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

廖耀湘

(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的国军名将)
中文名:
廖耀湘
别名:
建楚人物简介:廖耀湘(1906.05—1968.12),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
国籍:
未知
人物简介:

廖耀湘(1906.05—1968.12),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后,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遭到打击,于1968年12月2日在批斗会上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民国名人推荐
中文名
廖耀湘
外文名
Liao Yaoxiang
别名
建楚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清朝宝庆府邵阳县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
出生日期
1906年5月16日
逝世日期
1968年12月2日
职业
军人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第六期,圣西尔军校
信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参加昆仑关会战参加缅北反攻战参加雪峰山战役参加南京保卫战参加辽西大会战国民政府五大王牌军之一
党派
国民党
正式军衔
陆军少将
战时军衔
陆军中将
最高职务
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第九兵团司令
参与主要战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廖耀湘,1906年4月12日生于湖南邵阳县北乡酿溪镇土桥村,其家道算是小康境地。祖父艺圃公,是一位私塾先生,曾于乡里设馆授徒。父亲半耕半读。耀湘(耀为字辈名)这个名字显然寄托着祖父和父亲望其光大门楣、名耀三湘的期望,而他的表字“建楚”也正是名的引申,耀湘必定有建楚之才。

六岁时,他在祖父的指导下,开蒙读书,念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四书”、“五经”,等他略知经书精义时,清廷已经逊位几年了,由于有一帮三湘英才参与创建民国,此地开风气之先,有着远见的廖父觉得科举早已废除,仅仅凭读古书是很难有出息的,读新学堂,出洋留学才是成才正道。1918年,受过六年传统私塾教育的廖耀湘考进了县立高等小学,接受现代教育。 

投笔从戎

1920年冬天,廖耀湘从县立高小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考入了长沙私立岳云中学,这是所完全按着现代教育模式设立的新式中学。和闭塞保守的邵阳相比,长沙城不但是通衢大邑,而且各种思想激荡。1925年夏,19岁的廖耀湘从岳云中学毕业,在当时算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北上报考大学非他所愿,而且乡下那个小康之家,也很难供得起一个大学生,于是选择了南下报考黄埔军校。

为供廖耀湘在长沙五年的学习,全家几乎竭尽了财力,连供他去广州考试的路费都没有筹集到,他错过了黄埔五期的招生,不得已只好就近从军,解决吃饭问题,便进了赵恒惕属下的湖南陆军第三师叶开鑫的部队,从列兵干起。 

毕业留学

1929年廖耀湘毕业时,北伐已经完成,中国名义上得到了统一,国民政府迁都至南京,黄埔军校也迁到首都,它的正式名称为“中央陆军学校”,所谓“黄埔军校”只是沿用在广州的俗名。廖耀湘是广州入学,南京毕业。廖耀湘入校后,接受的教育较为系统、扎实。

当时国民政府雄心勃勃要打造一支现代军队,从中央军校里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去法国留学,廖耀湘参加了1930年的留学考试,成绩列前三甲。可是最终确定名额时,他被刷下来了,理由是他个子矮,其貌不扬。在这关键时刻,廖耀湘演了一出“闯宫面圣”,直接去找蒋介石,当着蒋介石,他大呼留法生录取不公,一千人参加考试,录四十四名,自己笔试在前三名,却名落孙山,考官的理由是他个子矮,脸上有个疤。他直率地对蒋介石说:这是选拔留法军官,又不是选女婿,相貌用得着那样重要?拿破仑的个子不也很矮?老蒋很欣赏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遂决定特批他去法国留学,临别前勉励一番。并向有关部门批示:该生系难得军事干才,学成归国后委以重任。

