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
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起来的,鲜卑族的拓跋氏族曾经是北魏的王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概在3世纪末的时候,鲜卑族占领平城(大同),并在此建都。当时,北方诸民族入侵中原时,都经过大同,但只有鲜卑族是成功占领大同的。中原民族(炎黄帝民族)对待北方来犯的民族是花过很大力量的,争夺的焦点就是大同。有时大同在中原民族手里,有时大同在北方民族手里。远古时,以河南为中心的区域称为中国,四周是四方国,东边是东夷,南边是南蛮,西边是西戎,北边是北狄,居住在中间的炎黄民族对四方国是一个力求同化的过程,大同的意思就是同化。
鲜卑族本来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的石洞中,在嘎仙洞附近现在还有遗址。其中,拓跋部落就居住在黑龙江嫩江流域。鲜卑族的人马多了以后,就占领了满洲里的呼伦贝尔草原。草原上牧草肥美,这个民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发展很快,不到七代的时间,这个地域就不能满足鲜卑族发展的需要了,于是鲜卑族的一支就向南走,通过热河(承德一带)进入现在的延庆,进而突取张家口和大同。在大同待了几十年。刚开始的时候,军马中无文武官之分,都是武将。
后来,大统领到了大同后,注意吸收先进文化,善待“异族”的中原文化,任用了一些中原有才识的人,并鼓励同族人与汉族的妇女结婚。到了文成帝的时候,他自己就跟汉族姓冯的大户女子结婚,也就是后来的冯太后,她是北魏第一个在中原的汉族皇后。冯皇后是信佛教的,所以文成帝也开始相信佛教,从此原先受到重视的道教开始退到后台,而原先受到轻视的佛教解除禁令得以迅速发展。冯皇后很早就守寡,大概26岁就成了太后,到了大概37岁时,就成了太皇太后。这时候是孝文帝时代,佛教在中国北方得到空前的发展,各地竞相建寺庙塑佛像,大量开凿石窟,树碑立传,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独特的石窟艺术和碑刻艺术。
鲜卑族文物——牵马陶俑
西晋末年,鲜卑部落居住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时,拓跋圭就称“代王”,后来又改称“魏王”,历史上称之为魏道武帝。那时候,道武帝不仅有“南进”的宏图大志,而且羡慕中原文化,极力想学习汉文化。但由于战事频繁,要全面实行汉化政策是不大可能的。从道武帝到献文帝的这段时间内,北魏的疆域进一步扩大,东到渤海,南到渭水、黄河一线,西到秦州、河州和梁州一线的广大中原地带。到了魏孝文帝时,社会总体趋于安宁,但鲜卑族入主中原近百年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因为鲜卑族面临的是汉族的社会,而统治者是鲜卑族,语言不一样,无法指挥,甚至税收也收不到。因此,有必要接受并吸收中原文化,团结并融合中原的汉民族,使北魏王朝更加稳固。于是,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但来自鲜卑王室、贵族的阻力不小。孝文帝这个人很聪明,用了个计谋,说要打仗了,做出大举征战的气势,这样大家也只好同意迁都洛阳了,同时也从大同带去了不少鲜卑族民众。
可到了洛阳以后,孝文帝就开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全面推行汉化。首先将大小可汗的军马分散到河南各地,以便统治。但是要统治中原人必须要会讲中原话,还必须要设很多官吏,但这还不够,所以孝文帝决定做几样事情。
第一就是学汉语、用汉语,不学汉语就无法统治,底下也听不懂,所以只得学汉语,并规定大小官吏不得用鲜卑族语言,违者降级或免职;
第二是改姓汉姓,因为那时中原汉族是很讲姓氏讲门第的,于是,孝文帝下诏改姓,一方面为皇室宗亲与部落大人确定汉姓,即“八氏十姓”和“三十六族九十二姓”,这些姓氏的人后来就被称为“河南洛阳人”,另一方面将鲜卑族姓改为汉姓。同时进一步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甚至下诏禁止鲜卑族同姓结婚;
第三是建立中原式的文官制度,不再用武官,取而代之的是相国大大等文官,文官正式穿上汉式的朝服;
第四是官吏不再是管大小可汗与兵马,而是管行政区,一区一区地管。大可汗改称为帝,并追称历代祖宗为某某帝。通过这样的变革,不仅粮草税务能够收回来,而且鲜卑族与汉族得到更大的融合。改了姓氏后的鲜卑族人还得穿汉服,不再穿胡服。这些变革对中原社会的诸多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最明显的,第一是语言上的影响,他们学汉语四声只能发三声,没有第二声人声,因为人声在马背上是飘不远的,人声改成了阳平上声。可是北魏前面的西晋语言是四声,且有韵的,传到后来就是广韵。西晋有一批人逃到南方的两广一带,后来两广人称之为客家人。客家语言就是四声,当然也有三声的。那边的韵不是广韵了,而是另一种韵,称为官韵,但用得不普遍。
