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大明王朝灭亡后,大顺国的闯王李自成让人带去了一封信给吴三桂,说归顺我吧,给你四万两银子,吴三桂就说:“有银子啊,兄弟正缺呢,好,我来了。”骑着马儿,就优哉游哉地朝北京而去。 走在路上,吴三桂派出去第一个探子回来告诉他,你的家被
韩慕侠
方伯谦
薛蟠
难怪雍正从未怀疑过眉庄:你看她怀孕时做了啥,比甄嬛聪明多了
详解:光绪银币丁未双龙一两
义和团的精神胜利法,义和团为何不怕死?
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后手握重兵,为何不反清称帝呢?
康熙帝撤藩的原因,有些孩子气,却因此成就大业,圣祖天赐啊
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凄惶,一人独葬?
帕麦斯顿:清朝应尽快允诺协议,否则发生任何事情,皆是咎由自取
香妃为何独得乾隆宠爱?香妃是否因“不从”康熙而被皇太后处死?
她是人人追捧的民国神秘女神,收情书到手软,史学家:他是个男人
《延禧攻略》历史上纯妃有几个孩子?儿女结局如何?
清朝大臣上早朝时间
晚清大臣“制夷”奇招:不卖茶叶令外国人大便不通
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就尝到了西方武器的厉害,大清真的“无视”且“不引进”?
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
同治帝驾崩的时候,有没有遗诏或指定继承人
军机难入,百日维新前被一泡尿冲出中枢的张之洞
晚清宫女回忆:光绪是如何召幸珍妃的
1644年,大明王朝灭亡后,大顺国的闯王李自成让人带去了一封信给吴三桂,说归顺我吧,给你四万两银子,吴三桂就说:“有银子啊,兄弟正缺呢,好,我来了。”骑着马儿,就优哉游哉地朝北京而去。
走在路上,吴三桂派出去第一个探子回来告诉他,你的家被闯王给抄了,吴三桂笑着说,没事,我一到北京,他就会还给我的,于是继续前进。
不一会,又遇到另一个探子,这个探子也告诉吴三桂,你老爸被闯王给抓起来了,吴三桂又笑着说,没事,我一到北京,闯王就会将他老人家放了,于是,继续前进。
又过了一会,再次遇到一个探子,这个探子附着吴三桂的耳朵轻轻地说,你的那个叫陈圆圆的小妾被闯王给抢进王府了,一句话如晴天霹雳,钱财没了可以要回来,老爸被抓可以放出来,这小妾被抢,估计就算放出来,那也是完璧有瑕疵了。
于是,吴三桂不走了,他停住马,举着马刀朝天大声喊着:“作为大丈夫,竟然无法保住自己的小妾,还有什么脸面生于世上?”
吴三桂没有脸面,却也没有自杀,他调转马头,回到山海关,随即联络大清朝的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相约攻打大顺国,最终,带着清兵入关,杀了李自成,救出陈圆圆,顺便帮助多尔衮将中原那些大明朝的王室子孙、各路勤王将领们杀得一干二净,最终成为大清王朝的开国王爷—平西王。
这就是所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这个故事成为这段历史的主流,被各位历史学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绎,到了最后,竟然把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传说描绘成一段肝肠寸断,无限凄美的爱情故事,吴三桂成了一个情种了,但是,这个所谓的爱情故事,即便描绘得再精彩,也是假的。
不要说这些个探子一次又一次吊吴三桂胃口的报信方式,就非常诡异,当然,也有人说,是吴三桂府中逃出来的家奴,在吊吴三桂的胃口,但无论怎样,都有些莫名其妙,而且,这一点,连吴三桂自己都不承认,他表现得很正义,说自己是为了给有大恩与自己的崇祯皇帝报仇雪恨的。
然而,那个大明朝的才子吴伟业就这件事写了一首长篇叙事诗《圆圆曲》,把吴三桂臭骂了一顿,说吴三桂所谓报仇雪恨的故事,才是假的,他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陈圆圆,所以,什么“恸哭六军俱缟素”,不过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不过是“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据说,吴三桂要重金购买这三句话,让吴梅村把这句话删了。
因为,吴伟业很出名,《圆圆曲》就更是出名了,这两个“出名”连在一起,就变成了风靡天下,一下子就把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投降的丑恶嘴脸坐实了,再也无法摆脱。
同样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的“红颜祸水”的话,也再一次淹没了那个据说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他们说,如果不是陈圆圆,吴三桂就不会引清兵入关,成为汉奸,一个亡国的岁月里正好有一个“红颜祸水”的故事,多么符合历史情节啊。
只是,到了近代,虽然有无数种版本都在重复这段爱情故事,但是,随着那些有识之士,特别是一些女权主义者,根据当时的情况,再查证一些事实,对于历史总是将脏水泼到一个美丽的女子身上,非常的不满,于是,他们说,吴三桂就是为了权力而投降大清朝的,也有人说,吴三桂就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报仇而不小心投降的,一点也不关陈圆圆的事。
这一下,纷纷攘攘,都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了。
好了,说到这里,我觉得就有必要来捋一捋了,揭开历史迷雾,让诸君看一段可能被历史带偏了的事实,让你恍然大悟......