南京脱险

在法国期间,廖耀湘先毕业于圣西尔军校,

后入机械化骑兵学校深造。 1936年,廖耀湘学成归国,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骑兵队第三连少校连长,军士营学兵连连长。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调任中校营长,不久调任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这年11月,日寇逼近南京,廖耀湘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进城后,廖耀湘成为困在城中的中国将士的一员,他脱下军装,换上便服,带领几个部下和几千难民躲进了南京城的栖霞寺,监院寂然法师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爱国僧人,不但保护了许多难民,也想方设法帮助混在难民中的国军军官脱险。几天后,在法师和特殊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廖耀湘和几位军人深夜坐船,到了长江北岸。南京脱险,是他军旅生涯真正辉煌的开始,他也将栖霞寺视为自己的福地。 

血战扬威

南京脱险后,廖耀湘赶到当时的国府行政中枢武汉。1938年初,国民政府成立了第一支机械化师第200师,这支部队是当时国军装备最好的,专门在法国进修机械化作战的廖耀湘任少将参谋长。1938年9月,第200师扩编为新11军,廖耀湘转任22师副师长。

1939年11月,昆仑关战役打响,这是一次中日两支钢铁部队硬碰硬的交战,当时第22师划归新5军,军长杜聿明,第22师师长邱清泉,包括廖耀湘在内,都在这场战役中威名远扬。

1939年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昆仑关位于广西境内,距南宁七十华里,周围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直指滇、黔,威胁陪都重庆的安全。统帅部要求将昆仑关夺回来。同年12月18日,新5军在其他友军的配合下,向昆仑关猛攻,驻守昆仑关的是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号称“钢军”。进攻的国军为第200师和第22师两支机械化部队,此役廖耀湘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冲锋,共击毙日军4000余人,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战后从阵地搜索出他的日记本,中村正雄如此记载:“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强的军队。”剧作家田汉事后采访了廖耀湘,将其比喻成北宋名将狄青。

昆仑关战役后廖耀湘升任第22师师长。

远征印缅

1942年3月,廖耀湘率第22师远征缅甸,配合盟军对日军作战,但战局出现了逆转,英国人决定放弃缅甸,新5军西渡怒江,接应第200师从同古撤退,一场血战后,回国的路已经被日军第56师团堵住,廖耀湘建议军长杜聿明冲击防线,杜没有采纳,命令部队进入野人山。进山后第22师尚有7000余人,在野人山中损失一半以上,四个团长都死在野人山突围的途中。最后,杜聿明率军部回国,廖耀湘则带领3000余人撤退到印度。第22师和先一步达到印度的孙立人的第38师组成新1军,军长郑洞国。第22师在印度兰姆迦整训。 

缅北反攻

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打响,廖耀湘率部向缅北挺进,与新38师密切配合,二进野人山,占领了胡康河谷,攻克于邦、下孟关、攻占瓦鲁班。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王牌第18师团毁灭性打击,歼敌20000余人。缅北反攻胜利后,第14师和第50师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驻印军扩为两个军,和加上新22师组成了新六军。廖耀湘任新6军军长,随后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滇缅公路,此时,抗战已接近尾声,新6军在战火中成长为国军装备精良、兵员素质最高的一支王牌军。 

雪峰山战役

1945年4月,雪峰山战役打响。统帅部命令廖耀湘率新6军从缅北空投到芷江,作为此次战役的总预备队。主战部队为74军、18军、73军、100军等国民党军部队。

雪峰山战役完毕不久,《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芷江会战胜利佳音,可视为对日战争转折之暗示。”不久,这段评论就被言中。1945年8

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接收南京,史迪威的接任者魏德迈将军认为,日本很嚣张,并不认为他们失败了,到南京去受降,部队应该有一种威慑力量。当时中国部队有威慑力量是新1军和新6军,新1军还没有回国,新6军就在芷江空军基地。到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航程,应让新6军前往南京。 于是廖耀湘率领新6军被空运到南京,接受日军的投降。

进驻东北

1946年1月,廖耀湘率新6军于秦皇岛登陆,进入东北。廖耀湘进东北之初,和民主联军的交战中占取上风,连续攻占盘山、台安、辽中; 1946年3月,打通辽阳、鞍山与沈阳到营口的交通线, 并攻入长春。“四平之战”是国、共两党在东北早期争夺的关键,此役让林彪耿耿于怀。

