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明明是含冤被杀,为何历代秦王都没想过要给他平反?

商鞅明明是含冤被杀,为何历代秦王都没想过要给他平反?

()
中文名:
商鞅明明是含冤被杀,为何历代秦王都没想过要给他平反?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先向大家解释一下商鞅的死因。 商鞅并不是由大家认为的那样“车裂”而死的,受“车裂”刑罚的只是商鞅的尸体。 商鞅是在郑县的渑池被秦国军队杀死的。 作为大秦的商君,让大秦帝国由衰弱走向富强的他,为什么会被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先向大家解释一下商鞅的死因。

商鞅并不是由大家认为的那样“车裂”而死的,受“车裂”刑罚的只是商鞅的尸体。

商鞅是在郑县的渑池被秦国军队杀死的。

作为大秦的商君,让大秦帝国由衰弱走向富强的他,为什么会被秦人恨之入骨呢?

1.变革者的结局

[var1]

战国时期,由于旧的“奴隶制”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各国都开始了变法。

整个战国时期,比的就是谁家变法最为彻底。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崛起,他们对旧的国家制度失望透顶,对以维护“总发分封制”为基础的儒家思想也失望透顶。

为了改变社会现状,作为周文化的“改革者”,法家逐渐开始崛起。

PS:周朝传统文化讲究仁和、宽容、博爱、稳定,在西周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稳定了统治秩序。

但到了战国时期,这些政治明显已经不再适合纷乱战争的社会现实了。

[var1]

而法家思想推崇理性,强调效率更适合此时的社会现实。

虽然法家文化因为不择手段,残忍而饱受世人的诟病,但也正因如此才会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但即便如此,各国的改革者都通常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吴起他老人家猛不猛,在魏国失利之后又转战楚国,受到楚悼王的重用。

[var1]

但楚悼王刚死,尸骨未寒,他就被对他恨之入骨的楚国贵族射成了筛子。

韩非子厉不厉害,他老人家一直觉得人心都是阴险、狡诈而又自私的。

秦王也很赞同他的说法,于是开始怀疑他到秦国有什么不法的目的,把他打入了大牢。

又因为李斯本身嫉妒韩非子的权势,所以直接毒死了他。

[var1]

而商鞅比起两人来说,“作死”的程度只高不低。

2.秦国的改革者——商君

商鞅其实是魏国国君的儿子,但由于他是妾室所生,所以也没什么实权。

许多人在看《史记·商君列传》的时候都以为商鞅是一个“公子哥”,其实是一种误解。

商鞅在被秦献公嬴渠梁封在“商地”之前,并不叫商鞅,而是公孙鞅。

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得出来,商鞅他老人家在卫国过的并不咋样。

[var1]

PS:按照周礼的规定,国君的儿子叫做“公子”,而正妻所生的“嫡长子”叫做“太子”。国君的孙子则被称为“公孙”。

商鞅是国君的儿子,虽然只是个“庶子”,但怎么就平白无故成了“公孙”呢?

其实这都算的上是历史对他的美化了。

春秋后期,随着各国宗室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开始傻傻分不清了。

基本上只要脸皮厚一点,都可以自称“公孙”,而且这个时候的“公孙”已经不再单指国君孙子了,而是国君后代的统称。

[var1]

太史公估计也对商鞅的遭遇比较同情,于是给了商鞅一个“公孙”的称号。

商鞅可能确实是卫国国君之后,但已经不知道过去多少代了,家世早就已经没落了。

周朝建国实行“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

“井田制”就是将国君、诸侯、卿大夫等人的土地交给农民耕种,并向他们收取地租。

而“世卿世禄制”主要是为了巩固贵族政治,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儿子都降一个等级。

商鞅可能祖上很荣耀,但是到了他这一代,早就没什么东西了,因此只能去魏国相国公叔痤那里当职,帮助他写写文案啥的。

公叔痤这个人很没有道德,因为害怕吴起会威胁他的地位,所以不断在魏武侯面前说吴起的坏话,最终逼得吴起叛逃魏国,去了楚国。

[var1]

