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杰“印说邯郸”专栏《甘丹子:赵国历史的一袭背影》

杜杰“印说邯郸”专栏《甘丹子:赵国历史的一袭背影》

()
中文名:
杜杰“印说邯郸”专栏《甘丹子:赵国历史的一袭背影》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杜 杰 [var1] 杜杰,邯郸学院客座教授,邯郸市作协理事,终南印社社员,赵都印社副秘书长。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赛,被多家媒体刊用。潜心古玺印、铜镜和赵文化研究,文章发表于《印学研究》《社会科学论坛》《邯郸学院学报》《艺术中国》《书法报

秦朝名人推荐

杜 杰

[var1]

杜杰,邯郸学院客座教授,邯郸市作协理事,终南印社社员,赵都印社副秘书长。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赛,被多家媒体刊用。潜心古玺印、铜镜和赵文化研究,文章发表于《印学研究》《社会科学论坛》《邯郸学院学报》《艺术中国》《书法报》《先秦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荀子与赵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新时代赵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出版《缘闲堂古玺印辑存》一书。

人类应该敬畏生命里的一切现象,包括不会言语的古物。因此二十多年来,我对于古物的收藏一直怀有敬畏之心,尤其是遇到与邯郸有关的,如铜镜、玺印、货币等,在情感上更觉亲近,每每爱不释手,彷佛是偶遇知己或故人。承蒙复旦大学古文字专家施谢捷教授的厚爱,他将一枚战国时期有关邯郸的青铜古印推荐于我,着实让我意外欣喜,并令我对古赵历史有了种种神往。

[var1]

“甘丹子”印

这枚古印就是“甘丹子”印。目前,“甘丹”二字出现在古玺印上,这是唯一的文献。在此之前,我们在兵器上见到过“甘丹上”铭文,在布币上见到过“甘丹”铭文。“甘丹子”印的发现,弥补了“甘丹”在古玺印上的文献空白,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

我将此印收录于《缘闲堂古玺印辑存》一书,并视作古玺印收藏“邯郸”系列中的首枚珍宝。

“甘丹子”印,铜质,鼻钮,通高1.2厘米,印面0.85×0.9厘米。为战国私印,“甘丹”为复姓,读作hándān,即“邯郸”二字;“子”是当时一种特殊的称谓;其文字、钮式、“姓+子”印式均符合战国晋系玺印的风格。据传此印发现于河南漯河。

[var1]

“甘丹子”印钮

漯河与邯郸,南北相照,相隔四百公里。这枚古印缘何流于漯河,它与邯郸又有怎样的瓜葛?种种疑虑,让我产生了探究这枚古印历史的强烈愿望。

史料记载,“甘丹”最早是以地名出现的,后又作姓氏。

“最早”是多早?

文史千载,若秋风过江,波澜起浪。邯郸从小小方国成长为历史古都,在中华文明史的演进中,承传启合,占有着一席之地。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漳河作为其支流,孕育了商代邯郸的辉煌。

[var1]

甘丹子印文

商汤建立商朝最早建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其后三百年间迁了五次都城。到了公元前1320年,商王朝的第20位国王盘庚统治了中原,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即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水之畔的小屯村,此后商王朝273年未再迁徙。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商王朝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后来盘庚的后人武丁勤俭治国,殷都中兴,商业、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繁荣昌盛;对外则依靠雄厚的国力,发动了60多次大规模的战争,使商王朝的疆域不断向外扩张。邯郸市管辖的磁县,当时就是商王朝的“北大门”,距离安阳仅40公里。

1974年7月,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在磁县下七垣村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23座商墓、6座战国墓。在这里商代文化层中,有先商、早商、中商、晚商各个时期的遗存,内涵极为丰富,尤其是在一座晚商贵族墓中还发现了带铭文“受”和“启”的青铜器,铭文是贵族的名号、封号或氏族的徽记,表明此地即商代贵族“受”氏和“启”氏两个氏族的聚集地。下七垣村与河南安阳仅一河之隔,“受”与“启”一定是商王最亲近的一族。

