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吴国为何灭亡?

三国时期,吴国为何灭亡?

()
中文名:
三国时期,吴国为何灭亡?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作为三国当中的主角之一,东吴政权在那个时代无疑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分量,对推动整个时代的发展来说也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这样一个历经数十年经营的政权,最终却依旧难逃覆灭的命运,其中固然有着曹魏政权过于强大的原因,但其自身内部的不稳定因

秦朝名人推荐

作为三国当中的主角之一,东吴政权在那个时代无疑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分量,对推动整个时代的发展来说也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这样一个历经数十年经营的政权,最终却依旧难逃覆灭的命运,其中固然有着曹魏政权过于强大的原因,但其自身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才对其灭亡起到了主要影响。

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在战略政策上的失误乃至失败,导致东吴在后世的评价也往往受人诟病,相比于曹魏以及蜀汉来说可以说是远远不如,这倒也可以说是个奇特现象。

[var1]

一、曹魏政权的单方面强大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长期以来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

这不仅仅是因为相比于南方来说,北方受到人为开发的时间要更为久远,还在于北方的地形地势上来看也更加平坦广阔,更适于一个国家和政权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来说也能够提供更多的便利。

尤其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且远洋贸易并不兴盛的时代背景下,北方便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青睐,无论是长安、洛阳抑或是开封等城市的兴起,都从侧面证明了当时北方的繁荣。

在这种情况下,占据了广大北方地区的曹魏政权在整体国力上相比于蜀汉以及东吴来说,就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优势。

[var1]

事实上,当时曹操打败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后,中国的南北统一之势便已经有些不可阻挡的意味。

也就是说,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当中取得胜利,那么赤壁之战其实也不过是如隋灭陈之战、蒙古灭南宋一般的寻常战役,并不会具有如此之多的传奇色彩,毕竟当时南北地区之间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军事层面,其差距都是显而易见的。

之后虽然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但从总体来说,曹魏依旧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独占鳌头,是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势力。因此,尚且不说东吴本身在内政上出现了如此之多的问题,就算其国内一片繁荣,最终是否能够打败曹魏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var1]

二、东吴政权内部本身存在诸多矛盾

1、实际掌权者的战略手段不够出色

虽然在整个东吴政权内,最出名的人物便莫过于孙权周瑜,但说到东吴政权的建立,却还是要追溯到孙权的父亲孙坚以及其兄长孙策身上。其中,孙坚凭借着在军队当中的骁勇善战积累了大量军功,并最终升官为豫州刺史。

虽然他之后在与刘表的作战当中去世,但其长子孙策却完全继承了他的勇猛特质,不仅大大扩张了父亲留下的基业,同时也为之后东吴政权的建立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然而,孙策本人却在一场意外中过早去世,这导致在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孙权便成为了孙策势力的最高领导者,这对正处于扩张状态的东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var1]

诚然,我们不能说孙权是一个昏君,但身处三国这样一个乱世,孙权的表现却无疑是不合格的。一方面,正如孙策本人所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也就是说,孙权虽然在内政管理上相比于孙策来说更为强大,但在军事作战上,他却远远不如孙策,而这在那样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是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

纵观整个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孙吴与曹魏之间总共发生过多达六次的合肥之战,却最终是在自身处于大优势的情况下落得个惨败收场,甚至是反倒成就了张辽的威名,这无疑是孙权能力不足的体现。

若是让孙策多活几年,为东吴政权攒下更多的政治资本,攻取更多的城池土地,之后故事的发展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局面。

[var1]

另一方面,孙权本人的战略眼光也呈现出较为短浅的一面。前文已经说道,相比于曹魏政权来说,无论是东吴还是蜀汉,在整体国力上都远远不及。

然而,在这种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孙权却在关羽与曹魏作战期间叛变盟约,对蜀汉政权发起了偷袭的致命一击,甚至最后还将关羽杀害,将这两个国家重归于好的可能掐断。

虽然在之后的夷陵之战当中,东吴成功将来势汹汹的蜀汉击败,但事实上,当夷陵之战发生后,这两个国家就已经是双输的局面——他们统一中国的可能性都被大大降低。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权作为一个统治者来说,实在是很难带领东吴走向最终的胜利。

