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苏联当年救援切尔诺贝利的代价多大?

来源: 2023-06-20 20:30: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污染扩散速度之快,范围之大超出预期,而后面待排的数百万吨核污水流入大海带来的危害还在路上,一场迟到十年,完全由人祸补枪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这让人不得不联想起35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多年来西方学者将切尔诺核事故定义为苏联解体的一个符号,美国通

污染扩散速度之快,范围之大超出预期,而后面待排的数百万吨核污水流入大海带来的危害还在路上,一场迟到十年,完全由人祸补枪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这让人不得不联想起35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多年来西方学者将切尔诺核事故定义为苏联解体的一个符号,美国通过话术和影视对其进行了编撰,以致切尔诺贝利事件一直被视为苏联之耻。

然而,相较于日本移花接木的50死士抢险传说和政府包庇责任方、掩护私排、将威胁转嫁给全世界的无耻态度相比,苏联当年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续处理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就牺牲和负责态度而言是算得上铁血英勇的。

今天我们就通过切尔诺贝利事故中苏联付出的巨大代价来为历史正名,也为后来者敲响警钟。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利剑的威胁与自伤

核电站至今仍是少数国家掌控的技术,由于成本优势、环保清洁被视为比较理想的产能方式,但也因为存在多维核扩散风险和更大的爆炸性面临极高安全隐患,战略安全比传统电站更重要、更难保证。

核电站的毁灭性一面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第一次向全人类漏出了可怕真容。

1970年代初,苏联大势仍在,为辅助乌克兰的发达工业,基辅北一百多公里起了一座4机组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这座核电站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可以供给各种军工企业轰隆隆运转的乌克兰10%的电力所需,然而投运3年后这座能源宝塔就变成了灾害之源。

1981年以色列空袭伊拉克,炸掉了奥斯拉克科研核反应堆,给全球核安保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奥斯拉克反应堆的援建国——苏联。

此后苏联一直担心核电站受到武力攻击后的停运转问题,为此1983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投运后电站进行了多次惰性试验。1986年4月,厂长决定趁着检修之便再次进行试验,结果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引发了大爆炸。

核发电作用原理是利用裂变反应产生的热量烧热水,水转化为高温蒸汽后推动蒸汽机做功发电。如果停电,起到冷却作用的水循环系统就会停止运作,此时不通过控制棒降低反应速率反应堆温度会极速飙升,造成堆芯融毁和反应器爆炸。

正常情况下电厂为了应对停电问题都有备用发电机,但发电机启动需要时间,切尔诺贝利电站的厂长和技术专家想依赖断电后汽轮机惯性旋转弥补这段电力切换时间。

26日凌晨1点,实验准备开始,但操作员操作过程中采取种种违规和不当设置,导致反应堆失控,很快以百倍功率反应,温度暴涨到了2000℃。

早期的核电厂设计并不完善,切尔诺贝利电站机组只有单层保护,反应容器超温爆炸后顶盖直接被掀飞,数十吨高温熔融状态的核燃料飞溅导致电厂周围大火连绵,数吨的核物质随着浓烟翻滚扩散开去,周遭很快被超强辐射物笼罩。

附近的居民在睡梦中经受了一场数百倍于广岛核爆炸的重大事故,一片土地由此化作地狱。

人类暴露在6000毫希伏每小时的辐射中就会快速死亡,切尔诺贝利的堆芯在事故半年后辐射度还在近10万毫希伏左右,完全超越了人体能承受的极限。

爆炸发生后第一批消防人员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进入战场救援,很快造成31人丧生,200多人因辐射急救,然而这还仅仅是惨剧的开始。

军队接管,转移居民却挡不住无声的幽灵

由于此前世界上还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核电站事故,对相关危害不了解,切尔诺贝利电厂和苏联政府都低估了事故严重程度,但他们的反应不能说不迅速。

4月26日当晚收到消息的时任总理雷日科夫在中午组织成立了应急小组,能源总局局长、核能所专家,乌克兰第一书等人当天晚上就赶去核电站统筹抢救工作。鉴于大火反复重燃,扬尘漫天,情况非常糟糕,他们决定出动军队接管电厂,并开始安排附近居民转移。

离电厂最近的普里皮亚季居住着5万多人,这些人已经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超强辐射中暴露了整天,军方迅速调来上千辆大巴车,并安排3条铁路运送居民,仅用四个小时便将他们送到了新的落脚处。

