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前半生为秦国实行大一统的功臣,但因私心导致三族被灭

李斯前半生为秦国实行大一统的功臣,但因私心导致三族被灭

()
中文名:
李斯前半生为秦国实行大一统的功臣,但因私心导致三族被灭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对于他这样的人,史书中有种精准的定义:“才胜德谓之小人”。有才无德的小人,如果遇上了能够驾驭他的领导,可以做出一番了不起的功绩;反之,则会能力越大、危害越大,对所在的社会造成巨大破坏。 李斯就是这种人的代表。在秦始皇时期,他能够成为一统天下

秦朝名人推荐

对于他这样的人,史书中有种精准的定义:“才胜德谓之小人”。有才无德的小人,如果遇上了能够驾驭他的领导,可以做出一番了不起的功绩;反之,则会能力越大、危害越大,对所在的社会造成巨大破坏。

李斯就是这种人的代表。在秦始皇时期,他能够成为一统天下的功臣、建设新秩序的规划师;秦始皇驾崩后,他则摇身一变,堕落成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奸臣。就像后来桓温所说:“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先梳理下李斯的功绩。

不得不说,李斯是个极富才华、能力卓越的人才,他为秦始皇、秦国/秦朝做出的贡献可以按两个阶段予以总结:

秦国统一六国的头号功臣。秦始皇之所以抓紧兼并六国的步伐,李斯的鼓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除了精神上的加油助威外,李斯还提供了具体操作手段:“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拿出大量金银财宝,在东方六国决策层中寻找带路党,里应外合,削弱、整垮秦国的对手。害死赵国名将李牧的郭开就是典型;“不肯者,利剑刺之”,对于不愿意充当秦国卧底的六国高官,则采取暗杀、定点斩首的恐怖政策。

[var1]

秦灭六国形势图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软硬兼施、离间分化各国朝堂后,秦国的虎狼之师浩浩荡荡的开拔,各国毫无抵抗之力,如摧枯拉朽般被纳入秦帝国的统治之下。

秦国的实力与意志,决定了统一六国的大势;但行之有效的战术,则会起到极大的催化、促进作用,李斯的招数虽然阴狠,但却极富成效,称得上大功臣。

大一统制度的设计师。李斯政治才华得以全面体现,主要是在秦灭六国之后这一期间。作为丞相,李斯协助秦始皇制订并推行了一些列全新的制度,比如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明法令、定律令,对外南征北讨......

在如今看来,这些政策仿佛显得水到渠成、没什么新意。但作为一项千古无人、没有经验可供借借鉴的全新工程,秦朝推行的政策推翻了以往数百年的传统,遭受的阻力、质疑可想而知。

以分封制为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建议,鉴于燕、齐、楚三国距离关中太远,不便掌控,不如分封皇子前去镇守。当时身份还是廷尉的李斯据理力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最终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以皇权的力量保证了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var1]

王绾

其实王绾的建议并非不无道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秦朝廷想要有效控制远在千里之外、早已习惯自行其是的齐、楚,难度可想而知。后来,楚地首先爆发大起义,更是佐证了这一点;当西汉建立后,刘邦在远离关中的地区大封藩王,也正是吸取了这份教训。

但分封制的弊端早已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分封给血缘关系最亲近的家人,最终的结果也没什么意外,后世的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忽必烈和海都的斗争、靖难之役、朱高煦之乱、朱宸濠之乱、三藩之乱就是反面典型。对比之下,更显得秦始皇、李斯的先见之明实属难得。

如果李斯的政治生涯到此终结,那可以称得上接近完美了。然而,从本质上讲,李斯是个政治投机者;这就意味着,他的所作所为将受所处环境的左右。

当初他看到老鼠后发表的那番感慨,已经体现了他的这一特征。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生活在厕所里的老鼠,只能吃些污秽之物,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会仓皇落跑;而生在粮仓里的老鼠,则是吃粟米、住大屋,更不用担惊受怕。

老鼠是这样,人也同理。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卑贱的地位,只能贫穷困苦、毫无尊严;反之,若身居高位,自然能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var1]

李斯

因此,李斯随后向他的老师荀子说出了心里话,自己要抓住时机建功立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就注定了,他是一个为了功名利禄可以不择手段,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现实主义者。

李斯这样的人,干好事极其擅长,做坏事也毫不含糊,当初他设计害死韩非就透露了这一点。在秦始皇提供的平台上,他可以建功立业、位极人臣;而当秦始皇驾崩后,他为了保住荣华富贵,更可以毫无底线、坏事做尽。

有人说,李斯之所以拥护胡亥即位,是因为对方也是法家的信徒、跟自己是同道中人。

这属于以讹传讹,扶苏并不是我们误认为的文弱儒生,而是赵高亲口承认的那样:“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斯的担心仅仅是权力变更而已。任何新君即位,都会按照自己的执政理念提拔亲信,这是稳固权位的现实需要。与蒙恬相比,在口碑、能力、战功以及与扶苏的亲密关系方面,李斯都处于下风,赵高正是敏锐抓住了这一点,说动李斯背叛秦始皇、转而支持胡亥,从而保住今后的权位。

但李斯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耐,他并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也没有四面逢源的水平;在任人唯亲的胡亥时代,李斯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var1]

大泽乡起义

在大泽乡起义爆发后,他更是把自己的利己主义嘴脸体现得淋漓尽致。

天下大乱,自然要问责宰辅;而面对秦二世的斥责,李斯出于“重爵禄”的考虑,不但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办法,反而投秦二世所好,上书一封,洋洋洒洒、博古论今,引用、曲解法家先驱申不害、韩非子的观点,主张加强严刑峻法,来惩治、威吓那些“刁民”。

看到这封上书,胡亥确实高兴了:“书奏,二世悦”;但大秦王朝也彻底完了,“行督责益严,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连秦朝的核心地区关中也人心惶惶、离心离德。这个时候,即使有十个章邯,也挽救不了秦帝国。

成也李斯、败也李斯,这证明了一个道理:在一定情况下,伯乐往往比千里马更加重要。

“别把平台当能力”,用来形容李斯无比贴切;他的成功,源于遇到了赏识、重用他的君主;他的失败,则是在失去伯乐后,为了保住利益随波逐流,最终玩火自焚。“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秧;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也。’”“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假如在秦始皇驾崩之前,李斯先行因病去世,那就极有可能留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美名,以“大一统王朝规划师”的光辉形象流传于世。当然,如果能死于六国贵族暗杀,那就更完美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