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后,4个国君下场凄惨,2个被活活饿死

秦灭六国后,4个国君下场凄惨,2个被活活饿死

()
中文名:
秦灭六国后,4个国君下场凄惨,2个被活活饿死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正是处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把其余国家灭掉,都是不太现实的,随着不断战争之后,最终仅仅剩下七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在七个国家中,秦国野心最大,一直都有统一天下的想法,不过也是经过几百年时间,几十代人的努力之后,这个愿望才最终实现

秦朝名人推荐

正是处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把其余国家灭掉,都是不太现实的,随着不断战争之后,最终仅仅剩下七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在七个国家中,秦国野心最大,一直都有统一天下的想法,不过也是经过几百年时间,几十代人的努力之后,这个愿望才最终实现的。

秦国到了秦王嬴政时期,一切都发展十分不错了,不管是军事、文化、政治,有了商鞅变法的基础铺垫之后,秦国根基最稳,改变最彻底,同时也是当时七个国家当中实力最强的,嬴政在搞定内部问题,实现君王集权之后,于公元前230年开始统一六国,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结束,总共花了10年时间。

六国相继被灭之后,嬴政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由于自己是第一个皇帝,所以后人将其称之为秦始皇,我们在看到秦国最终统一的光鲜之后,总会不由想起那些被灭的六国,他们国君结局如何呢?

[var1]

弱小韩国最先被灭

魏国、韩国与赵国,在春秋时期是隶属于晋国的,当时的晋国可谓是春秋霸主,可是后来晋国内部发生了“六卿之乱”,后来逐渐内斗从六卿变成四卿,四卿又变成三卿,最终三卿不断威胁晋国国公,终于实现了三家分晋,将晋国从历史上抹去。

在三家分晋之后,魏国、赵国、韩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其中魏国和韩国都变得强大起来,只有韩国是比较弱小并且距离秦国最近的国家,在秦国确定了灭六国的战略“笼络燕齐,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之后,韩国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实力而言,都是要第一个消灭的。

不过当时韩国有一个韩非子,能言善辩,嬴政想要灭韩国的时候,韩非子一直强调韩国是秦国的附属国,希望秦国先去灭更加强大的赵国,对于韩国这种小角色,没有必要在乎。

在李斯的建议下,最终嬴政没有被韩非子的能言善辩所说服,而是选择将韩非子逮捕入狱,最终将其逼迫至死,这下没有人会成天叨叨烦人了,嬴政才正式开启灭韩之路。

[var1]

公元前230年,嬴政命秦国大将史内腾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实力不足,无法抵抗秦国的虎狼之师,最终被秦国灭掉。韩国国君韩王安在此战中被俘,嬴政将其幽禁在陈县,眼看韩王安也比较老实本分,嬴政就没有继续为难他。

谁曾想在公元前226年,韩国一些旧部贵族,不满秦国对其的统治,开始发动叛乱,想要继续拥立韩王安为王,以图复国大业,嬴政迅速安排大将前去平叛,很快这起叛乱就结束了,嬴政觉得继续留着韩王安恐怕是一个祸患,就将其处死,韩国彻底拜拜。

韩国的灭亡可以说是灭在他们国君看不清形势还盲目自大,他总觉得赵国会来援助自己,所以就算韩国已经处于危险之中,韩王安还不知道自保,以韩国的实力,明显是无法与秦国抗衡的,但凡韩王安效仿当时的一个小国家卫国国君主动依附于秦国的做法,估计韩王安也能得到和卫国国君一样的结局,奈何韩王安没有这样的觉悟,才最终导致凄惨结局。

赵国强大只能智取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时期的“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实力大增,再加上赵武灵王时期,将一直以来影响赵国发展的“国中国”中山国灭掉,赵国东西地区得以连通起来,后来发展迅速,而且军队响应速度很快,在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这明显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var1]

不过赵武灵王最终也因为早早选择退休,并且在继承人交接问题上出现了问题,最终被两个儿子内斗之后,将其活活饿死,要是赵武灵王依旧活着并且继续掌权的话,估计赵国将会改写整个战国历史。

随着赵武灵王的去世,赵国国君就一个比一个更加昏庸愚昧了,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赵国国君就显现出了昏庸的一面,本来最开始秦国攻城是十分艰难的,加上赵国强大的军事基础,秦国一点不占优势。

