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集咱们说齐楚两国召陵之盟的故事。 八国联军兵临汉水,在陉山(河南漯河)安营下寨。南北双方进入长期对峙。 众家诸侯询问管仲,说:“先生,大军业已深入,为何不乘势渡过汉水,和楚军决一胜负呢?” 管仲一笑,说:“现在我们屯兵于此,大张声势,我相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这集咱们说齐楚两国召陵之盟的故事。
八国联军兵临汉水,在陉山(河南漯河)安营下寨。南北双方进入长期对峙。
众家诸侯询问管仲,说:“先生,大军业已深入,为何不乘势渡过汉水,和楚军决一胜负呢?”
管仲一笑,说:“现在我们屯兵于此,大张声势,我相信楚王会量力而行,再次派出使者来和谈。我们因伐楚而出兵,如果能够不战而屈服楚国,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管仲说得胸有成竹,众家诸侯哪里肯信,你不打,楚国怎么会轻易就范呢?
再说楚国,令尹子文率兵在汉水南岸严阵以待,没想到,八国联军屯兵陉山,逗留不进。子文知道管仲善于用兵,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于是,他上奏楚成王,请求再次派出使者,到敌营打探虚实动静。
楚成王委派屈完再次出使。
屈完启奏,说:“不进贡苞茅一事,臣已经承担下责任。如果大王打算请和,我仍然竭力前往;如果大王打算开战的话,还是另请高明吧?”
楚成王授予屈完全权,可以便宜行事。屈完是中国屈氏家族的先祖,大诗人屈原就是屈完的后代。
屈完二次出使,到达联军大营,面见齐侯。屈完开出谈判条件,说:“皆因楚国不进贡的原因,以致公侯千里劳顿,楚国业已知罪了。如果齐侯能够兵退三十里(一舍),我家主公将惟命是从,决不食言!”
齐桓公当即立断,说:“如果大夫能够辅佐楚君,重修旧好,让寡人我圆满地向天子复命,还有什么不能谈的呢?”
于是,联军自动后退三十里,屯驻召陵(河南偃城东)。
当楚成王听到联军自动后退,沾沾自喜,想要毁约。子文进谏,说:“人家八国诸侯说到做到,都不会失信于人,大王你怎么可以自食其言呢?”
楚成王点头称是,委派屈完第三次出使。楚国预备了八车黄金、丝绸,犒劳八国之师。另外,还预备了一车苞茅,说是要进贡给周天子。
齐桓公列阵于召陵,命令众家诸侯各守一方。齐军主力位于大阵最前头,正当要冲。各国大军盔明甲亮,旌旗猎猎,战车如山,战马如龙,首尾相接,绵延数十里。
屈完赶到,呈上黄金丝绸,齐桓公也不客气,照单全收。至于这车苞茅,是献给周天子的,就由楚人自己去完成。
交接程序完毕,齐桓公请屈完登车,一同检阅观兵。观兵是假,真实目的,是彰显军力,恫吓对方。
列军方阵,庄严整齐,如临大敌。一声鼓响,雷霆万钧,排山倒海。齐桓公自豪地说:“寡人有如此兵马,战,何敌不胜?攻,何城不克?”
屈完没有被阵势吓倒,不卑不亢地说:“齐侯会盟中原,宣扬天子仁德。如果是以仁德安抚诸侯,天下谁敢不服?如果是以武力要挟,楚国虽小,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池深城峻,谅有百万大军,又奈我何?”(《左传》: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齐桓公不禁赞叹,说:“屈大夫真乃楚国栋梁!”
次日,在召陵筑起盟坛,八家诸侯和楚使屈完依次登坛,歃血为盟。会盟已毕,联军班师。从此,楚国在很长时间内,不再向中原用兵。
撤军中途,鲍叔牙私下请教管仲,问:“楚国之罪,罪在称王,与天子并立。你却追究楚国不进贡茅草的过错,我实在不理解?”
管仲说:“至今,楚国已经三代称王,不如放弃他们,视为蛮夷。倘若非要逼着楚国革除王号,他怎么肯俯首听命?一旦交兵,战祸绵延,从此天下再无宁日,还不如以断贡为借口,强迫楚国就范。如今楚国自愿服罪,我们足以还报天子,彰显诸侯。”
鲍叔牙这才明白管仲的高瞻远瞩。
“召陵之盟”发生在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夏。
——“慈不掌兵,义不守财”,这句话对吗?对。但是,这不代表将军就是屠夫,军事家就是战争狂人。战争目的在于取胜,而不是杀伤,那种不计士兵生命代价,盲目用兵的将帅,叫千古罪人。
所谓“将不过三代”,是有道理的,就是做得太过了,必遭天谴报应,这条铁律适用于任何一方。所以,中国的老祖宗早就提醒,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的最高艺术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