[var1]

下七垣遗址

无独有偶,1975年邯郸考古工作者在距离安阳约100公里的武安市赵窑村又发现了与下七垣遗址的相同性质的商王之墓,出土二三百件文物,其中11件青铜制品,其精美程度可与下七垣青铜器相媲美。

近二十年间,考古工作者还在距离安阳60公里的峰峰矿区北羊台村遗址、邯郸飞机场扩建工地等处,先后发现了先商文化遗存。

……

经过多年的发掘论证,邯郸商代的遗存多达200余处。专家论证,下七垣村、赵窑村、北羊台村、飞机场等这些遗存,属同一个文化类型,即先商文化漳河型。它们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先商源于漳河流域之说成为共识,这意味着邯郸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王朝——商朝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二是厘清了邯郸崛起的确切年代,即在商代中晚期,邯郸已有了城市的模样。郝良真、孙继民先生在《论早期邯郸城的兴起》一书中也说:“这个时期的邯郸聚落或邯郸城邑,应该是文献上所见最早的邯郸城”。

那么,这个模样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甘丹”城呢?

邯郸地名最早的写法有说出现在商代,作“甘”。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14条有关“甘”的地名记载,其中有“王往出于甘”“癸丑,丁自甘来”“庚戌卜,內:酒十牢于甘”等12条确定为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郑杰祥研究员著《商代地理概论》认为,“古邯郸城应当就是卜辞中的‘甘’地”。如果“甘”的地望依郑杰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论证并确定在邯郸,邯郸的城市史可以推到商代武丁时期,距今约有3250年的时间。

再有是,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殷本纪》在帝纣“益广沙丘苑台”条下注曰:“《括地志》云:‘沙丘台在邢州平乡县东北二十里’。《竹书纪年》云‘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离宫别馆”是纣王的行宫之地,也是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能够作为“离宫别馆”,说明应是较大的居民聚落或城邑。殷纣王广建“离宫别馆”大约是在公元前1076年至前1046年之间。若照此推算,邯郸的城邑距今约有3100年的历史。

通过邯郸周边大量的考古发掘,郝良真、乔登云、张沅等专家共同认为,晚商时期,从漳河流向邯郸市区的涧水(古书为拘水)沿岸,由源头的河口经中部的南城、北城、台城,直到末端的涧沟一线,可能是商王京畿之地中较为繁华的城邑地带,商末的邯郸城,很可能就在涧沟,即现在的复兴区彭家寨西、林村北的涧沟村一带,其时间确定在距今3050年~3200年之间。

目前“甘丹”二字出现最早的考古资料是货币。铸币是从春秋时代开始应用的,当时的货币多铸有地名。《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收录有春秋时期的“甘丹”空首布币,这个时期布币的特征为空首、平肩、弧足;面文“甘丹”,表示邯郸的铸币。由此可以推定,“甘丹”为邯郸最初的写法。最晚在春秋后期已确切有“甘丹”之名。

现代邯郸,的确是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郸作为姓氏出现,是在春秋后期。

这个时期,王纲解纽,霸权迭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谁的力量强大,便就能生存下来。

众所周知,晋国曾经作为霸主辉煌于历史的舞台。赵氏伴随晋国的成长历程,是赵国建立的前奏。

向历史刨根问底,追寻西周赵氏祖先造父的故事,便能顺藤摸瓜,找到邯郸姓氏的源头。

造父,一位以善御著称的人,跟随周穆王一同出现在历史的镜头里。周穆王喜欢骏马,造父便精心挑选了八匹骏马,名字也好听,盗骊、骅骝、绿耳等,献给了周穆王。《史记·赵世家》记载,造父亲自为周穆王驾车“西巡狩,见西王母”,饮酒唱和,尽情欢娱,穆王“乐之忘归”。此时,淮水流域的诸侯徐偃王,见周穆王西狩不归,朝纲松懈,趁机叛乱。周穆王得知消息,立即登舆回朝。造父驭八匹骏马,日驰千里,神速回到都城。周穆王率军攻破徐偃王,平息了叛乱,并因此嘉奖造父,将“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这位优秀的司机兼导游。造父在赵城获得了永久的居住权。“以邑为氏”,从此造父的氏族改称赵氏。

