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三大名将相比,王翦的结局是最好的,他得以善终。没有被君王坑死,没有被君王抛弃,和儿子王贲在帮助秦王嬴政统一之后,急流勇退,辞官回乡,终老一生。 司马迁将他和白起放在一起,说他们两个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一个是助秦真正崛起的名将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与其他三大名将相比,王翦的结局是最好的,他得以善终。没有被君王坑死,没有被君王抛弃,和儿子王贲在帮助秦王嬴政统一之后,急流勇退,辞官回乡,终老一生。
司马迁将他和白起放在一起,说他们两个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一个是助秦真正崛起的名将,一个是助秦统一六国的名将,能力孰强孰弱暂且不说,但说运气上,无疑王翦更胜一筹。
[var1]
横空出世的王翦
在四大名将中,王翦应该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活跃在秦始皇嬴政的年代。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有人说他从小就喜欢军事,善于舞刀弄枪。又有人说他从小就展现出极高的军事天赋,为他日后从军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说王翦攻灭六国之前,不得不提到王翦在帮助秦王嬴政剿灭叛乱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公元239年,嬴政的弟弟成蛟成蟜和樊於期领兵攻打赵国。在樊於期的唆使下,成蟜举兵反叛。年轻的王翦毫无畏惧之心,先是大军逼近,给成蟜带来心理压力,接着安排说客混进成蟜军中,送去劝降的书信。
这封信写的是情理并茂,恩威并重,简明扼要地阐述厉害,成蟜最终决定投降,而叛乱的始作俑者樊於期则逃亡燕国,可惜成蟜即使归降也成为嬴政心中一根刺,最终还是落了个赐死的下场。
随后在嬴政和吕不韦,赵太后夺权的过程中,王翦再次展现出“顶级护卫”的能力。嬴政年轻的时候,朝廷大权被吕不韦和赵太后把持着,吕不韦还和太后偷情。嬴政年纪小的时候,他们还不怎么在意,可嬴政长大之后,他们生怕嬴政知道他们的丑事,吕不韦就想脱身,可又怕太后生气,就安排了个假太监嫪毐进宫,供太后渔色。
太后食髓知味,躲在雍城和嫪毐生了两个儿子。而嫪毐也在太后的帮助下拥有了自己的封地,开始秘密培植势力,密谋造反。
公元前238年,嬴政去雍城给太后请安。王翦负责随身护卫,并安排了三万精兵护送嬴政前往雍城。嬴政走了之后,咸阳成为真空地带,吕不韦把持朝政,一旦掀起政变,后果不堪设想。王翦不动声色,调遣兵力,谋划得当。
[var1]
而嬴政所在的雍城也是遍布刀兵,准备许久的嫪毐想要大干一场。纸终究包不住火,嫪毐祸乱后宫的事情最终被揭露出来,他悍然发动兵变,冒死进攻嬴政所在的蕲年宫。哪知嬴政早就知道他会来这一手,早就暗地里埋伏了后招。在嫪毐逼宫的同时,勤王保驾的军队也在路上,双方相遇,嫪毐的党羽,死的死,逃的逃,而嫪毐最终也落了个车裂的下场,跟嫪毐关系铁的二十多个人都被斩首,有关系但是罪行轻的4000多个人也被发落到四川去受苦。
吕不韦也跟这件事情有关,嬴政也想杀他,奈何他树大根深,加上之前扶持先王也是劳苦功高,就没杀他。吕不韦过不去心中那道坎,自刎身亡。至此之后,嬴政大权在握,再也没有掣肘之人。
扫清了国内的阻碍势力,嬴政即刻开始平定六国之路。而经过历次政变考验的王翦无疑成为他非常信赖的大将,也成为他征讨六国的先锋。
剿灭六国
公元前236年,按史记记载,这是王翦第一次率兵出征,攻打赵国的阏与。此时的赵国早已兵少将寡,国力衰弱,自然不是秦国的对手。而王翦却出乎意料,做出惊人之举。
[var1]
他命令军中俸禄不够一百石的校尉回家,又从10人里面抽取两人待在军队里面。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现在特种兵从大部队里面寻找兵王的感觉。剩下的部队数量虽少,却全部都是精锐,士气旺盛,勇不可当。俗话说,兵贵精不贵多,王健就带着这支精锐之师很快就攻下阏与,并顺势攻下赵国九座城池。
