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认为成王败寇,失败者没有发言权。赵括成功了的话会荣载史册,但既然失败了,就要背负起这个责任,为四十多万赵军亡魂负责。 要想弄清楚历史的真相已然不可能了,因为史书关于赵括的记载太少了,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其他六国的所有史实资料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大多数人认为成王败寇,失败者没有发言权。赵括成功了的话会荣载史册,但既然失败了,就要背负起这个责任,为四十多万赵军亡魂负责。
要想弄清楚历史的真相已然不可能了,因为史书关于赵括的记载太少了,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其他六国的所有史实资料全部被搬入咸阳,而后被楚霸王项羽付之一炬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赵括带领的长平军团失败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赵括是不是真的只会纸上谈兵,他的军事能力真的这么弱吗?他是否被人们误解了两千多年?
想要弄清楚,要先了解这场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歼灭战——“长平之战”。
[var1]
我们可以试着带这六个方面的问题阅读下文:一、赵国当时是否有最优解,换除了廉颇和赵括之外的其他人,能否既守住上党郡又能保存赵军主力(或者击退秦军)。二、赵括的主动出击是盲目的吗?是战略失误吗?三、如果一直坚持廉颇的守法到底可行不可行?能不能把秦军耗到退军?四、赵孝成王启用赵括为将只是听信秦国间谍这么简单吗?五、秦赵交战这么久,其它五国为何隔岸观火,既不攻打赵国趁火打劫,也不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阻止它继续扩张。六、赵国当时不接受上党郡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
我将从历史背景、战役过程、军事实力、国力对比、将领统帅水平这几方面一一分析长平之战。
历 史 背 景
首先把长平之战的时间往前推进30年也就是从公元前289年开始,为什么选这一年?我认为这一年秦国开始了它全面东征六国的步伐(预热阶段)。公元前293-公元前273,分别发生了三场大规模战斗,分别是伊阙之战(白起击杀魏韩联军24万)、鄢郢之战(白起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击杀军民数十万,秦国获得大片土地)、华阳之战(白起击杀魏赵连军15万人)。这三场战役秦国全部获胜,极大的削弱了魏、韩、楚、赵四国。后期魏韩楚三国长平之战没有介入和这三战有一定关系(其他因素后面会说),而齐国为什么没有参与呢?公元前284年齐国因为齐威王好战吞并宋国,引起五国讨伐,几乎被灭国,元气还未回复。
再来说韩国,韩国是秦国东出的一大障碍,秦国要出兵的话必定要借道韩国。在奉行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之后,在公元前263秦国出兵北路军队攻打太行,使韩国上党军队无法南下,南路军队攻打荥阳,韩国都城军队无法北上,之后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前夕,秦国又派白起对韩国发动了进攻,一举夺下了野王将韩国上党郡和韩国一分为二,上党郡成了一块飞地。
韩王非常惊恐,立马派使者前往秦国求和,愿意献上上党郡求秦国罢兵。但是上党郡的两任太守都不愿意归顺秦国,第二任太守冯亭誓死守卫上党郡,遂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国得到上党郡既能粉碎秦国的企图,又能把赵国拉到韩国战车上,简直一石二鸟啊。
赵孝成王见到冯亭派来的使者之后,立马召集群臣商议。平阳君赵豹认为接受上党郡的弊大于利,接受了上党郡等于直接同秦国宣战,还是隔岸观火比较好。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则认为应该接受,上党郡有17座城池,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获得,而且秦军并非不可战胜,富贵险中求值得一试,最后赵孝成王采纳了赵胜和赵禹的建议,接受了上党郡,同时派廉颇领兵协同冯亭防守上党郡。此乃长平之战的导火索,长平之战由此爆发!
有人认为赵国当时不接收上党郡的话,其实秦国也不会继续攻击赵国,长平之战是因为赵孝成王贪图上党郡的土地而引起的。上党郡的地理位置其实对秦赵两国来说都非常的重要,秦国一旦占据上党郡,则可以俯瞰赵国国都邯郸,进可攻退可守,使赵国非常被动(邯郸保卫战其实就是秦国得到上党郡的结果);但是赵国占领上党郡之后秦国也非常难受,不但前面的努力白费给赵国做了嫁衣,而且赵国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对秦国的河西地区发动攻击,秦国只能被动防守。谁占领了上党郡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赢了长平之战,谁就大概率一统天下。所以赵国接受上党郡其实是赵国君臣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无解,秦赵两国赌上国运的一战早晚会来。
上党郡对于秦赵两国这么重要,秦国统一的步伐是要被打断呢,还是赵国痴心妄想呢?请继续关注下一篇。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