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徐庶不愿意回来辅佐刘备的原因

来源: 2023-05-11 12:36: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字元直,少时好学击剑,曾为人报仇杀人,被官府缉捕,逃脱后化名单福,折节学文,大成之后,

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为什么不回刘备身边_徐庶为何不跟刘备_徐庶为何不帮刘备_中国历史网

徐庶,字元直,少时好学击剑,曾为人报仇杀人,被官府缉捕,逃脱后化名单福,折节学文,大成之后,刘备拜其为军师,小显身手,即退了来攻的曹兵,为曹操所注意,终于被其骗到许都,最后默默无闻老死门户,这就是《三国演义》里徐庶的经历。

徐庶为人极为侠义,这可以从其为人报仇杀人看出来,但也可以看出他性格冲动,他后来被程昱以一纸伪书骗到许都,也可以证明这点。他到许都后,老母因此羞愤自尽,但他在老母死后,虽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可也就此没有再回刘备那。许多人为此惋惜,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回去,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徐庶走马去曹营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他已经可以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了,徐庶虽然在先前也曾为刘备立过一些功劳,但怎么也不能和他相比,所以如果徐庶重回刘备那,应该身居诸葛亮之下了,以徐庶的性格,这恐怕是他未必可以忍受的。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三个诸葛亮在一起未必比只有一个诸葛亮好些,看庞统到刘备手下时就因为和诸葛亮争功而命丧落凤坡下,徐庶去了又能怎么样呢?按徐庶的性格我想应该也不想回去和诸葛亮争。所以这是徐庶不回刘备那的一条理由。

2、东汉末年,文人一般都很重视气节,也很讲究做事从一而终,舆论轻视那些朝秦暮楚的人,从吕布的下场就可以看出来。徐庶先投刘表,再投刘备,这可以说是未得明主,正在寻找中,现在终于找到了,后投曹操也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如果再回刘备那,虽然别人嘴里不说,可心里恐怕也会不以为然,舆论对其评价不会很高。

徐庶为什么不回刘备身边_徐庶为何不跟刘备_徐庶为何不帮刘备_中国历史网

当曹操想派徐庶去当说客说刘备降己但又怕他一去不回时,程昱曾说徐庶如果不回,“徒惹人笑耳”。徐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为曹操“名为丞相,实为汉贼”。他对舆论名节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这是徐庶留在曹营的一条理由。

3、徐庶投刘备时,刘备势单力薄,徐庶是因为他"仁德"的名声才跟随他的,徐庶在走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提醒他要把完成统一大业时时刻刻牢记心中,在那时徐庶的心里面,刘备就是救黎民于水火中的仁德之主。但在徐庶走后,刘备用诸葛亮的计策火烧新野,使得百姓流离失所,这恐怕不是一个仁德之主应该做的。

刘备在逃离樊城时,发动流言,结果十几万军民随他一起逃难。如果他不是说曹操的军队要吃人,十几万人干吗连家都不要,跟随他跑路?可实际上,我们知道,书中也写了,曹操这个人对百姓还是不错的,他打仗时是不允许军队骚扰百姓的,他自己的战马失惊,踩了老百姓的麦子,他还割发代首,以示惩戒。刘备如此制造恐慌,是为什么呢?

书中写他带那么多百姓行走沿途多有不便,结果九死一生,可没有这些百姓,他就能平平安安地逃跑了么?我看未必。书中写曹操对他是穷追不舍,他能逃到哪去?十几万军民遮住了曹军的视线,使得曹军不知道刘备究竟在什么准确位置,不得不分散兵力去找,没有这些军民,刘备和他那几个小兵,不被曹军一眼就看到了才怪。

而且当曹军冲过来时,后面的百姓立刻就惊慌起来,哭喊连天,这就个刘被报了信,使他可以有时间跑路。如果没有十几万军民给他当盾牌的话,他可能早就被曹操抓住或者杀了。他带这十几万军民跑路,既有了盾牌,又使自己仁德的名声传遍天下,而曹操就惨了,既没抓到刘备,又让自己给老百姓留下了一个魔鬼般的形象,为其以后争夺天下留下了一个不利因素。

徐庶为什么不回刘备身边_徐庶为何不跟刘备_徐庶为何不帮刘备_中国历史网

这种既损人又利己的事刘备做了,而且做的很漂亮,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绝大多数人都被蒙骗了,可像诸葛亮就没被骗倒,以诸葛亮的智慧他是知道曹操的对老百姓的态度的,但他并没有像他历次劝刘备那样一说再说,只是不疼不痒的说了句“真乃仁慈之主也!”可以看出。

徐庶应该也知道,他连周瑜火烧赤壁的计策都能看出来,只要看清事情的受益者,再联系一下当事人在整个事件中的所做所为,怎么会不清楚这点呢?既然刘备和曹操、孙权一样只是为了争夺天下而实施各种手段,打着各种幌子,既然徐庶看清了刘备并非心目中的仁德之主,那么他在曹营还是在刘营又有什么区别呢?