第一次牛刀小试,王翦就创造如此战果,嬴政自然是喜笑颜开。经过几年的积累,王翦率军开启灭赵之路。
公元229年,王翦从上郡发兵,与杨端和两军呼应,准备一举灭赵。没想到他碰上了李牧。这是两位同时期名将的初次交锋,在李牧的防御下,秦军一年多没有任何进展。王翦很恼火,但是恼火归恼火,事情还得解决。他再次使用他们秦国人最喜欢用的反间计。
要说秦赵这一对冤家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用反间计,我还就中了你的反间计。李牧被皇帝骗杀,没有李牧的赵军简直就是待宰的羔羊,王翦披荆斩棘,所向无敌,赵军节节败退,主将赵葱被杀,攻陷邯郸,赵国正式灭亡,所有领土划入秦国版图。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安排荆轲刺杀秦王,荆轲功亏一篑。嬴政暴怒,抓住这难得的由头,命令王翦立刻剿灭燕国。此时的燕国和赵国代地的公子代王嘉抱团取暖,联合抵抗秦国。
[var1]
可覆巢之下无完卵,赵国,韩国已灭,齐楚魏苟延残喘,早已大势已去,更何况燕国和代地,燕太子丹兵败回国,却被自己大王杀了,献上人头,借此息嬴政雷霆之怒。可嬴政并不买账,命令王翦加紧进攻,燕国都城蓟沦陷,燕王逃往辽东,燕国就此灭了。
接下来就是已经被秦国欺负到“习惯”的魏国。这次王翦没有动手,嬴政派出了王翦的儿子王贲,他也是个打攻坚战的好手。所谓虎父无犬子,说的就是王贲。公元226年,王贲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兵。之后迅速率兵北上。魏国都城大梁被黄河水一泡,城池全部毁坏,魏王投降,王贲又火速平定了魏国各地,将其正式收归秦国版图。
王翦灭楚
此时的六国就剩下齐国和楚国。齐国早已是颤颤巍巍,而楚国也是风中残烛,但顽强的江东子弟还是要拼尽全国之力,为捍卫曾经的荣耀做殊死一搏。作为政治和军事双冠王的王翦自然了解楚国的实力。在嬴政召开的“灭楚扩大会议上”,王翦表示,没有六十万人就搞不定楚国。
[var1]
嬴政犹豫了,这可几乎是秦国所有的家底,况且一个偏安一隅的楚国,用得着这么多兵马?少壮派将领李信站出来说,“王老将军多虑了,末将认为二十万人足矣。”他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一来秦国实力冠绝天下,秦锐士以一当十;二来楚国早已不是当年沃野千里,带甲百万的大国了,打这样的国家简直就是摧枯拉朽一样。
嬴政一听乐了,“还是年轻将领比较懂事啊,深得朕心,王翦老了,不中用了,胆子也小了。”他立刻安排李信和蒙恬率二十万大军,杀向楚国。楚国这边也是积极应对,派出最出名的战将,项燕带着四十万大军应对。项燕这个人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他有一个孙子很有名,西楚霸王项羽。
要说蒙恬和李信也是秦国少壮派将领中比较靠前的两位,作战经验丰富,身先士卒,并不是那种有勇无谋之将。刚进入楚境的时候,秦军所向披靡,楚军望风而逃,李信和蒙恬两个年轻将领就有些忘乎所以了,他们以为楚军已经被打怕了,只有逃命的份儿。可他们忘了,他们的对手可是项燕,而楚国的军队足足有秦军两倍之多。
[var1]
楚军的连续败退果然增长了秦军的骄傲情绪,他们孤军深入,对后方的的守卫和防御不足。李信在进军的途中,突然听到后方楚国城池反叛的消息,只好带着部队前去平叛。而这时候的项燕也不再败退,带领四十万大军掩杀过来,李信猝不及防,数万军队被杀,七个都尉战死,灰溜溜地退回秦国。
多年来,秦军可是连战连捷,突然遭逢如此大败,嬴政那个气啊,这简直就是啪啪打脸。不过好在他本就不是个好面子的主儿,亲自带着近臣就到王翦家里请他出山。刚开始王翦还有些不乐意,借病推辞,嬴政好说歹说,终于说动这位老爷子。王翦提了一个条件,“还是需要六十万兵马。”嬴政连连点头,“只要您老出山,啥条件我都答应你。”
[var1]
王翦带着六十万兵马向楚国出发,临走之前,希望嬴政能多奖励他点金银珠宝,良田美宅。嬴政哈哈大笑,心说你这老爷子想得太多,你只要打个胜仗,这些东西都不是事儿啊。王翦却没把嬴政的话当真,每走一段时间就派人跟嬴政要东西,一连要了五六次。
手下人都看不下去了,“将军,您至于吗?要了这么多次,只要咱把楚国给灭了,大王肯定不会亏待我们的,何必这么频繁的跟他要封赏呢?”
