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吴国桢展开呈请状,见到呈请状的署名是“谢凌维诚”,便认出了她的身份,由此不敢怠慢,仔细阅读起这份呈请状来。 呈请状的内容只有寥寥数百言,凌维诚在呈请状中向吴国桢提出了三点请求。吴国桢逐一过目后,觉得第一点请求和第三点请求不难办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var1]
吴国桢展开呈请状,见到呈请状的署名是“谢凌维诚”,便认出了她的身份,由此不敢怠慢,仔细阅读起这份呈请状来。
呈请状的内容只有寥寥数百言,凌维诚在呈请状中向吴国桢提出了三点请求。吴国桢逐一过目后,觉得第一点请求和第三点请求不难办,但凌维诚的第二点请求却兹事体大,令吴国桢有些为难,不得不认真思索起来。
凌维诚是抗日英雄遗孀,丈夫谢晋元遇害后,她遇到了什么困难,要主动给吴国桢写呈请状?她在呈请状中又提了什么请求,让身为上海市市长的吴国桢都不得不思索再三呢?这一切还要从凌维诚说起。
凌维诚是一个上海土生土长的姑娘,她出生于1907年,家里世代经商,家境殷实。凌家共有三个女儿,凌维诚排行第二,虽然并非出身官宦,但吃穿用度皆不犯愁,尚有余钱,得以自幼学习音律,长大后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尤善小提琴。凭借这些才艺,在时尚前沿的上海,她也能跻身颇为时尚的上海新女性行列了。
凌维诚才艺出众,文化课也并没有落下,长大后就读于务本女中。这所务本女中始建于1902年,彼时还属于清朝光绪年间,但该校却立志于成为一所具有进步思想,改变女性陋习、鼓励放足的女子学校。
建校之初,仅有7人入学,但次年便暴增至数十人之多。时至1924年,务本女中通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当时为数不多的采用新学制的学校。凌维诚便是这一年从务本女中毕业,在学校接受到了新思想的启蒙。
由于凌维诚在音乐方面具有很好的天赋,她对音律又极为喜爱,从务本女中毕业后,她顺利考入上海东南体专音乐专业,继续在音乐方面深造,并于1927年毕业。
[var1]
凌维诚虽非大家闺秀,但也是富家千金,加之有思想、有文化,又有才艺傍身,谈笑有度、气质高雅,受到许多有志向的年轻男子仰慕,为其牵线搭桥的媒人也频繁登门。
20年代的年轻男女,结婚年龄普遍都很早,凌维诚毕业时刚好20岁,若不是读书,可能早就完婚了。凌维诚同学的一些父母,早就迫不及待地为她们安排好了结婚对象,只等着她们毕业,就立刻举办婚礼。
凌维诚的同学兼密友便是如此,这边刚毕业,立刻就举办了婚礼,凌维诚作为密友,受邀参加了婚礼。巧合的是,谢晋元与凌维诚的情况差不多,他也以新郎同学兼密友的身份参加了婚礼。新郎和新娘极力为两位密友牵线搭桥,两人机缘巧合之下,在这场婚礼上相识了。
谢晋元是广东省蕉岭县同福乡尖坑村人,1905年出生,比凌维诚年长2岁。谢晋元的父亲也是一位商人,养育了11个子女。虽然谢晋元家没有凌维诚家富足,但同为商人家庭出身的两个人,还是有很多的共同话题。而且,谢晋元是一个思想进步,胸怀大志之人,颇受凌维诚的敬佩。
谢晋元的父亲极富远见,认识到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对谢晋元读书非常支持,甘愿担负起他求学的经济担子。
谢晋元喜欢读书、下棋、字画,与精通乐理的凌维诚相得益彰。同时,谢晋元性格刚毅、果敢,最崇拜的人是岳飞,并将他的“精忠报国”的精神,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立志要像岳飞一样,为民族、为国家,甘愿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1913年,谢晋元被父亲送入育民学校读书后,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读书极为刻苦,加之颇具天赋,学业很快就取得了成功。谢晋元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考入“三圳公学”、省立梅县第五中学、广东大学,并在大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学员。
[var1]
1927年,谢晋元与凌维诚相识时,谢晋元已经是经过北伐战争洗礼的真正战士,远非一些同龄年轻人可比。也正是因为这样契合的志向、爱好,以及谢晋元身上所散发出的独有的英气,令凌维诚对他产生了情愫。毕竟,也只有谢晋元这样的有志青年,才能配得上凌维诚这样的上海才女呀!
