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强国弱民的实验,商鞅变法的成功关键在于刑赏和农战

一场强国弱民的实验,商鞅变法的成功关键在于刑赏和农战

()
中文名:
一场强国弱民的实验,商鞅变法的成功关键在于刑赏和农战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一、强国弱民的实验成功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改革运动多不胜数!而"改革"也是古往今来的执政者,最常挂在嘴边的口号。 它究竟是思虑周密、规模宏远的真变法?还是打着变法的旗帜,实际上骨子里却是行打击异己、整肃政敌之实的假改革? [var1]

秦朝名人推荐

一、强国弱民的实验成功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改革运动多不胜数!而"改革"也是古往今来的执政者,最常挂在嘴边的口号。

它究竟是思虑周密、规模宏远的真变法?还是打着变法的旗帜,实际上骨子里却是行打击异己、整肃政敌之实的假改革?

[var1]

商鞅雕像

在变法的当时,任谁也不能预料。我们今天以中立的立场,来观察商鞅变法的历史功过,即使是对他的理论并不茍同,或者是对他用异常严酷的手段,在秦国建立纯法家的社会颇有微辞的一些人,恐怕也不能反对商鞅变法,确实在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而且他所实施的诸多改革方案,也确实全盘改造了秦国的旧社会。

[var1]

法家

虽然他的改革,造成许多宗室贵戚抱怨不已,也让老百姓因为严刑峻法的压制而敢怒不敢言!但是持平而言,这些反弹和积怨,都是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适合当时时代气氛必要的改革手段。

像他刑黥太子傅师的举动,就是基于现实需要而不得不然的举动,而不是他和公子虔、公孙贾有什么私人恩怨,非得如此伤人身体不可。

[var1]

被割鼻子的公子虔

还有他让国君的地位,提升到绝对的高度,让其治国的权威不容任何臣民挑战,一改春秋末年以来君不君、臣不臣的乱象。

同时他也主张施行愚民政治,便于国君统治。这些强国弱民的主张,不但完全付诸实行,并且获得成功,对于后世统治者而言,实在具有启示和鼓舞的作用。

二、刑赏和农战是强国富民的不二法门

[var1]

商鞅画像

商鞅两次变法所采行的诸多政策,如重编户籍、落实家户组织、重农抑商、奖励战功、整并行政区域、统一度量衡等作法,莫不重演于日后各个朝代的变法历史之中。

尤其是以重刑厚赏为手段,排除各种障碍,加速变法的进行;还有以重农政策来发展经济,强固根本;以重战政策来加强国防,扩展势力,最为后世变法者所重视。

如果说其后各朝之变法者,皆是以其为师,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是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影响与启示,当非过誉之辞。

[var1]

独尊儒术

商鞅变法,后世持负面印象者居多,尤其是汉朝之后更是如此。其实这也很容易解释,因为汉朝自武帝之后独尊儒术,自然和商鞅言必称法治,事必决于刑的法家作风大异其趣。

然而我们看战国时,与孟子并称儒家宗师的大儒荀子(约公元前313年至前238年),其入秦游历时的一段记录:

[var1]

考荀子入秦在秦昭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时,去商鞅主政时尚不太远,故其所言应属评论此段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商鞅虽因夙怨遭惠王车裂灭家,但其法令并未废除,仍然通行于全国,甚至成为秦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从"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可证此言不虚。

[var1]

荀子

所以荀子在秦国之所见所闻,和上述那些推崇备至的谈话,不就是商鞅之法在秦施行数十年后的写照吗?

如果我们不深究其内容,光从其赞语来看,还会以为荀子所说的是儒家理想中的"三代之治"?而非秦国的法家社会了。

商鞅变法卓有绩效殆无疑义,但是他在掌握权力和享受权力之后,仍不免露出骄态,而无法持盈保泰。或许真如西谚所云:"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史记‧商君列传》中,赵良力劝商君要见好就收,急流勇退,而且以诗经"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来警示其在秦国之不得人望,可惜不为商鞅所接受。

他甚至妄图与秦穆公时之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争胜媲美,尤见其被权力薰心后的傲慢自大!其后身遭不测之祸,实已早现端倪,只是当时他没有先见之明罢了!

[var1]

百里奚力荐蹇叔给秦穆公

平心而论,商鞅为人虽然比不上百里奚之中正平和,施政之遗爱秦国百姓也远不及百里奚,但若论及两者对国家之贡献和对后世之影响,商鞅未必就会居于下风。兹参考《史记》和《战国策》等相关记载,列表如下:

[var1]

或许上表对两者的比较并不全面,也不够周延,但是,若仅从人民的观感来看,百里奚无疑是比较受到人民怀念;两者在政治事功方面都受到国君的极度信任,所开创之局面俱为一代之盛事。

若论两人之事功实难分轩轾,如果一定要分高下,商君或许还更胜一筹!只是后世对两人之评价却有如云泥之比,原因何在?

我们从"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库,德行施于后世"的记载,不难想见百里奚虽然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犹时刻不忘戒慎恐惧。

[var1]

百里奚东海饲牛图

反观商鞅,地位不在前者之下,但是在出门时总是前呼后拥,引人侧目却完全不在意,充分享受富贵的滋味,可说是滥用特权到了极点。

对于这样的行为,其实就是当年变法时,自己所亟欲改革的目标,而商鞅却浑然不知,实在令人感叹:权力的滋味,竟是如此的诱人!

参考文献:

《新译商君书》

《新译战国策》

《新译左传读本》

《史记今注‧孟子荀卿列传》

《先秦诸子系年》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