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来源: 2023-05-10 10:13: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一、前言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位于保靖县城东北6公里的迁陵镇四方城村,项目用地整体位于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方城遗址保护范围内,其中原学校用地位于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增用地位于一般保护区内。(图一)图一 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

  一、前言

  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位于保靖县城东北6公里的迁陵镇四方城村,项目用地整体位于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方城遗址保护范围内,其中原学校用地位于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增用地位于一般保护区内。(图一)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一 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涉及的王堡墓群位置示意图  

  二、四方城遗址

  四方城遗址位于保靖县迁陵镇,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遗址保护的历史沿革

  (1)1979年,四方城遗址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州革发[1979]029号文件)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汉代迁陵古城遗址”。

  (2)2006年5月31日,四方城遗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06]17号文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13年3月5日,四方城遗址被国务院(国发[2013]13号文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0370-1-370,并进一步明确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2、遗址保护范围

  四方城遗址本体包括城址区、战国粮窖遗址、汉代青铜冶炼作坊遗址与17个墓群,总面积367.6公顷。(图二)

  (1)城址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南北两个台地和连接两台地的缓坡带组成,城址外侧有城壕,总面积12.09公顷。北台地近方形,四周有城墙围合,为城内范围,台地东西残长238米,南北残长265米,海拔约224米;南台地呈长方形,东西残长268米,南北残宽145米,海拔212米-202米。城址区南面台地海拔205 米以下为凤滩电站库区淹没范围。

  (2)战国粮窖遗址和汉代青铜冶炼作坊遗址:分布在城址区东北侧。

  (3)墓群:分布在城址区的南部、北部和西部,列入四方城遗址内的墓群有十七个,包括庙堡墓群、岩壳堡墓群、歇铁墓群、麻栗堡墓群、猫儿屋场墓群、王堡墓群、沙坪墓群、上大枯墓群、乳香岩墓群、泡儿枯墓群、辛吉枯墓群、非山枯墓群、桐其墓群、汰乃枯墓群、彭家园墓群、女巴枯墓群、洞庭墓群。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二 四方城遗址文物分布情况

  三、文物调查勘探

  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项目用地55328.57平方米,其中原龙溪小学用地15420平方米,新增用地39908.57平方米。为配合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2018年7—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湘西自治州考古所及保靖县文物局等单位业务人员,对工程拟征地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2019年2-3月考古发掘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工程征地范围内进行了重点勘探,为考古发掘做了充分的准备。(图三)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三 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项目用地图

  四、考古发掘

  为配合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年3-5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湘西自治州考古所、保靖县文化旅游广电局、花垣县苗族博物馆等单位业务人员,在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范围内对涉及的王堡墓群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约1500平方米,共发掘战国至西汉土坑墓葬49座。(图四)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四 保靖四方城王堡墓群墓葬分布图

  (一)工作方法

  1、准备大比例的图纸,要将四方城遗址及周边墓群区域全部包括在内,再依据四方城遗址内设立的永久性基点,对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发掘区域使用RTK探方,并对所发掘墓葬进行文字、图纸、照相和数字化记录,以便于四方城遗址发掘资料记录的完整性和后期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

  2、对考古发掘的墓葬器物进行修复、绘图和整理,了解墓葬的时代及器物特征,梳理出四方城墓葬的独特文化属性,从而复原出战国晚、秦代至西汉早中期这一阶段四方城地区由楚文化向汉文化转变的历史进程,以及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交汇现象。

  3、将本次发掘资料与四方城遗址及墓群以往调查、发掘资料进行融汇,逐渐恢复四方城周边墓葬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深度研究打下基础。

  (二)考古发掘情况

  本次发掘区域主要位于龙溪学西面矮山的山坡处,自山脚到山顶可分为三个坡状台地。

  1、第一个台地

  地势最低,位于近山脚处,墓葬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条状分布,约有墓葬17座,时代主体为西汉早中期,少数为战国。墓葬方向有两类。

  A类为西北-东南向,墓葬基本与山体垂直,从高向低逐级分布,墓葬多为带塾土二层台的宽坑墓,如M1。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来看为典型的汉文化墓葬,墓主应具有一定的身份等级,多随葬有滑石璧及两套鼎盒壶(方壶)组合的陶礼器。(图五)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五 A类带二层台的宽坑竖穴墓(M1)