吴三桂其人!
实际上,虽然我不一定特别女权,但我对于许多历史把男人的一些事情归结给女人,也觉得非常不公平,这一点,我还是特别相信,吴三桂就是为了权力而投降大清朝的,当然,我说了不算,还是找一些历史事实来证明吧。
历史上,传说吴三桂长得帅,加上在边疆多年,又配上了粗野个性,一时迷倒京城,不说女人,男人也愿意接近他,所谓"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延陵将军美丰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沈鸷多谋,颇以风流自赏。"而且“勇冠三军,边帅莫及之”。
长得帅我信,不然也不会被美女陈圆圆一眼相中了,但勇冠三军嘛,就不一定了。
吴三桂祖籍南直隶高邮,出身于辽西将门世家,因母亲早逝,父亲吴襄在北京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续弦,祖大寿是辽西望族,这下玩大了,强强联合,无往不胜。
于是,长得帅的吴三桂受到了祖大寿的器重,变得文武双全,不到20岁就考上了武举人,随即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来到战事频繁的辽东边境博取军功。
对于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这个人,没有什么可说的,每次打仗不是逃跑,就是失败,这样一个人还坐到了辽东总兵的位置,真不敢相信,那个自称英明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怎么识人的,到了崇祯四年(1631)八月,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奉命赴援时再次临阵逃跑,最终导致明军四万余人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免。
吴三桂在这一战中,和他的父亲一起逃跑了。
崇祯十四年夏,大明朝政府为解锦州之围,以洪承畴为主帅,率领十三万明军,自宁远北上援锦,皇太极得知,迅速调动兵力,围城打援,将援锦明军包围于松山。
洪承畴决定孤注一掷,率军突围,但是,军事会议刚刚结束,作为洪承畴一向极其器重的吴三桂立即带领手下和另外一个大同总兵王朴一起提前遁逃,慌忙之间,竟连印信也被清军所缴获。
这一下,兵败如山倒,剩余四个总兵全部不听指挥,个个逃命要紧,好了,皇太极就此胜利,只要派兵跟在后面不断刺杀就行了,最终,明军援兵又一次全军覆没,洪承畴被擒后投降,吴三桂自己只带着几个人逃回宁远。
真是虎父无犬子啊,也叫有其父必有其子!
这就是“勇冠三军,边帅莫及之”的吴三桂了,通观吴三桂在关外时期的全部史料,几乎看不见他对整个辽东战局建一奇策,立一殊功,相反,许多史料都直接或间接地记载了他纵兵淫掠,骚扰百姓,畏敌怯战,临阵脱逃的事实,而且为了钻营,他拜专以杀良冒功为能事的总监宁锦军马的太监高起潜为“义父”,方一藻、洪承畴两个经略辽东的将军来以后,他又先后拜其门下,成为他们的学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被人说他“聪俊绝人”,将来必定“大成”;又称颂他品质“纯忠极孝”,战功“夷夏震慑”。
其实,没有别的原因,因为他是祖大寿的外甥,属于祖氏集团,有祖泽润、祖泽远、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这一群人全力热捧和扶持,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因此,崇祯五年(1632),吴三桂的职务只是游击,三年不到,成为前锋右营副将,7年后,又由太监高起潜推荐为总兵,驻守宁远,仅仅几年的时间,吴三桂便由一个普通的中下级军官超升至高级军职,成为明朝政府镇守辽东的一员重要将领。
此时,祖大寿投降,洪承畴投降,毛文龙被杀,袁崇焕被杀,孙承宗自杀了,熊廷弼死了,厉害的都完蛋了,还有谁能够站在宁远这座城墙上呢?
