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改革”先祖:赵简子如何韬光养晦晋阳城,奠定赵国的基业?

“变法改革”先祖:赵简子如何韬光养晦晋阳城,奠定赵国的基业?

()
中文名:
“变法改革”先祖:赵简子如何韬光养晦晋阳城,奠定赵国的基业?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 名门世家,晋国六卿,初入政坛 赵鞅的祖父赵武是晋国的元帅兼执政,一生公忠体国,不谋私利。赵武去世后,其子赵成出任中军佐,是仅次于元帅韩起的二把手。赵成秉承父亲的美德,始终勤勤恳恳,尽职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

名门世家,晋国六卿,初入政坛

赵鞅的祖父赵武是晋国的元帅兼执政,一生公忠体国,不谋私利。赵武去世后,其子赵成出任中军佐,是仅次于元帅韩起的二把手。赵成秉承父亲的美德,始终勤勤恳恳,尽职尽责。

[var1]

示意图

但也正因为这样,在赵武、赵成的时代,赵家自身的势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至赵成去世,其子赵鞅成为赵氏族长的时候,赵家在卿族竞争中已落下风。赵鞅初入政坛时,正值晋顷公在位时期,晋顷公软弱无能,以元帅韩起为首的上卿们趁机向公室夺权。

[var1]

韩宣子·韩起

赵鞅与他的祖父、父亲不同,是个性格强悍、力争上游的年轻人,不甘落后于他人。他急于建立一番功业,以提高赵家在卿族中的威望。

赵鞅很快便争取到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公元前519年周王室可谓一片混乱,周敬王的庶兄王子朝将周敬王赶出都城,周敬王出居都城东面的狄泉,双方混战三年有余。公元前517年夏,赵鞅作为晋国的代表在黄父召开诸侯会盟,商议出兵勤王。

[var1]

周敬王·姬匄

在主盟国际会议期间,说一不二,作风干练,手腕强硬,而且敢作敢当,已然初显一副大政治家之风范。赵鞅在会议中与诸侯代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为诸侯既然已经裁决出王子朝为叛军,那么晋国作为霸主就应该为周王室出兵,剿灭反动分子。

[var1]

黄父之会地理位置

公元前513年,在中军佐范鞅的授意下,赵鞅、中行寅带兵在汝水岸边筑城,顺便向当地百姓征收四百八十斤铁,用来造刑鼎,在鼎上铸着当年范鞅之父范匄所制定的刑书。此时晋国采用的还是晋文公时期制定的法律,范鞅将父亲制定的刑书铸在鼎上,是想让其取而代之成为国法。

[var1]

示意图

元帅魏舒虽然和范鞅关系不好,但是这套刑书的内容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卿族的利益。自己的魏家当然也可以从中受益,所以魏舒听之任之,让这套刑书取代原有的国法。六卿擅自改变国法,晋顷公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室力量进步衰弱。第二年,晋顷公在郁闷中去世,其子晋定公即位。晋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霸业迅速瓦解与崩塌的时代。

[var1]

晋国卿族势力

命悬一线,韬光养晦

这场由士鞅的城府、野心引发的“铸刑鼎”大戏,及公室势力渐微,卿族坐大的严峻现实使得赵鞅领会到晋国政坛的风起云涌、杀机四伏。君权旁落的并非只有晋国,鲁国也发生类似的情况,鲁国的实权被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家族掌控。

[var1]

由于孟孙、叔孙、季孙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因此被并成为“三桓”

特别是随着世卿世禄制度的发展,周代的宗法制逐步走向崩塌,从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如今“公室弱而卿族强”。晋国也从晋文公时代“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衍化为晋平公时代“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晋国的沧桑巨变令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让世人领略到国家卿族政治斗争的血腥与残忍。

[var1]

周代的分封制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事实给予赵鞅很大的触动,一方面让赵鞅认清晋国公室再无复兴的可能,另一方面让赵鞅意识到民心所向的重要性。再加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整个赵氏宗庙的复兴,乃至存亡的担子都重重的压在他的肩上。

[var1]

季孙氏从鲁国分裂出去,成立独立的费国

于是赵鞅开始韬光养晦,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经济上,赵鞅在赵家的封地内进行田亩制度改革,革新亩制,调整赋税,适当扩大亩制有利于农业和地主经济的发展。

[var1]

示意图

六卿田亩制度:

范氏:宽一步, 长一百六十步为亩;

中行氏:宽一步,长一百六十步为亩;

智氏:宽一步,长一百八十步为亩;

韩氏:宽一步,长二百步为亩;

魏氏:宽一步,长二百步为亩;

赵氏: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亩。

赵家的亩制经过改革,成为六卿之中最大的,而每亩田地的赋税,却是六卿之中最轻的。因此赵氏封地内的人民积极耕作,使得赵家日益富强,逐渐赶超其他卿族。

[var1]

示意图

而此时的赵鞅在政治上礼贤下士,选贤任能,虚心纳谏,表彰敢于指出他错误的臣下。他重用的家臣董安于、傅傁、邮无恤、史黯、窦犨等人都是一流的人才。赵鞅在招纳人才方面可谓别具一格,只要确实有真才实学,能为己所用,连一些臭名昭著的“乱臣贼子”都被他收为家臣。

[var1]

