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是中箭不治身亡的。当初合肥之战时,曹魏和孙吴相持不下,曹魏的名将张辽设下了重重防御。为了能够将曹魏的重点防御打破,太史慈就给孙权献了一个“里应外合”的计策,派出了内应潜入合肥城中,到时候于攻城时内外一起接应。
2、但是不曾想张辽识破了太史慈的计策,将计就计的在城中安排了伏兵,假意让太史慈攻破城门,等他进门后张辽一声令下,箭雨齐发。太史慈身中数箭,大败回营。当晚就重伤不治身亡。
1、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是中箭不治身亡的。当初合肥之战时,曹魏和孙吴相持不下,曹魏的名将张辽设下了重重防御。为了能够将曹魏的重点防御打破,太史慈就给孙权献了一个“里应外合”的计策,派出了内应潜入合肥城中,到时候于攻城时内外一起接应。2、但是不曾想张辽识破了详情>>
1、孙权和孙策是亲兄弟的关系。2、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详情>>
1、据史料《江表传》记载,孙策一统江东六郡后死于许贡门客的刺杀,享年仅仅26岁,这一年是公元200年,而孙策和大乔的儿子孙绍应该是出生在公元199年,就是说此时的孙绍才刚刚一岁多一年,哪里能压得住东吴群臣。2、所以孙策放弃孙绍的继承之位是正确的,传位给他才是害详情>>
1、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是明朝的。2、郑和,原名马和,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 )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详情>>
1、赢子婴下一个位皇帝是刘邦,子婴投降刘邦,秦朝也随之灭亡了,汉朝开启了统治时期,子婴在位仅四十六天,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2、子婴投降后,樊哙提议杀死子婴,但刘邦没有同意,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后,详情>>
1、陈友谅当了四年的皇帝。2、陈友出身渔家子,曾为县吏。参加天完红巾军,隶丞相倪文俊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以倪文俊谋害天完帝徐寿辉,杀文俊,遂并其军。自称宣慰使,旋改称平章政事,掌兵权。与元兵交战,连克今江西、安徽诸地。十九年九月详情>>
1、高进忠历史上有这个人。2、高进忠,出身两淮贫民。1645年此人在崇明岛上聚集了一批贫民抗清,自任总兵。3、洪承畴得知高进忠弟高成忠及其昔日旧识辛自脩皆隶军中,便令其说降,以亲情感化之。“高进忠内附之心始动”,遂遣将官徐士元来见洪承畴。洪承畴为打消其疑虑,亦详情>>
1、谢朓楼,是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一座著名楼阁。2、南北朝时,门阀名士,陈郡谢氏的谢朓担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阳山修建一楼,称“高斋”。《宣城县志》记载:谢朓“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3、唐代时,为纪念谢朓,因而重建此楼,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称北详情>>
如果问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宫殿是哪个,答案一定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了。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果问故宫最小的宫殿是哪个呢?答案是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孙权和孙策是亲兄弟的关系。2、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一内容。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详情>>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太史慈陌生。太史慈是东吴名将,他曾在北海救出孔融,并帮助孙氏扫荡江东,把自己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太史慈原本是刘繇部下,后来孙策看上太史慈,将他招致麾下。不得不说孙策很有眼光,找来了一位既有实力,又值得信任的将领,在乱世之中能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