但因为撤离太紧急,他们除了贵重物品几乎没有带走什么家当,谁也没想到这便是与生活多年的故乡的永别,辐射魔咒也由此开始伴随他们终身。生机盎然的城市一夕变成了空无一人的鬼城,此后几十年慢慢荒芜,如同一具庞大的遗骸,渐渐与自然融为一体。

对于不了解灾难后果的人来说,当时的处理已经很高效、强力了,但他们没有预料到这场核事故后来会掀起一场世界大风波,当时日薄西山的苏联政府也没有马上将它当做事务交点。

多年后戈尔巴乔夫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尤觉荒唐:

“上报的信息说是小事故,救援已经完成,核反应堆没有威胁,核研究所的专家也表示核反应堆非常安全,像在家煮茶一样,切尔诺贝利电站就好比在红场放个茶壶。”

彼时的他们甚至不知道核反应堆发生了爆炸,仅以为发生了一场火灾。

然而一周后瑞典政府发来了警告,他们检测到了辐射云团,这意味着切尔诺贝利电厂飘散的粉尘和核烟雾已经悄然笼罩了半个欧洲。

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领土都检测到严重的辐射粉尘,从立陶宛,匈牙利到土耳其等中东欧一线全都受到影响,因为食物中检测出辐射,法国、德国等国宣布限制牛奶和食品进口。放射物无声无息,无所不在,就这样以迟滞的方式给了人类最深刻,最沉痛的教训。

一场几十万人、十几个师协作的浩大抢险

虽然上报事态不紧急,但到了现场的官员对事态严重性还是有感知的。

事故发生第二天,化学军司令皮卡洛夫带着核防护军进入现场开始抢救作业,时任阿富汗作战总指挥的瓦连尼科夫大将被专程调回,统筹基辅军区的10余个摩托步兵师参与事故抢救和居民疏散等工作。

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后,最高决策层又扩大了救援范围,一场战争级别的军民动员开始了。

全面救援需要做的太多太多了。由于高温核燃料和石墨随着爆炸喷溅,电厂周边的大火反反复复,需要持续投入兵力参加灭火,这个过程就持续了十天。同时为了将方圆30公里以内的13余万人口集体转移,运输队伍和协调人员大规模出动。

为了避免不断自反应的熔融堆芯烧穿地层,下渗后大面积污染地下水源,军方派出了工程部队,以打石油井的方式在反应堆侧面钻孔,并向孔中注入液氮。为了维持-100℃的低温阻止堆芯下渗,每天灌充的液氮就达到了25吨。

为了保护地上河流,避免辐射随着水源扩散,军方兴建了大规模水利设施,用130多条堤坝护住周边河流,并阻截反应堆通过降水流进普里皮亚季的路径。

为了灭火并阻止放射性粉尘漂浮扩散,苏联27日便出动了40余架飞机从空中向机组投掷覆盖物,之后作业飞机增加到百架以上,在事故现场上空飞行3千架次,投掷的沙子、铝粉,碳化硼混合物达到了5千吨。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为了阻断灾难之源,专家建议用混凝土建造一座石棺封住事故机组。石棺需要用到万吨混凝土,场地形势复杂,建造过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12月石棺封顶时,需要运力35吨的大型飞机来吊装顶盖,为此不得不从顿河畔罗斯托夫制造厂调来当时最大的直升机米26,但米26的运力也只有20吨,为了吊装35吨的顶盖飞机上的可拆配件全部拆除,顶着巨大风险强行执行了任务。

石棺落地后,切尔诺贝利事故终于告一段落。这场宏大的救援动员了24万人,辅助人员近60万,救援活动绵延2年,损失异常惨痛。

英勇的救援,悲壮的牺牲

由于没有先例,切尔诺贝利电站完全没有应对核事故的准备,不仅防护意识不强,装备也十分稀缺,然而污染在扩散,越来越多民众面临威胁,救援工作分秒必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参与救援的人们表现出了超强的牺牲精神,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为屏障阻截核污染扩散,以数万人死亡、二十余万人在辐射后遗症中度过余生的代价保住了欧洲。

事故当夜,收到报警信息的厂区消防站迅速响应,28名消防员组成第一支救援部队火速出动,他们以为只是单纯的火情,对核辐射毫无准备,甚至还捡拾过反应器里飞溅出来的石墨棒。

奋战数小时后,一部分人在救火过程中牺牲,其余人撤下后被送往最好的医院,却难以阻止辐射病症恶化,脱发、掉牙、急性内出血等症状,三天痛苦挣扎后全员牺牲殆尽,由于有辐射尸体都没有火化,棺椁铅封焊死下葬。