  B类为东北-西南向,多为中小型墓葬,沿山体平台分布,略有高差。墓主身份等级不一,有的随葬滑石璧及两套鼎盒壶(方壶)组合陶礼器,如M8(图六);有的仅随葬陶罐等日用陶器,如M11。(图七)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六 B类窄坑竖穴墓(M8)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七 B类窄坑竖穴墓(M11)

  2、第二个台地

  位于山腰处,自上而下总体呈斜坡状,但又有小的平台,在该处共发掘墓葬16座,时代为战国晚期延续至秦代。这批墓葬中有两组家族墓葬,其它为零散墓葬。

  A类家族墓以M28-M36为一组,共9座;B类家族墓以M17、M18、M23为一组,共3座。

  A类家族墓有M28-M36,位于山腰低处,东北-西南向分布。该类墓葬均打破同一平面,为黄色花土,系人工填筑形成。北面低处填土较厚,南面高处填土较薄,其后墓葬开挖于平面。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时代及关系看,M34-M36为一个单位、M30、M31、M33为一个单位、M28、M29、M32为一个单位,约经历了三个形成过程。(图八)

  M34-M36为窄坑小墓,长约2、宽约1米,墓内无随葬品。

  M30、M31、M33中M31、M33墓穴较宽大,长约3.1、宽约2米,疑为夫妻关系;M30墓穴窄小,长2.5、宽0.7米。这三座墓葬出土物均较少,其中M30、M33所出陶罐相同。

  M28、M29、M32中M29、M32为宽坑,长约3.6、宽约2.4米,疑为夫妻关系;M28窄小,长2.7、宽0.95米。M29、M32随葬较丰富,所出大体为两套鼎盒壶陶礼器组合,M28无器物。

  从出土器物看,该家族墓的形成时间可能自战国晚期一直延续到秦代。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八 A类家族墓M28-M36航拍图

  B类家族墓有M17、M18、M23,位于山腰高处,东北-西南向分布,均为宽坑竖穴,其中M18与M23疑为夫妻异穴合葬。M18长3.3、宽2.1米,墓主男性,随葬有陶鼎2、壶2、勺1、铜卮1;M23长3.1、宽2.1米,随葬陶鼎2、敦2、壶2、豆2、盘2、勺1、滑石环1,其陶敦为钵形器身对扣,上有三个矮小S形纽,时代约为战国晚期后段。M17位于M23右侧,长3.3、宽2.5米,出有陶鼎1、盒2、壶2、豆2、罐2、勺1、铜器3件、玉玦1。从器物形态看,M17时代较M18、M23晚,约为战国末年至秦代。(图九)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九 B类家族墓M17、M18、M23航拍图

  两组家族墓之外的区域,分布有零散的墓葬,共4座,时代约为战国晚期。现以M16、M22为例介绍。

  M16为典型的楚式墓葬,近南北向,为竖穴土坑,长2.8、宽1.8米,墓底四周设有夯土二层台,距墓底0.7米高处设头龛,内置矮领陶罐1件,形制同四方城M52出F形罐【见《保靖四方城战国、汉代墓葬发掘报告》,《湖南考古2002》】,时代为战国末年。(图十)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十 带头龛、二层台的楚墓(M16)

  M22则较为少见,东北-西南向,为窄坑竖穴,长2.45、宽1米。墓底弧形,两边高,中间低,似船形,墓主头部位置在生土中掏挖,形似船蓬,墓内出砾石2块。M22内葬具已不存,不能确认为船棺葬,但形制看接近巴文化船棺葬。(图十一)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十一 疑似船形墓(M22)

  3、第三个台地

  地势较高,略倾斜,临近山顶,共发掘墓葬16座,时代主体为战国晚期至战国末年。这批墓葬以中型墓为主,方向有东北-西南向、东西向、南北向。墓地以零散墓葬为主,少数为有关系的墓葬。现以M19和M42-M43为例介绍。

  M19为深坑竖穴,墓壁规整,长3.4、宽2.3、深3.2米。墓内出陶鼎2、敦2、壶2、勺3、罐1、盘1、铜卮1、铜器4,其陶壶为喇叭口、细颈、橄榄球形腹、高圈足外撇,与四方城M76出AⅠ壶相同【见《保靖四方城战国、汉代墓葬发掘报告》,《湖南考古2002》】,时间约为战国晚期后段。(图十二)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十二 M19出土器物

