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功战绩: 1、白起主要战绩: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秦军在伊阙同韩、魏、东周联军开战。此战斩敌24万人,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这也是白起的成名之战——伊阙之战; [var1] 白起 公元前292年,白起发兵攻魏,夺取魏城六十一座。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论战功战绩:
1、白起主要战绩: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秦军在伊阙同韩、魏、东周联军开战。此战斩敌24万人,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这也是白起的成名之战——伊阙之战;
[var1]
白起
公元前292年,白起发兵攻魏,夺取魏城六十一座。
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
公元前281——278年,白起先后三次伐楚,夺取城池五座,并攻破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国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求和。
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白起、魏冉率秦军在韩国华阳一带大败魏赵联军,并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此战共斩首魏赵联军15万。
公元前264年,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9座城池,并斩敌5万人。
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白起率秦军战败赵军于长平,此战坑杀赵国降卒40万。
[var1]
白起
大概估算一下,白起在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里,攻城70余座,歼敌超过百万。白起也被称作战国第一“杀神”。
从白起的用兵特点来看,他擅长追击战和野战进攻,可称之为“野战之王”。而且白起作战首重歼敌,其次才是攻城略地。当时唯一能与秦军一扳手腕的赵军就是毁于白起的坑杀。
2、王翦主要战绩:
公元前236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赵,取九城。
[var1]
王翦
公元前229年,王翦与杨端和率兵攻赵,与李牧率领的赵军相持一年多,不得寸进。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灭赵。
公元前227年,王翦领军攻伐燕国,秦军破燕于易水之西,燕亡。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用时一年灭楚。
与白起的歼灭战思想不同,王翦首重攻城略地,这应该与秦国当时已经具备横扫六合的实力有关。所以相比白起的歼敌数,王翦就非常不够看的了,但其攻灭三国的战功也足以自傲。
王翦作战“稳”字当头,可以用六十万的兵,绝不会冒险用四十万的兵,所以他属于稳扎稳打类型,该赢的仗绝不会输,但难打的硬仗、恶仗也鲜有胜绩。比如攻赵时遇上李牧,不但难以取胜,反而被李牧多次击败(虽是小败无伤大局,但毕竟手握虎狼之师,而且兵力占优)。
就用兵来说,王翦比之白起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白起用兵往往能够以少胜多,多用奇计,而王翦多用正兵,稳扎稳打,但欠缺变化。可以说比起王翦,白起就是天赋型军事奇才,上限极高。
[var1]
王翦
不过,王翦除了军事上的成就外,还很有政治智慧,他能够在功高盖主之时急流勇退,得以善终,这也让他不同于其他三位名将。而且其他名将的后人都不是名将,唯独王翦之子王贲也是位不可多得的将领,由此可见王翦培养军事人才的能力也很强。这从他第一次领军十八天,便令军中无能将领归家,军中精锐火线提拔,也能佐证一二。
3、李牧的主要战绩:
李牧长年镇守赵国边境雁门,但仅用一战就灭了十万匈奴主力,然后又灭襜褴,败东胡,收林胡,使北方游牧民族十多年不敢再靠近赵国边境。
[var1]
李牧
公元前233年,李牧率赵军八万大破二十万秦军于宜安,秦国大将桓齮兵败潜逃,二十万秦军被杀得只剩下八万。赵国从而得到喘息之机。
同年,秦国再度大举出兵攻赵之番吾,李牧出击,秦军又败逃。这次李牧以五万不到的兵力,击溃杨端和十万秦军。
公元前232年,嬴政再征兵卒二十万,分别增援杨端和及王翦,秦军总计前方可用兵力达四十万。然后嬴政命令杨端和与王翦两面发动攻击,结果全遭到李牧巧妙地击退,而且用的都是极弱势的兵力。后来秦军不断想找赵军主力会战,却难以办到,而且一不留神,就被神出鬼没的李牧军抓住小股部队予以歼灭。秦军见难以在短时间内获胜,便撤军而走。
