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从三佛齐国的朝贡发展,看丝绸之路陆路转向海洋大变革

走向海洋,从三佛齐国的朝贡发展,看丝绸之路陆路转向海洋大变革

()
中文名:
走向海洋,从三佛齐国的朝贡发展,看丝绸之路陆路转向海洋大变革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公元 1038年,随着西夏王朝的建立,河西走廊一带彻底脱离了北宋朝廷的控制,宋朝内部在经历了一番纠结和考量之后,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帝国南面那片海域。 广阔的海洋之上,群帆点点,这片自隋唐以来逐渐热闹起来的海域,即将迎来一波更加繁盛的高潮,而伴

秦朝名人推荐

公元 1038年,随着西夏王朝的建立,河西走廊一带彻底脱离了北宋朝廷的控制,宋朝内部在经历了一番纠结和考量之后,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帝国南面那片海域。

广阔的海洋之上,群帆点点,这片自隋唐以来逐渐热闹起来的海域,即将迎来一波更加繁盛的高潮,而伴随着这次的变革,在《宋史》书中开始频繁出现起一个国家的名字,那就是—三佛齐国。

[var1]

广阔的海域之上,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三佛齐国,我们在读《宋史》时会时常读到这个国家前来朝贡的消息,而这个国家也因其独特的名字,给大家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但为何三佛齐国会如此热衷于朝贡宋朝呢,是什么一直驱使着这个南海国家,不远万里频繁来到中国,刷脸留好印象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遗藏于书卷中的历史,从三佛齐国的历史变革中,触摸其频繁朝贡背后的真实情况。

三佛齐国的历史变革

在南海之中,诸藩东西水道之要冲也。东自阇婆诸国,西自大食、故临诸国,无不由其而入中国。——《岭外代答》

一、 三佛齐国最初与中国交往并不频繁

三佛齐国在唐代时期被称为佛逝、室利佛逝或佛齐,史书虽有其记载,但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作为一个南海国家,因与中国距离遥远,双方交往一直比较有限,只有西去天竺游学的僧侣们,或少量南方商船才会途径此地,进行停泊、歇息、中转。

[var1]

唐代早期,东西方沟通还是主要依靠陆地丝绸之路

室利佛逝虽然地理位置很好,但没有太多贸易的港口城市注定是寂寞的。

唐代早期,东西方贸易交流主要还是沿着西汉张骞踏出的那条陆路延绵进行着,海上贸易因航海条件限制,还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东西方贸易往来大多并不经过室利佛逝。

[var1]

陆地上的丝绸之路

东面这个大主顾没有来光临的意思, 空有良港而无足够的贸易量,这让室利佛逝很失落,而其也只能立足本地区域,自力更生,同时利用东、南亚蕃国之间的港口贸易,努力进行自身的经济建设发展。

在当时,室利佛逝虽然在南海混得还算不错,但在“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朝廷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儿。

凑合,凑合。

然而历史是发展的,这个南海国家,注定了以后要在中国史书上不停刷屏的命运。

二、 唐代之时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

丝绸之路,这个古老的商贸路线,沟通着东西方的贸易文化交流,这条道路之上虽然有着巨大的财富和诱惑,但同时其也布满了危险和死亡。

在唐代早期,大批商队们从大唐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出敦煌、玉门,翻越葱岭,进入中亚,穿过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var1]

商队一路西行,很不容易

一路上穿国越境,看似风景无限,其实相当不容易,其不仅要向所途径的国家交纳过关通行税金,而且沿途还要担心叛军、沙盗等武装势力的袭扰,一趟商贸跑下来,能活下来并赚到钱的,都是千淘万滤留下来的狠人。

从此西行两日,逢突厥寇贼两千余骑,其贼乃预共分赃行众资财。——《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代初期,东西方贸易来往主要通过陆路丝绸之路进行,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这条丝绸之路却渐渐变得尴尬起来。

一、陇右地区的失守,使得大唐暂时失去了丝绸之路的安稳

开元年间,唐室置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和朔方节度使守边,使得吐蕃无法染指此地区, 安史之乱时,唐朝开始大规模征调陇右﹑河西诸军入援内地,而吐蕃此时乘虚进攻陇右,河西,一时间,长安以西土地尽数丢失,使得原先和平安宁的丝绸之路,渐渐变成了战乱频繁之地。