1946年5月15日,廖耀湘的新六军22师65团进攻威远堡。除了第一次试探性的冲锋外,第65团所有攻击都是一次成功。在这次战斗中,专修过机械化作战的廖耀湘运用炮步协同配合作战,其先命令集中火炮猛攻,限令攻击部队在炮火停止后5—10分钟内冲入守军阵地,不给敌人任何喘息机会,威远堡被廖耀湘的部队攻占,林彪开始部署撤退。在撤离四平时,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投敌。杜聿明由此了解到民主联军已经实力大损,指挥军队一路猛追,直到把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廖此次又大出了风头,被任命为国民党最精锐的第9兵团司令,下辖5个军,其中新1军和新6军是五大王牌之二。

辽沈战役

1948年,在北满休整的林彪部队已非当年四平之战的东北联军了,但蒋介石仍以为可以在东北决战,歼灭林彪的部队。

辽沈战役,第一阶段就是锦州之战,锦州的重要性毛和蒋都看到了,谁夺取锦州,就能占据通向华北的通道,对国军来说,锦州不失,东北部队和华北傅作义部队能连成一体,可攻可守。林彪的部队首先进攻驻守在锦州的范汉杰守军,蒋介石不愿意锦州失守,东北和华北的通道被斩断,命令沈阳附近的廖耀湘兵团西进,驰援锦州。

1948年10月23日,廖耀湘部向黑山、大虎山发起猛攻。共产党军东野第10纵队司令员梁兴初命令各师:“死守3天,不让敌人前进一步!”经过3天激战,第10纵队守住了黑山、大虎山,使廖耀湘兵团失去了西进的可能和南撤的宝贵时间。廖耀湘以5个师的兵力连日攻击黑山、大虎山阵地受挫,西进无望,于25日晚下令向东南营口方向撤退,但行至台安附近便遭共产党军独立第2师阻击,廖耀湘误以为是共军主力,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命令部队往东走,和沈阳的部队会合,可林彪早有两个纵队在那里以逸待劳。如此兵团10万人马全部陷入共产党军东野五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廖耀湘此时已知败局已定。韩先楚的第3纵队仅用3个小时,便一举摧毁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和新1军、新6军、新3军军部。廖耀湘10万人马群龙无首,乱成一团。廖耀湘急得用明语呼叫:“部队到二道岗子集合!”林彪下令:以乱对乱,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并派部队到二道岗子去抓廖耀湘。10月28日拂晓,战斗基本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所属新1军、新6军、新3军、第71军和第49军共计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全部被歼灭。 

1948年10月27日,廖决定向南方突围,最后只剩下李涛、周璞和新6军一个高参。涉饶阳河通往盘山一条水渠时,周璞不慎跌入一个水深没顶的地方,大声呼救,便引来解放军的搜索,他把周璞拉出水坑,李涛便被冲散,只剩下三个人绕过一处小树林继续向南摸索前进。天快亮的时候,他们看到前边有一小村庄似乎很平静,那个高参便决定先进去看看,好买点东西吃,因为又饿又累。没想到那个参谋一进村,就被在村里休息的解放军抓住了,他和周璞便赶快离开那里。不久天亮,他和周璞在高梁秆堆里躲了—天,又饿又渴又累。就这样夜行晓藏地前进,希望能赶到沈阳追上杜聿明的部队;路上他花重金买了几件老百姓衣服,化装前进,胆子也比较大了些,等到走到辽河边正在等渡船时,听说沈阳已解放了,这时,他走投无路,便决心自杀,可手中连用来自杀的枪都没有,他坐在一棵大树下,抱头痛哭起来。准备等到天黑就在那棵树上自缢。周璞苦苦相劝,要他绕道奔葫芦岛,没准赶上国民党撤退的部队。两人起来慢慢地走,结果在一条小路遇到一小队巡逻的解放军,一盘查,他便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以求速死。此时廖耀湘便当了俘虏。

