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客的兴衰:兴于春秋战国,衰于秦汉大一统

门客的兴衰:兴于春秋战国,衰于秦汉大一统

()
中文名:
门客的兴衰:兴于春秋战国,衰于秦汉大一统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门客,又称“食客”,是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活跃,又在秦汉大一统时期消亡的群体,他们出现在春秋时期,兴盛在战国时期,在秦朝开始衰弱,最终在汉朝消亡。 门客,指的是外来之客、门外之客,寄食在主人家,靠主人的供养而活,同时他们也需要为主人排忧解

秦朝名人推荐

门客,又称“食客”,是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活跃,又在秦汉大一统时期消亡的群体,他们出现在春秋时期,兴盛在战国时期,在秦朝开始衰弱,最终在汉朝消亡。

门客,指的是外来之客、门外之客,寄食在主人家,靠主人的供养而活,同时他们也需要为主人排忧解难、效劳报恩,与主人家的家仆、家奴不同,家奴是主人的财产,而门客的自由度更高,往往有一定才华和能力。

《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等诸多历史典籍中都记载着与门客相关的事迹,他们游走于各国政坛,活跃在各个诸侯国高层权贵的宅邸之中,他们数量众多良莠不齐,有的门客籍籍无名、默默无闻;但也有门客大智大勇、才华横溢。他们重义轻生伤,将“义”作为立身之本,喊出“士为知己者伤,女为悦己者容”的口号,在史书中浓墨重彩的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var1]

一、出现——春秋时期礼崩乐新

春秋时期,迎来了我们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西周时期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开始逐步瓦解,“礼崩乐新”的结果是整个社会推陈出新,经济、思想都开始蓬勃的发展,门客群体应运而生,走上了历史舞台。

1、政治体制发生变革,门客开始出现

在西周时期,政体执行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贵族拥有世卿世禄的特权,按血缘和出身授予其土地和爵位,底层人员身份固化,没有流动基础。

[var1]

到了平王东迁、春秋开启时,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不断混战兼并,且诸侯国内部也开始进行残酷的政治斗争。

各诸侯国为了自强自立、称王称霸,国君通常都会招贤纳士,通过任用“贤才”的方式增强国力,各国贵族、士大夫为了巩固其政治地位,也会从社会中吸纳人才进行供养。

在这一背景下,众人往往会不在意“才人”、“贤人”的出身和背景,阶层之间人员开始流动起来,实现阶级跃迁有了政治需求,养士之风开始出现。

在政治需求的刺激下,底层士人和庶人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提升阶级、打破阶级壁垒,需要更高阶层的引导,依靠高阶层的权贵,借助他人的力量在仕途上往往会事半功倍。

[var1]

2、战争使得人才流动频繁

晋国十九任君主晋献公在位期间“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国在崛起过程中灭尽“汉阳诸姬”……在残酷的兼并战争中,旧的政治秩序被打破,新的规则逐步确立,社会阶层开始了重新分化,人口流动加剧,门客群体抓住这一机遇,开始走上前台。

春秋时期战争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有获得胜利成为新兴贵族,有了封地和爵位后急需人才来巩固政治地位,失去土地的民众往往会流离失所,在各地奔波流浪,为了生活需求,往往凭借一技之长寄身权贵,成为一名门客。

[var1]

3、经济发展、教育普及

春秋时期冶炼金属的技术不断突破和发展,耕种土地的农具开始由铁质替换青铜质地,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得井田制开始不断瓦解,开始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我们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运动出现,文化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社会动荡不安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王室贵族垄断的书籍典籍在民间传播开来,私学也开始流行起来,各种学说开始出现,孔子的儒学、墨子的墨家纷纷出现,三教九流涌现了出来。

[var1]

下层士族和庶民都能通过私学教育获得执政治国相关的知识,对改变寒微出身的意愿非常强烈,在各国对人才渴求的背景下,通过推荐或者自荐,往往能走上仕途,门客这一身份往往成为他们出山后的第一选择。

二、兴盛——战国时期能人辈出

在春秋时期,因社会剧烈的变化门客群体开始出现,但还未到养士成风的地步,但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动,各国对人才展开了追求。

《孔丛子》:“子思曰: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

[var1]

在先秦群雄争霸时代,各诸侯国要在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领域进行比拼,这时候人才尤为新的,得才者胜,失才则亡,促使各国开始追求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官、变化派。

想要提升国力,诸侯拉拢人才的筹码越来越大,而拥有一定才华的门客就有了与权贵讨论身价的资本与资格,不仅要求在物质上给予较高的待遇,还要求在精神给相应的尊重。

战国时期可谓是人才井喷,儒道法墨、兵家纵横、百家争鸣、精彩纷呈。

儒家有孟子、荀子、颜子等等,墨家有墨翟、禽滑厘等等,道家有列子、庄子等,法家有李悝、商鞅、申不害等,纵横家有苏秦、张仪、甘茂等,他们的成功,成为了许多有志之士的榜样,许多人投身权贵门下,希望能达成志向,成为门客就成了理想的选择。

[var1]