后虽瓜、沙等地重新归附唐朝,但这条陆地上的贸易通道却始终被战火的阴霾所笼罩着。

[var1]

安史之乱前后唐朝地图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大唐陆路贸易历程变长

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 ——《樊文川集》.杜牧

安史之乱以后,河北地区河朔三镇的大片农耕之地脱离中央控制,唐朝经济重心被迫南移,而经济地区的南移使得陆地上的丝绸之路里程也跟着向南延伸变长,综合比较之下,海上贸易路线变得更加值得考虑起来。

[var1]

陆地上的贸易之路有点尴尬

这个时期伴随着胡椒、香料这些进口货物在国内持续走俏,海上贸易的可观利润,最终使得中晚唐时期的朝廷开始尝试双线操作,一方面陆上丝绸之路继续羁绊前行,另一方面开始摸索拓展海上大规模贸易的可行性。

受到贸易红利的激发,室利佛逝的港口开始活跃起来,并渐渐有了兴旺的迹象,而这个时期室利佛逝也随着南海其他番国开始了北上朝贡,但频率比较低,有唐一朝有记录的也只有七次。

三、 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内容变更

[var1]

唐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货物是丝绸

在最初的丝绸之路贸易里面,丝绸、布匹、茶叶是中国输出的商品主力军,这些货物随着驼、马商队,一路颠簸最终到达西亚、欧洲,这与商品本身容易保存,不易损坏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

[var1]

商队一路颠簸西行

“在西欧见识到中国瓷器之后,中国瓷就受到热烈的欢迎,因为这是一种本地陶器不能比拟的器皿,中国瓷器所具备的优点:它那种不渗透性、洁白、具有实用性的美以及比较低廉的价格,都使它很快成为当地人民喜爱的物品。”——《欧洲陶瓷史》

然而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产自中国的精美瓷器产品变得更加炙热起来,国外瓷器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得陆路上的商贸之路变得尴尬起来。

[var1]

精美瓷器

因为陆地之上运输的工具主要是驼、马之类,一路颠簸之际,这些瓷器货物非常容易磕碰损伤,走一趟,没赚到钱反而赔大了的可能也是有的。

[var1]

瓷器最容易磕损

此时,海运,这种量大、平稳的运输方式就成为了瓷器运输的首选,从商品种类变化需求之上,贸易路线也逐渐向海洋方向倾斜。

[var1]

海运比较平稳,适合瓷器运输

三、西夏的崛起

到了宋代时期,相比前面的那些原因,西夏的崛起并建国,则最终成为了压垮陆路丝绸之路的最后一根稻草,与西夏交恶的北宋朝廷被迫下了大决心,从此开始全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再开辟一条新的贸易路线,来替代先前那条失去的陆地贸易交通。

[var1]

宋朝决定开创另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北宋的贸易政策变化,对其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此刻已经更名了的——三齐佛国。

宋朝想要发展海运,必须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航道路线,这就决定了其首先要与沿途的国家搞好关系,同时因其与罗马、大食这些大客户们的海上距离实在是太远了,也导致其不得不寻求一个中转之地,这里既可以停泊歇息,又可以补给船只,同时还是还是一个可靠安全稳定之地,能够保证货物安全,很快,三佛齐国便成功入选。

但相对于占城、真腊、林邑这种一直和自己关系不错的番国,为何宋朝最终会选择三佛齐国呢,这与三佛齐国本身优势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三佛齐国的优越条件

一、地段,还是地段!三佛齐国的地理优势

[var1]

三佛齐国地图

从地图上来看,三佛齐国所处之地,相当于现在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区域范围,整个马六甲海峡基本都在躺在其怀抱之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天然的交通要道,控扼东西方贸易沟通的枢纽。

其国在海中,扼诸蕃舟车往来之咽喉。——《诸蕃志校注》

[var1]

三佛齐国位于马六甲海道附近

东西方国家进行海上贸易,马六甲海峡附近是航船往来的必经之地,三佛齐国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又处于宋朝海运航线的咽喉要地,自然会进入宋朝的优先考虑范围之中。