公元前229年,王翦与杨瑞和再次率秦军四十万攻赵,李牧仅率八万赵军抵御,整整与秦军相持了一年,直到被冤杀。
[var1]
单看李牧的战绩,貌似比较单薄,但李牧的每一战几乎都是以弱击强,所以相比白起、王翦的战绩,李牧的战绩含金量更高。而且李牧仅凭一人之力,不但免除了赵国来自匈奴等草原民族的威胁,而且让长平之战和武城之战共被杀了五十三万的赵国得以残喘六七年,这样的功绩足以和白起、王翦相当。
说到李牧的用兵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神出鬼没、不拘一格。
与匈奴一战,李牧采用的是日后被奉为汉政权与匈奴作战经典战例的步骑车兵协同作战。李牧在与匈奴决战前,先是连败五阵,用财物引诱匈奴主力离开他们擅长的草原,来到长城外围,然后火速出击,用重装战车包围匈奴,战车后面辅以长矛兵,最后以箭矢射杀匈奴骑兵。
与秦军的宜安之战,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李牧,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颇为大胆的前进包围战术,他先是以三万人利用地形列阵,吸引十万秦军攻击,然后另以两万步兵在侧翼攻击秦军,再以三万轻装骑兵深入秦军后方,攻击并席卷秦军后背,最后围三阙一,留下南面的一个缺口。当秦军后背突然遭受攻击而出现混乱时,又连带着尚未攻下赵军壁垒前方的秦军主力出现更大的混乱,这时李牧又令壁垒中的赵军倾巢而出,于是秦军便兵败如山倒,从李牧故意留出的缺口败逃,李牧又趁势率骑兵掩杀,直杀得秦军一直败逃到曲沃才算稳往阵脚,二十万大军也只剩下了八万。
李牧善用骑兵,他的骑兵以飘忽不定,快疾如风著称,这在与王翦四十万秦军的两次相持大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秦军中最善用骑兵突击战术的大将李信对李牧的骑兵也是叹服不已。
[var1]
更重要的是,李牧不但善于用兵,而且善于练兵。李牧在领兵对抗秦军前,赵军一向怯懦不堪、行动缓慢、动不动就整批投降,但在李牧的指挥下很快就脱胎换骨地完全变了!不但个个骁勇善战,而且都宁死不降了。这也令和赵军接战多年的秦军老将都感到很奇怪。
李牧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战术大师。
4、廉颇的主要战绩:
公元前283年,廉颇率赵军击齐,夺取阳晋。前276年,廉颇再次率军伐齐,攻陷九城。廉颇一生共八次攻打齐国,夺15座城池,歼敌十几万。
[var1]
廉颇
公元前269年,秦国出兵攻赵。廉颇率军迎战,大败秦军。
公元前262年,廉颇统帅赵军与秦军在长平对峙。廉颇坚守不出,迫使秦军不战而退。
公元前251年,燕国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率军迎敌,大破燕军,并乘胜进军,包围了燕国都城,迫使燕国割地求和。廉颇率军攻燕国也有五次之多,共拔6城,割10城。
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廉颇伐魏有四次,共拔5城。
廉颇的主要功绩在数度破齐、伐燕,击魏,但这些战绩的含金量并不高,当时,赵国的主要对手是西边的秦国和北边的匈奴,而自身周围几个国家并不算太强大,廉颇算是以硬击软,结果可想而知。唯一一次大败秦军还是在长平之战前,赵国军力鼎盛之时,而且当时的秦国正全力对付巴蜀荆楚,与廉颇交战的并非秦军主力。
廉颇最强的地方在于其实战经验丰富,防守能力强,而他最擅长的也是防守反击。无论是与秦军对峙长平,还是大败秦军的那一次,都是这一战术的完美体现。
[var1]
廉颇
再说,廉颇虽然被司马迁称为“以勇气闻于诸侯”,但他却总给人胆怯的感觉。此前秦伐赵国阏与,廉颇认为秦国兵势强,阏与不可救;赵奢则认为可以救。赵王最终采纳了赵奢的话,并以赵奢为将,最终大破秦军。此战可以说揭示了廉颇“捡软柿子捏”的本性。
综合来看,战绩这一项,论光鲜亮丽,白起当属第一,但若论含金量,李牧则当仁不让。
论相互交锋:
起翦颇牧四位名将虽然处于同一时代,但相互交战的时候不多,有且仅有三次。
很多人可能以为廉颇与白起在长平之战交战过,实际上二人并没有相遇。长平之战前期,攻赵的秦军统帅是秦将王龁,在赵括取代廉颇之后,秦国才暗中换帅为白起。
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秦军围困邯郸长达一年,廉颇率兵死守,当时白起正受秦王猜忌而称病不朝,并没有上阵指挥。
所以起颇二人并没有交手记录。
起牧二人勉强算是有一次交手,当时是在长平之战后,李牧奉命南下阻挡白起的攻势,因为白起刚刚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整个山西已无青年可以为兵,李牧只好祭出坚守不战,养兵疲敌的法宝,白起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var1]
李牧
