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献公形象 秦国,很多人都熟悉,尤其是《大秦帝国》开播之后,秦国给人的感觉更是不同。 对于很多人来说,秦国的君主无非是:出子,秦国开创者;秦襄公,封侯,秦国建国者;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商鞅变法;秦惠王,张仪为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献公形象
秦国,很多人都熟悉,尤其是《大秦帝国》开播之后,秦国给人的感觉更是不同。
对于很多人来说,秦国的君主无非是:出子,秦国开创者;秦襄公,封侯,秦国建国者;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商鞅变法;秦惠王,张仪为相,南并巴蜀,称王;秦昭王,长平之战,称西帝;秦始皇,一统六国,千古 一帝。
但一直有那么一个人被人忽视,但他却是自秦穆公之后秦国重新崛起的开创性人物。他就是秦献公师隰(《吕氏春秋》记载其名为连)。
即位
秦献公于公元前424年出身。当年正是其父亲秦灵公即位元年。和东方其他国家一样,秦国自从秦穆公死后,渐渐被权臣把持朝政。秦献公的曾祖父秦怀公就曾被以庶长鼌为首的大臣所围攻,最后被迫自杀而死。秦怀公的太子早死,秦怀公死后,大臣就立太子的儿子为君,是为秦灵公。
秦献公13岁时,父亲秦灵公去世。大臣们拥立秦献公的叔祖父、秦怀公儿子悼子为君,是为秦简公。秦献公外逃到魏国。
公元前387年,秦简公儿子秦惠公去世,由其三岁的儿子秦出子即位。秦出子的母亲临朝听政。由于秦出子母亲重用奄变,其他大臣不服。
3年后,即公元前385年,时年39岁的秦献公,在魏国听说秦国君臣不和后,就想回国自立。秦献公想要从郑县(今陕西华县)回到秦国,但是守将右主然不让秦献公进入。右主然说:“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
秦献公没有办法,只能北上从焉氏塞进入秦国。庶长菌改(即《史记》中的庶长改)前往迎立秦献公。秦出子母亲听到消息后,大惊,于是就以寇边的名义调动军队,想要击败秦献公。在军队出发时还是以击寇名义,到了半路,军队哗变,变成了:“非击寇也,迎主君也。”
[var1]
老年秦献公
于是秦献公就和投诚的军队回到秦国都雍城,包围秦出子母亲。秦出子母亲只好自杀,只有3、4岁左右的秦出子,也同时被杀。秦出子母子死后,尸体被沉到湖里。秦献公于当年即位。
秦献公即位后,埋怨右主然不让他通过,想要杀他。监突力劝秦献公:“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便主。”秦献公听从了监突的话,于是赦免了右主然,并赐予原和右主然一起守郑县的士卒每人20石米,同时也把迎立自己的菌改升为官大夫。
这段历史,《史记》中没有记载,在《吕氏春秋 不苟论 当赏》中有记载。
改革
秦献公即位后,针对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国势羸弱、大臣把持朝政等,奋发图强,大力改革秦国。秦献公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一、停止人殉,增加秦国人口。秦献公即位元年,即公元前384年,秦献公下令停止实施了300年的人殉,以增加秦国人口。
二、迁都栎阳,国家东向。为了摆脱秦穆公死后所形成的大臣把持朝政的局面,集中君主权力,秦献公即位2年,即公元前383年,把秦国都城从雍迁移到栎阳。为什么要迁都到栎阳?因为栎阳当时是一个交通要道。司马迁在《史记 货值列传》中关于栎阳写到:“北卻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下图是雍、咸阳、栎阳三地的位置图
[var1]
从左到右:雍、咸阳、栎阳
因此,秦献公迁都栎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栎阳靠近魏国,秦献公长期生活在魏国,熟悉这一带,属于自己地盘的即视感,摆脱秦国权臣长期把持朝政的局面,提升国君权力;2、秦献公有意夺回河西故地,迁都栎阳,国都东移为此做准备;3、栎阳属于交通要道,有着良好的商业贸易条件,有利于发展商业,实现富民强国,即栎阳的商业性。
从上图可以看出秦献公的大胆和疯狂:竟然把国都迁移到边境不远的地方!