王翦哈哈大笑,“你们啊,太年轻。咱们大王是个多疑的人,现在他把咱们秦国所有的军队都交给我了,肯定很担心我拥兵自重。我这么积极的跟他要封赏,就表明我只对财富感兴趣,对什么权力不感兴趣。”
其实嬴政也知道王翦打的算盘,不过他并没有戳破,因为他相信王翦是一个很会明哲保身的人,绝不会冒险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而且他相信王翦对秦国有绝对的忠心。
公元前224年,王翦带着六十万军队终于来到楚国边境。可他来到楚国之后,整整一年都没有进攻,他让军队安营扎寨,休养生息。士兵每天都以投石头来锻炼身体。还是那句话,战争最终打的还是综合国力,秦国这时候已经扫灭其他四国,国土面积庞大,钱粮众多,完全有能力支撑王翦一年之内的粮草消耗。
楚国就尴尬了,本来项燕带着四十万大军来抵抗,结果王翦根本就没有打的意思。时间一长,四十万兵马的吃喝就成了问题。项燕多次引诱王翦出战,王翦就是按兵不出,非常耐得住性子。时间一长,项燕觉得王翦根本就没打的意思,带领军队准备东归,省得在这里浪费粮食。
王翦要的就是楚军东归。一年以来,秦军吃得好,住得好,练得好,士兵士气旺盛,精神面貌极佳,多次请求一战。而楚军则长时间处于紧绷的情绪中,加上粮草不足,士兵尽显疲惫之色。王翦知道,楚军一旦移动,阵型必乱,此时正是攻击楚军的最好时机。
果然,六十万大军如下山的猛虎,楚军仓皇之际难以抵挡,纷纷败退,项燕在乱军中被王翦所杀。临死之前,这位楚国猛将说出后世那句经典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var1]
一年之后,王翦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王翦继续向南进攻,征讨百越地区,设置郡县,将其纳入秦国版图。从此,南方基本上完全平定,仅留一个齐国在风中凌乱。
后世对王翦的评价褒贬不一,司马迁说他明哲保身,身为嬴政的老师,却没有做到劝服嬴政行德政。也有人说王翦平定楚国消耗了秦国巨大的国力,导致秦国只持续了两世就灭亡了。但不管怎么说,都不能抹杀王翦作为战国最后时代名将的荣誉。
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无论是帮助嬴政夺取政权,还是率军剿灭流过,王翦都做的非常出色。他拥有极高的政治嗅觉,非常懂得站队;他拥有极强的大兵团指挥能力,能够将六十万军队调配的妥妥当当,充分发挥每一位士兵的战斗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同为秦将,王翦却没有杀降的习惯,这一点比白起强了不少。
平定六国之后,王建带着儿子王贲归隐,远离了朝堂的喧嚣和尔虞我诈。他一生战功赫赫,临老却能急流勇退,归隐田园,特别难能可贵。
他也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得到善终的将领。他是王翦,一位令人思虑万千的战国名将。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