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秦始皇嬴政给我们的形象都是气吞山河、睥睨众生、言出法随、莫敢不从。那是一个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狠人。 可你真的读懂了历史上的秦始皇之后,就会发现他是哪门子的狠人啊!相反一直都很憋屈。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千秋伟业,可谁又知道统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一直以来,秦始皇嬴政给我们的形象都是气吞山河、睥睨众生、言出法随、莫敢不从。那是一个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狠人。
可你真的读懂了历史上的秦始皇之后,就会发现他是哪门子的狠人啊!相反一直都很憋屈。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千秋伟业,可谁又知道统一天下那是迫不得已之下的产物啊!今天我们从一件事看一下始皇帝的无奈,那就是秦始皇为什么非要杀吕不韦。
[var1]
商鞅变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秦帝国自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来国富兵强,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举国一法,不辨亲疏,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宗室非有功不得封侯。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什么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古代凤子龙孙,天家血脉,生下来就是王侯将相,诸侯权贵犯法有八议制度,最高可以罪减八等,那真是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
现在商鞅把这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东西给废了,一句话,以后要按本事分配利益,就连老嬴家的凤子龙孙都这样,你们其他人还有资格说三道四吗?
[var1]
正是因为如此,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根本就不是对着大秦帝国政府喊的,人家商鞅变法的精神本来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还需要你出来喊吗?除此之外商鞅变法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严刑峻法。稍微有点差错就会犯法,以前得到的功勋全都清零,所以秦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安于现状的选项。那个时候的秦国人就像今天的北上广深一样生活节奏异常的紧张。
[var1]
商鞅百算,终有一失可是人的心中都是有惰性的,谁愿意天天这样996啊,谁又不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谁都希望把自己的功劳永久性地传下去,自己的子孙可以安安心心躺在功劳簿上吃饭。古往今来对于人性的理解没有比商鞅更透彻的,早就防着他们这一手,商鞅的法律需要一个大护法,谁呢?谁是秦法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谁,秦王。
[var1]
因为一旦出现这种阶级固化最倒霉的就是秦王。很多细心的朋友们可能都会发现,商鞅变法以来,秦并没有出现过昏君。这并不是什么侥幸的事情,而是法家社会氛围容不下昏君,什么是昏君,昏君就是看不清楚问题本质,老是容易被别人忽悠,法家思想本来就是直指人心里最黑暗的一面,韩非子更是将父母兄弟,君臣将相温情脉脉面纱下的利害本质直接曝光出来。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君王是不可能是昏君,相反真正能够培养昏君的,反而是儒家,因为他们总是喜欢用什么仁义道德遮蔽事情利害本质。
所以战国时期的儒家大师荀子曾经说过: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var1]
按理来说商鞅的这个设计完美无缺啊!可是有两个情况的是防不了的,君主年少,或者君主受教育期间根本不在秦国长大。秦始皇占第一点,秦始皇他爹占了第二点。这就给了人心的惰性以可乘之机。吕不韦:大秦毁灭者
秦昭襄王死后到秦始皇亲政,中间足足隔了十三年,在此之前的秦昭襄王时期,要么就是伊阙之战白起斩首20万,要么就是攻破楚国首都白起又斩了几十万,还有就是长平之战白起又坑杀了20万,至于其他中小规模的战役几乎没有一年消停过的,至于秦始皇那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开始灭国。
唯独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秦国的战争频率非常的低,没有战争就没有新人了。老人家们的饭碗不就保住了吗?
[var1]
什么宗室非有功不得封侯,没那回事了,吕不韦一个政治投机家,只是带兵去灭了一只小蚂蚁东周国,就是洛阳三千户的文信侯,要知道战神白起一辈子杀人百万,那也不过就是个武安君。至于嫪毐。一个后宫男宠,只是去平叛成蛟镀了一下金,就是长信侯了。难道满朝文武都没有人出来反对吗?没有。原因也很简单,吕不韦把他们全都收买了,作为一个政治投机家身居高位,居然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德行有多高,人品有多好,能力有多强。而是他顺应了人们心中的惰性,扛起了阶级固化的大旗,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吕氏春秋》的出版。
[var1]
这本书号称是包罗万象,诸子百家不分彼此,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也来包罗万象不分彼此,出一本包含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君主封建主义的书。这本书到底是什么意思可以品味得出来吧!秦国独尊法家,吕不韦这是用包罗万象来遮盖他搞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的本质啊。吕氏春秋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这就好像是在今天的中国说一句人身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政府不应该干预任何人身自由,我戴不戴口罩搞不搞聚会都是我的自由。
[var1]
乍一看没毛病,可是这个问题作为政治纲领,纲举则目张。只要你往下引申一下,你就会发现猫腻实在太多了,资本家随意操控市场股价是不是不应该干预他们的市场自由呢,黑心老板随意压榨工人的工资,那么是不是不应该出台最低工资保障法来干预市场劳动力买卖自由啊?所谓的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那么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以后天下的事情都要大家商量好再来啊,那么我提出要改变秦法,陛下你是不是也应该听听“天下人”的意见啊!
秦始皇后来为什么非要活活逼死吕不韦?要知道秦惠文王当年违背合约杀了商鞅,虽然当初有很多的迫不得已,但毕竟是严重违约。所以自从商鞅死了之后,后来的秦朝君主,基本上都会努力保护前丞相安全落地。商鞅之后,吕不韦之前,有哪一个丞相被杀的?
范雎因为举荐错了人,按照秦朝法律有连带责任,早就应该被杀两次了,秦昭襄王还是让他安全着陆,并不是因为秦王多么的情深意重,要知道宣太后还是他亲妈呢,该搞照样搞。只不过是为了维护秦国信用罢了。
[var1]
当年商鞅变法满朝文武新兴阶级,哪个不是承受了他的恩泽,如果没有商鞅哪里有他们的出头之日,正是因为他的影响力太大了,直追君王,不得不杀,并不是传说中的他跟秦惠文王有仇或者反对派反攻倒算。同样的道理用在吕不韦这也是很合适的,丞相王绾为首整个朝廷的阶级固化派全都是他的徒子徒孙。这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朝廷的八成以上啊!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活着?吕不韦虽死,可这些徒子徒孙纠缠了秦始皇一辈子,后来的分封郡县之争不就是丞相王绾挑头的吗?
发展到高潮就是焚书坑儒两败俱伤。甚至我都怀疑吕不韦是秦始皇亲爹这个传说就是他们放出来的。
摊上这么个便宜亲爹,秦始皇是真不容易啊!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