春秋赵简子家臣董安于

比如鲁国的阳虎,原本是鲁国执政卿季孙斯的家臣,他在处理政务、统帅军队方面都能力出众。只不过野心太大,喜好犯上作乱,阳虎囚禁自己的主人,夺取了鲁国执政卿的位置,独揽大权长达三年之久。但由于一时疏忽大意,政敌得以反扑,阳虎被迫出逃。其他诸侯都认为阳虎是个贼臣而拒绝接纳,只有赵鞅表示欢迎,甚至阳虎来到晋国时,赵鞅亲自去迎接。

然而由于赵鞅以平衡权术的驾驭,阳虎并没有犯上作乱,反而悉心辅佐赵鞅,为赵家后来能在晋国专权做出巨大的贡献。

[var1]

阳虎乱鲁

军事上,赵鞅奖励军功,以功释奴。颁布军令: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赵鞅努力推行新兴封建制度的努力:

在经济上,推行当时对老百姓最为有利的田亩征税制;在政治上,推行郡县制,对战场上有战功者的奖励不是采用分封采邑的故旧办法,而是实行郡县。改革使赵氏家族的经济势力得到增强,政治威望得到提高,逐步扭转过去赵氏处于劣势的不利状况。

[var1]

春秋战国郡县雏形

而且赵鞅把赵氏家族的大本营从晋国南部的温地,迁到晋国北部的晋阳地带据险筑城,晋阳西倚悬瓮、龙山、蒙山诸峰,东临汾河,地理形势险要。

[var1]

晋阳地形

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晋阳已经被赵鞅打造成一座坚固的堡垒。同时,范鞅执政期间,晋国面临的国际局势日趋恶劣,然而范鞅依旧专注于扩大范家在晋国国内的势力。不过赵鞅的种种行为引起元帅范鞅的警惕,认为赵家对范家是个不小的威胁,于是开始打压赵家的势力。

[var1]

晋阳城位置

云开雾散,实专晋政,晋吴争霸

公元前500年,元帅范鞅派遣赵鞅率军讨伐卫国,以报复去年齐、卫联军入侵晋国。范鞅在晋国的一手遮天及幕后操纵,令赵鞅心惊胆战。然则,约在前501年,春秋后期最大的阴谋家范鞅寿终正寝。从范鞅死去的那一刻起,赵鞅终于逐步走出范鞅的阴影,其雄才伟略、远大抱负才真正可以拥有用武之地。

[var1]

战役图

然而赵鞅复兴霸业的计划很快就遇到阻碍,东南吴国在吴王夫差的统治下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展势力,有意与晋国一决雌雄,与诸国争霸。公元前482年,吴国倾全国之兵逐鹿中原与晋会盟黄池(今河南封丘路南),欲重新树立中原诸侯盟主。

[var1]

黄池会盟形势图

虽然赵鞅陪同晋定公出面压制住吴国,依旧维持晋国的盟主地位,但出会方仅有晋、吴、鲁三国。其他中原各诸侯国不参与黄池之会,其实是一些中等规模的国家已经不再想让一个霸主来维持国际秩序。

[var1]

春秋诸侯国分布

它们不仅自身不参加会盟,同时也要阻碍那些小国赴会。在霸主体系下,中、小规模诸侯需要向霸主缴纳贡赋,霸主则维持诸侯之间的和平,防止大规模战争的出现。

这样一来,郑、宋、卫这类中等规模的国家就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尽管在短时间内依靠霸主确实能使它们免受战火,但时间一长,它们就成为纯粹的付出者。不仅不能通过侵略更小的国家或彼此开战来获得利益,还要向霸主进贡,所以霸权体系才走向瓦解。

[var1]

春秋初期诸侯国分布图

中等规模的国家通过在霸主对峙中捭阖于大国之间,趁机谋取自身利益。至于那些更小的国家,有的也采取类似的策略生存下来,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之后的几十年内被吞并掉。

晋吴争霸举行的黄池会盟意味着中原地区,开始从春秋时代逐渐向战国时代过渡。

[var1]

战国时代中原各国

结语

黄池之会后的几年里,赵鞅多次对卫国用兵,试图让卫国屈服。但齐国时不时地从中作梗,让赵鞅始终无法如愿,此时的赵鞅年事已高,最终放弃对外用兵。开始考虑赵家今后的发展问题,赵鞅派遣家臣尹铎治理晋阳,减轻当地的赋税并加固堡垒。

[var1]

晋阳地形优势

在家族继承人方面,赵鞅也进行了一番挑选。赵鞅嫡长子赵伯鲁才能平庸,而庶子赵无恤聪明好学、机智过人,于是赵鞅立赵无恤为继承人。赵鞅的这一系列布置,实际上是形势所迫。智家族长智申已经去世,智申的儿子智瑶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在晋国四卿中的地位仅次于赵鞅。赵鞅预感,将来智家和赵家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因此未雨绸缪。

[var1]

赵无恤

公元前476年,赵鞅去世,临终前嘱咐继承人赵无恤:“晋国一旦发生了动乱,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也不要嫌晋阳离国都太远,一定要去投奔。”此后的历史发展足见他的先见之明:公元前455年,四大卿族兼并战,赵氏于“晋阳之战”中反杀智氏家族,瓜分其封邑,三家分晋。

[var1]

赵国地形地势

参考资料:

《春秋左传》之《哀公十三年》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周维纲.《左传》昭公六年"士匄"考辨.《CNKI》,2000

沈乔.浅论董安于、尹铎对晋阳城的贡献.《WanFang》,2003

雷鹄宇.略论战国时期赵国对代地之经营:《邯郸学院学报》,2010

畅海桦.论赵国的定都与变迁:《安徽史学》,2010 (5):126-128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