  M42-M43为异穴合葬墓,呈南北纵向排列,M42在南、M43居北。M42长2.7、宽1.3、深2.5米,方向336度,墓壁北面留有较窄的夯土台,宽度20厘米,其上放置矮领罐1件,墓底南边放长颈罐1件。M43长2.5、宽1.3、深1.9米,方向332度,墓内无随葬品。M43南壁与M42北壁平行,墓葬间距约15厘米,而两墓东壁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这种纵向排列的合葬墓较为少见。(图十三)

湖南保靖县龙溪小学改扩建工程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图十三 M42、M43平面关系

  五、发掘收获

  1、墓葬的时代特征

  本次发掘的王堡墓葬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方城遗址及相关的17个墓群中一小部分,已显露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四方城遗址始建于战国,汉代为迁陵县城,城址自汉代沿用至两晋、隋唐和宋代,是中央朝廷统治川东、湘西的政治中心。

  本次发掘的王堡墓群正是截取了四方城历史的一个精彩片段,从战国晚期至秦、再到西汉早中期,这一时期正是四方城悠久历史的精华浓缩,体现了四方城城址经历了战国晚期的楚秦战争、秦人入境、再到西汉政权建立这段历史。通过考古发掘,可以看到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在四方城先民生活上的投影,也是秦人最早进入湖南的历史见证。

  可以从王堡墓群的墓葬形制变化、随葬器物时代特征的变化,观察到秦人伐楚这段历史对四方城的影响。

  战国晚期墓葬有两类。一类是墓内随葬2套鼎敦壶的陶礼器组合,墓葬形制多为宽坑竖穴、无墓道。这类墓葬墓主具有一定的身份等级,约为士一级,以M19为代表。另一类是随葬罐、豆、盂(盘)等日用陶器的墓葬,部分墓内或空无一物。墓葬形制有宽坑、窄坑、狭长坑(部分带龛)三种。这类墓葬墓主身份等级较低,多为平民,部分或为奴仆,以M16、M42为代表。

  战国末年至秦代墓葬则比较复杂,也可分两类。一类是墓内的陶礼器正在由鼎敦壶向鼎盒壶转变,战国的豆、盘、匕等类器物仍然沿用,另开始出现滑石璧。器物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对扣的带S形纽的敦变为对扣的盒,部分墓内甚至可看到敦与盒共存。稍晚时期墓内陶敦消失,变为陶盒与其它器类共存。此类墓葬多为宽坑。另一类是随葬罐、豆、盘等日用陶器的墓,多数墓内仅有陶罐,部分墓内空无一物。墓葬形制有窄坑、狭长坑两种。

  西汉墓葬则较为简单,多为鼎盒壶(方壶)、滑石璧组合。墓葬形制略有变化。一类为宽坑竖穴墓,墓底有夯土二层台和枕木沟,方向多朝西北。另一类为窄坑竖穴墓,墓底有枕木沟,方向多朝东北。两类墓葬方向迥异,或代表了不同的种族或人群。

  2、墓葬的地域特色

  王堡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主体符合楚文化、汉文化特征,但也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如本次发掘的M12、M17、M20等都存在一面或三面墓壁近底处向内凸出、墓底夹角成锐角向外突出的现象,其随葬品又与别的墓葬没有明显的区别。我们怀疑这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与其葬俗有关,或是地方传统。另发掘的M22,其形制近船棺葬,或与巴文化有关。M17所出陶壶壶盖上捏塑有一动物,形态似羊近狗。

  保靖四方城曾出土有濮文化特征的战国青铜宽格短剑【见《湘西保靖县发现几件青铜剑》,《湖南考古辑刊》第五辑】,或证明了四方城濮人的存在。本次王堡发掘的M12、M17、M20等存在一面或三面墓壁近底处向内凸出、墓底夹角成锐角外突的现象,经统计这类墓葬约占所发掘墓葬总数的10%,时代自战国到秦一直延续到西汉,在文化上存有一定的连续性,故怀疑此类墓葬是否为濮人墓?