文革逝世

被俘虏的廖,死活不愿意和常胜将军韩先楚握手。进了战犯管理所,廖耀湘

还非常自负,常说自己的失败是非战之过,是上面举棋不定,一再贻误战机。1961年廖耀湘被特赦;1968年,“文革”正席卷神州,在一次批斗中情绪激动,突然心脏病发作,一代抗日名将,就这样撒手人寰。

周恩来闻知此事,指示秘书前往政协了解有关情况,但政协大院贴满了大字报和标语,根本无人上班。廖耀湘的家人只得将丧事从简。

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组织追悼,将廖耀湘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公开肯定了廖耀湘在八年抗战中建树的历史功绩,令其遗孀黄伯溶女士(辛亥元勋黄兴侄女儿黄葵舫的女儿)和儿子廖定一等亲属好友颇感欣慰。

主要功绩

昆仑关血战

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北海湾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后,以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于24日沿邕钦公路北犯侵占南宁。12月4日进占昆仑关,桂南会战打响。国民政府调集四个战区五个集团军的兵力参加桂南会战,以确保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

1939年12月18日凌晨,战斗开始打响。第三十八集团军中央军第五军奉命主攻昆仑关,12月30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歼灭第21旅团5000余人,第21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士官死亡达85%以上,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日军昆仑关一战,是继南口、平型关、忻口、临沂、台儿庄之后的又一次大失败,部队伤亡很大,其旅团长中村正雄亦被击毙,所属第21联队参战人数共1360名,被击毙198名,被打伤469名,下落不明16人,伤亡和失踪占总人数的50%;第42联队参战人数共860名,被击毙176人,被打伤271人,下落不明的21人,伤亡和失踪占总人数的54%(日军统计)。 

印缅远征

1942年2月16日,中国军队第5军第200师由师长戴安谰率领先行入缅,其余的部队,包括第5军的新编22师,第96师和第6军及第66军随后入缅。

1942年3月,新22师驰援固守同古的第200师,接应其从日军的包围中突围。4月底,因日军攻占腊戌,切断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决定撤回国内。廖耀湘随远征军第1路军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率领所部在缅甸印道集中,准备经密支那归国时,因卡萨失守,被迫向西北退至曼西。之后,杜聿明决心放弃重装备,取道俗称野人山的敏金山脉地区回国。途中因遭遇雨季,山洪暴发,迷失方向,最终撤往印度列多。新22师入缅的9000人中,战斗阵亡2000人,撤退中损失4000人,仅约3000人抵达印度。在印度,新22师受到美国的训练和整编,换装了美式装备,一跃成为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部队之一。之后,廖率新22师在缅北战场屡建功勋,先后歼灭日军12000余人,其中包括日军精锐之一的第18师团。1944年,新22师扩编为新六军,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人物评价

廖耀湘与史迪威缅甸抗战时的合影他的同事,原新六军的参谋长舒适存,针对他的遭遇写了一篇《辽西恨》,其中说道:“廖氏秉性骨梗,不谙世故,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酒食征逐,更是外行,既不逢迎上级,朋友之间,更少周旋,家中宴客六菜一汤,入席时每人斟酒一杯,不斟第二杯,惟一嗜好,就是训练,每逢军队驻定,即亲率连、排、班长,从事实战演习,亲身示范,乐此不疲。与人说话,喜直呼姓名,人以为忤,他则认为这是够朋友的亲热表现,说他骄傲,想是由此而来。”

家庭成员

妻子

黄伯溶,因为对艺术的热爱去法国留学,廖耀湘在法国上军校,他们经朋友介绍在法国认识,然后相爱,廖耀湘的儿子也是在法国出生的,后来廖耀湘夫妇回到了大陆。抗战时因为战争的原因其实很少见面,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因为廖耀湘的功勋,所以把他的家人安排在上海的德国领事馆,随后内战开始了,他们就再也就没有见过。后来黄伯溶辗转去了香港,又去了台湾,再经过特批从台湾到了美国,其实很少跟廖耀湘有机会来往。 

