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陕西眉县人,正处在关西故地的中心位置,一位铁骨铮铮的陕西汉子,给纷繁复杂的战国史添上了浓厚的一笔墨彩。 [var1] 古代官方认定的二十四史里,都是统一的纪传体体裁,帝王为本纪,诸侯将相为列传,主要记载帝王将相的主要事迹。 大多数人物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白起是陕西眉县人,正处在关西故地的中心位置,一位铁骨铮铮的陕西汉子,给纷繁复杂的战国史添上了浓厚的一笔墨彩。
[var1]
古代官方认定的二十四史里,都是统一的纪传体体裁,帝王为本纪,诸侯将相为列传,主要记载帝王将相的主要事迹。
大多数人物都有详细的事迹,尤其是帝王的一举一动都记载史册,而战国最有名的武将白起在公元前294年之前,所有的史书对此都是一片空白。
从公元前294年开始,白起就以左庶长的秦国官位出现在攻打韩国的史料里,白起早期事迹我们一概不知。不过从白起的职位可以看出,白起的身份肯定不是王族,左庶长是非王族身份的领政官员,而右庶长才是王族身份的领政官员。
[var1]
秦国是一个看重军功的国家,平民想要有朝一日封王拜相,要么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国君,要么是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拼命厮杀。毫无疑问,白起就是这样的人,他是怎么走到左庶长这个位置的,我们未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白起的军功绝非一般。
公元前294年那场与韩国的新城之战,白起一战告捷,向我们展示了超高的军事指挥能力。也许在我们看不到的那段历史里,白起早就有过许多次这样的战功,这是白起的第一次亮剑。
新城地势险要,是防御秦国进攻的重要位置,咽不下这口气的韩国找到魏国联盟,唇亡齿寒的道理让魏国调出十万大军,24万兵力的韩魏联军浩浩荡荡地出发,都只为奔着一个目的,夺回新城。
[var1]
对战的秦军远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处在岌岌可危的战略劣势,军事天才白起看到了韩魏两国之间的面和心不和。他亲自率军绕到魏国的身后,打一个措手不及之后,又集中兵力全歼韩军,溃散而逃的联军一路狂奔,甚至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
白起的名字传遍韩魏两国,一个让韩魏君主心惊肉跳的名字,在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后,韩魏两国元气大伤。
[var1]
公元前279年,秦国将目光转到南方的楚国上来,地广人稀的楚国还没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振奋人心的谚语。白起的军事进展异常顺利,楚国的都城郢一夜之间沦为秦国的南郡,楚王仓皇逃窜,得知消息的屈原忧愤交加,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经此一战,激动的秦王欣喜若狂,当场封白起武安侯,意为以武安民。接下来,武安侯白起面临的是最棘手的赵国,赵国和秦国一样人才辈出,不乏文臣武将。秦国有商鞅、白起、王翦,赵国有蔺相如、廉颇、李牧,秦国有富国强民的商鞅变法,赵国有攘内安外的胡服骑射。
[var1]
对赵国的战略计划,白起明白不能操之过急,一旦走错就会陷入僵局。公元前263年,白起攻打韩国野王城,像一把利剑插入韩国的心脏,南面的上党郡守冯亭带着韩国百姓归附赵国。两年后,秦将王龁毫不费力地夺取上党,赵国在长平驻军接纳上党流窜的百姓,这给秦国攻打赵国落下了口实。
长平之战是关乎两国生死的决战,赵国为此派出了王牌老将廉颇,廉颇深知赵国兵力不及秦国,他选择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如果照这么打下去,赵国可能不会占到便宜,但也吃不了大亏。秦国权谋之术盛行,秦相范雎献出了一场反间计,派人在赵国散布流言“秦军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信以为真的赵王以为这是民意,他不顾赵奢临终前“其子不堪大用”的提醒,立即派赵括接任廉颇为主将。得知消息的秦军热血沸腾,比赵王会看人的秦王,任白起为一军主将,王龁为副将。鉴于白起的名声太响,秦王害怕赵王察觉不对,秘密下令“任何敢泄露武安侯担任主帅的秘密,杀无赦”。赵括专门为王龁应对的策略落空,长平之战以秦军大胜告终,可怜的赵括就只留下“纸上谈兵”的典故让后人耻笑。长平之战后,白起做了一个引起几千年争议的决定:坑杀投降的40万赵军,只派240名年幼的赵国小兵回国报信。对于白起做法的原因,有人认为情有可原,40万赵国降卒有暴动的可能性,到时肯定控制不住战场形势。不管怎样,白起这种残忍的做法让他有了“杀神”的称号,饱受后人诟病。
[var1]
公元前259年,害怕白起功绩高于自己的范雎,劝秦王和赵王和谈,本能乘胜追击的白起错过了最佳时机。此后秦王再派白起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都被白起以时机错过的理由拒绝了,即使国相范雎亲自去请,白起也是一副“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的应对态度。三番两次的拒绝,让秦王怒火冲天,他下令将屡立战功的白起削爵为民,勒令离开咸阳。白起因病暂时无法行走,在白起滞留咸阳的三个月里,秦军节节败退,颜面扫地的秦王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白起得意的样子,他不想承认自己有错,于是强迫白起离开咸阳。等白起刚走出咸阳城时,秦王就和国相范雎商量,与其让白起心怀怨气,不如赐其自尽。
咸阳城的十里外,白起接到了赐死的命令,性情刚烈的白起当场拔剑,厉声喝问使者道:“我有什么弥天大罪,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良久,白起叹息了一声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40万赵国人投降,我却欺骗了他们,将他们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说罢,白起举起手中的宝剑刺向自己的身体。
[var1]
白起的悲剧源于他的性格,明知必败的秦王再三强令白起出征,不是对白起寄予扭转乾坤的期望,而是对他是否听命自己的考验。然而白起一再站在军事的角度考虑问题,忽略了秦王暗藏心思的命令,这是战无不胜的战神致命的缺陷。
毕竟战将手下的兵马都是国君给你的,不懂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迟早会死于非命。秦国能够横扫六合,白起的贡献不言而喻,他至少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推动了近百年。
参考资料:《史记》等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