二、好客与蛮横,武力下的南海港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佛齐国的待客之道非常霸道,来往商船路过附近,进来就是顾客上帝,咱们热情欢迎,倘若路过此地却不进来歇息停留,那可就要出大事了,三佛齐国那可是敢拼命的主儿,不给面子就杀光你,手段蛮横霸道之极,商人们辛苦就是为了牟利,犯不着为这点儿钱丢了性命,因此三佛齐国很快便成了众商云集的港口。

[var1]

三佛齐国待客非常霸道

若商舶过不入,即出船合战,期以必死,故国之舟辐辏焉。——《诸藩志》.赵汝适.宋

商贸红利来临之时,周边的国家自然眼红,有钱大家赚,这里的水道凭什么非得你来控制,大家都应该有份。

人习水陆战,服药在身,刀不能伤,陆攻水战,奋击向前,以故邻国咸服焉。——《岭外代答》.周去非.宋

在邻国眼红和威胁之下,三佛齐国选择用武力捍卫自己马六甲强国的地位,以武力保证自己的利益,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武力强国,强大的武力保障,塑造了稳定的贸易环境,这也符合宋朝在南海贸易的利益,因此这一项虽然不好看,但也属于加分项。

[var1]

三佛齐国的海战能力还是很猛的

三、自身就是一个海上中转站

“大食在泉之西北,去泉州最远。番舶艰于直达,自泉发船四十余日,至兰里博易住冬,次年再发,顺风六十余日方至其国,本国所产,多运载与三佛齐贸易,贾转贩以至中国。”——《诸藩志》 是国正在海南,西至大食尚远,华人诣大食,至三佛齐修船,转易货物,远贾辐辏,故号最盛。——《萍洲可谈》

从大食而来的乳香、香料在三佛齐国卸下货物,然后再由本地贩子转手倒卖销售到中国,而从中国来的中药、瓷器在三佛齐卸下,再次登船远销印度、阿拉伯地区。

[var1]

三佛齐国,打造东南亚中转港

三佛齐国自身的中转功能,使得东西商贸之间缩短了双方的路程,大大促进了商贸快速发展,这种便利使得宋朝与其的关系开始变得亲密起来。

在北宋海上贸易政策倾斜之下,三佛齐国最终成为了北宋海上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三佛齐国借助商贸发展的政策红利,自此也迅速攀到了强盛之时,一度掌控南海十五州郡。

与占城为邻,居真腊、阇婆之间,所管十五州。——《宋史》

双赢,贸易背景下的朝贡之路

作为被宋朝青睐的南海番国,三佛齐国自然明白自身繁盛的根源与北宋政府的贸易政策息息相关,在利益双赢的驱使之下,其自身也乐于加强与北宋朝廷的联系,并很快开始了北上朝贡之路。

皇朝建隆间凡三遣贡……至景德、祥符、天禧、元佑、元丰贡使络绎,辄优诏奖慰之。 ——《诸番志》

通过朝贡的联系,双方加强了彼此的贸易往来,北宋获得了一个稳定、安全的贸易中转伙伴,而来自中国的商品、货币,也使得三佛齐国开始逐渐步入了强盛之路,双方在海上丝绸之路上面形成的双赢局面,也促使着三佛齐国后续的朝贡之路持续不绝。

[var1]

利益的纽带联系了双方的互动

北宋时期,三佛齐国共派使节来访二十八次,以北宋一百六十多年来计算,不到六年就有一次遣使,算得上南海诸国里面到宋朝最为频繁国家了。

结论:

三佛齐国的兴起、朝贡之路背后,折射出一个中国陆地丝绸之路向海上丝绸之路转变的大环境,在这次变革之中,三佛齐国享受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变革所带来的红利,并在迅速崛起中,看到了跟宋朝保持良好关系的必要性。

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后来的岁月中,三佛齐国便开始了不断北上的朝贡之路,旨在加强双方友好关系,维护好与中原王朝的良好贸易往来,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海运贸易成为北宋朝廷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也使得北宋朝也愿意与三佛齐国进行积极的良性互动。

双方就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之中,最终达到了一个贸易双赢的局面。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