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布衣出身的他,凭一己之力扭转天下局势,硬生生的将心思各异的六国捆绑在了一起,形成合纵之势共同抗秦,他也因此被拜为六国之相。这样的成就,放眼整个我们的历史也找不出第二个。但这一切都只是他计谋中小小的一环罢了,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他那波澜壮阔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寒门布衣出身的他,凭一己之力扭转天下局势,硬生生的将心思各异的六国捆绑在了一起,形成合纵之势共同抗秦,他也因此被拜为六国之相。这样的成就,放眼整个我们的历史也找不出第二个。但这一切都只是他计谋中小小的一环罢了,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他那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一生。#苏秦#
[var1]
❏ 寒门布衣
战国中期,东周洛阳的一户普通农家里住着一名落魄的书生,他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在外闯荡多年,没有混出什么名堂,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回到家里,亲人也看不起他,认为这个人不脚踏实地参与劳动,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想骗吃骗喝。父母不认他这个儿子,嫂子不去煮饭,就连女子也不尊重他这个男子。(“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这要是心灵脆弱一点儿,没准就得抑郁症了。
面对这种境遇,苏秦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他把自己关进了屋子里日夜苦读,全神贯注地钻研千古奇书《周书阴符》,相传这本书为姜子牙所著,书内多记载奇谋异计,构思瑰伟,文辞艰深。成语“悬梁刺股”中的刺股就是从这里来的。苏秦夜里读书的时候时常犯困,他就会拿出锥子,对着自己的大腿猛扎,剧烈的疼痛能让他瞬间清醒过来,再埋头继续读书。不得不说,苏秦真是个狠人。
一年之后,狠人苏秦终于领悟了书中的真谛,他仔细的分析了列国局势,研究出了一套合纵连横之术。他认为凭借这套理论,可以去说服当世君王了!
❏ 出师不利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他第一个看上的人是周显王,当他兴致勃勃地奔赴洛阳想要一展宏图时,没成想这是一场单相思,周显王并没有看上他这个无名之辈。
苏秦并没有气馁,他又把目光转向了实力强大的秦国。当时秦孝公离去,秦惠王登基称帝,他向惠王眉飞色舞地讲述着自己的想法:“采取连横之策,兼并列国,称帝而治”。
秦惠王琢磨着:前段时间刚刚干掉商鞅,这会儿秦国的内政还乱着呢。虽说咱家底厚不差钱,拳头也够铁,但随便找一国打打还行,要吞并六国一统天下,那不得被人合起伙来群殴吗?他掂量了自己的体重,单挑可以,打群架肯定要完。
于是秦惠王以:“毛羽未成,不可高飞”为由,打发走了苏秦。
苏秦只得向东来到了赵国,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赵国的丞相奉阳君是赵王的弟弟,他不喜欢苏秦,于是这次又黄了。
出师未捷,接连被秒,苏秦并没有自暴自弃,他选择了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终于,一年后他迎来了人生中最新的的转折点——一次面见燕王的机会。
[var1]
❏ 转机
当时齐国和燕国之间有着深仇大恨。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趁火打劫,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攻占了燕都,燕国被灭。由于战争速度过快,齐国并没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不知该如何安抚燕国百姓以及处理国内外各方势力的反抗,随着赵、韩、秦、楚等国陆续插手介入,齐军只得于三年后悻悻退兵。
彼时在国外为人质的公子职在赵武灵王的护送下返燕,后为燕昭王,自此燕国正式宣告复国。
燕昭王一心希望能兴复燕国,报仇雪耻,他以越王勾践为榜样,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对内,他广纳良才,敬贤爱贤,许多英雄豪杰纷纷前往投靠,其中就有苏秦。
燕王恨齐国恨得牙痒痒。苏秦踩着他的痛点,提出了一个庞大的计划,简单概况就是:离间齐赵,合纵攻秦,说齐灭宋,五国攻齐,一系列演技操作下来的最终目的在于——五国攻齐。燕王听完直拍大腿,知音呐!并表示愿意举燕国上下之力,帮助先生完成计划,苏秦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伯乐。
此时的苏秦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学成下山,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了。他接受了燕昭王的使命,作为不法前往齐国,从落魄书生摇身一变成为了搅动天下风云,波诡云谲的间者苏·钮钴禄·秦,就此展开了他的高能逆袭之路。
❏ 只身赴齐