  从王堡发掘墓葬看,楚文化、汉文化、濮文化、巴文化等多种文化都有在四方城交汇,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3、家族墓

  本次发掘在第二个台地出有两处家族墓地。一类以M28-M36为一组,一类以M17、M18、M23为一组。特别是M28-M36这一组,其地面明显经过处理和填平,或共处于一个封土堆下。现因墓葬封土已被晚期人类活动破坏,这一点已无法证实。另询问地方考古专家,龙山里耶和保靖清水坪墓地也曾出过类似的墓葬。现联想到2010年常德南坪发掘的大型西汉土墩墓,酉水与沅水流域本相通并临近,两者之间是否存有某种联系?

  六、器物修复与整理

  考古发掘工作进行的同时,也及时开展了出土文物的清洗、拼对和器物修复工作。从目前的修复工作看,其器类可分为陶、铜、玉石、石器、人骨等五大类,数量约150余件(套)。鉴于目前发掘的王堡墓葬数量较多,后续修复、绘图和整理工作仍将持续。

  感谢保靖县委、县政府、业主单位、龙溪小学、四方城村村民小组,以及湘西州县文物部门对工作的大力支持!

  • 四川成都考古首次发现未成年人以瓮葬形式集中掩埋墓葬

    “西区墓葬人骨鉴定的结果显示墓主基本为成年人。东区墓葬人骨鉴定的结果显示墓主多为2-5岁的幼儿。这是成都首次集中发现未成年人以瓮葬的形式集中掩埋。”12月26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民强村战国墓地现场负责人李佩向记者介绍到。成人土坑墓东区详情>>

    2023-05-10
  • 石峁遗址考古发现还原中国西北四千年前都城盛景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石峁村,从2011年开始挖掘到现在已有8个年头。这是谁的城?这是座什么样的城?这些问题从石峁遗址被发现以来,专家和学者对此的讨论就从未间断。“石峁遗址8年来的很多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座位于陕北高原上的石头城,在400详情>>

    2023-05-10
  • 罕见百年前世界各地美女老照片

    “世界上最美皇后”茜茜公主,想必中国人对她并不陌生。她是第一位美籍华人的好莱坞影星,容颜精致,在好莱坞拥有“中国娃娃”美名,她的名字叫黄柳霜。五官深邃迷人的吉卜赛女孩。被誉为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十大美女的长冈矶子,她详情>>

    2023-05-10
  • 浙江鄞州发现天童禅寺义兴始祖塔院遗址

    一件五宝瓶状的塔刹石构件显露出土后,天童禅寺和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非常重视,随后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该石构件的发现地进行考古调查,查明了天童禅寺义兴始祖塔院遗址的布局和年代。昨天,本次考古调查的领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罗鹏告诉记者,义兴始祖塔院遗址的详情>>

    2023-05-10
  • 西藏完成拉萨嘎尔琼拉康石碑考古清理工作

    为切实加强嘎尔琼拉康吐蕃石碑文物的保护利用,根据西藏自治区政府领导批示,自治区文物局高度重视,由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专家组,自2018年11月中旬起,历时20多天,对嘎尔琼拉康吐蕃时期石碑进行考古清理。目前,野外考古清理工作已顺利完成,正进行资料整理,待形详情>>

    2023-05-10
  • 中沙联合考古队开展对沙特塞林港第二次考古发掘

    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29日开始对红海之滨港口遗址——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本次考古发掘由中沙双方各选派6人组成联合考古队,将持续一个月。据悉,中国考古队一行于24日抵详情>>

    2023-05-10
  • 探秘香山何景乾隆帝评价最高?

    静宜园位于香山的东坡。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仍以香山寺最为宏丽。清康熙年间,在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1745)加以扩建,改名为“静宜园”。占地约153公顷详情>>

    2023-05-10
  • 中沙联合考古队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结束

    中国-沙特阿拉伯联合考古队对红海之滨的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的现场工作已结束。为期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发现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包括中国瓷器在内的诸多文物,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详情>>

    2023-05-10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朱棣庙号不是明太宗吗 最后为什么会是明成祖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棣庙号不是明太宗吗 最后为什么会是明成祖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在明代开国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中详情>>

石峁遗址考古发现还原中国西北四千年前都城盛景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石峁村,从2011年开始挖掘到现在已有8个年头。这是谁的城?这是座什么样的城?这些问题从石峁遗址被发现以来,专家和学者对此的讨论就从未间断。“石峁遗址8年来的很多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座位于陕北高原上的石头城,在400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