赵氏历尽艰辛,依附晋国像藤蔓一路攀爬,春秋初期,造父的七世孙叔带,去周入晋而事晋文侯,晋国赵氏立家,最终以异姓大夫的身份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var1]

战国早期 赵国疆域图

在这个舞台上,出现有两个人,一个叫赵夙,一个叫赵衰,亲哥俩。《史记·赵世家》载,公元前661年,叔带的五世孙赵夙因功勋卓著,受赐封邑“耿”(今山西运城河津市东南),这是赵氏在晋国首次获得赐邑,是赵氏在晋发迹之始,赵氏自此真正在晋国“立家”。到了公元前636年,赵衰追随公子重耳出亡19年后,辅佐重耳回国,继任晋国国君,赵衰因此得赐“原”邑(今河南济源西北),这是赵氏家族在晋国拥有的第二块封地。

赵衰在位期间,勤勉效忠、尽职尽责、公正谦让。赵衰死后,其子赵盾借势接班,起点高、权位重,不久位至正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晋国朝堂仅次于国君晋襄公的卿士,并首开卿权与君权之间较量的局面,抑制君权,专擅国政。

赵夙的孙子赵穿,从小被家里送到赵衰身边,跟着叔叔赵盾长大。公元前621年,赵穿弱冠成人,晋宗室为了进一步拉拢赵氏家族,赵氏为了维护家族的政治利益,君臣之间用联姻的方式,亲上加亲,巩固相互关系,于是赵穿娶晋襄公女儿为妻,成为“晋君之婿”,并受赐邯郸为食邑。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曰:“邯郸氏:嬴姓。晋赵盾从父昆弟子曰赵穿,食邑邯郸,因以为氏。”自此有了邯郸氏。

邯郸作为姓氏记载最早的时间,见于《国语·鲁语下》:公元前551年,“我先君襄公不敢宁处,使叔孙豹悉帅敝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以从军吏,次于雍渝,与邯郸胜击齐之左。”邯郸胜即赵胜,赵穿的孙子,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因世袭封邑邯郸,故以“邯郸”为氏,称邯郸胜。

邯郸胜之子为邯郸午,《左传》载:公元前497年,“晋赵鞅谓邯郸午曰,归我卫贡五百家,吾舍诸晋阳。”这一年,赵氏与邯郸氏之间产生了家族内讧,赵鞅捕杀了邯郸午,由此引发了卿族内战,历时8年,最终赵鞅占据邯郸,公元前490年,邯郸午之子赵稷出逃,未能继续食邑邯郸。从赵穿首任晋国邯郸大夫,经赵旃、赵胜、至赵午,四代沿袭邯郸大夫。

[var1]

战国初期疆域图

“甘丹子”印出现在漯河,或许是某位邯郸氏人任职时的信物,也或许是他在战争中的遗失,这仅是一种猜测。

但“甘丹子”印是艺术长廊中不可多得的一枚古印。自战国至秦汉魏晋的古玺印中,目前所见以邯郸为氏的,约有30余枚,“甘丹子”印是年代最早的一枚。

玺印忠诚,它最应是历史的信物,邯郸的信物。

三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眸,依旧深情无比。邯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厚厚的一本书,在时间的封面上,它散发着淡淡的历史芳华。

乃至,当你看到一枚“甘丹”古印时,会一眼看出,这就是古赵的背影,故乡的模样。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发表于2022年11月12日《邯郸晚报·新闻周刊》版3

