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笏板总是能够让我们联想到电视剧中上朝大臣们的模样,他们手上总是要拿着长长的笏板,发言时也不曾放下。这样一块小小的板子,到底发挥着什么样子的作用?为什么它消失在了清军入关以后呢? [var1] 小小木板方寸之间显功绩 1.笏板其为何物 笏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这件笏板总是能够让我们联想到电视剧中上朝大臣们的模样,他们手上总是要拿着长长的笏板,发言时也不曾放下。这样一块小小的板子,到底发挥着什么样子的作用?为什么它消失在了清军入关以后呢?
[var1]
小小木板方寸之间显功绩
1.笏板其为何物
笏板,又被称为玉板或者朝板,主要是由木板或者象牙制作而成。《礼记》之中记载:“笏长两尺六寸,中宽三寸”换算为现在的单位,一个笏板长大概在50厘米左右,宽在5厘米左右,但每个朝代其实尺寸略微有所不同。
根据礼记中对于笏板的记录,它的形状在君和臣之间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皇帝使用的是正方形的,而王孙贵族使用的是长方形,但上面的两个角被打磨为光滑的弧形,表示对天子的臣服和敬畏之心。
《史记·夏本纪》提到“笏者,臣见君秉,书思对命也,君亦有焉”,它最开始的出现只是用于记录自己需要上报的事项。在最初纸还没有出现时,人们就喜欢在木板上面记录东西,所以也产生了竹简、案牍等物。
[var1]
笏板是朝廷官员上朝时所专用的,官员在上朝之前将需要禀告的事项记录在小小的方寸板子之间,在上朝时便能做到事无遗漏,遇到皇帝提出的问题也能够及时的回答出来。
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中提出∶“笏,忽也,备忽忘也。”虽然古代大臣各个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但并不是机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笏板对于官员们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历史流转小小笏板闪闪发光
在历史的长河不停奔涌中,笏板又延伸出很多优点和作用来,这也让它能够经历时间的打磨长期流传。东汉时期,纸张的发明对整个社会层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走在时代前沿的朝堂当然第一时间发现了这种变化。
[var1]
最为明显的就是上朝记录事件不再需要难以打理的笏板,而是薄如蝉翼的纸张。但这个时候的笏板已经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记录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尤其是朝堂之中的高级官员。
《礼记·玉藻》记载:“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以竹本。”同时经济高度发展的唐宋也开始以服装的颜色对官员的官位进行区分。紫色是三品以上才可以使用,五品可以用朱色,而七品只能用绿色。
像服装一样,“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笏板必须要和衣服的颜色所搭配起来,只有穿紫色、朱色官服的大员才能使用象牙制作而成的笏板;身穿绿色官服的官员只能使用槐木制作而成的笏板。
[var1]
在唐宋时期所有的重要场合都要求官员必须拿着笏板,这样礼仪官员才能根据笏板的材质和衣服的颜色对官员进行区分,将他们安排在相应的座位。官员上朝时也需要用笏板遮住脸,不直视皇帝,以表示对皇帝的绝对尊重。
3.小小掌中物趣事多
笏板作为古代官员手中至关重要的物件,可以说生活之中处处可见,在历史记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笏板的有趣记录,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故事穿越时空的隧道,一窥古人的风采。
《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唐朝的服装较为宽大,大多数为圆领袍衫,佩戴不同材质制作而成的腰带,而官员上朝途中需要将笏板插在腰带之中。
[var1]
而当时的大文学家张九龄年老体弱,在上朝途中将笏板插在腰中再上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他找人缝制了一个专门放笏板的袋子,将笏板装在袋子里面,这个袋子又被称为“笏囊”,一时之间引起了很多人的模仿。
唐德宗时期,叛军朱泚在泾原兵变,召集一群手下商议自己称帝的事情,没想到身边的一位将领段秀实一把抢过朱泚的象牙笏板,甚至冲上去用笏板打他,甚至一边打还一边大骂他是叛贼。
周围朱泚的手下都被惊呆,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应对,没想到段秀实却大喊“我不同汝反,何不杀我!”最后才被叛军杀死。正如宋文天祥《正气歌》所言“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之后,击贼笏就成为了忠贞的代名词。