苏秦带着燕王的盟好之意来到了齐国,正值秦派使者与齐王商议一同称帝之事,想共同瓜分赵国。
这对齐愍王来说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对苏秦来说就不是了。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则齐对燕国形成半包围之势,燕国危矣。且赵国一灭,六国攻齐大计将成为泡影。
为了阻止两国结盟,苏秦不动声色地对齐愍王说:“攻打赵国是个错误的选择,赵国善战,齐国不仅要消耗巨大国力,还捞不到什么油水,吃力不讨好。要我说要打就打宋国,不仅经济富庶,国防还弱,怎么想都划算,又何必给秦国做嫁衣呢。您若拒绝称帝,舆论就会站在我们这边,秦国若一意孤行必会受到各方谴责,我们也可趁此机会,联合赵国以牵制秦国。”
齐愍王听完觉得有理,于是拒绝称帝,转而亲赵。
苏秦渐渐获得了齐王的赏识与信任,在齐燕交恶之际,他顶住压力劝导燕王,及时缓和了两国的紧张联系。
宋国位于韩、魏、齐、楚的交界处,是个繁荣富庶之地,但其国小民弱,一直生存于各方大国的制衡之下。只要有地方对宋国不怀好意,就会遭受其他一连串地方的联合制裁。
苏秦劝说齐王:“各国齐力攻秦之际,必无人顾及宋国,届时齐国便可独吞宋国。”齐王听完十分激动,便派谴苏秦以合纵攻秦之名出使各国,展开游说。
[var1]
❏ 游说六国
燕国自不必多说,这本就在苏秦与燕王的谋划之中。
见赵相的时候,苏秦只字不提老赵与邻居们的恩怨情仇,而是从赵国的战略形势入手进行分析:“赵国西边是强大的秦国,旁边全是虎视眈眈的敌人,这日子能好过吗?您要是想称霸,不如牵头联合各国一起来对抗秦国,只有秦被削弱,赵国才能彻底强大起来。用别人的力量,还能成就自己武林盟主之位,它不香吗?”赵相听完,当场表示被他的诚意打动了。
紧接着他来到国外,苏秦先是对着韩王猛夸一番,接着话锋一转,直言秦国之贪欲无尽,若长久侍秦,韩必将国灭身伤。这番言论成功刺激到了懦弱的韩王,他按住宝剑,仰天长叹:“寡人虽伤,必不能侍秦。”于是,国外成功入伙。
面对魏王,苏秦先是大谈其当年接连战胜秦国的光辉历史,“以魏国实力之强劲,兵马战车之精广,现在居然要给秦国当小弟?不仅春秋要纳贡助秦祭祀,还要为其修建行宫,割让土地。魏国怎么说也是个强国,这么馊的主意都能忍?还是跟我们混吧,六国合纵,一起抗秦。”这一番话可说到魏王心坎里去了,便回道:“敬以国从”。魏国入伙。
楚国的国力与秦国相当,苏秦便对其分析道,“秦国与楚国如今的联系,您弱则他强,他强则您弱,现在其他五国的合纵就是上天给楚国的最好机会,若是成功了您可以称王,要是不参加,楚国以后的影响力肯定会呈跳崖式下跌,您自己选吧。”于是楚王毅然加入。
苏秦以一己之力达成了六国合纵,他成为了合纵联盟的盟长,挂六国相印,走向了人生巅峰。(“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当苏秦去游说楚威王时,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听说后,赶紧清扫道路,张设乐队,备办酒席,到距城三十里远的地方迎接。女子不敢直视他,嫂子跪在地上一再地叩头请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又如此卑下呢?”嫂子回答道:“因为你现在地位尊贵,钱财富裕。”苏秦十分感慨:“一个人贫穷落魄,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而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会感到畏惧呀!”接着,他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
在向赵王复命的途中,各路诸侯皆派使者前来送行,人多到挤满大街,就连周天子也早早派人为他洒扫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苏秦。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合纵大军齐聚成皋,大战一触即发。
[var1]
❏ 齐国的覆灭
公元前286年,齐国吞并宋国,其国力超越秦国,成为列国之首。
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齐国灭宋的行为引发了众怒,宋国被灭,各国间的平衡被打破了。反应过来的其他地方意识到自己被当工具使了,一怒之下转而联秦,反攻齐国。
公元前285年,各路大军云集,如惊涛骇浪般向着齐国席卷而去,冲锋在最前面的,就是为了复仇忍辱蛰伏了二十八年的燕国军队。
齐国危在旦夕之际,齐王蓦然清醒了过来,原来,一切皆是苏秦一手策划的啊!
如果这是一篇爽文,故事也许就停在了这里。然而据史料记载,苏秦被愤怒的齐王五马害伤,而齐王本人也在不久后伤在了逃亡路上。
苏秦在临终前说了一句荡气回肠的话:“生而为人,此生足矣。”
从寒门布衣到号令群雄,苏秦落魄过,辉煌过,得到过,也失去过。
他短暂而精彩的一生无法简单的用成功或者失败去盖棺定论。
苏秦没有辜负燕昭王的信任,倾尽一生,漂亮而圆满地完成了当初的诺言。也许他的结局让人唏嘘,但人各有志。苏秦一生的奔忙皆为兴燕灭齐,而他也做到了,至于其他,只能说求仁得仁吧。
一个地方的兴衰往往在于君王的选择,荀子曰:“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这便是齐王一生的写照。
参考书目:《资治通鉴》、《战国策》、《谋士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