吴三桂的时代来了。
此时,锦州、塔山、杏山相继落入清军之手,山海关外,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成为阻挡清军入关的主要屏障,吴三桂作为明军事重镇宁远的总兵,统率关外明军,地位已经举足轻重了。
1642年,清兵再次入关,吴三桂入卫京师,崇祯皇帝亲自接见,给予武英殿赐宴之恩荣,对他逃回宁远并收集残兵的行为,表示欣赏,并同时提升他为辽东提督,赐尚方宝剑,统管辽东军事,据说,吴三桂就是在这个时候把陈圆圆用香车带回家中的。
要说吴三桂没有坚持打过一场仗,那也是污蔑,但每每到了关键战役的时候,他就和他的父亲一样,让人欲哭无泪,有人说,这主要是吴三桂为了保持自己的实力,这一点我信,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罢掉孙承宗的后果,就是那些辽东的将领们,不敢回京城了。
吴三桂也有这样的想法。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节,已经占领了“百二秦川”、既而席卷山西的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兵锋直指京师,崇祯皇帝下诏征天下兵勤王,再次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令他火速领兵进京保卫北京。
然而,原本不到200公里的路程,吴三桂率领军队整整走了8天,3月14日出发,3月19日到达山海关,22日兵至玉田(属河北省唐山市)一带,得到消息,京师陷落,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亡。
吴三桂为什么走得这么慢?有人说,他把宁远的百姓都从宁远带回来了,一路上人挤马嘶,携老扶幼,所以走得慢,但我相信,吴三桂是故意的,他可能想起了袁崇焕,不然就算他不为了崇祯皇帝,也一定会为了陈圆圆而急切赶回北京的。
不过,崇祯皇帝已经驾崩了,按照道理,这时候的吴三桂正可以以哀兵突入京城,替崇祯皇帝报仇雪恨,这也是兵法上的哀兵必胜,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转头就将军队带回了山海关。
其实,吴三桂不是袁崇焕,早在松锦之战的时候,他就写了一封信给他那个投降的舅舅祖大寿,表达了自己虽然不想投降清朝,但是也不愿和清朝为敌的思想,这就给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
之后,吴三桂镇守宁远的时候,祖大寿再写信,无耻地劝说吴三桂:“贤甥当世豪杰,岂智不及此耶?再观大清规模形势,将来必成大事……若率城来归,定有分茅裂土之封,功名富贵,不待言也。”
可是,吴三桂再给舅舅祖大寿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仍然“犹豫未决”。
其实,这四个字完美地描述了吴三桂此时的心理活动,投降清朝并非自己所愿,毕竟清朝是异族,明清之间仇杀已久,所部将士仇满情绪尚很强烈,贸然投降肯定要背负汉奸骂名,更何况,大明江山依然存在,吴三桂要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以获取最大的利益。
此刻,退回山海关的吴三桂再次成为李自成、多尔衮双方争夺的香饽饽。
对于多尔衮来说,山海关位于从东北进入华北的咽喉,居险扼要,正因如此,一直以来,清军无法长驱直入,要打,只有绕道蒙古过长城,以游击围点的战略南进,就在举棋不定之间,大明降将洪承畴坚决主张从山海关进入,直接打败李自成,否则,大明王朝的汤都没有了,多尔衮还在犹豫,这时,祖大寿说,吴三桂是我外甥,我了解他,还是从山海关进吧。
于是,一波又一波的吴三桂的亲戚故旧对吴三桂进行了频繁的劝降活动,信使往返,不绝于道。
在李自成方面,自打进入北京之后,就已经意识到吴三桂的重要,从北京方面向关外望,山海关问题是背上的芒刺,不除不快,可是这里也有一个两难,是剿?二是抚?