1928年,与凌维诚正在交往的谢晋元,在北伐军中担任先锋营营长之职,率部与日军在济南激战。由于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激战中受了重伤。逼不得已之下,谢晋元只得暂时脱离战场,到汉口的医院进行治疗。
谢晋元此次受伤极重,脱离生命危险后,又整整疗养了一年才恢复健康。凌维诚得知谢晋元受伤后心急如焚,在他疗养期间,曾多次探望谢晋元,两人之间的情意,也因这段时间的相处而迅速加深。
谢晋元也正是在疗养期间,趁着凌维诚探视之际,向她正式提出求婚,并得到凌维诚的应允。从两人的条件来看,二人结为夫妻,实乃珠联璧合。然而,凌维诚的母亲却另有一番想法,认为谢晋元是军人,未来征战沙场,难免有战死之危,担心女儿嫁给他早晚成了孀妇,会孤苦后半生。
但凌维诚对谢晋元情深,坚持要嫁给谢晋元为妻,义无反顾。凌维诚自然也明白母亲的意思是为了她好,但她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无论在嫁给谢晋元后聚少离多,还是要承担丈夫战死沙场后会孤独终老的风险,她都无怨无悔。
1929年,谢晋元与凌维诚这对有情人,在经历了许多坎坷之后,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礼在汉口大华饭店举办。这一天,有情人终成眷属。
两人的婚姻犹如天作之合,他们走到一起后,过起了令人羡慕的甜蜜生活。凌维诚在此后数年内,接连为谢晋元生儿育女,截至1934年,分别生育了大女儿雪芬、二女儿兰芬,以及三子幼民。
[var1]
由于1930年凌维诚在汉口生下大女儿雪芬后就返回了上海,雪芬就被留在上海,平日里由奶妈抚养,而凌维诚则亲自带着二女儿兰芬和三子幼民在上海生活。
1936年,日寇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侵略的脚步逐渐加快,局势变得十分紧张,战事一触即发。为了应对随时可能会发生的侵略,国民政府决定加强沪杭、京沪两线的国防。张治中将军临危受命,出任淞沪警备司令一职,着手制定淞沪地区的作战计划。
张治中将军是一位能征惯战的将军,对于战事从不马虎,为了能真正掌握先机,制定出可行性高的作战计划,他在制定计划之前,多次派出侦察小组到上海秘密侦察地形。时任88师师部中校参谋的谢晋元,便是第二批侦察小组的成员之一,他曾亲自到上海,对驻扎在北四川路一带的日寇司令部附近进行了秘密侦察。
谢晋元对战争的嗅觉非常敏锐,在执行完该任务后,就意识到战争临近了。大战在即之下,谢晋元一方面担心凌维诚的安危,一方面又放心不下留在老家的父母无人照料,便萌生了让妻子凌维诚带着子女到广东蕉岭乡下老家去生活的想法。
婚前就不赞同凌维诚嫁给谢晋元的岳母,听到谢晋元的这个想法后,再次表示出反对态度。她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蕉岭位于闽粤交界处,虽然因为地处偏僻而远离战场,凌维诚去蕉岭生活可能会暂时避开日寇侵略的铁蹄,但贫瘠的生活环境注定会艰苦,何况还要替谢晋元照顾一双年过六旬的父母;
第二,凌维诚的娘家人家境都很好,即便因为拒绝前往蕉岭而与谢晋元发生不愉快,也不用担心经济问题。即便是凌维诚什么也不做,只要留在上海,娘家人也完全有能力养凌维诚,以及供她的子女读书。
[var1]
凌维诚的妹夫周兆棠,同样是黄埔军校毕业,在重庆颇具影响力。凌维诚母亲反对她去谢晋元老家生活期间,周兆棠就曾主动向凌维诚发出过邀请,让她到重庆与她妹妹一起生活,但凌维诚最终没有同意。
力排众议,拒绝妹妹和妹夫的诚挚邀请,坚持要按照丈夫的想法,带着子女去他那偏僻贫瘠的老家生活,这是凌维诚最后做出的选择。丈夫的想法她最了解,谢晋元既想忠于国家,征战沙场,抵御外敌,又想尽孝,照顾好自己年迈的双亲。自古忠孝难两全,谢晋元难以实现的愿望,凌维诚决定帮他实现。
1936年的春节刚刚过去不久,已经有了身孕的凌维诚便带着三个子女,在丈夫谢晋元的护送下,来到了蕉岭。一家人在蕉岭团聚了两个星期后,难以避免地离别如期而至,谢晋元临行前嘱咐妻子:“如果不安顿好你们,我无法安心杀敌!”