徐庶的出场是精彩的,全书的军师和谋士中他只比诸葛亮的出场略逊一筹,周瑜,司马懿等都是一笔带过,旧小说中,像这种出场的人一般都是后面的主角或次主角,可徐庶却就出场精彩,后面就淡出去了,让人深深叹息,一个本应大放光彩的人物只是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 春秋战国时期怎么打仗 打仗还有那么多规矩

    春秋时期的战争需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会答谢。1、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详情>>

    2023-05-11
  • 太史慈厉害吗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太史慈陌生。太史慈是东吴名将,他曾在北海救出孔融,并帮助孙氏扫荡江东,把自己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太史慈原本是刘繇部下,后来孙策看上太史慈,将他招致麾下。不得不说孙策很有眼光,找来了一位既有实力,又值得信任的将领,在乱世之中能寻详情>>

    2023-05-11
  • 2009年10月1日:共和国第14次大阅兵

    2009年10月1日(农历2009年8月13日),共和国第14次大阅兵。2009年10月1日上午10:00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多种新式武器接受检阅,这是中国第14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新中国六十年国庆阅兵,新武器、新装备、新详情>>

    2023-05-11
  •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

    1933年9月25日(农历1933年8月6日),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集中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各红色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此次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这些兵力分成四路:北路以顾祝同为总指挥,以陈详情>>

    2023-05-11
  • 开国将军中的国民党将领盘点

    共和国将帅中授予少将军衔以上的将领中,有159人是原国民党军起义,开国上将有董其武上将、陈明仁上将、陶峙岳上将,中将有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3人,少将有林遵、邓兆祥、廖运周、王启明、白天、刘善本、张世珍、魏镇等。 1、陈明仁,1903年出生,湖南省醴陵县人,1详情>>

    2023-05-11
  • 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

    1913年9月27日(农历1913年8月27日),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旧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亲手拟定中华革命党入党誓约,以“发起重新党帜”。规定:凡欲加入中华革命党者,无论其在党的历史及资格如何深久,皆须重写誓约,加按指模,以示坚决。这天,王统、黄元详情>>

    2023-05-11
  • 徐庶不愿意回来辅佐刘备的原因

    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字元直,少时好学击剑,曾为人报仇杀人,被官府缉捕,逃脱后化名单福,折节学文,大成之后,详情>>

    2023-05-11
  • 没藏讹庞:借刀杀人谋害李元昊的西夏权臣

    没藏讹庞的介绍没藏讹庞(?—1061),夏景宗李元昊宠妃没藏氏之兄。西夏权臣之一。夏国自李元昊死,三大将各拥强兵,讹庞犹知顾忌。此时独揽朝政,手握兵权,也不把年幼的谅祚放在心上。李谅祚即位时,年纪实在太小,西夏的大权掌握在他的生母没藏太后和舅舅没藏讹庞的手里。详情>>

    2023-05-11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故宫是世界最大的宫殿(故宫最辉煌的宫殿)

如果问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宫殿是哪个,答案一定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了。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果问故宫最小的宫殿是哪个呢?答案是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三国演义中的太史慈是怎么死的(三国太史慈是哪里人)

1、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是中箭不治身亡的。当初合肥之战时,曹魏和孙吴相持不下,曹魏的名将张辽设下了重重防御。为了能够将曹魏的重点防御打破,太史慈就给孙权献了一个“里应外合”的计策,派出了内应潜入合肥城中,到时候于攻城时内外一起接应。2、但是不曾想张辽识破了详情>>

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一内容。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详情>>

太史慈厉害吗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太史慈陌生。太史慈是东吴名将,他曾在北海救出孔融,并帮助孙氏扫荡江东,把自己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太史慈原本是刘繇部下,后来孙策看上太史慈,将他招致麾下。不得不说孙策很有眼光,找来了一位既有实力,又值得信任的将领,在乱世之中能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