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学过《荆轲刺秦王》这篇古文,依稀记得老师讲解这篇古文时的神情,时尔是低沉的声音、时尔又高亢激昂,当老师说到在易水河畔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浮现在了眼前,一个视伤如归的勇士,一个为了苍生而去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中学时代学过《荆轲刺秦王》这篇古文,依稀记得老师讲解这篇古文时的神情,时尔是低沉的声音、时尔又高亢激昂,当老师说到在易水河畔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浮现在了眼前,一个视伤如归的勇士,一个为了苍生而去抗击秦朝暴君的壮士,是多么的令人敬佩啊!这就是我中学时代眼里的荆轲。
随着我的成长及阅读越来越多的史书资料,荆轲高大的英雄形象在我眼里却是越来越模糊了,老师为我塑造的英雄形象逐渐跨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心狠手辣、人格低贱、智商堪忧的业余刺客,这样的形象转换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对于历史人物和事情要探寻出真象是很难的一件事,而且往往得不到真象,只能是对已知的资料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既不能想当然也不能臆断,我想大抵也只能这样了。
荆轲这个人物在《史记》、《战国策·燕策三》及《资治通鉴》中都有专门的记载,相关的记载差别不大,当然也有野史记载。司马迁将荆轲定位为刺客,这是合理的,符合客观实际,只不过还让荆轲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让人难辨真假了,当然,是否唱了并不新的。我之所以认为荆轲是一个心狠手辣、人格低贱、智商堪忧的业余刺客,是基于正史和野史的史料记载。
第一,心狠手辣表现在:野史记载,太子丹与荆轲一起观看歌舞时,一个女子在抚琴,荆轲说“抚琴的手真好看”,太子丹就将抚琴的女子送给他,荆轲却说“我说的是手好看”,于是太子丹就命人将女子的手砍了放在盘子里供荆轲欣赏。荆轲的如此怪癖证明其心是多么的狠毒,就这样把一个无辜的女子的手给砍了,根本就不顾及他人的痛苦;《史记》记载了荆轲逼伤樊於期将军的详细过程,樊将军被迫离去,荆轲如愿得到其头颅,本来樊将军是为了逃命才跑到燕国来的,却不想反而丢了命,荆轲为达目的可谓是不择手段了。
第二,人格低贱表现在,在刺杀失败后,竟然将太子丹给出卖了,《史记》记载荆轲被秦王砍伤后说“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契约以报太子也”,这是先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随及将幕后主使太子丹给供出来了,都不用秦王审问,这样的人品也太差了,一点都没有担当,如果他真是一条硬汉,他完全可以说是他欺骗了太子丹,利用了太子丹,是他想杀秦王而不是太子丹,可以为太子丹洗白,这样的理由也是可以成立的,因为他是卫国人而非燕国人,然而他却自招了,把太子丹卖了个干干净净!
第三,智商堪忧表现在,他以为秦王非常想得到樊於期将军的头颅,所以逼迫樊将军离去,其实并非如此,秦王更想得到的是督亢地图,因为当这两样都来到秦王面前的时候,秦王提出来要看的是地图而非人头,从这一情节来看,地图新的过人头,不然不会先要看的是地图,什么新的就先去看什么这是人之常情,这是因为秦王是一个身材怀天下并要一统天下的王,一个人的人头并不十分新的,也就是说,沒有樊於期的人头只要有督亢地图秦王也是会召见他的,由于荆轲的认知的局限才认为只有地图是不够的,还要加上人头才行,看来樊於期是白伤了,对于秦王的召见并未起到作用,这是其一;其二是,荆轲想用匕首逼迫秦王签订契约,放弃统一战争、归还它国的国土,有这样的想法真是可笑且幼稚,他想学春秋时候的刺客曹沫对付齐桓公的做法,但那是几百年前的事,秦王也不是齐桓公,天、地、人都不同了,还作如此想,其智商也差得紧要!他也不想想,就算他成功了,秦王答应了他,那他还能走出秦朝的大殿吗?秦朝的大殿都不可能走得出,那之前的契约能兑现吗?真不知他的头脑里在想些什么!
第四,说他是业余刺客,是因为其剑术应该不行。据《史记》记载“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意思就是荆轲在榆次的时候与叫盖聂的人比剑法,还未比,盖聂用愤怒的目光瞪他,然后荊轲就走掉了,后来当有人再去找荆轲回来时才知荆轲已驾车离开榆次了,如果荆轲的剑术高明的话想必不会是这样的;《史记》还记载“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尔叱之,荊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看吧,荆轲又是逃避了,后来荆轲刺秦王失败了,鲁句践得知后是这样评价的”嗟夫,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直白地说就是荆轲的剑术不行,不然就成功了,鲁句践的说法是有可信度的,因为他与荆轲多少比划了一下。在那个崇拜剑侠的年代,如果你的剑术真是了得,那干掉一两个剑客正好扬名立万,荆轲却选择逃避,我认为是荆轲自己真不行,怕被别人杀掉,因为他是没有同情别人被他杀掉的心的。
另外,《史记》记载荆轲还是一个酒鬼,“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的只言片语就将荆轲的酒鬼形象刻画得如此深刻,既嗜酒而且喝到后来还又唱又哭,虽然这不是《史记》的本意,但呈现在我面前的就是这样的形象。
在我看来,荆轲本就不是一刺客,完全是被燕太子丹逼上这条路上去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享受过了,不去也不行了,当然他还是有胆量的,只是业务不精、头脑不灵而已,太子丹与荆轲的双向选择都是极大的错误。这就是我对荆轲的看法,不知你又是如何看的呢?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