[var1]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孝公
三、初行为市,大力发展商贸。秦国很早就有商业贸易。秦国定都在雍雍,也有因为商业贸易的因素。《史记 货值列传》提到雍时,写道:“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即雍是陇地和蜀地两地之间商业贸易的节点。秦献公迁都栎阳,也有因为商业目的,因为栎阳是通往三晋的交通要道,是打通山东六国商业贸易的关键节点。如此一来,秦国就有了连接巴蜀、陇、山东六国的商业贸易网络。秦献公实施初行为市的政策,就是在原有的商业贸易的基础上,以明确法令来巩固和扩大商业贸易,建立固定的商贸市场。
祝中嘉认为,秦献公的初行为市政策可能包括:规定市场位置、指定交易时间、明确交易原则、规范度量衡、宣布税率和征收方式等。
不管怎么说,秦献公的初行为市政策,维护和扩大秦国商业贸易规模,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
三、实施户籍相伍政策。什伍政策不是商鞅变法时的措施吗?肯定有很多人这样问。但事实上,在秦献公10年,即公元前375年,秦献公就实行了以五户为一伍的户籍政策,以便进行赋税、兵丁等的征调。林剑鸣认为这一政策正式取消了西周时所划分的国人和野人的身份。祝中嘉认为,秦献公的户籍相伍,和秦简公的初租禾(即收取田赋,即赋税),以及后来秦孝公商鞅变法的开阡陌政策,都是秦国从村社制转向自耕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推广县制。作为秦国开始使用人殉的秦武公,在公元前688年(秦武公10年,还是春秋中期),就已经开始设立县。“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史记 秦本纪》)。秦献公在公元前379年,在在蒲(今山西省隰县北)、蓝田(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西)、善明氏设县。公元前374年,秦献公更是在都城栎阳设立县。
秦献公推广县制,为秦孝公商鞅变法时大规模设县奠定了基础。
现在从秦献公改革中看看,秦献公为商鞅变法奠定了那些基础:1、迁都栎阳,摆脱权臣把持朝政,集中君权,这是商鞅变法能够成功实施、秦国守旧大臣无力阻止的关键。
2、停止人殉和户籍相伍,一是增加人口,二是构建什伍制基础,这为商鞅变法奠定了社会结构基础。
3、推广县制,为商鞅变法时大规模设县奠定体制基础。
4、初行为市,增加秦国收入,提高秦国国力,富民强国,降低国人对于商鞅变法的抵触心理。
5、秦献公对魏、韩、赵三晋之国及西羌的战争,扭转了他国关于秦国是弱国的印象,为商鞅变法获得了和平的外部环境。
[var1]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少梁之战
以下就来说说秦献公的战争。秦献公两头作战,东与魏、韩、赵打,西击退羌人,保卫西陲。
根据《后汉书 西羌传》,秦献公刚即位时,就发兵抵达渭水上游,消灭狄獂戎。羌族首领卬因为惧怕秦国势力,于是离开赐支河,向南走到几千里外外居住。
公元前374年,秦献公派遣胡苏攻打韩国,但在酸水被韩国将领韩襄击败。
公元前371年,秦献公和赵国在高安交战,战败。
公元前366年,秦献公针对魏国在武城筑堡垒情况,出动出兵在洛阴击败韩、魏联军。
公元前364年,秦将章蟜在石门山(今山西运城市西南)打败魏军,斩首6万,最后还是赵国出兵救魏国,秦军才撤退。此战是秦穆公以来秦国所赢得的重大胜利,秦献公也因此战被周显王称伯。
公元前363年,秦国在少梁击败魏军,赵国再次出军救援魏国。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趁魏、韩、赵交战的机会,派遣庶长国,再次在少梁击败魏军,俘虏魏军主帅公孫痤,并占领魏国繁龐。同年,赵国和韩国在上党密谋攻打秦国。当年秦献公去世。
从上面可以看出,秦献公对魏国作战是节节胜利。若不是秦献公去世得早,魏、赵、韩三国联合攻秦,肯定会在秦献公时期出现。这同时也说明《大秦帝国
黑色裂变》(电视剧或小说)在涉及秦献公时,所塑造秦献公是一介武夫的形象是错误的,秦孝公因为秦国一穷二白不得不进行商鞅变法,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秦献公改革,秦国已经初具规模,商鞅变法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综上,秦献公是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第一位扭转秦国国势的君主,并非传统上所认为的秦国自秦孝公商鞅变法才开始变强。“宣王六年,周天子贺秦献公(即石门山之战)。秦始复强,而三晋益大,魏惠王、齐威王尤强。”《史记 楚世家》的这句话就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
秦献公的改革,停止人殉、迁都栎阳、初行为市、户籍相伍、推广县制、对外战争等等,都在为秦孝公进一步的商鞅变法奠定基础和打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孙皓辉先生的小说《大秦帝国之裂变》及因此改变的电视剧中秦献公整个只知道打仗的一介武夫形象,并非历史上真实的秦献公。秦孝公进行商鞅变法,不是因为秦国一穷二白,而是更多继承秦献公的遗志,夺取河西故地,恢复秦穆公霸业。虽然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表现秦国一穷二白的情景很有励志,却非事实。
秦孝公为何谥号为孝,更多是因为他继承、发扬秦献公遗志这个孝。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秦孝公就是秦献公的延续。
最后,再说说老子和秦献公所说的那个预言:“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老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秦献公11年,即公元前374年。17年后,就是公元前357年,即秦孝公5年,商鞅变法第三年。那么老子说的这个霸王应该就是秦孝公了。
秦孝公是公元前381年出生,在公元前374年时,已经7岁。难道老子是给秦孝公看面相而说的吗?
总的来说,没有秦献公改革,商鞅变法就很难在秦国实行,更别谈成功。秦国就会和楚国一样,虽然还会强大,但无缘一统。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