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专业期刊-《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Palaeo-3)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员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对泥河湾盆地麻地沟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百万年前古人类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适应行为。
泥河湾盆地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边缘、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带,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且最集中证据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被誉为“东方的奥杜威峡谷”。然而,不同时期古人类生存年代序列、技术与行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学术问题尚有待进一步揭示。
图1 麻地沟遗址地理位置及不同探方分布特点(图片来自裴树文)
图2 麻地沟遗址不同探方地层序列与经典古地磁极性事件的对应关系(图片来自邓成龙、裴树文)
图3 麻地沟遗址出土部分石制品 (图片来自裴树文)
图4 麻地沟及泥河湾盆地相关遗址古人类生存序列与环境关系(图片来自邓成龙)
近年来,裴树文研究团队在该区域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其中麻地沟遗址群埋藏于泥河湾古湖滨相砂、粉砂和黏土层内,2011-2014年的系统发掘共揭露5个探方,面积超过200平方米,获取3000余件古人类活动留下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是揭示和完善泥河湾盆地早期人类活动年代序列和古人类适应行为的难得材料。
据负责古地磁年代测定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邓成龙研究员介绍,麻地沟遗址群所在的泥河湾层厚度超过40米,我们在泥河湾盆地麻地沟遗址群内系统采集多个探方的古地磁测年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反复测试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麻地沟所在的泥河湾层剖面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时晚期至Brunhes正极性时早期的沉积,古人类活动的层位处在Jaramillo正极性亚时之前,距今约120万年。
对于麻地沟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组合,作者采用西方技术类型学体系,对原料利用、石制品类型及个体大小、剥片模式以及修理策略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古人类对以砾石为原型的硅质白云岩原料多采取砸击法的剥片策略,而针对以岩块为原型的燧石则以锤击法为打片方法,显示出多样化的适应策略。石器组合的多项指标显示,麻地沟早期人类石器技术属于相对简单的mode1技术传统(石核-石片工业体系),但在优质原料获取和精致加工、针对不同原料采取多样化的石器技术方面显示出早期人类复杂化的适应策略。麻地沟遗址出土的动物群和相关环境指标分析表明,早期人类生活在以稀树草原至荒漠草原为主的相对开放的泥河湾古湖滨环境。
早期人类在麻地沟遗址群活动的年代发生在1.2~0.7Ma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Mid-Pleistocene Climate Transition, MPT)的初始阶段。在地球气候系统内、外部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该时期的气候特点由地球轨道参数变动引起太阳辐射变化,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由4.1万年周期为主转变为10万年周期为主,冰盖消长、海温变化放大了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变率,古人类如何应对这种多变的气候环境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作者对盆地内目前发现和报道的多处百万年前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进行了梳理,重点对不同遗址环境信息和石器技术演化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早期人类在上百万年的时间内大都采用相对简单的模式1技术,但是在距今1.2至0.7Ma时期,遗址数量明显增多,多个遗址的环境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与气候转型期的气候特点相吻合;早期人类在原料选择、剥片策略、精致加工等多方面显示了多样化的策略,是古人类针对当地资源和气候波动背景下而采取的积极应对方略。
本项研究表明,泥河湾盆地不仅是揭示东亚早更新世人类演化与技术行为的理想区域,同时为进一步探讨早期人类对麻地沟及相关遗址的不同地貌景观的适应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理,一辆东周时期的高等级马车近日在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过程中逐渐显露“真容”。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行唐故郡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春长研究员(右)与考古领队齐瑞普副研究员(左)在位于河北行唐的考古实详情>>
高阳原,地处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西南郊,今属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郭杜街道一带,距唐长安城遗址约8公里。这里地势高亢轩敞,南枕秦岭、北望长安,是隋唐时期长安城内居民理想的身后之所。21世纪以来,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配合高校园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国家重详情>>
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间又过去了两年。放眼望去,满山的麦子早已收割完,只留下整齐的麦茬。空气是冷飕飕,天空也是阴沉沉的。几天前的一场暴雨,让道路泥泞难行。这里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截沟镇石城子遗址所在地,因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发掘,再次引起我们的关注。新详情>>
日前,在经过最后数个周期的纯水浸泡后,宁波“小白礁I号”船体构件浸泡液的电导率趋于稳定,这标志着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的“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保护工作完成了第一阶段——脱硫脱盐详情>>
为配合山西大学东山校区的建设,201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校区内发现的墓葬进行了发掘。山西大学东山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老峰村、南坪头村、岗头村、黑驼四村相接处。该地为北详情>>
日前在延安举行的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2018年度推进会暨芦山峁遗址考古现场会爆出,延安芦山峁遗址发现多座大型人工台基及其上构建的多座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此外,发掘出大型四合院式建筑群落和两座附属小型院落,详情>>
近日,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成立联合专家组,完成清朝亚东关遗址实地考察工作。实地考察中,专家组发现,清朝亚东关遗址由6座建筑废址与穿越遗址的驿道组成。整个建筑废址残存大量倒塌堆积,大量残留的瓷器、铁器、铜器等物件被发掘。依据布局、规模、室内结构等分析,专家初步推测建详情>>
11月20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文章,表明距今17万至详情>>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棣庙号不是明太宗吗 最后为什么会是明成祖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在明代开国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中详情>>
高阳原,地处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西南郊,今属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郭杜街道一带,距唐长安城遗址约8公里。这里地势高亢轩敞,南枕秦岭、北望长安,是隋唐时期长安城内居民理想的身后之所。21世纪以来,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配合高校园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国家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