王翦和李牧的交手,第一次是在前文讲到的公元前232年的太原之战,当时王翦率十五万秦军进攻太原,被李牧以弱势兵力巧妙击退。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229年的井陉之战,坐拥四十万秦军主力的王翦愣是拿八万老弱赵军的李牧没有任何办法,最后不已地使出了反间计,致使赵王自毁长城冤杀了李牧。
这两次交手,虽然王翦并没有大败,但只要不是大胜就是失败,因为秦赵两国的实力不同。
[var1]
所以,论相互交锋,李牧可以说完胜王翦,略胜白起。
论最终结局:
虽然有点题外话,但最终结局却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所以我们不妨也聊一聊。
白起和李牧都是中反间计受猜忌而死。
白起之死:
长平之战后,韩赵两国派苏代用重金游说秦相范雎,苏代说,如果赵国灭亡,以白起的战功,“必为三公”,那么您必在白起之下。如果这样,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建议秦昭襄王应允韩、赵割地求和。白起闻知此事,便告病不朝。
后来,秦又发兵攻赵,结果大败而回。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王因此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仍称病不起。三个月后,秦军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秦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上路,才出咸阳西门十里,范雎便向秦王上奏说,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怒,派使者赐剑与白起命其自裁。
[var1]
李牧之死:
公元前229年,王翦见不能取胜李牧,便建议秦王使反间计,秦王应允,于是秦国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谋反。愚蠢的赵王竟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而仅仅三个月后,王翦便大破赵军,杀死赵蓖,俘虏赵王及颜聚,攻取邯郸,灭了赵国。
[var1]
李牧被杀
廉颇结局:
赵孝成王去世以后,廉颇就被新任的赵悼襄王解除了军职,后来又与乐乘不和,于是离赵投魏,魏王虽然收留,但并不信任和重用廉颇,后来便发生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被郭开搅局后,又跑去楚国寻找机会,尽管因为名气在身,被楚王官拜将军,但仍难获得重用,后来老死于寿春。
[var1]
廉颇
王翦结局:
四大名将中结局最好的一位。
王翦虽然知进退,但也有倔强的一面:在灭楚国的时候,因为秦始皇没采纳他的建议,王翦心中不爽,直接撂挑子不干了。直到后来,秦始皇亲自到王翦家拜访,并向他道歉,王翦才答应再次出山。
王翦的这种行为其实很容易引起帝王的猜忌,就像白起,但他遇到的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与白起的结局当然就是天壤之别了。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不但没有忌惮王翦,反而比以前更加器重,甚至还把他尊为老师。秦始皇东巡登琅玡台时,还让王翦跟随左右,而这时的王翦已经85岁了,如此高龄还能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实属不易。
综合来看,四大名将中,白起战绩最高,没有他的辉煌战绩,打的三晋几无可用之兵,就没有王翦日后的风卷残云,白起剑锋所向,从无不中,唯一“败笔”就是过于残暴,虽然其残忍好杀,并非为了军功,但毕竟有伤天和,不符合大家的道德观,赵匡胤就曾因白起的残忍好杀而把他移除武庙。
王翦虽然灭三国,战绩固然可圈可点,但毕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的是一手好牌,战绩成色略显不足。值得肯定的是他审时度势,不但功成名就还善始善终。
[var1]
而廉颇不仅用兵保守,攻守失衡,与赵奢的“阏与不可救”以及上党之争被二线大将寻隙击败更是其一生之耻。而且他在赵国最艰难的时候出走,先后仕赵、魏、楚三国,私德也堪忧。
相比前面三位,李牧才是那颗最亮的星,他攻必取,守必固,无论是多兵种联合作战,还是单兵种的独立运用,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李牧一但亮剑,几乎每每全歼敌军,北地二十余年的长治久安,以一己之力独抗秦虎狼之师数年,手拿一堆烂牌,却硬是打出了一手同花顺,单论其军事能力小编以为李牧不在白起之下。
[var1]
而李牧更令人叹服的是,他的铮铮铁骨,面对赵王的乱命,他既没有像岳飞那样愚忠的自解兵权,也没有像蒙恬那样迂腐的自裁,而是依然忠实的履行他保家安民的职责,可以说李牧就是个很正直,很纯粹的军人,虽然不知明哲保身,但这正是他最令人敬佩的地方。
所以,小编以为,李牧才是真正的战国第一名将,其次是白起,再次是王翦,最后是廉颇。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