[var1]
笏板穿梭千年逐渐逝去光华
1.笏板本身功能性的退化
清军入关以后,曾经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笏板被直接取消了,这种转变看起来非常突然,但是一切早有伏笔。如果说早期的笏板是作为朝堂必备的工具,那么后期的朝笏就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官员形象的代名词。
最高级别的笏板是由象牙制成,象在古代被当做尧光之星,是一种只有国家风调雨顺才会出现的动物。而且大象本身性情温和又力大无穷,所以在古人的眼中自然就带有良好的象征。
由象牙制作的笏板代表着持有人崇高的地位和良好的教养,更是代表了对于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期待,被纸张所取代的记录事物的作用很好的转化为了精神上的寄托者。
[var1]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记载:“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在他读书时,他的祖母就用自家先人所使用的笏板来激励自己,可见时人对于笏板的重视。
而到了清军入关,满清王朝对于一系列的原有之物进行改造与消除,这种带有浓郁中原特色、传承本土文化和价值观念,但是又不怎么具备实际用途的物件当然就不得不被清除了。
2.文化大融合的必然要求
满洲是以一种非常野蛮的角色进入到中原地区的,早期的征服仅仅只是战争胜负意义上面的征服,文化层面并不能用征服来形容,使用融合会更加贴切一些。笏板制度的取消就是文化大融合的一个必然过程。
[var1]
“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相比起中原长久儒家思想的发展,满族则始终保持着一种原始和直接的生活状态,蒙满文化和八旗制度更是具有时代独特性。
而在清军入关后,经过各种手段完成了文化上的融合。皇太极设立文馆,由满洲中高水平的精英对汉文书籍进行翻译,学习优秀的文化制度。同时吸纳了大量高素质的汉人官员。
除了吸纳值得学习的事物,还对大量观念和思想进行改造。中原人传统理念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清朝在福临二年直接颁布“剃发令”,即使有着“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的巨大决心,也未能抵挡这股民族融合的冲击。
简单的外表上的更改不能完全从根部改变大家的思想,所以朝堂风格与制度要求也有着完完全全的改变,这时笏板的消失也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环节。
[var1]
3.着装精致化消除笏板容身之处
在清军入关之前汉服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大多宽松,所以就需要使用一个腰带将衣服收敛略显腰身,也能够展现出文人墨客的风骚气韵。这种既柔美文雅又有儒气的服装非常适合搭配笏板。
而满族的服饰则非常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色彩丰富、质感紧实厚密。清朝官员服饰主要以袍子、马褂、薄衫和裤子为主,衣服整体显得修长利落,衣领使用纽扣扣住。
同时满族游牧民族的特色更是让他们爱骑装多于爱正装,他们总是会选择穿一种袍服,前面和下摆分开,右边裁下来一块,要比左边短将近一尺作右,方便男士骑马。
[var1]
尤其是到了后期,清朝服装一味追求精致,在服装边缘、各类搭配上都增加了很多细腻精致的搭配物料。这样的服装风格和笏板极其不搭配,而且衣服的设计本身也没有了笏板的容身之处。
笏板随着人们腰带的消失而消失了,这也是一种历史自然变迁的过程。事物的更新迭代让旧的事物失去本身的价值,时代赋予的能量又不足以支撑他的进步和生存,自然而然笏板制度就被废除了。
总结
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带来着诸多事物的产生和消失,充满智慧的古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创造了很多令现在的我们都会感到惊叹的奇迹,正如笏板一样,它能够在一个时代带来巨大的用处,甚至成为一个群体之中标记性的事物。
[var1]
而笏板的出现和不断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官本位思想的变迁,也体现了等级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补充。但它的取消使用也证明一件事物的存亡基础来自于它本身的功能性,功能性的消失也代表着这件事物消亡的开始。
参考文献:
1.笏板源流考;
2.论清朝服饰发展和演变与政治的关系;
3.奠都盛京:清朝入关前文化体系的构建。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