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胡亥 残害宗亲,自断臂膀 自从西周以来,分封制盛行。周天子试图通过大量分封同姓诸侯,让宗室协助周王室治理天下,起到众星拱月的作用,藩卫王室。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担心分封诸侯会重演东周诸侯相争、欺凌周天子的历史,所以采纳了郡县制。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var1]
胡亥
残害宗亲,自断臂膀
自从西周以来,分封制盛行。周天子试图通过大量分封同姓诸侯,让宗室协助周王室治理天下,起到众星拱月的作用,藩卫王室。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担心分封诸侯会重演东周诸侯相争、欺凌周天子的历史,所以采纳了郡县制。纵观秦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商鞅变法后,秦国虽然不再分封宗室,但是王室成员仍然比普通人有更多机会建功立业,在朝廷或军中起到维护秦国王室的作用,如赢虔、赢华、嬴疾、扶苏等。
胡亥继位成为二世皇帝后,因得位不正而内心不安,担心兄长们夺权,对皇室成员展开了残害和屠杀。这一行为无异于自断臂膀,导致秦国皇室人才凋零,没有人能够在朝廷内外对皇帝提供支持,也不能对图谋不轨的人造成威慑。最后赵高擅权时,在朝堂上,胡亥、乃至后来的子婴几乎孤立无援;大泽乡起义后,叛乱四起,山东各郡县也没有强有力的皇室去稳定。
严刑峻法,人人自危
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以法立国,法令严苛,只留下军功作为人才上升通道。事实证明,秦国严苛的法令和“军功制”在诸侯纷争、有大量军功时,非常能调动人员积极性,是实用而且高效的。但是秦国统一天下后,到了和平年代,已经没有足够战争让人立功,也就断绝了很多人的上升通道,军功这个指挥棒就行不通了,对六国旧贵族而言尤其如此。
但是,秦国统治层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奖励没了,严惩却还在。甚至在胡亥时期,法律愈趋严格。在赵高的怂恿下,胡亥继续严刑峻法、推行连坐,重点打击宗室和群臣,导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自然会心生反叛,不再全心为秦国谋划。正因为这样,大泽乡起义后,天下才会云集响应,甚至连郡县首领都带头叛乱或者放弃抵抗;章邯最后向项羽投降,也是担心被秦法治罪。
[var1]
赵高
专宠赵高,耳聋目瞎
我们前面分析过胡亥的心理非常不成熟,对赵高充满依赖,几乎言听计从。赵高是个阉人,但是心思缜密,富有辩才,又野心勃勃。胡亥对赵高的信任,并没有得来赵高的忠心,反而激起了赵高的无限野心。赵高利用胡亥的宠信大肆打击异己,并且刻意把胡亥往歧路上带,导致秦国朝堂一片混乱。
赵高擅权引起很多人不满,李斯是代表人物。李斯后来意识到赵高向上蒙蔽胡亥,向下欺凌群臣的行为,已经危害到秦国的长治久安。李斯上书揭露赵高“擅利擅害,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胡亥非但不听,反而转身就把李斯卖给了赵高。天下纷乱,赵高专权,胡亥却选择不不看不听,如此耳聋目瞎,秦国陷入混乱也就不难理解了。
[var1]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无视叛乱,反应迟钝
前210年,胡亥正式继位。9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如果秦朝廷能及时有效地应对,不排除迅速压制反叛的可能,或者至少能给各郡县一些信心,让山东不会迅速沦陷。但是胡亥什么都没做,他选择了“掩耳盗铃”,杀掉了前来汇报叛乱情况的使者,仅仅把反叛者当作“盗匪”,错失了压制反叛的最好时机。
胡亥对反叛的无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让陈胜的势力迅速做大,成为反秦旗帜;2.山东俊杰纷纷云起,响应叛乱;3.各地郡守无力防守,被迫加入反叛行列。结果是,5个月后,秦国几乎尽失山东之地,周章率军进入关中伐秦,胡亥这才猝不及防地紧急调配军队,交给章邯打击叛军。
章邯后来战功赫赫,表明秦军战斗力仍然相当强悍。只可惜为时已晚,山东早已乱作一团,难以平定。再加上朝堂之上仍然尔虞我诈,连章邯都不得不考虑自保。最后章邯投降项羽,秦国连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失去了。
胡亥犯了这么多错,踩了这么多雷,秦国二世而亡也就不难理解了。由此我们可以总结:
1.制度多数都有时效性,而非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领导者不能专宠一人;
3.面对危机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尽早处理才能“事半而功倍”。
本文参考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陈涉世家》《资治通鉴-秦纪3》
本文由阳光旧事录原创,下一节我们会介绍秦国二世而亡的四大根本原因,欢迎关注!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