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戌

向戌

()
中文名:
向戌
别名:
国籍:
未知
人物简介:

向戌,春秋时宋国大夫。“弭兵”(休兵)运动是由宋国发起,前后共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前579年,第二次在公元前546年。第二次弭兵运动是由宋大夫向戌倡议发起的,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决定以晋、楚两大国为盟主,除齐、秦外,其他各国从属于晋、楚,要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

春秋战国名人推荐
本名
向戌
别称
字号
子姓,向氏,名戌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主要成就
第二次“弭兵”(休兵)运动
身份
春秋时宋国大夫

简介

向戌(生卒年不详):子姓,向氏,名戌。春秋时宋国大夫。任左师,食邑在合,一称合左师。从春秋前期齐桓公创霸业起,直到春秋中叶之末,晋、楚再盟于宋止,诸大国为了争霸砍杀了百余年,弄得中小国家不仅要贡纳财物,而且受到战争之害也颇深重。地处晋、吴、齐、楚交通要道之间的宋、郑两国,首鼠两端,吃尽了大国苦头。这两个国家对待晋、楚的政策如同郑大夫子良所说:“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左传》宣公十一年)晋、楚两国皆咽内争外患而筋疲力尽,诸侯间也实在受不了“牺牲玉帛,待于二境”(《左传》襄公八年)的苦痛,于是再由宋国发起弭兵运动。

弭兵运动

商量对策

宋国的执政者向戌与晋、楚两国的当权者赵武(即赵孟,又称赵文子)和子木(即屈建)是好友,他想利用这种关系,在诸侯间发起弭兵运动。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向戌先到晋国去找中军元帅赵武,赵武和众大夫商量对策,韩宣子曰:“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小国之大葘也。将或弭之,虽曰不可(不能成功),必将许之。弗许,楚将许之,以召诸侯,则我失为盟主矣”,因而晋国赞同了向戌的倡议。向戌又去楚国,“楚亦许之”,(均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接着齐、秦和其他一些中小国家也都表示同意。

巩固霸主地位

是年五月至七月,晋、楚、齐、宋、卫、郑、鲁、陈、邾、滕、许、蔡等候国的卿大夫和小国君主在宋都商丘盟会,秦国虽然同意弭兵,但没有出席会议。在会上,楚国首先提出“晋、楚之从,交相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要求。这个“晋、楚之从”是指附属于晋、楚的各国,“交相见”,意谓原属晋的朝楚,属楚的朝晋。这就是说,原先分别从属晋、楚的中小国家,朝见对方。恢复和平的朝见时,两大国的属国没有全部朝见对方,晋国拒绝让齐国朝见楚国,盟国吴国也没有朝见。于是,晋赵武说:“晋、楚、齐、秦匹也。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请于齐?”(《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最后商定,齐、秦两国除外,其他各国都须“交相见”,当时如果不是晋、楚两国势均力敌,这种现象是不会出现的。 前545年朝见晋国的有齐、陈、蔡、北燕、杞、胡、沈、白狄,其中只有蔡、胡、沈是楚国属国,这年去楚国的有鲁、宋、陈、郑、许。只有鲁、宋、陈、郑是晋国的属国,朝见不是每年向两个霸主交贡品,只是恢复和平的形式,主要是确立晋国和楚国结盟。楚国依然带着他的属国胡、沈攻打吴国,而有的国家则没有加入弭兵朝见,比如卫、许、吴、曹、薛、滕、邾、莒等,多数是晋国的属国。这次弭兵使晋国获得了成功,解除了战争危机,巩固了霸主地位。

弭兵会议后,晋、楚两国之间在四十年内没有发生冲突,战争的中心便由中原移到了东南地区的吴、楚,吴、越之间。这时的中原诸侯国虽然免受了大国的征伐,对中原国家有利。

详述

华元斡旋的第一次"弭兵"结盟,因条件还未十分成熟,很快破裂。

但促使晋、楚两国息兵的因素,却在继续发展:晋国内部斗争加剧;吴国势力强大,对楚构成强大威胁;各中小国厌战情绪增长等。所以,在华元"弭兵"后的第三十三年,还是由宋国人向戌出面活动"弭兵",并获得成功。