原文标题:“从“甘丹子”印窥见赵国历史的背影“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杜杰:《唐以来印章中“图书”词义浅说》

杜杰:新见与邯郸地名有关的金代刻款铜镜

杜杰“印说邯郸”专栏《关中侯:半城故事半城史》

韦力:游于古玺 论证文史——读《缘闲堂古玺印辑存》

孙家潭:《中古时期符合押印(1)》

孙家潭:中古时期符合押印考释(2)

孙家潭:《中古时期符合押印考释(3)》

孙家潭:辽朝立人钮押印一组

孙家潭:《秉笔游刃與硯語》

孙家潭:《飛天樂伎 望之雲表》

孙家潭:我与蔡美彪先生的忘年交

孙家潭:修得晋矦渡同船

孙家潭《“守真~刘关张”庆堂手工制三件套组印》

孙家潭:《关于新发现西汉“段宣私譣”三面穿带印相关考释》

孙家潭:我与我周旋久——庆堂铁笔

孙家潭:《庆堂藏战国时期楚系三合式官玺的释读及其它》

思接千载,与古人游:孙家潭藏战国秦汉官印撷粹

天津印社社员篆刻作品展——孙家潭

天津印社篆刻作品及孙家潭官印藏品展隆重举行

孙家潭:武夷山邂逅宋代木印

孙家潭:珍稀的金代三方纸币用官印

乐艺会新春专辑:《丁酉鸡年话“吉语”押印》

孙家潭:清代端石丛星太史残砚作“书印”铭

孙家潭 : 螽斯衍庆~鸣虫雅趣

孙家潭:"清初澄泥贝叶喜蛛砚”作心经铭

孙家潭:南宋成语典故瓷印“尺素在鱼肠”

孙家潭:奇特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韩林儿政权官印“德义库记”

孙家潭:“念欹器”清代玉印

孙家潭 | 明清以来西藏地区佛教图形铁印浅说

《古印今观》——孙家潭藏品介绍:战国三晋双觿钮私玺孤品

既缘堂藏押印小识

石宏斌:辽印精灵—契丹童子押印纽式初识

朱栋梁:印中自有万千军—韩林儿“管军万户府印”赏析

汪自力:二十年玩押心语

汪自力:《民间藏历代押印图录》的读法与问题

刘春声:朱白印事

潇湘一舟:官印见证王朝兴替岁月变迁

山抱丛/东胡:《不解之谜——符咒牌上的契丹字》

战国双胞胎铜人带路:上海博物馆金铜造像系列巡礼

《镜映乾坤—罗伊德·扣岑先生捐赠中国古代铜镜展》战汉篇

懋勤轩:清代令旗、军官印与调兵令牌

懋勤轩专栏:明大理卫百户印、剿匪告示与禁种罂粟令

苏迅:玉印来伴几度春

虑得居摭拾:邺城印陶分类之浅见

契丹字吉语钱“福寿延长”的文化探索

毫厘锱铢:几方官印对《元史》等史书的修正

毫厘锱铢、刘卫辰谈辽代官印分期与特征探索

刘韬:一方辽代酒务官印《黄龙府酒务记》

刘韬:一方罕见的“尚书礼部造”元代八思巴文官印

刘韬:金元 “对同”铜官记小考

后羿:上京路万户印

后羿:辽代防州知判之印

后羿:稀见的上京路元帅都监府印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系列阐发之特型篇

从金元童发“博焦”到巴拉子王:老赵聊铜人图形名物探索上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三:《讨吉利的水果》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四:《富贵有鱼》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五:外国狮子在中国变温顺了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八:“八宝”和“八吉祥”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九:八仙的传说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七:三星高照福禄寿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六:奇兽通灵

龚剑:毗沙门天王与辽武备

龚剑:大元八思巴圣旨金牌

西辽钱的收藏来源与性质判断:关于西辽花钱的专题探索下篇

花开中亚分外妍:关于西辽花钱的专题探索上篇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