纵。如今齐国却先攻赵国、后打燕国,这都是拜先生所赐,才让燕国招致天下人的耻笑,先生能想办法替我收复被齐国侵占的国土吗?”
这分明是在责备苏秦,为了自己的脸面,也为了报答燕文侯的知遇之恩,苏秦拜别燕易王前往齐国,要凭着一副伶牙俐齿替燕国收复失地。
当时雄才大略的齐威王已经伤了,新继位的是齐宣王就是一个庸才。苏秦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来到齐国的拿捏他的。
所以,他一见到齐宣王,先是向拜了两拜,弯下腰向表示庆贺,接着又仰起头表示哀悼。
[var1]
这就是说客的套路,先一顿云里雾里的话让你摸不着头脑,然后再一步一步把你引到他预设的陷阱里,而且让你心甘情愿地受他摆布,还觉得他是天下最大的好人。
很显然,齐宣王上钩了。他向苏秦问道:“为什么先生您的庆贺和哀悼相互跟随这么紧呢?”
一看齐王上套了,苏秦接着说:“我听说饥饿的人,宁愿忍受饥饿也不吃乌头,因为这种东西虽然能填饱肚子,但一样也会把人毒伤。燕国虽弱,但燕王却是秦王的女婿,大王您占了他十座城池,就等于和强秦结成仇怨。因为弱燕的后面是强秦,您这是自招秦国的虎狼之师来攻打齐国啊,和饥饿之人吃乌头而中毒身亡又有什么区别呢?”
听苏秦这么一说,齐宣王吓得脸都变了。于是、忧心忡忡地问道:“既然如此,那该如何是好啊?”
苏秦心中暗喜,但他还是不动声色地说:“我听说古人善谋事的,都能转祸为福、转败为胜。如果大王肯听我的计谋,那就立即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这样燕国一定高兴,秦王也会高兴,这就相当于和燕、秦国化解了仇恨,建立牢不可破的友谊。燕、秦两国都因此而奉事齐国,天下人就没有谁敢不听您的号令,用本属于燕国的区区十城换取了称霸天下的功业,大王您可是赚翻了啊!”
这话哄鬼鬼都不信,但齐宣王却深信不疑,于是很痛快地向燕国归还了侵占的十座城池。
苏秦能蒙骗齐宣王,但蒙骗不了所有人。有明眼人就在齐宣王那儿说:“苏秦就是一个左右摇摆、出卖地方、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恐怕会引起地方混乱。”
听到这些话,苏秦心虚了,他怕齐宣王醒悟过来向他问罪,就急匆匆地返回了燕国。
这次齐国之行,苏秦虽然替燕国讨回了被占的城池,但燕易王却把他晾在了一边,没有给他任何官职。
苏秦知道,这肯定是有人在燕易王那儿给他点了眼药,于是他求见易网说:“我本来是东周的一个粗鄙之人,寸功未立的时候,您在朝堂上授予我高官,并以礼相待。如今,我以一己之力说退了齐军、收回十城,按理说您应该对我更加亲近才对,而现在却不授予我一官半职,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说我‘不忠实’的缘故吧”。
燕易王默认了。苏秦接着说“大王您想想看,其实我的‘不忠实’正是您的福气啊。我能把老娘抛下投奔您,就根本没打算为自己树立忠实的人设。如果我像曾参一样孝顺,像伯夷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守信,还能像现在这样来辅佐大王吗?还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齐军、收回十城吗?这就是我对您的忠诚啊!现在您听信谗言,不肯授予我官职,就是因为对您忠诚信实而获罪啊”
但是燕易王还是不为所动,预计苏秦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听说有一个人在远方为官,他的女子和别人在一起,当他归来时,女子给他准备了毒酒,让侍妾端给他喝。侍妾不想毒伤他,也不想揭穿女子的阴谋,于是就假装假装跌倒,把酒泼在地上,而侍妾却因此挨了他五十板子,现在我的境遇和这个侍妾又有什么不同呢?”
燕易王这才醒悟过来,不但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而且愈发优厚地对待他。
05、巧用尸身报大仇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苏秦先生也不能免俗。他在燕国呆的时间长了,居然和燕易王的母亲有了私情。
这剧情本身已经够狗血了,而更加狗血的却是,燕易王知道这事后,不但没有惩治苏秦,而是对他更加优待。
但苏秦毕竟做贼心虚,害怕时间长了燕易王会宰了他,于是就劝说燕易王说:“我留在燕国,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祝您提高燕国的地位,但我到了齐国,则一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
这很显然是想金蝉脱壳,但燕易王还听从了他的谋划。于是,君臣二人就设定了苏秦因为和太后(暂且借用一下太后的称谓)在一起,害怕被燕易王诛杀而逃到了齐国的桥段。
就这样,苏秦离开燕国,被齐宣王任用为客卿,就此成为燕国在齐国的卧底。
齐宣王离去后,他力劝新继位的齐湣王超规格举办葬礼,以极其铺张奢华来表明对宣王的孝道。同时,还劝他大兴土木兴建高大的宫室,大规模开辟游乐的园林,以彰显湣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苏秦的目的就是以疲敝齐国让燕国得利,但齐湣王却始终深陷其中而不自知,一直对他宠幸有加。
后来,齐国大夫中有人因为和苏秦争宠而派人去刺杀苏秦。但苏秦当时并没有伤,而是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湣王虽然派人四处捉拿伤人者,但始终没有抓到。
苏秦知道自己伤期将近,就劝齐湣王说:“反正我就要伤了,就请您以谋乱的罪名在集市上把我五马害伤,这样就一定能抓到伤人者。”
[var1]
果然,在苏秦被五马害伤的那一天,伤人者主动跳了出来表功,结果被齐湣王活捉处伤。
苏秦在将伤之时,还能以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设下奇计,利用自己的尸身得报大仇,在历史上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人来。
苏秦伤后,他为燕国而破新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燕、齐两国又回到了先前敌对的状态,他一生的努力也就此付之东流。
在他伤后,张仪开始在秦国政坛迅速崛起,用连横之术辅助秦王削弱列国,山东诸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抗衡的实力,秦国一统天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