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这个家族为一项事业奋斗 | 孔子家族与《尚书》

一千年,这个家族为一项事业奋斗 | 孔子家族与《尚书》

()
中文名:
一千年,这个家族为一项事业奋斗 | 孔子家族与《尚书》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尚书》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诸学之始”,但在数千年的流传中历经磨难。孔子及其后人在关键节点都承担起了传承和发扬《尚书》的责任。为何孔子家族历经一千多年的接力,仍然坚持不懈地投身这份事业呢? 今天,我们通过孔子家族与《尚书》故事,去解读《

秦朝名人推荐

《尚书》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诸学之始”,但在数千年的流传中历经磨难。孔子及其后人在关键节点都承担起了传承和发扬《尚书》的责任。为何孔子家族历经一千多年的接力,仍然坚持不懈地投身这份事业呢?

今天,我们通过孔子家族与《尚书》故事,去解读《尚书》为何值得跨越千年传承。

图片

[var1]

一、整经

孔子删述《尚书》

在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就是孔子删述六经。孔子为何要删述六经呢?阳明先生曾说:“孔子述六经,惧繁文之乱天下。”中国上古时期对君主、大臣言论的记载,就是《尚书》的来源。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产生了海量的记录,这些材料烦杂不堪,其中不乏虚浮不实之辞。后人若想学习《尚书》,实在是不知从何下手。

孔子看到这样的情况,承担起删述《尚书》的重任。

据记载:

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去三千一百二十篇。

孔子从3240篇的言辞记录中,选取了102篇,编订为《尚书》。

从三千多篇,删减到百十篇,孔子删述的标准是什么?

阳明先生说:“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孔子用这些古代圣明君王、贤良臣子的德政史事,为后人传递最根本的“恢弘至道”。自此,《尚书》也被孔子作为“课本”,教授三千弟子。

经过孔子编订的《尚书》可谓字字珠玑,在阅读《尚书》时,我们不仅要去读懂文中历史人物的“微言大义”,更要去体会编订《尚书》的孔子的“圣人之心”。

二、救危与传承

孔鲋藏书,孔安国翻译《尚书》

时间来到秦朝,秦朝勒令民间藏书之人交出《尚书》等书籍,付之一炬。

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是当时有名的大儒,他继承了家学,家中藏有儒家各种典籍。在秦朝下令焚书之际,他的朋友劝告他说:“秦朝将要焚毁前代的书籍,你收藏了众多典籍,恐有危险。”

孔鲋却不为所动地说道:“不交出书籍虽然会惹祸上身,但知道我藏有书籍的只有最亲近的朋友,官府并不知情。我准备把书藏起来,即使官府来搜查,也没有了隐患。”

因此,孔鲋在“往圣绝学”将要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冒着被治罪处刑的巨大风险,偷偷将《尚书》等典籍藏在孔子旧宅的墙壁当中,使得这些典籍免遭焚毁。

汉武帝初年,一个国君在拆毁孔子旧宅时,正好发现了孔鲋藏在旧宅墙壁当中的各种典籍。但是可惜这些典籍都是用古代的文字撰写的,和汉朝通行的文字差别很大,当时人已经不能读懂。

后来,翻译这些典籍的重任就落到了孔子的第十一代孙孔安国身上。孔安国继承家学,学识渊博。他翻译整理出二十九篇《尚书》,并将这些篇目悉数献给了国家,流传至今。这是他在《尚书》传承上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

此外,《尚书》内容为上古时期的语言,不易读懂,为方便后世求学之人理解,孔安国给《尚书》中不易理解的部分写下注解,形成了《尚书孔氏传》,这是他对《尚书》传承的另一重要贡献。他的注解不仅为古代学子提供了便利,而且直到两千多年后的现在,依然是阅读、理解《尚书》重要路径。

图片

[var1]

三、厘正

孔颖达作《尚书正义》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学说繁荣发展,但对于经典的各种解读兴起,家门太多,章句甚是杂乱,让人莫衷一是。到唐太宗时,崇学重儒,这一现象更加严重。

这时,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孔颖达承担起了厘正《尚书》注释的重任。孔颖达年少时曾跟随儒学大家学习,在经学上的造诣极高,因此唐太宗指定他编订《尚书正义》(“正义”意为正确的含义)。孔颖达耗时五年撰写出初稿。

《尚书正义》一出,各家学说的解释才复归于统一,这部书也被后世的历朝历代认定为官方版本,后世学说大都以此为根据。今天,《尚书正义》也是我们阅读、理解《尚书》原文的重要书籍。

从孔子家族一千多年传承、发扬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尚书》不仅是上古时期治国理政的“往圣绝学”,更是“为万世开太平”之学。产生于中华文明源头的这部典籍,用清澈的认知,为后世之人展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多个层面的最本源、最本质的学问。用一位著名学者的话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尚书》。”

这部书不仅为我们指出自己的来路,展示“我们为何是我们”,这就是文化自信;这部书更让我们得以不断成长,让我们成为更好的我们,因此能够实现民族复兴!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