儿子

廖定一:信息不详

廖耀湘夫人为黄兴的堂侄女黄伯溶,49年前夕来美国,有一子廖定一,任工程师,可能退休回台湾了。那一次分离跟生离死别也差不多,他们一家人从此没有再见过面。

轶事典故

刘伯承元帅担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时,大胆请关押在抚顺功德林改造的战犯廖耀湘当老师,为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员讲课,在军内外传为美谈。

廖耀湘是湖南邵阳人,既是抗日名将,又是解放战争中的俘虏和战犯。1942年2月,随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越过野人山,歼灭大量日军。1944年8月擢升为新编第6军军长,并荣获美、英两国政府授予的自由勋章和十字勋章。1947年8月升任第9兵团司令官。在辽沈战役中,其第9兵团10余万人被全歼,廖耀湘被俘。

廖耀湘来到军事学院,刘伯承出迎,开门见山地说:“这次请你来当我们的老师,请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讲讲你在缅甸抗日取得一定成绩的‘小部队战术’、‘森林作战法’及‘城镇村落战斗’,二是讲讲你在辽沈战役的体会,实事求是,作战中双方的优缺点都可以讲,三是讲讲你对我军建设的建议。”

“恐怕讲不好啊!”廖耀湘有些诚惶诚恐。 

刘伯承挥了一下手,说:“放心讲吧!这三方面的问题,只有你能讲,我们只能当你的学生。”

廖耀湘登上讲台,开始时额上沁出少许汗水,讲着讲着,仿佛又进入了野人山,进入了缅北战场……穿越野人山时正值雨季,道路被淹,瘴气横流,毒虫侵害,给养不继,医药匮乏,许多战士落水身亡。为避免事故,廖下令丢掉包袱,轻装前进。艰难的20多天,干粮吃光了,皮带也吃了,只好边走边找野食,最后下令将战马杀掉,切成碎片,分给大家,要求每人每天只许吃一片。廖带头吞食芭蕉根,剥吃树皮,边吃边说:“为了祖国,为了抗日,我们一定要坚持。”廖率部队顽强坚持行程1000多公里,穿越了野人山,抵达印度,创造了奇迹!

1944年4月,廖率部队参加孟拱河谷战斗,歼日军万余,缴获大量枪炮车马,创缅甸战场歼敌之最,一举扭转了缅北战局。

一堂课讲完,阵阵掌声。刘伯承鼓掌来到讲台,紧紧握着廖的手,说:“廖将军,你的课讲得真生动!” 

在另一次的讲课中,廖耀湘的调子比较低沉,那是讲他在辽沈战役中指挥的第9兵团被全歼的教训。他说,当时蒋介石部署辽西会战,他曾对其部属蒋继志说:“锦州攻坚,凶多吉少,极为不智。但长官决定如此,其可奈何?只好舍身硬碰。”数日之后,麾下主力新6军果然在黑山全军覆没。

傍晚,廖耀湘在校园里散步。忽然一个军人走来行了个军礼,说:“廖老师,我是参加黑山阻击战的一个团长,有个问题请教你。在黑山阻击战打得最为激烈的时候,你们再鼓一把劲就很有可能攻下黑山,就可以避免全军覆灭,为什么你们突然后退了呢?”

廖耀湘简单地说:“国民党的军心涣散了。” 

人物形象

蒋百里先生曾谓:廖耀湘为蔡松坡(即蔡锷)以后湖南军人之第一人,诚非过誉也。综观廖耀湘一生:整个抗日战争中,他用兵不愧中外名将;治学不让古今大贤。为国家报恩,为国家效命,不下忠烈之士:宅心仁厚,廉洁自守,不失君子风范。若仅以为将之道而论,则智、信、勇、严之武德,无一德不具,更无一德可责。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组织追悼,公开肯定了廖耀湘在八年抗战中建树的历史功绩,并将廖耀湘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故居墓址

故居:廖耀湘故居位于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回龙村。

墓址:廖耀湘墓位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