同年十月,凌维诚生下了第四子继民。从此以后,夫妻二人在不同的“战场”,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面对柴米油盐的辛苦,虽然不如战场上刀枪剑戟般直观,但生活的艰难,有时候也足以压垮一个人。
谢晋元离家奔赴战场后,凌维诚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谢家的重担。按照客家的规矩,男子不下田干活。事实上,即便没有这个规矩,凌维诚年迈的公公也帮不上什么忙,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下田干活了。
谢晋元还有一个过世的哥哥,大嫂在哥哥死后离家出走,再也没了音讯,只留下一个叫谢孟招的女儿。谢孟招与凌维诚的大女儿雪芬年纪相仿,被凌维诚视如己出,她的一切生活所需,凌维诚全都会管。
两位老人,5个孩子,凌维诚凭借一个人种田,一力承担起养家的重担。富家的千金,放下了所有的骄傲,褪去优雅的旗袍,收起心爱的高跟鞋,收起所有的珠宝首饰。为了生活,凌维诚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忘掉自己擅长的音律,放下以往的记忆,穿起与同村村妇所穿的同款粗布衣服,从头开始学起,如何务农种地。
事在人为,凌维诚凭借对丈夫的深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持,她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蜕变成挥舞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
[var1]
凌维诚每天做饭、下田耕种、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和老人,这就是她一天的生活。尽管谢晋元会寄钱回家,但那点钱对于补贴家用而言,总是杯水车薪。凌维诚多年以后回忆这段时间的生活时,她说自己怎么也想不明白,在老家的那十年是怎么过来的。
因为繁重的劳动,凌维诚的皮肤越来越粗糙,那双用来弹奏乐器的双手,也不再细嫩。凌维诚却从未想过要放弃,她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丈夫离开时与他约定,等到抗战胜利时,就来接他回上海。
1940年,凌维诚的婆婆因病去世,令凌维诚万分痛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凌维诚将婆婆服侍到人生终点后,身上的担子是可以减轻一点的。不过,公公孤身一人以后,非常没有安全感,为了能够有人给自己养老,他又领养了一个女孩当自己的孙女。如此一来,家里吃饭的人仍是8人,并且少了能够在家务上不时帮助自己的婆婆,凌维诚身上的担子反而比之前更重了。
凌维诚无怨无悔,仍然日复一日的坚持,凭借一个人的努力撑起了整个家。遗憾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就在凌维诚咬紧牙关与命运斗争的时候,却在1941年传来了丈夫谢晋元遇害的噩耗。
凯旋未至,噩耗先来!多年来一直支撑着凌维诚的精神支柱瞬间崩塌,面对艰难的处境,失去了精神寄托的凌维诚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干劲十足了。但凌维诚是一个有担当的女子,即便遭此精神打击,仍未选择一走了之。
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凌维诚若是走了,这个家就真的完了。为了照顾年迈的公公和孩子们,凌维诚打碎牙齿和血吞,一个人苦苦支撑。
1941年秋天,凌维诚为了领取抚恤金辗转从老家来到重庆,幸运的是,她如愿在重庆见到了蒋介石夫妇。宋美龄操着一口上海话,对凌维诚表现得非常亲切,口口声声说“国家不会忘记侬的。”蒋介石也承诺,等到抗战结束后,国家不再困难了,会照顾她家的。
