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qú瑗yuàn,字伯玉,谥成子。春秋时期卫国(现河南卫辉)大夫。封”先贤“,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吴季子扎)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始于郑子产“铸刑书”
齐桓公宴群臣管仲耍脾气:迟到把酒当众倒掉
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崔杼弑君
郭隗:尊贤从我开始
盘点中国历史上兔死狗烹的五大人物
韩非子寓言,韩非子寓言十则
八卦史记之四十:奇葩的船震事件
道德经的奥秘,老子写《道德经》的目的是什么?
战神白起杀了多少人
孔子的故事,关于孔子的故事
《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孔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卞和献玉
为什么颜回最受孔子喜欢?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姜子牙后人为何会被周天子扔进大锅烹杀?
范蠡、西施并未归隐,而是被活活淹死,考古发现颠覆史书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 – 唐雎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外族入侵
八卦史记之七:陈宝是个神马东西
蘧qú瑗yuàn,字伯玉,谥成子。春秋卫国人。
蘧伯玉在世住居何地,死后葬于何处,其记有四:一曰卫辉,一曰长垣,一曰获嘉,一曰濮阳。
清《河南通志》和民国《河南新志》俱载:在卫辉府城西北卅里君子村,蘧伯玉居此故名,村北有蘧伯玉墓,又有蘧大夫庙。《卫辉市志》古墓葬载:蘧伯玉墓位于城西十六公里,君子村北一公里许,墓前有清康熙廿五年(公元1686年)知府杨茂祖之立石。
新编《长垣县志》云:蘧伯玉墓位于城南六公里邱寨村南,墓前有祠,内多碑刻,祠后是墓碑文:“先贤内黄侯蘧公之墓”。1957年尚存三通碑刻和 负故里在城东伯玉村。现存孟岗乡伯玉村。
民国《获嘉县志》载:蘧瑗在县东北五里许,举柏村,墓在村北半里许,周围约三十余步。巨柏村原名:蘧伯玉村和君子村,村民众感其在世之德,不忍直呼其名,即以墓前有大柏树而命名大柏树村,“大”即“巨”也,遂又更名巨柏村。民国22年县长邹古愚予撰文立石。今墓已湮没,残碑尚在。
《濮阳县志》载:蘧瑗故里具体在今濮阳县渠村乡渠村,渠村原为蘧村,1958年为推广简化字改为现名,因在渠村以纪念蘧瑗而起的古庙会,历经两千年而盛行不衰。
究竟何处系葬地,实不敢贸然肯定与否定,四处皆没有蘧氏后裔,待后世有贤者进一步考查。
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1位。
约生于公元前585年左右,卒于公元前484年以后,是位年逾百岁的寿星。他自幼聪明过人,饱读经书,能言善变,外宽内直,生性忠恕,虔诚坦荡。
蘧伯玉生于仕宦之家,其父无咎,谥庄子,也是卫国名大夫。当时,蘧姓在卫国已是名门望族,可谓俊贤荟萃,其中杰出的女性就有子贡的母亲。
蘧伯玉于卫献公初即已入仕,在献公中期已为卫国举世皆知的贤大夫。蘧伯玉一生,侍奉卫国献公、殇公、灵公三代国君。他主张以德治国,执政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化、教育、影响人民,他体恤民生,
实施弗治之治。所以卫国几经战乱、内讧,早已沦为大国的与国,在几个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但由于蘧伯玉等几个大臣的努力,卫国仍能稳立中原,民众安居乐业,致使孔子周游列国进入卫国时,竟然发出“庶已乎”的惊叹。蘧伯玉与孔子一生为挚友。二人分别仕于鲁和卫时就曾互相派使者致问。在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中,有10年在卫国,其中两次住在蘧伯玉家,前后达9年。尤其是孔子第二次从外地回到卫国,蘧伯玉已年高隐退,孔子再次在其家设帐授徒,二人更是无事不谈,充分交流思想。蘧伯玉的政治主张、言行、情操对儒家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言行合乎儒家学说的基本观点,为以后儒家学派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蘧伯玉“弗治之治”的政治主张,也开创了道家“无为而治”的先声.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蝉脱,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
卫蘧伯玉。敬上知非。夜车止阙。见信宫闱。
周卫蘧瑗,字伯玉。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南子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君子不以冥冥堕行。伯玉,贤大夫也,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公使问之,果伯玉也。
夫忠臣孝子,不以昭昭伸节,不以冥冥堕行。盖其礼根于心,形诸外,悉出于至性至情,而非矫揉造作为之也。伯玉之不以暗昧废礼,且能见信于深宫,而南子之智,实能及之,则加卫灵公一等矣。
周朝卫国里有个贤人,姓蘧名瑗,表字伯玉。当他五十岁的时候,就感觉到以前四十九年的过失。有一天的晚上。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一同坐在宫里,忽然听见有一辆车子过来的声音,辚辚地响,到了公门口,就不响了。南子说:这辆车子上坐着的人,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说: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说:从礼节上讲,做臣子的人,走过君上的公门口,一定要下车,看见了君上驾路车的马,一定要行敬礼。这些都是表示着敬重君主的行为。凡是君子,不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就放弃了他的品行。蘧伯玉是个贤人君子,他平日服事君上很尽敬礼,这个人一定不肯在暗昧的地方失了礼的。卫灵公差了个人去问,
原来果然是蘧伯玉。孔子周游列国走投无路之际,数次投奔蘧伯玉。他曾称赞蘧伯玉是真正的君子:君王有道,则出仕辅政治国;君王无道,则心怀正气,归隐山林。
【原文】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论语·宪问篇》
【解释】
蘧伯玉是一个富于自省精神的人。有一天,蘧伯玉派人来拜望孔子,孔子向来人询问蘧伯玉的近况,来人回答说:“他正设法减少自己的缺点,可却苦于做不到。”来人走后,孔子对弟子说:“这是了解蘧伯玉的人啊。”蘧伯玉每一天都思考前一天所犯的错误,力求使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他每一年都要思考前一年的不足,到了五十岁那年,仍然在思考之前所犯的过错。所谓“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蘧伯玉奉命出使楚国,遇见楚国的公子皙,公子皙对他说:“我听说第一流的人才可以将妻子托付给他;第二流的人才可以让他捎话;第三流的人才可以将财物托付给他。若是一人三者兼
备,便可以托付自己的身家性命。是不是这样呢?”蘧伯玉说:“您不用再说了,我明白了。”两人分手之后,蘧伯玉觐见楚王,完成了出使的使命后,坐下来与楚王聊天,说着说着就谈到了人才上。楚王问蘧伯玉:“你说哪个国家的人才最多啊?”蘧伯玉答道:“当然是楚国。”楚王一听这个高兴,可蘧伯玉接着往下说:“可楚国人才虽然多,但是楚国不会用人。”这下楚王不乐意了:“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蘧伯玉坦然回答:“大王,您先别生气,听我慢慢说。伍子胥,是楚国人吧?结果背井离乡投奔了吴国,在吴国当了宰相,发兵攻打楚国,把楚国兵马杀个大败,最后楚平王被鞭尸示众,真是太惨了。衅蚡黄,也是楚国人吧?一样背井离乡去了晋国,晋国令其治理七十二县,结果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百姓安居乐业。今天我在路上碰见了公子皙,这也是不世出的人才,如今又要离开楚国,不知道要去为哪一国效力了。”楚王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拉着蘧伯玉的手说:“若无先生之言,楚国又失去一位大才。”于是连忙派人快马加鞭追回公子皙,并拜之为相。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