华元"弭兵"后,晋国虽在鄢陵打败楚国,但厉公眼看晋国大贵族势力抬头,有压倒国君的可能,于是打击贵族势力。他诛杀了势力最大的郤氏,对栾氏亦不放心,结果他被栾氏和中行氏联合杀掉。栾氏杀掉厉公后,势力强大,成为众矢之的。范氏利用栾氏家族内的矛盾,赶走了栾氏家族长栾盈,诛杀栾氏的同党箕遗、黄渊、羊舌虎,囚禁伯华、叔向、籍偃三大夫。栾盈逃到楚国,后又到齐国,在齐国的支持下,偷偷潜回他的封地曲沃。在国内有魏氏支持他,栾盈率领曲沃的丁壮,打到国都。栾盈后来失败被杀,全族被诛灭①。但晋国内部斗争却更加剧。晋国加紧扶持和支援吴国,以牵制楚国。晋厉公五年,晋范文子与中原诸侯国在钟离同吴人相会。吴国正式开始了同中原诸侯国的交往。

晋悼公三年(公元前570 年),晋召集诸侯在鸡泽(今河北邯郸市北)

相会"欲修吴好",晋悼公派荀会专程到淮上去迎接吴王寿梦。此时吴正与楚开战,故未到场。晋悼公五年,晋又召集诸侯在戚地(今河南濮阳北)相会,吴国正式参加了这次盟会,与中原诸侯结盟。晋悼公十年,吴王寿梦到柤(今江苏邳县西北加口)与晋悼公率领的中原诸侯相会。

吴国势力逐渐强大,能与楚抗衡。楚共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70 年),楚国令尹子重挑选精兵伐吴,让邓廖率领"组甲三百,被练三千",被吴军拦击,邓廖被俘,逃回的组甲士只有80 人,被练士兵只有300 人。

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 年),楚令尹子囊伐吴,被吴军打败,楚公子宜縠被俘。子囊伐吴回国后自杀①,临死前对即将继他令尹位的子庚说:"必城郢!"②要把国都城墙修好,以防备吴人。

楚国内部也不安定。楚共王有5 个儿子,他自己不立继位的太子,而谁继承王位,却由"神"来决定。他与巴姬商议,把一只璧埋在宗庙殿堂内,让5 个儿子入庙拜祖,谁压到璧就是继承人。结果康王、灵王、平王都各压一部分。子干、子皙不沾边。所以,楚共王死后,康王继位,他的几个弟弟都觊觎着王权③。楚国王子势强逼主,令尹难当。楚康王八年,令尹子庚死,康王让子冯接替。子冯去同申叔豫商量,申叔豫说"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子冯就装病不到任,楚王只得另任他人④。

①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二十三年。

① 《吕氏春秋·高义》。

② 《左传》襄公十四年。

③ 《左传》昭公十三年。

④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在这种内外都有困难的情势下,晋、楚休兵的条件成熟了。晋平公十年(公元前548 年),晋国赵武执政为中军元帅。他下令减轻诸侯对晋国的贡赋(霸主国要收取与国缴纳的贡赋。西周时这种贡赋是给周王的,春秋时霸主代替周王的地位,霸主国控制的中小国就把这种贡赋缴纳给霸主)。鲁国叔孙穆叔去见赵武时,赵武对他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武也知楚令尹,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⑤赵武的话很快传到各国,宋国的向戌与蔡国的声子就出来活动。向戌和声子先后到楚国与晋国斡旋。

向戌是宋国的左师,地位高,他与华元一样,与晋、楚两国的执政大臣都相好,所以他最终促成此事。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 年)

夏,晋国的中军元帅赵武、楚国令尹屈建和鲁、蔡、卫、陈、郑、许、曹等国的执政大臣,在宋国的西门外结盟休战。这次盟约中,除休战内容外,楚国提出"晋、楚之从交相见"一款,排除齐、秦外,此条得到通过①。这一条款的含义是晋国和楚国的从属国,要定期朝见对方的盟主。朝见对方,意味着要向对方盟主缴纳贡物。这样诸侯国的负担就比此前增加一倍。

政治背景及结果

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激烈,江、河流域所有的大小诸侯国几乎都卷入战争,兵连祸结,没有宁日。中原各国所受战争的灾害更为严重。因此,小国普遍厌战。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疲于攻战,也各想暂时休战。“弭兵”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弭兵”运动是由宋国发起,前后共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前579年,第二次在公元前546年。第二次弭兵运动是由宋大夫向戌倡议发起的,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决定以晋、楚两大国为盟主,除齐、秦外,其他各国从属于晋、楚,要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

向戌“弭兵”之会以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这种形势对恢复、发展各国的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