更令人惊心的是著名的工程师三人敢死队,事故发生几天后,机组内部核废水存续过量,受热形成的蒸汽很容易引起二次爆炸,需要有人到紧临辐射中心反应堆的地下室手动开阀。

这项工作必须对电厂构造和工作原理极其熟悉的技术人员完成,也是一项离死亡最近的任务。

第一次冒死去排水的阿基莫夫和托普诺,但他们进去后被废水冲晕了,排水没有成功,出来后两人出现强烈辐射症状,马上就进了医院,但救治已毫无作用,人很快就去世了。有人回忆当时的场景,阿基莫夫试图站起来时皮肤像袜子一样从腿上掉下来,惨不忍目。

第二次,值班长巴拉诺夫和两位高级工程师别斯帕罗夫、阿纳年科主动请缨,承担了这项死亡任务。5月4日,三人进入现场,在黑暗中摸到了被核废水淹没的地下室,最终成功排水,避免了第二次毁灭性爆炸。

同样伤亡惨重的还有参与救援的空军,驾驶米26执行石棺封顶任务的国家首席飞行员格里先科和卡拉佩田都是摸死神胡须的人。

他们在吊装过程中需要悬停在离堆芯仅几十米的正上空,螺旋桨卷起的辐射物沾染在他们身上,如同洗不掉的死亡符咒。事后卡拉佩田被查出了白血病,1990年就去世了。

向堆芯吊装探针的梅尔努科也是九死一生,他在整个抢险过程中执行了50多个小时飞行任务,在吊装探针时在堆芯上空反复愿停了三次,事后留下了严重的辐射后遗症。参加这次事故救援的飞行员情况都差不多,余生无一不与病痛为伴。

地面救援和清理部队也不好过,由于缺乏防护装备,后来的救援人员,人们穿着的也都是常规服装,只有口罩可以佩戴,在强辐射中相当于裸奔,连出任抢险总指挥的瓦连尼科夫大将、化学部司令皮卡洛夫都在现场沾染了放射性物质,执行基础任务的更难过。

他们需要长时间呆在辐射区,甚至直接触摸辐射物,粉尘无处不在,放射性物质悄然粘在他们裸露的皮肤上,随着呼吸进入身体。当时流传一种说法——吸烟时进入人体的烟尘粒子携带碘同位素,对抑制核辐射有作用,于是人们一边疯狂工作一边大量抽烟。

然而实际效果聊聊,上万人进入现场救援,短短几天后就有二百多人因强辐射痛苦死去。

参与整场救援的有60万人,包括电站员工、消防人员、国防军、医务人员、工程人员、运输人员、清理工作者、警戒人员、飞机驾驶员等等,其中有近6万人牺牲,超过1/4都落下了残疾和后遗症。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救援之一,参与其中的人都抱了赴死之心,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以个人生命换集体未来的英雄铁血落在历史里,晕成苏联最后一朵令人敬佩的花。

有人认为切尔诺贝利事故中苏联付出了一个师的代价,因为苏联的一个机械化摩步师编制约有一万三千人、2000辆坦克,而切尔诺贝利事故中,2500辆各类车辆因执行任务过程中沾染辐射而报废,承载着荣光的军机成了残骸。

从装备数量上看确实差不多,但切尔诺贝利事故还造成了近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搬迁,几十万人长期病痛,大面积领土荒废,受到污染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癌症率大涨,农产品出口至今受限。

除此之外,事故还间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因此改变,实际代价堪比一场国家级战争。

事故之后,人类的思考

为了表彰这场伟大的救援,参与其中的人们都得到了俄国政府的表彰,享受老兵同等待遇,每月可领到3万卢布的补贴,有免费的住房和医疗保证,有水电暖、旅游等多项补助。

然而苏联解体后,那块他们奋战过的土地已经分离出去,成了与他们对抗的国家,核电站也成了一路走衰的乌克兰与欧洲议价的一张小牌。

水泥浇筑的石棺在强辐射作用下会加速腐蚀老化,设计使用寿命只到2013年。为此乌克兰向欧洲国家求援,募集了9.35亿欧元,重新设计了一座新的拱形掩体。

2015年新掩体建成,可怕的幽灵被加了一层更牢固的囚笼,切尔诺贝利故事仿佛也被时间和世事变换罩上了两层掩体,渐渐被人们淡忘。

切尔诺贝利事故用血和生命给人类敲了警钟——核无小事,足以灭国。苏联因疏漏酿成了这场灾难,也穷极手段偿还了自己的罪业,应该得到历史的公正评判,后人哀之,更该鉴之。

相较之下,现在重演危机的日本却连最基本的责任都不想承担,连经济代价都在逃避,不遗余力地通过最节约成本的核污水直排将自己酿成的灾难转嫁给世界。

模糊逃避就能让一切烟消云散吗?世界上的东西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此时没有付出的代价日后都需要以某种形式加倍偿还。

