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时期,究竟秦军怎么打,才能减少自身的损失呢?

长平之战时期,究竟秦军怎么打,才能减少自身的损失呢?

()
中文名:
长平之战时期,究竟秦军怎么打,才能减少自身的损失呢?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人。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起先,秦国派出的

秦朝名人推荐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人。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起先,秦国派出的大将是左庶长王龁(wánghé),对阵赵国派出的老将廉颇。

[var1]

秦军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

老将廉颇毕竟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他审时度势,明知不敌秦军,便依仗长平城坚固的工事,集中优势兵力,固守不战。

秦国尽管兵强马壮,但几经冲击,都并没有突破长平的防守。很显然,撇开秦、赵两军在军事实力上的优劣对比,老将廉颇审时度势,选择固守待变,还是非常正确的。

秦国丞相范雎见赵国固守阵地,以守为攻,也非常头疼。作为一个杰出的战略家,范雎非常清楚,长平之战只要久拖不下,就极易发生变故。

范雎便使出了一条反间计。他派间谍混入了赵国,散布了两个谣言。

一个谣言是,廉颇只守长平,根本就不是秦军的对手;廉颇已经对前途充满悲观失望,故此,他再也不敢出战。另外,廉颇也正在和秦军秘密联络,为自己留后路。意思是廉颇随时可能背叛赵国,投降秦国。

[var1]

范雎造的另一个谣言是,秦国根本不怕赵国的老将廉颇,真正害怕的是老将赵奢之子赵括。

赵王果然上当,他为了验证这些谣言的真伪,便下令催促老将廉颇主动出战秦军。廉颇本来明知不敌秦军,便直言辩解说,秦军势大,赵军较弱,固守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赵王本来已经相信了秦国的谣言,一看廉颇仍然坚持不出战,便更加怀疑廉颇的动机,便免了廉颇的统帅之职,改让赵奢之子赵括统领军队,对阵秦军。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原来以防御为主的战役部署及军规,更换了老将廉颇使用的所有将吏,积极组织进攻。

秦国丞相范雎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并要求所有人一律保守秘密,谁泄漏秘密,即刻处死。以达到让战神白起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略意图。

[var1]

但是,赵军统帅赵括仍然以为他对阵的是秦军左庶长王龁。

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然后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括战死,45万赵军被坑杀。

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点。至此,秦国的统一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var1]

题主的问题是“长平之战应该怎么打,才会减少秦军损失?或者赵军的赢面在哪里?”

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秦军应该怎么打,才可以减少损失;另一个是赵军怎么做才可能赢。

我个人认为:

一,秦军的问题

秦军攻打赵国的战略意图是对的。因为当时在六国中,赵国军队是最强大的。一举击溃赵国,可以拔除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大障碍,同时震慑其他五国。

但是,秦军是越过韩国领土去攻打赵国,属于劳师远征。存在着粮草、辎重供应不畅的问题。必须速战速决,不能拖泥带水,这是秦军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假如我是秦王,或者秦国丞相范雎,应该在长平之战前造谣,做两件事。

[var1]

(一)先用反间计把赵国的老将廉颇除掉,让赵王早日启用赵括。

(二)让左庶长王龁和赵括打几仗,然后尽早让白起统帅军队,对阵赵括,拖住赵军。与此同时,让左庶长王龁从长平之战中撤出来,领一支精兵,绕过战场,乘虚直取赵国首都邯郸。

假如是这样,秦军会大大减少伤亡,并且很可能提前灭掉赵国,而不是等到四十年以后灭赵。

二,赵军的问题

赵国的军队,在当时还是非常强大的。而且有老将廉颇坐镇,赵军赢得战争的胜算也不是绝对没有。

秦军再怎么强悍,毕竟属于劳师远征,赵军属于以逸待劳,这是赵军的优势。

另外,秦国和赵国这场长平之战,其实本来不应该在那时候爆发,这完全是赵王目光短浅、咎由自取的结果。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桓惠王害怕了,派人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不执行韩桓惠王的命令。他为了利用赵国的军事力量抗秦,便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王经不起诱惑,听了弟弟平原君赵胜的话,接受了上党郡,把秦军的锋芒引到了自己的国土上。

[var1]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长平之战爆发。

可惜,曾经在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击败秦军进攻赵国的赵国大将赵奢这时刚刚去世。

赵奢在去世前,对妻子忧虑地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意思说,咱们这个儿子赵括,把打仗当成很容易的事。假如将来赵王不用赵括则已,如果用赵括,赵国就危险了。

在赵王任命赵括顶替老将廉颇,担任赵国统帅时,赵奢的妻子把赵奢临终遗言告诉了赵王。

[var1]

所谓“知子莫若父”。但是赵王根本没有理会赵奢的话,结果,赵军主力在赵括率领下,很快就覆灭了。

假如赵王做到下面两点,赵军即使败,也不会全军覆没。

(一)上下同心,重用廉颇

正如平原君赵胜所说:“老将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这从长平之战前期廉颇的成功防守完全可以证实。

(二)不听谣言,不信谣言

常言说:谣言止于智者。在长平之战胶着的时候,赵国内部出现关系到战场上的谣言,这显然就是秦国的阴谋,但赵王显然不是智者,果然就信了。

假如赵王不信谣言,不管白起再怎么厉害,坚固的长平也不一定被攻破。

[var1]

(三)长平之战只要拖久了,就会出现使秦军很难预料的后果,赵军很可能转败为胜

第一个原因是,秦军无法支撑太久,因为他们毕竟是“客场”作战,困难也不少。

秦国断断续续的战争,此时已经打了三年,人力、物力、财力已经消耗太大。据史书记载,秦军士兵里已经出现了十五岁的孩子。可以想见,大多数成年人都已经上了战场。

第二个原因是,只要长平之战拖得太久,其他五国很有可能参战。最后,秦赵两国究竟谁胜谁败,很难预料。

比如秦军攻到赵国首都邯郸时,就遭到了援助赵国的魏国军队的伏击,邯郸之危解除。史称“信陵君窃符救赵”。

[var1]

也就是说,秦军在当时,其实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

如果秦军继续打下去,很可能再次形成六国的合纵连横。到那时候,被歼灭的恐怕就不是赵军,而是秦军了。

这也是秦国丞相范雎之所以假装接受苏代贿赂的原因。范雎审时度势,及时告诉秦王,这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再继续打下去,秦国就危险了。赶紧接受韩、赵两国割让的土地,停止战争,休养生息。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