[var1]
话说得情真意切,但对凌维诚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有国民政府给的那5万法币的抚恤金,才给凌维诚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当她带着抚恤金返乡后,与公公一起商量着,将这笔抚恤金一分为二,他们用这笔钱,各自买了几亩田地,减轻了不少的生活压力。
谢晋元明明是一位令人尊重的抗日英雄,为何会遇害呢?在那场举世闻名的四行仓库之战后,谢晋元到底经历了什么?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经过一番激战后,国民党军队不敌日寇,被迫撤离上海。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谢晋元率领524团1营的400余名战士,以四行仓库为阵地,阻击日寇的追兵。
为了壮大声势,谢晋元所率领的400余名战士,被媒体称为“八百壮士”。日寇对四行仓库发起丧心病狂的冲锋后,6次被“八百壮士”击退,并击毙敌人数百。面对日寇的绝对优势兵力,“八百壮士”整整坚守了四天四夜,令日军颜面扫地,激发了无数抗日军民的信心,为国民党主力部队撤退争取了充足的时间。
顺利完成任务后,谢晋元按照计划于10月30日率部撤入租界,准备经沪西归队,继续参与作战。在此期间,骤变突发,由于不堪日军施加的压力,租界工部局竟然不顾舆论的谴责,将“八百壮士”扣押在胶州公园,并解除了他们的武装。
迫于形势,谢晋元虽然只能率部在胶州公园扎营,但“八百壮士”失去自由,却并未失去气节。 “八百壮士”虽然受困,无法参战,但他们的在胶州公园的营地却被称为“孤军营”,成为了上海沦陷区抗日精神的一个标杆。
[var1]
在谢晋元的带领下,“八百壮士”斗志不减,面对日本浪人多次私藏武器潜入营地搞刺杀,谢晋元丝毫不畏惧,反而加强了对“八百壮士”的训练。谢晋元的做法,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他对抗日的决心和随时准备参与战斗的行动。
谢晋元的做法,正好与日寇的企图相悖,受困的“八百壮士”不仅没有被日寇瓦解,反而越发的团结,成为抗日精神的象征。谢晋元更是利用任何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大力宣讲抗日,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谢晋元的抗日决心是不容置疑的,他在被敌人控制期间,曾让所有将士都留下的遗书,以表达必死的决心。同时,汪伪也积极响应日寇,曾向谢晋元许以高官引诱,遭到谢晋元的严词拒绝。
谢晋元怒斥汪伪派来的引诱者:“尔等行为丧尽天良,认贼作父,愿作张邦昌,甘作亡国奴。”谢晋元的坚决态度,彻底激怒了敌人,他们开始密谋除掉谢晋元,再伺机瓦解群龙无首的“八百壮士”,企图以这样的方式,降低上海沦陷区百姓的抗日情绪。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如往常一样组织晨操,点名时发现竟然有四人未到场。谢晋元一向治军从严,发现此事后颇为愤怒,立刻派人到宿舍去叫缺勤的张国顺、郝鼎诚、张文清、尤耀亮四人到操场来。
四人到场后,谢晋元对四人进行了严厉地训斥。他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一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武器对他进行偷袭,得手后另外三人一拥而上,对谢晋元发起猛烈攻击。当天清晨有雾,正在跑步的官兵所处的位置又距离谢晋元较远,等到有人发现出问题并赶过来的时候,谢晋元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官兵们将四名凶手控制后,迅速将谢晋元送医。