可是赵国国君在关键时刻,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将主张打防守战的赵国大将廉颇换走,廉颇离开之后,赵国军队不仅士气衰减,而且在纸上谈兵的赵括带领下,赵军乱了阵脚,放弃原本的防守战术,采取主动进攻的战术去应对秦国军队。

秦国经过对赵国的一番操作之后,迅速安排战神白起上场对付赵括,在白起佯败后退、诱敌深入,然后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的战术指导下,赵军最终惨败,四十万大军被白起直接坑杀,对赵国国力影响颇大。

[var1]

尽管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实力有所衰减,但是赵国当时的实力,依旧还比其余国家强大,秦国想要灭掉赵国,显然还是不可能,于是从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后,赵国又坚持了三十多年,最终于公元前229年,秦国在灭掉韩国之后,才命秦国大将王翦带兵去灭赵国。

这是一场十分艰难的战争,赵国派出“赵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迎战,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经过几次较量之后,王翦发现没有什么胜利的希望,于是秦国打算故技重施,继续对赵国采取离间计。

秦国花了重金买通赵国内奸,让其诬告李牧意图拥军谋反,赵王迁听到这个重磅消息之后,瞬间大怒,立即将李牧兵权收回,转而安排皇室宗亲赵葱接管军队,和王翦对战。

赵葱只听名字就知道其实是一棵葱一样的人物,他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还会被李牧取代,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就直接想办法把李牧给杀害了,李牧死后,曾经追随李牧并且效忠于李牧的士兵,瞬间失去继续战斗的信心,仅仅三个月时间,王翦就大败赵军,赵葱战死,秦军顺势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将赵王迁俘虏。

[var1]

赵王迁被俘虏之后,嬴政将其安排在深山之中,并且不提供食物给他,赵王迁在饥寒交迫以及对过去昏庸做法的无限愧疚之中,最终死去,曾经不可一世的赵国国君,就这么惨淡收场,不可谓不凄凉啊。

赵国的灭亡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赵国国君过于昏庸,在长平之战就被秦国离间,几十年后的灭国之战,还能再次上当,不得不说赵国国君的智商确实有点问题,在这样的国君带领下,就算秦国不去灭赵国,估计赵国最终也会自己灭亡的。

大水淹没魏国

秦国灭魏国的战争,就轻松很多了,因为秦国在灭赵国的过程中,顺便就把魏国的城池霸占了,等到赵国被灭之后,魏国已经仅剩国都大梁一座孤城了,虽然这座孤城在各种防御方面设施齐全,可是依旧抵不住秦国大军的进攻。

公元前225年,嬴政安排秦国大将王翦之子王贲围兵大梁,眼看已经是穷途末路了,魏王假还坚决不投降,想要借助大梁城的防守优势躲过一劫,王贲看魏王假不听指挥,就直接挖开黄河,将黄河之水引入大梁城,很快魏王假就驾着小舟出来投降了。

[var1]

魏王假被俘后,就下落不明了,至于结局如何,史学家一般认为他是被王贲杀害了,因为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再加上魏国已经是穷途末路,留着魏王假也没有任何用途,只有将其杀掉,才是最佳处置方式。

60万大军灭楚

楚国和秦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比较特殊的,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在联姻,比如秦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女强人芈月,就是楚国人,原本按照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不容易翻脸的,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儿女情长根本无济于事。

鉴于楚国比较强大,秦国大将王翦提出建议,必须要60万大军才能灭掉楚国,可是当时李信居然说只要20万大军足矣,嬴政考虑到王翦可能是年纪大了,跟不上时代步伐,还是说过于保守了,于是就给了李信20万大军,让李信去攻打楚国。

王翦听说嬴政不愿意听从自己的建议,一生气直接辞职回家养老去了,等到李信20万大军攻打楚国之后,瞬间他就明白自己还是太年轻,楚国大军分分钟教会李信怎么做人,李信失败而归。

[var1]

嬴政现在算是明白了王翦当初为何说要60万大军了,于是嬴政及时止损,连忙将在家养老的王翦请出来,王翦依旧坚持要60万大军才出山,要不然自己就是不出来,嬴政这次不计较了,立即给了王翦60万大军。

公元前224年,王翦带着60万大军攻入楚国,楚国当时还沉浸在打败李信的胜利之中,军队士兵士气高昂,双方交战之后,王翦立刻明白,想要来硬的怕是不行,于是重新布置战术,采取“坚壁自守,伺机而战”的战略。