第二个就是文字上的影响了,鲜卑族人写汉字和中原人不一样,写字的劲儿特别大,魏碑这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就是那时形成的。第三个影响就是佛教了,相信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并大搞佛像雕塑。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就是北魏不同时期搞出来的。甚至连汾河流域下游都有石刻壁画。洪桐的一座庙里有幅壁画,反映北魏献文帝当和尚的事情,这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张中国壁画。洪桐县就是苏三起解的那个洪桐。这张壁画一直就放在洪桐的那座庙里,后被加拿大人骗取,用删元买走。因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保护得很好的一张古代壁画,现在变成了加拿大的国宝,藏在博物馆里。平时不开灯,看的时候只用微弱的灯光,看完就把灯关掉,因为露光很容易坏。里面还有空调,保护得很好。这张壁画非常有名,国内曾有人拍到照片。目前,这张壁画在加拿大多伦多翁特利亚博物馆。
胡服改汉服
当年,我留学国外就去参观过,我认识一个叫怀特的牧师,是他用200元买的,还带了个姓郑的中国小牧师。那时候,我是第一批的中国留加学生,所以很重视,都带我去看。我心里想,好家伙,他们卖国卖得够厉害的。
所以北魏在中华文化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两种民族文化交融碰撞的产物。整个山西省一路下来,壁画相当多,石刻也很多,但现存的石刻已不太多了。壁画、石刻和魏碑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的影响。这些历史知识在史书上能找到。现在要问,那么多鲜卑族的部落改姓汉姓,现在其后裔分布在哪里呢?除了拓跋鲜卑外,其他支脉的鲜卑族现在到了哪儿去了呢?
我曾经到西安,参观西安博物馆里的一幅壁画,它取自西安北边的古墓中,有个年轻的讲解员,讲得很精彩,她是西北大学考古系的毕业生。本来,我就对历史很感兴趣,自然认为她讲得不错。我就问她姓什么,她说姓穆。我又问她是不是穆桂英的穆,她说不是,而是鲜卑族改姓为穆的,跟穆桂英没有关系,但写法一样。很显然,她的祖先是由胡姓“邱穆陵”改为穆姓的。我再问她西安周围有多少鲜卑族人,她说大概有三千万人,都改成了现在的汉姓。我问有什么特点,她说听发音就可以听出来,是啊,他们的语言中没有人声,而汉族语言中有人声。因此,西北人讲话有的有人声,有的没有人声。所谓西北就是指山西和陕北这个区域,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我又问她,他们大概住在哪儿,她说就在大同的四周,相当多。西到偏关,偏关再往西就是宁夏了。
宁夏又是另一个民族,也是北方民族占领黄土高原的西边而形成的。成吉思汗回来后,宁夏族被他杀光了。后来的北宋跟宁夏族争了一百多年,只打了个平手。本来远古时西北高原是森林地带,那时候有很多树木,但由于长期的战争,树木都被烧光了,现在什么树都没有了。回族是后来进去的。成吉思汗从西方回来的时候,到了兰州南边的临洮,带了五种兵马,中间以蒙古族为主,从中亚带回来的。西夏族被成吉思汗打败并杀光了。后来的西夏一带的人是成吉思汗走了以后填进去的。成吉思汗打西夏的时候正是辽金朝的时候,元朝还没有起来。金是契丹人建立的,金在赤峰。中原对付辽的是杨家将,对付金兵入侵的是岳飞,而对付元就没有人了。可那时候元还没有回来。成吉思汗死在临洮,后来葬到蒙古去的。我也曾经参观过临洮的成吉思汗的停灵处。
北魏壁画
偏关一带一直到大同有二百多公里,有不少城市。我去过其中的两个城市,那里语言很特别,没有人声。居住的大部分都是鲜卑族的后裔。
第二个问题就是现在还有哪些地方居住有鲜卑族人?现在表明,在拓跋鲜卑南征时,还有一部分没有出来的鲜卑族留在了东北地区。黑龙江南北都有,外兴安岭西边也有,乌苏里江两岸,包括海参崴一带,都住着鲜卑族人,其中大部分被《尼布楚条约》划给了俄国。在佳木斯有个镜泊湖,那儿曾经有个渤海国,也是鲜卑族人的居住地区。再后来,有部分鲜卑族人到了沈阳的西北边,这里有十几个村庄都住着鲜卑族人。这一带的鲜卑族人在后来的历史上发生过两桩事情。
一个事情就是渤海国曾经派使者送国书到唐朝的国都西安,国书是用鲜卑族文字写的,上面要求说必须用鲜卑族文字来答复,回答不出来就出兵,语气很强硬,以此来将唐朝的军,这是安禄山以前的事情。唐朝就找到李白来写回信,因为李白是鲜卑族人,他完全能写。郭沫若先生曾考证李白是从碎叶(现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唐朝时属西宋都护府)这个城市出来的,它位于原中苏友谊峰南边,这里也是鲜卑族的居住地。那边的人要到中原,必须沿着北疆的额尔非斯河和额尔非斯湖一直往东到巴尔津,到那儿渡河。中国另外还有三个有名的津,天津、河津(汾河口)及孟津(在龙门的下边),那时渡河口都叫津。
另一件事情说来话长了。现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没有鲜卑族,但有一个民族的名称发音和鲜卑族很相近,叫锡伯族。伊宁到伊犁之间有一个县叫锡伯族自治县,大约有8万人,他们自称为锡伯(Sibe)。我曾经到过那里,问他们是怎么到那儿去的,他们回答说是清朝康熙帝征服准噶尔盆地时,带着他们鲜卑族的祖先到了那里,然后把他们留了下来的。因此,他们不是拓跋鲜卑人,而是留在东北的另一支鲜卑族的后人。在16世纪时,东北的锡伯族被蒙古编人“八旗”。