战国时期养士最有名的莫过于战国四公子,分别是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

他们是战国七雄中“诸侯之子,公族之后”,都曾位列宰相,地位高,且礼贤下士、广招宾客,竭力网罗人才,其门客往往能达到数千人之多。

汉人贾谊著有《过秦论》:“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门客与主人,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联系。

主人供养门客是为了名利,门客寄食在主人门下,也是为了名利。

[var1]

对于“名”,主人是为了获得“求贤”的好名声,门客是为了其本身的名为高层及社会所了解知道,对于“利”,主人需要门客为自己解决问题、处理事物,门客则要满足物质的需求、精神上的尊重。

门客对主人的作用:

政治作用

王侯贵族在政治活动中,往往需要其门客出谋划策、处理军政交际各大事务,从而巩固和提升其政治地位,要为主人排忧解难,做到讽谏,规劝主人纳谏,也需要门客出使四方,作为外交官处理外交事物,平日里门客也要处理各种事物,如采邑收租、家务杂事等。

[var1]

赵国蔺相如曾经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当时秦国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和氏璧,在面对这一问题,令缪贤推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封为上大夫,后在“渑池会盟”上,蔺相如与秦国争锋不辱国格,被封为上卿。

毛遂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在平原君前往楚国出使时主动自我推荐,前往楚国成功游说,立下大功。

军事作用

除去政治才能,门客还能为主人提供武力或军事支持。

[var1]

门客要有强壮的身体、强悍的战斗力,绝对的忠诚和勇气,能在暴力冲突中为主人充当打手;如果遇到战争时,门客们也会被当做私兵。

如果主人遇害,门客为主人报仇,也被当时人称赞,豫让以“士为知己者伤”而广为人知,其主人智瑶被赵襄子所杀,为了报仇,不惜涂漆吞炭来刺杀,最后求得赵襄子的衣服,用剑砍破,表示为主复仇。

文化作用

战国时期,有权贵希望能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宣传自己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理念,进而扩大自己的影响,他们往往招揽手下有文学才华的门客为自己著书。

[var1]

吕不韦仰慕战国四公子,也招揽了大批门客,他们通力合作创造出《吕氏春秋》,吕不韦对此书的极其满意,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是对其门客著书能力的自信。

三、衰弱——秦统一六国

在诸侯国并立时,门客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自由性,各国为了招揽人才,争相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和尊敬,尤其是弱国小国,比如燕昭王建招贤台,千金买马骨等事迹。

等到秦灭六国,诸侯国纷纷灭亡,秦始皇建立起我们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后,一切改变,秦朝在统一天下的背景下,对人才不在渴求,各级官员也不再以供养门客为荣,而是争相向秦制下权力的核心皇帝效忠。

门客不再有选择的余地,开始从座上客转变为堂下臣,门客群体由此开始了衰弱。

[var1]

四、消亡——汉朝大一统

在汉朝建立后,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在汉初为了休养生息、积蓄国力,采用“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朝对地方诸侯国的监管有限,使得地方诸侯王、官员甚至地方上地主游侠都开始养客,门客似乎开始重新兴起,但这只是一种回光返照。

早在汉初,异姓诸侯王就开始供养门客,在刘邦灭亡异姓诸侯大肆分封同性诸侯后,同姓诸侯王也开始了供养门客,其中以吴王刘濞和淮南王刘长为代表,大规模招揽门客以此扩张自身的势力。

在七国之乱后,地方诸侯王招揽门客的行为受到了严厉的限制。

[var1]

《史记》记载刘濞“即招致世界亡命”,刘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给予财物爵禄田宅”。

汉景帝初年,在功臣集团的势力开始落寞,外戚势力开始崛起。

因外戚本身势弱,需要外力支持,招揽门客就成了不二选择。

外戚养客中代表性的人物是当朝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和王皇后的弟弟田蚡,到了汉武帝登基后,窦婴被处伤,田蚡病伤,官员的养客之风不复存在,往后,大将军卫青、冠军候霍去病都未供养门客。

地方上地主游侠养士是在汉初宽松的政治影响下,为扩充其自身势力而供养,游侠养士不具备政治前景,且他们的门客往往综合素质偏低,比如郭解养门客,受其影响,最后被灭族。

[var1]

由此可以得出,在汉初宽松的政治背景下,诸侯王、官员、地方豪强都有养客的行为,通过养客壮大自身势力,但对于政府而言,这些都将会威胁到统治,必须予以打击。

在汉武帝时期,“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已不合时宜,为了保障皇权的权威、加强集权,必须削弱官员和地方的势力,招揽门客的行为被猜忌禁止,经过一系列新规打压,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一时养客之风不复存在,走向了消亡。

总结

所有事物的发展和衰败都有原因的,门客就是如此。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变,时代需要门客群体出现,需要他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政治团体中实现自我价值,门客这种制度表现出无比兴盛。

[var1]

当时代发生变化,地方由分裂走向统一,由诸侯并存走向大一统时,时代已不需要门客存在,当然也就走上了消亡。

门客终究属于私人组织,不在王权掌控之中,当王权集中,地方走上大一统之时,门客就没有了生存空间,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资料来源

1、《史记》

2、《孔丛子》

3、《过秦论》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