[var1]

2、东吴政权统治阶级的集体腐化

孙权本身已经无法算上一个优秀的君主,但之后继位执掌大权的孙皓更是远远不如,直接就是暴君。直到东吴末年之时,整个东吴内部的剥削压迫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为了征收更多的赋税,东吴政权不仅沿用了西汉时期汉武帝用来的筹措军费以对抗匈奴的“算缗”等严苛措施,极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顾天灾等特殊情况仍然照旧收取赋税的行为也对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

对于那些无法收取足够赋税的官吏,孙皓则采取了同样堪称残忍的措施,“会稽太守车浚,湘东太守张詠不出算缗,就在所斩之,徇首诸郡”。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吴内部民生自然陷入了水深火热当中。

另外,正是由于身处乱世,东吴虽然本身已经失去了同曹魏政权彻底抗衡的资本,但军备措施却依然需要做足,这导致当时东吴百姓的徭役也颇为繁重。

[var1]

而徭役繁重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大量士兵的死亡,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家庭也往往会在不久后便走向离散,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过不少正义的官吏对孙皓的一系列措施提出过质疑,但最终却只落得个凄惨的下场,东吴的政治环境也因此愈发恶劣,呈现出一片腐败黑暗的局面。在这种社会黑暗、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东吴国内也开始爆发多次农民起义。

对于东吴政权内部的农民起义,我们需要分前后两个阶段来看。在东吴前期的农民起义,其主体是江南地区本地的土著居民,也就是在当时被华夏称为“山越”的广大少数民族。

他们之所以会发动大规模起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无法忍受汉人的同化措施,是属于扩张者和原住民之间的冲突,这自然难以避免。而在后期,农民起义的主体参与者则成为了广大普通农民,其参加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说——生活难以为继。

[var1]

也因此,相比于前期的农民起义,后期的农民起义无论是在规模、范围还是在寓意上都要远远大于前者,对东吴政权稳定性的破坏力度自然也相对应的提高。

3、时局的变化要求东吴统治者加大力度剥削民众

在孙权掌权时期,东吴内部在军事上所采取的制度主要是屯田制。在这一制度下,不仅广大屯田军民能够获得基本的物资补给,有效维系了社会稳定,同时对巩固边疆地区的稳定来说也有着重要意义,它的实施在中国历史上也较为多见。

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屯田制在东吴地区内的实施却陷入濒临崩溃的境地。随着蜀汉的灭亡,东吴外部所受到的军事压力大幅度提高,这迫使其不得不花费更为巨大的代价来填补长江上游防线的空虚。

同时,东吴后方的交织、九真地区也相继失去,整个东吴因此陷入“日南孤危,存亡难保,合浦以北,民皆摇动,因连避役,多有离叛”的危急境地。

[var1]

在这种情况下,东吴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不得不对国内民众采取更为极端的压迫方式来获取足够多的资源来加强军事防御,而原先在屯田制当中享有较多优惠的士兵在生活上也陷入极端窘迫的状态。

他们不仅需要承担耕田劳作、抵御外敌的繁重责任,同时还需要忍受统治者的剥削压迫,各种杂役工作也是由他们来进行。

久而久之,他们能否维持日常的生计都已经成为问题,更遑论抵御曹魏政权的进攻,东吴的军事力量自然进入空虚的状态。这不仅仅是整体国力的差距,在人心以及政权的号召力上,东吴已经陷入了绝对的下风,只待曹魏大军一到,他们必定难以抵抗。

[var1]

三、总结

总的来说,东吴政权之所以会最终走向灭亡,除了其本身在整体国力上就远远不如曹魏外,主要还是在于其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统治者的残暴措施下,东吴国内的民众早已过的是水深火热,这不仅极大削弱了东吴本身所拥有的力量,同时也使整个国家的民众对其归属感大大下降,整个社会风气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

当然,相比于曹魏内部的司马氏来说,东吴即便国内再如何混乱,其政权却并未发生更迭,这也可以算是他唯一强过曹魏的点了。

参考资料:

《东吴政权灭亡的基本原因》——章振华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