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保卫疆土,抵御沙俄的侵略,从东北的锡伯人中抽调四千多军人与家属,远赴新疆伊犁地区戍边。战事结束后,这些鲜卑族人的后裔留在了伊宁。他们沿伊犁河屯垦,修渠建寨,繁衍生息。现在的锡伯人,他们能骑善射,很多射箭冠军是从这儿走出来的。他们也的确会种稻米,吃稻米。他们有的人手中,还保留着原先从东北带来的旗帜。当年,清朝皇帝为了把他们留下来,给了他们不少银两用以兴修水利,使得伊犁河水可以方便地引到他们那里。现在那条察布查尔大渠还在用,解放后也曾要求政府帮助修理,水利工程很大,石头都是大个儿的。锡伯族人还具有语言才能,能说多种语言,如锡伯语、哈萨克语、汉语及俄语等,他们现在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使用满文的民族了。他们会做生意,边境贸易发达。这样看来,当年翻译民族名称时,由于翻译者本身的历史知识不丰富,没有想到锡伯族其实就是鲜卑族。
后来,我到了沈阳,在东北大学恢复的时候,见到了沈阳市的市长。他说他姓慕,我说从姓氏上看来他不是汉族,当时没有说他是鲜卑族,只是问他是不是由“慕容”氏改成姓慕的。后来,他告诉我说他现在的履历表中填的是汉族,我说这不可能,我估计是鲜卑族,因为鲜卑族里有慕容这个姓的。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舅舅慕容垂就姓慕容,他是后燕的第一任君主,也是最早融人中华民族的一支鲜卑族人(慕容鲜卑)。后来,这位市长辩不过我了,终于说:“不瞒你说,我确是鲜卑族人,而且祖上是属于镶黄旗。满族是很讲究姓氏的,并用‘八旗’作为军队的编制,但正四旗是正宗的满族。我们不是满族而是鲜卑族,不过很早就跟满族人合作的。”他还介绍说沈阳故宫有个很高的台子,当年皇太极就待在那个台子上。台案前附近每隔10米处有一个方块,一共有八个,左右两边各四个。这就是大臣们伺候皇上的地方,但不许上台。还有一些方块离开前面的方块约30米,这就是鲜卑族人首领待的地方,因为他们很早就臣服于满族,他们到皇宫的时候,必须先把刀剑放下,空手才能走近前面的方块,由皇帝同意后才可以上台,规矩很大。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我还知道,当时,在沈阳故宫的正北和西北有七个村庄,都住着鲜卑族人。在沈河的北边,相当于服兵役。现在,除了故宫北边和西北边住有鲜卑族人后裔,沈阳的铁西区里也还有鲜卑族人。这位市长对我说,下次到沈阳,就带我去看看。的确,鲜卑族在东北的人数曾经是很多的,尤其是吉林的东边、长白山的北边延吉等地都是鲜卑族人的居住区域,后来,慢慢地向四周扩散。俄国的著名港口海参崴本来也是鲜卑族的居住区域,黑龙江的两岸,一直到蒙古北边的贝加尔湖的东边以及湖的四周,都是鲜卑族人,并且,鲜卑族一直扩展到蒙古北边的叶羌、西伯利亚,鲜卑族人的居住区域都在那儿。现在,蒙古把靠近乌拉尔的一个村子称为新西伯利亚,把他们科学院的很多院士都弄过去了。这个区域原来也是鲜卑族人的居住区。
因此,鲜卑族的居住区域分布得很广,除去后燕时融人汉族的慕容鲜卑、北魏时留在大同和洛阳周围的拓跋鲜卑族人、拓跋鲜卑远征时留在东北的鲜卑族人(现称锡伯族)、18世纪中叶西征到伊犁的鲜卑族人(现称锡伯族)之外,还有两个地方有锡伯族人,一个就是4世纪时随拓跋鲜卑远征的鲜卑族吐浑部落,经过一千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在凉州、祁连山一带和浩门河流域及河湟地区居住的土族,这些人也是鲜卑族的后裔。另一个就是分布在俄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鲜卑族人。
对于后一个结论,我有这样的解释。俄国的西伯利亚对俄国人来讲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是地名,那么对俄国人来讲这个区域应该是东,应该称“东”伯利亚,对我们来讲是西或西北,但我们是用了他们地名的译音,把地名翻译为“西伯利亚”。俄国人管满洲里叫Manchuria,意思是满洲人居住的地方,而管西伯利亚叫Siberia,显然西伯利亚就是鲜卑族人居住的地方。因为锡伯族的英文名称叫Sibe,所以,锡伯族其实就是鲜卑族。这样一来,很多地方都能够讲得通了。
可见,鲜卑族现在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种族,只不过大部分居住在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区,俄国人称之为鲜卑族居住地,我们也应该将西伯利亚改译为鲜卑族居住区。我相信还应该将锡伯族名称改回来叫鲜卑族,这样有利于搞清楚中国历史上的渊源关系,因为很早就是这样的。既然由于翻译工作的欠缺,使得锡伯族名称被误译了,西伯利亚名称也被误译了,那么就应该还之以历史本来面目。当然,我讲这个故事的本来原因,就是有很多研究并不是必须要翻古书的,而是可以从现实中就能查到的。中国的历史可以从现在的角度来进行很多研究。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近日在陕西省陈仓区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吴山祭祀遗址。从遗址规模和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推断,这座遗址可能为历史文献上记载祭祀炎帝的“吴阳下畤”。陈仓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查看吴山祭祀遗址内出详情>>