  • 美洲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一国几乎打光国内所有男人,人口缩水一半

    这场战役被后世称之为巴拉圭战争,原因也很简单,也就是因为巴拉圭而起。19世纪,在轰轰烈烈的南美独立运动之后,各个地区先后独立,成为了主权国家。 然而领土的划分却显得非常的不合理,过去西班牙人在这里设置总督的时候,只是按照直线进行草率的勾勒详情>>

    2023-06-20
  • 苏联当年救援切尔诺贝利的代价多大?

    污染扩散速度之快,范围之大超出预期,而后面待排的数百万吨核污水流入大海带来的危害还在路上,一场迟到十年,完全由人祸补枪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这让人不得不联想起35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多年来西方学者将切尔诺核事故定义为苏联解体的一个符号,美国通详情>>

    2023-06-20
  • 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前言○● 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是古代世界历史上最为显著的一种扩张形式之一,从公元前6世纪起,罗马开始通过征服和吞并周边地区,建立起庞大的帝国,这种扩张对罗马本身以及后世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共和制向帝国制的转变○● 在罗马对外扩详情>>

    2023-06-20
  • 老照片:这是90年代的苏联,外表光鲜亮丽,实际已到崩溃边缘

    90年代的莫斯科,广场上整齐的停放着的车辆。 90年代的苏联,一家高档的美发店里,一个姑娘正在理发师的精心服务下打理发型。 90年代的苏联舞厅,年轻人们在柔和的音乐中跳着交谊舞。 90年代的苏联,酒吧里坐着不少追求享乐的年轻人。详情>>

    2023-06-20
  • 结婚几十年拒合葬,美智子皇后:我与天皇没爱情,只是子宫被需要

    “我是平民,配不上神族,拒绝合葬。”——美智子 明仁天皇退位后,德仁天皇登基,新的年号也终于到来。随着雅子皇后的到来,美智子皇后守得云开见明月,变成了可以退休的“上皇后”。 她和明仁短暂了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对外公布要进行乳腺肿瘤切割手术。详情>>

    2023-06-20
  • 波兰终于明白,整个欧洲都靠不住,美国才是它真正的靠山

    在封建时代,波兰还是很强大的,毕竟波兰是平原地区,盛产骑兵,皮亚斯特王朝盛极一时,曾在克拉科夫保卫战中击败蒙古大军的入侵,给蒙古西征军造成很大打击。但自16世纪后,沙俄开始入侵,波兰夹在瑞典王国和沙俄之间两头受气,奥地利、法兰西、普鲁士、详情>>

    2023-06-20
  • 罗斯福总统夫人:其貌不扬嫁总统屡遭背叛,却活成世界第一夫人

    但是有一位第一夫人的出现,打破了第一夫人的传统形象,她就是安娜·埃莉诺·罗斯福。 她做了十二年的美国第一夫人,但是她的政治成就并不仅在她做美国第一夫人的时候,甚至可以说在褪去第一夫人的光环之后,她的政治生涯才刚开始。 她在思想方面她提倡人权详情>>

    2023-06-20
  • 肯尼迪被“一枪爆头”,结果18名证人接连离奇死亡,至今迷雾重重

    1963年11月22日,看似普通的一天,却因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被美国人视为仅次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日子。这天上午,肯尼迪携夫人杰奎琳乘坐“空军一号”抵达达拉斯西北11公里处的拉菲尔德机场。 根据行程安排,肯尼迪的车队将在下午经过达拉斯最繁荣详情>>

    2023-06-20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汉军八旗算旗人吗?汉军起到怎样的作用?

汉军八旗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军队组织形式,由汉族士兵组成。在八旗制度中,满洲人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级职位,而汉族士兵则通常只能担任一些低级职位。那么,汉军八旗算不算旗人呢?  实际上,汉军八旗并不算是旗人。旗人是指在清朝时期,被编入八旗制度中的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马超能够成为五虎将之一 马超的实力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马超能够成为五虎将之一 马超的实力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一内容。三国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时代,迸发了许多的英雄人物!而马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马详情>>

中国地名大会,专治不服!|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中国地名大会作者:朝乾编辑:果栗乘地名作为描述一个地方的最显著标志,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其命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在中国地名中,有以山命名的,如唐山、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