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赵括所生活的战国时期还没有纸,所以说赵括“纸上谈兵”是不对的。单从纸的发明时间来看,确实不能说赵括纸上谈兵。但是我们应该从成语的精神实质上来看这个问题,而不是纠结于那个时候用的是纸还是竹简或布帛。 [var1]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有人说赵括所生活的战国时期还没有纸,所以说赵括“纸上谈兵”是不对的。单从纸的发明时间来看,确实不能说赵括纸上谈兵。但是我们应该从成语的精神实质上来看这个问题,而不是纠结于那个时候用的是纸还是竹简或布帛。
[var1]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实质是,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赵括是不是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呢?下面就对此进行讨论。赵括出身不凡。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马服君赵奢。在阏与之战中,赵奢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强大秦军。
赵括很聪明。作为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跟赵奢谈论起军事,赵奢都落了下风。随父亲征战齐国时赵括还献出过良策。
这两点都给赵括带来了耀眼的光环,使他进入了赵孝成王的视线。但是,光环只是光环,并不代表他有多么了不起的本领。
早在赵奢活着的时候,他虽然辩论不过赵括,却并不看好赵括。他说,打仗是凶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看得很容易。这就预示着,赵括有轻敌的可能。
赵括的母亲也看出了赵括的不足之处,说赵括得到朝廷的赏赐后不像他的父亲那样跟下属分享,而是全部据为己有。这样的人怎么能体谅手下将士,跟他们同甘共苦,从而赢得将士们的真心拥护呢?
更重要的是,赵括作为一个年轻将领,严重缺乏实战经验,特别是独自率军打仗的经验。虽说经验不是万能的,但是,拥有丰富的经验往往是一种巨大的优势,能够帮助将领在复杂、紧张的战争形势下做出正确的决断。
可是,第一次统率军队他就挑了一副重担——带领四十多万赵军对抗秦国的虎狼之师。而且,秦国偷偷地把将领由王龁换成了老辣的白起。
在经验上,赵括跟白起差得不是一个档次。他们的较量犹如乳臭未干的孩子面对一个四肢发达的大汉。
[var1]
赵括来到前线,立刻更换了廉颇安排的大小将领。这样做便利了他对军队的掌控,但是进一步放大了赵军将领在经验方面的劣势。并且新将领和士兵之间的不熟悉会导致军队指挥的暂时失灵。新领导对新下属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对战场形势和他的职责分工需要有一个了解的过程。因此,临阵换将历来是兵家大忌。赵括这样做可谓得不偿失。更重要的是,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防守策略,转为主动出击。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主动出击就是错误,这可以理解为不同将领对战争的认识不同,采取的策略不同,无可厚非。
进攻可以,有利于速战速决,减轻后勤压力。但是,你总不能贸然进攻,让军队陷入敌人的陷阱吧?你总不能顾前不顾后,让敌人断了你的后路吧?
可是,这两个大忌赵括一个也没有落下,都犯了。
秦军佯败,他不知是计,率军进攻,白起则派兵迅速将赵军分割包围。廉颇修建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和故关被秦军偷袭成功并牢牢占据,使赵军无法后撤,也使赵国的补给无法供应,援军也无法支援。
这时,在后方的赵孝成王战斗意志不坚定,派使者向秦国讲和。秦相范雎趁机大肆宣扬赵国使者到访,使得其他诸侯国以为秦赵已媾和,不愿支援赵国。而秦昭襄王则赶到河内,赐老百姓爵位一级,派全部十五岁以上的人到长平,帮助长平秦军阻断赵国的救援和粮食供应。
赵括虽然没有坐以待毙,但是几次突围都没成功。在他被秦军射死后,赵军群龙无首,投降秦军,之后被全部杀害。战国历史上的最大规模战役就这样惨烈地落下了帷幕。
[var1]
有人引用白起的话——“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来为赵括辩护,说赵括也杀了不少秦军,战绩不错。可是,白起这句话有多大的可信度呢?要知道,这句话是白起在拒绝再次担任秦军将领攻打邯郸的时候说的,是他找来的一个借口,不足以证明秦军真的在长平死伤过半。其他地方都没有出现秦军死伤过半的说法。
白起这样说也许是爱惜羽毛,怕在邯郸被赵军和诸侯援军内外夹攻导致失败,也可能是怕功劳过高被秦王猜忌。怎么可以据此推断赵括军事指挥能力强呢?
总之,纸上谈兵并没有冤枉赵括。做人还是要谦虚谨慎的,做将军更是如此,因为,将军的一举一动不只决定战争的胜败,还决定着成千上万将士的生死!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