思之再三,终于考虑大军初定,应先先休养生息,于是,也相继派出各路人马前往山海关劝降吴三桂,并以犒银四万两、黄金千两,另有敕书一通,封吴三桂为侯的承诺,试图说服吴三桂,同时,已经投降闯王的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修书一封,说自己受到闯王厚待,让吴三桂归顺大顺国。
吴三桂,依旧在犹豫不决,据说,他为此咨询手下将军,要不要挥兵北京,为崇祯皇帝报仇,连问三遍,这些将军们都默默无语,当吴三桂再次问道,那归顺李自成如何?手下轰然应诺,全凭将军做主。
那就归顺李自成吧。
多尔衮编织的一个谎言
既然是全体愿意归顺大顺国,那就一起去吧,于是,大家伙们就浩浩荡荡地向北京开发,于是,走到路上,就出现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被李自成还是什么刘宗敏、牛金星之类的人抓走的故事。
于是,吴三桂就再次掉头回到山海关。
但是,我是完全不相信这个历史的,之前说了那么多吴三桂的事,正是告诉大家吴三桂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特别是在他退回山海关后,他的父亲吴襄奉闯王之命再次写信告诉吴三桂,让他归顺,吴三桂竟然义正辞严地说:“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旁以诱三桂,不顾也。”
然后,我们看看这位自称忠臣的人是怎么对待大明皇帝的。
顺治十八年,吴三桂成为大清王朝的平西王以后,挥军云南,进入缅甸,硬生生地把大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已经逃到缅甸作政治避难的明昭宗永历皇帝,也就是桂王朱由榔揪了出来,对于这位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明确表示,“臣筹画再三,窃谓渠魁(明朝皇帝)不灭,有三患二难。”
这个历史上称他是“一心复国的大明忠臣”的人,亲自用弓勒死了他要忠的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当小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要撤除三藩的时候,这个大清王朝的所谓忠臣再次表现了自己的优良性格,起兵造反,看看,这就是吴三桂的忠。
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吴三桂。
对于这样一个无君无父的人,你能相信他会为了一个小妾而冲冠一怒吗?打死也不会相信,事实上,这个人没有别的,他就是一个一直为自己考虑的人,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所以,历史可能是这样的,什么密探、家人报信,那都是大清王朝编出来的故事,也或者就是多尔衮的计策,他一边派人不断劝降吴三桂,一边故意抹黑李自成,说他们大顺军内部混乱,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山海关明军的义愤。
因此,处于犹豫之中的吴三桂试探着给多尔衮写了一封信,说:“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那意思,你能不能给点兵给我,我去复仇,打败闯贼,那就不仅仅是财富了,我就把中原的土地分给你(一付大明主宰的语调),实际上,吴三桂不知道大清的野心吗?他这种借兵方式无异于引狼入室,他不知道吗?
多尔衮回信,“昔管仲射桓公中钩,桓公用为仲父,以成霸业。伯(大明平西伯吴三桂)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国雠可报,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
这就对了,吴三桂要的就是这句话,封王,至于君父,不要也罢。
因此,即便是“明福王由崧称帝南京,使封三桂蓟国公,又遣沈廷扬自海道运米十万、银五万犒师,三桂不受;寻遣其侍郎左懋第、都督陈洪范等使於我,复赍银币劳三桂,三桂仍辞不受。”
还有什么比多尔衮的承诺更重要呢?这就是投降的真实历史。
历史原本是这样的。
吴三桂坐镇山海关,待价而沽。
李自成和多尔衮两边都相继派出使者对吴三桂进行劝降,李自成开出了四万银两,封侯的价码,而多尔衮直接给出了藩王的价。
同时,多尔衮竭力描绘大清王朝的美好和强大,相反,对大顺国在北京的各种行为肆意抹黑,把他们黑成一群无恶不作的匪徒,激起山海关所有明军将领的义愤,事实上,李自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里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一直到今天,也弄不清说不明,因为,李自成失败了,历史是胜利者写的。
但从许多野史中,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出,李自成绝不会如此这般不堪,不然也不会有“闯王来了不纳粮”的美誉。
只是,对于山海关的明军来说,他们不知道这一切,自己的家在京城,这种抹黑确实让人受不了,而对于吴三桂这种人,一个藩王已经足够他改变了。
于是,多尔衮最终胜利了,在吴三桂的引导下,大清的铁骑涌进山海关,打败措手不及的李自成,进入中原,灭亡了大明。
关于陈圆圆的谎言。
吴三桂的投降,震动了大明王朝遗老遗少,他们对此惊慌失措,给他们形成极大的打击,在他们眼里,吴三桂深受崇祯皇帝之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都投降了,那么剩下那些大明的将领该何去何从?
他们宁愿相信,吴三桂是罪大恶极的李自成逼反的,如果不是李自成抢走了吴三桂的小妾,吴三桂深受国恩,不会就那么轻易背叛祖宗的。
于是,他们撇开了其中的利益成分,对这个信息推波助澜,一边说吴三桂不过是一个无耻小人,不该为了一个女人背叛祖宗,一边又说,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家放心,不会再出现了,你们安心的和大清朝的铁骑战斗吧。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就此流传......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李世民并不宠爱武则天,为什么李治会被武则天迷得神魂颠倒?的相关内容。武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乐毅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公元前295年,赵国发生了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详情>>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刑罚,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但是罪犯又不至于处死,或者是被法外开恩的,就会将他们判为流放。所谓的流放就是把他们押解到偏远的敌方,一般距离家乡动辄几千里路。因此不仅是罪犯,就是押解他们的衙役也是很辛苦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件劳累的差事,古代的那些衙役们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