除此之外,公叔痤地位很高,从名字上看,他应该是国君的叔叔。

而且公叔痤本人也是个法家思想的忠实拥护者,他很喜欢和自己性格相近,学习能力又很强的商鞅。

公叔痤不仅平时出入都带着商鞅,而且还把自己的毕生想法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

3.商鞅之崛起

公叔痤死后,魏武侯并没有继续重用商鞅。

商鞅由此觉得心灰意冷,正巧隔壁秦国正在下发“求贤令”,所以商鞅就拿着《法经》来到了秦国,并在景监的引荐下,见到了秦国的最高权柄——秦孝公嬴渠梁。

[var1]

PS:商鞅和景监的相识也是阴差阳错,公元前362年,少梁之战魏国大败,公叔痤和商鞅都成了秦国俘虏,由此结识了秦国重臣景监。

公元前304年,商鞅来到秦国已经二十一年了,为了进一步检验变法完成后秦军的作战能力,在商鞅的建议下,秦孝公决定趁魏国伐齐分身乏术的间隙起兵攻打魏国。

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魏国不敢怠慢急忙派出之前与商鞅一起在公叔痤座下学习的魏卬率军抵抗。

魏卬之前和商鞅私交甚好,于是商鞅就给魏卬写了一封十分煽情的信:

你我本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只可惜如今立场不同,但我还是不忍心伤害你,不如你来和我把酒言欢,用和平方式解决矛盾,然后班师回朝,避免两国兵戎相见。

[var1]

魏卬看到商鞅的信,自然没有怀疑自己的“手足兄弟”,亲自来到了商鞅面前。

两人酒过三巡,为如今的环境感叹,并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之国。

就在魏卬高兴的时候,商鞅突然在为魏卬准备的欢送仪式上翻脸,不仅活捉了魏卬,还趁魏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起了总攻,彻底夺取了河西地区。

虽然此战商鞅居功至伟,还被秦孝公重赏,割地封侯。

但商鞅阴险狡诈的面目也正式被世人所看清。

司马迁在《史记》中,更是犀利地评价商鞅:“残暴少恩”。

[var1]

在商君《开塞耕战》一书中,更是把商鞅“残暴少恩”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且商鞅为了秦法顺利推行,不仅通过“徙木立信”增加自己的权威,而且对犯错的太子嬴驷也没有一点姑息。

他不顾太子的求情,把太子的老师、秦孝公的哥哥嬴虔割了鼻,另一个太子老师公孙贾也被刺了字。

即便如此,商鞅还是不满足,流放了太子嬴驷。

之后在商鞅的残酷变法之下,“连坐”和“告奸”开始盛兴,秦人都被商鞅之法弄得很苦。

虽然商鞅变法确实给秦国带来了许多东西,让秦国的军力乃至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但全国上下都对商鞅没什么好感。

[var1]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最大的靠山倒台,也意味着他迎来了末日。

继位的嬴驷对商鞅充满了仇恨,嬴虔和公孙贾按照商鞅变法的“告奸”规定,同时告发商君犯上作乱。

PS:根据“告奸”法规定,只要是作为被告人,无论真实情况如何,都要被先抓起来,好(yan)生(xing)伺(bi)候(gong)。

[var1]

商鞅作为法律的制定者,自然知道等待自己的下场是什么,特别是嬴驷和嬴虔本身就对自己恨之入骨。

为了保护自己,商鞅只能违反秦律,连夜逃跑。

但当他逃到魏国之后,因为魏国记恨商鞅之前的做法,所以禁闭城门,不让商鞅进入。

无奈之下,商鞅只好重新回到封地,组织人马,希望可以攻打郑县,据险而守。

[var1]

但此时的秦军在商鞅的“苦心磨砺”之下,早已脱胎换骨,又怎么可能给商鞅机会呢?

最终商鞅在郑县渑池兵败被杀,尸体被带回了都城。

那些之前被商鞅逼迫的人不想就这么便宜了他,选择车裂了商鞅的尸体。

商鞅死后,秦国境内不仅没有悲痛,反而一片喝彩之声。

虽然商鞅确实可能有才能,但做人做到这个地步,实属一种失败。

[var1]

总结

虽然商鞅的结局很令人惋惜,但他作为“二把手”,不仅不遵守法律,还想率军与国家对抗,这些行为都属于“叛国”罪了。

即便商鞅最初确实是被诬陷的,但他的这些做法显然已经违背了自己所设定的法律,被诛杀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var1]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