遗憾的是,谢晋元被送医后,由于身受重伤,又流血不止,未能抢救成功,不治身亡。谢晋元罹难的消息一经发布,举国震惊,爱国人士悲愤不已。孤军营将士组织了“孤军营治丧委员 会”,怀着悲痛的心情替谢晋元办理了身后事,各界人士也纷纷悼念这位抗日英雄。
[var1]
抗战胜利后,凌维诚开始着手准备重返上海,她卖掉了自己的田,安顿好公公的生活(谢晋元父亲靠出租自己买的田地生活)。1946年,一切准备妥当的凌维诚,带着子女踏上的重返上海的艰难之路。由于盘缠有限,中途时手中的钱花光了,幸亏轮船公司得知凌维诚是谢晋元的家属,提供了帮助,这才顺利成行,抵达上海。
谢晋元遇害后,“八百壮士”失去了主心骨,多年来也并未取得应有的待遇,四散谋生。凌维诚重返上海的消息传来后,曾经的孤军营战士闻讯后,主动找到凌维诚,将她和子女接到了吴淞路上的一幢三层楼房居住。
抗日胜利后,上海各方“大员”纷纷出现,争抢着接收日寇所留下的“敌产”,孤军营士兵进入到这幢日寇曾经居住的楼房,暂时落脚。彼时的孤军士兵,因为谢晋元遇害而群龙无首,四散在上海各区,待凌维诚重返上海后,纷纷慕名前来,共聚集一百人左右。
这些昔日的抗日英雄,并未得到应有的待遇,基本上工作都没有着落。凌维诚得知这种情况后,悲从中来,决定承担起丈夫谢晋元留下的军中重担,为孤军营士兵们的生计问题四处奔波。
凌维诚再次亲赴南京去找蒋介石和宋美龄,蒋介石压根就没见到,宋美龄虽然与她见了面,却并未解决问题,只说让她先回去,会安排人照顾他们。凌维诚离开后,却并未有任何人出面对她和孤军营的士兵们提供帮助。显然,宋美龄的话,只是安抚她的说辞而已。
凌维诚四处讨说法,却不停地碰壁,像皮球一样被各个部门“踢来踢去”。国民党不仅没有考虑对这批昔日的抗日英雄进行照顾,反而还想利用他们,让他们重新入伍参加内战。汤恩伯为此还专门组织了一次老兵茶话会,邀请的都是孤军营的士兵,但他的邀请遭到了孤军营士兵的拒绝,他们不愿意打内战,即便是汤恩伯许下了许多的“优待政策”。
凌维诚万般无奈之下,这才写了呈请状给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吴国桢,在呈请状中提出了三点请求:
其一,为自己和谢晋元部署呈请房屋;
其二,呈请胶州公园改为晋元公园;
其三,呈请恢复孤军工业并孤军工厂事。
吴国桢认为第一点和第三点的事情好办,因为彼时接收了很多的日伪房产和物资,可以满足凌维诚的请求。但第二点请求,兹事体大,让吴国桢感到有些为难,不得不思虑再三。
胶州公园1913年修建,初建成时占地40亩。孤军营设立此处后,胶州公园与孤军营、谢晋元、“八百壮士”关联密切。凌维诚提出更名的请求,从历史来看,完全合情合理。但胶州公园更名一事,不仅牵扯到许多部门,还涉及到公园内设立英雄纪念碑和修整谢晋元墓地等事宜。
[var1]
为此,吴国桢在市政会议决议中,批示了收回墓园公地和竖立无名英雄纪念碑的事情,并在次月安排了对谢晋元墓地进行修整和清理的工作。一直到9月初,吴国桢才终于接到国民党上海市工务局局长赵祖康的呈复:
“胶州公园遵自本年9月1日起改称晋元公园。”
晋元公园更名的全过程均被记录在案,现藏于上海市档案馆。凌维诚的这个重要心愿,总算是如愿达成了。
然而,孤军营士兵们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却始终没能得到妥善解决。一直到上海解放后,凌维诚写信给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在说明了情况后,在陈毅市长的关心下,生活才真正得到了改善。
[var1]
凌维诚一家人,这才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子女也都顺利上学读书了。此后,凌维诚多次受邀参加各地的抗日纪念活动,宣讲四行孤军的抗日事迹,传承抗日精神。
1991年,凌维诚老人病逝,享年84岁。凌维诚老人的遗体,按照她的遗嘱,安葬于宋庆龄陵园。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