楚国大将项燕在士兵多次进攻依旧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打算撤兵回去休养生息,结果就在此时,王翦立即发动大军围攻撤离的项燕军队,楚国军队来不及反应,就遇到了一场大战,结果自然很明显,最终项燕战死,楚军大败。

公元前223年,王翦乘胜追击,攻破楚国国都寿春,楚王熊负邹被俘虏,随后被嬴政贬为庶人,之后下落不明。不过根据楚国的内部情况来看,楚国国君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要是楚国人知道国君已死,将会迅速拥立一个新国君代替他,随后继续作战。秦国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把楚王灭口之后,一直不愿意将消息透露出去,这才是合情合理的推测。

[var1]

荆轲刺秦王,引发灭燕之战

燕国实力也不算强,于是太子丹产生一个十分天真的想法,那就是希望借助荆轲刺秦王,将嬴政杀掉之后,秦国就会停止灭燕之战,很明显这种想法与做法都是严重不妥的,以秦国当时的实力,就算嬴政去世了,一样可以换一个国君继续灭燕,燕国不管怎么样也无法改变自己被灭的局面。

由于荆轲刺秦王的失败,更是加剧了嬴政对燕国的不满情绪,于是嬴政在大怒之后,于公元前227年,开始派秦国大将王翦讨伐燕国,燕国被秦国大军攻破,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可是在战乱之中,燕王喜和太子丹得以逃跑,去到了辽东地区。

辽东地区距离较远,加上当时秦国还有其余战争需要进行,就姑且暂时没有追究燕王喜和太子丹,让他们得以在辽东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等到秦国一切稳定之后,王贲带领大军前往,燕王喜害怕被秦国所灭,将太子丹杀掉,用人头去求和。

当然最后这个举动是毫无用处的,秦国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将燕国所灭,唯利是图的燕王喜终究被秦国所俘虏,最终于绝望之中自缢身亡,事实上燕王喜,不仅做过杀自己儿子求和的事情,还在当初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实力衰弱之际,背信弃义打算趁人之危去谋取好处,结果被赵国狠狠教训了一番,燕国的灭亡,就在于燕王喜以及燕国内部很多人的鼠目寸光,但凡他们有点远见,燕国的结局也不至于那么凄惨。

[var1]

事不关己的齐国

在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之下,齐国属于距离秦国最远的国家,因此在秦国灭其余国家的时候,都故意和齐国交好,以此麻痹齐国,防止齐国支援其余国家,齐国国君齐王建对秦国这种做法貌似很是满意,所以在赵国遇到危险,前往请求支援的时候,就算赵国说了“唇亡齿寒”的深刻道理,齐国也一样不以为然,见死不救。

当秦国灭掉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之后,齐国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是由于齐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参与战争,国家军队武装以及战斗能力明显不足,当秦国的虎狼之师兵临城下之后,齐国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乖乖投降。

齐王建在投降前,秦国答应封他一个万户侯,可是等到真的投降之后,秦国压根没有兑现诺言,而是直接把齐王建送到偏远的共地,让其居住在松柏之间,不提供食物,任其自生自灭。

[var1]

对于一个君王而言,当然是不具备荒野求生能力的,所以齐王建最终被活活饿死,不过比起他鼠目寸光的人生来看,落得这样的凄惨结局,其实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结语

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看似那是实力使然,其实真实情况下还是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面对各种危机的时候,嬴政总能悉心听从大臣建议,就算是攻打楚国,最开始没有听从王翦建议使用60万大军,导致损失惨重,后来嬴政也能迷途知返,及时改正,也算是很不错了。

反观其余国家的国君,赵国虽然兵强马壮,最有实力与秦国抗衡,可是赵王的屡次昏庸举措,促使赵国越来越弱,最终无力抵抗秦国,只能接受灭亡的悲惨结局,燕国愚昧无知、背信弃义,在危难之中还想对赵国趁火打劫,秦国大军来临,还想着靠刺杀秦王结束战争,天真而可笑,齐国更是鼠目寸光,眼睁睁看着秦国把周围国家灭掉,最后悲惨命运终将降临于自己身上。

[var1]

纵观秦国灭六国的这段历史,不觉间让人若有所思,人生其实恰似战场,总需要有几个好友相助,在危难之际方能有支援,总需要未雨绸缪,遇到危险之际方能有应对方案,总需要高瞻远瞩,那样才会有未来,倘若背信弃义、安于现状还鼠目寸光,想必美好未来只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