山西省考古工作者近日对外公布: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发现了东魏冠军将军、豫州长史孟鸿墓,对研究晋阳地区东魏和北齐的政治文化、社会习俗有重要意义。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副主任赵杰介绍说,201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山西大详情>>
一、前言伍市至益阳高速公路,是湖南省“七纵七横”中的第三横——平江(湘赣界)至安化高速公路的东段,从湘北横贯东西,对于均衡国土开发、完善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伍市至益阳高速公路工程涉及两个地级市的四个县,分别为岳详情>>
记者从山西省垣曲县自然博物馆获悉,当地村民日前在修路时,在黄土堆里发现一些石制工具,经文物专家鉴定,均为新石器时代劳动工具。垣曲县皋落乡岭回村村民张宏博说,我们在网上查找,经过对比发现这些像极了远古人用的一些石器,像是那时候的人生活和劳动所用的工具,就赶紧送到详情>>
宋六陵,为南宋时期历代帝陵所在,其中包含了北宋徽宗、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七帝陵及昭慈孟太后等七座后陵。自元初毁陵后,墓室及陵园建筑均遭严重破坏,诸陵寝位次、规制遂混乱不明。为了更好地推动宋六陵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在浙详情>>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理,一辆东周时期的高等级马车近日在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过程中逐渐显露“真容”。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行唐故郡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春长研究员(右)与考古领队齐瑞普副研究员(左)在位于河北行唐的考古实详情>>
高阳原,地处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西南郊,今属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郭杜街道一带,距唐长安城遗址约8公里。这里地势高亢轩敞,南枕秦岭、北望长安,是隋唐时期长安城内居民理想的身后之所。21世纪以来,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配合高校园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国家重详情>>
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间又过去了两年。放眼望去,满山的麦子早已收割完,只留下整齐的麦茬。空气是冷飕飕,天空也是阴沉沉的。几天前的一场暴雨,让道路泥泞难行。这里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截沟镇石城子遗址所在地,因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发掘,再次引起我们的关注。新详情>>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棣庙号不是明太宗吗 最后为什么会是明成祖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在明代开国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中详情>>
山西省考古工作者近日对外公布: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发现了东魏冠军将军、豫州长史孟鸿墓,对研究晋阳地区东魏和北齐的政治文化、社会习俗有重要意义。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副主任赵杰介绍说,201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山西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