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赓虞

于赓虞

(著名诗人、翻译家)
中文名:
于赓虞
别名:
未知
国籍:
未知
人物简介:

于赓虞(1902年—1963年),新月派诗人之一,著名诗人、翻译家。名舜卿,字赓虞,以字行世。河南西平人。1923年6月,于赓虞与焦菊隐等人成立新文学社团,即北京文坛风云一时的“绿波社”。

近代名人推荐
中文名
于赓虞
出生地
河南西平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63年
职业
新月派诗人之一,著名诗人、翻译家

生平简介

于赓虞1924年4月,创办《绿波周报》,8月底又创办《绿波季刊》。《绿波周报》、《绿波季刊》、北京的《晨报副刊》、天津的《新民意报》是他发表诗作的主要园地。

1935年月4月赴英国伦敦大学研究欧洲文学史。在英期间,着《诗论》、《雪莱的婚姻》、《雪莱的罗曼史》。 1937年任河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

于赓虞于1963年8月14日病逝于开封家中。著有诗集《晨曦之前》、《魔鬼的舞蹈》《骷髅上的蔷薇》、《孤灵》等。

后世影响

于赓虞是一个20世纪中期活跃于中国诗坛的很独特的诗人。朱自清先生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选了于赓虞诗5首,两大册精装的《于赓虞诗文辑存》,解志熙、王文金编校,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第一版,全书85万字。《辑存》是对于赓虞的文学生涯和文学成就的深入研究的学术研究总结。全书2卷,上卷辑录了于赓虞的诗近300首(295首),是从已出版的7种诗集中全部经一首首的审定、评价、校证而辑录,工作量浩繁。于赓虞的诗有些并未集成诗集,散见各报刊,但却常有诗集出版的预告,《辑存》收集、整理了约80篇于赓虞论诗的文章,是首次辑于赓虞的诗论,也是讨论中国白话诗的极为重要的文献的整理。于氏的诗论内容非常深厚,于诗曾被很多人批判过,如“恶魔诗人”之称等,若先读了他的诗论再去读他的诗大概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于氏既有对诗的深入研究的议论,读于氏的诗既要从情感和理智上,也要从形式上或技巧上去理解。《辑存》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详细而深入地重现了于赓虞关于诗的“理论”。应该说这大概也是对现代文学研究的一大贡献。“科学与诗”一文,于赓虞早在70多年前就写到“科学让我们的智慧增加,知道一切;诗让我们的感情丰富,感觉一切。无知将不能生存,无感则非美满的人生。”这个问题,今天仍在科学界议论,于氏的观点是鲜明的,先知的。  《辑存》下卷附有王文金先生撰写的“于赓虞年谱简编”共64页,对于赓虞的生平,创作活动做了可谓详尽的叙述,这个“简编”实可称为一个“繁编”或“传记”,考证极多。对于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诗人,几十年无人过问,他的史料大概很难收集,这个简编的确体现了王文金先生的执著精神,令人钦佩。也正是这个简编使我再读于赓虞的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过去读于赓虞的诗只是出于好奇,其实不懂。觉得于诗的内容充满了“小资产阶级”的失望情调,文字却雕琢得极费工夫,其实中国的知识分子又怎能脱掉“小资产阶级”情调呢。“小资产阶级”其实和“进步”又很密切,于赓虞正是这样一位诗人。所以对于诗的晦涩、低调需从诗人的生平去理解。《辑存》给我这个文学的门外汉非常大的启示,读了解志熙先生的前言、后记,各编的编者说明以及几百件校注、释义,探源,读者的受益是匪浅的。 

代表作品

秋晨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秋晨赏析

第一节着重写告别秋夜的心情,反衬对秋晨的企盼和欢迎。“星霜漫天”突出了秋夜的凄冷;“圣水难洗”的苦孽,说明黑夜给人带来的痛苦。

第二节抒写作者面对秋晨的情态。先是抱住太阳的脚(射进室内的光线),再看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直到喜极而泣,思想活动极有层次。

“太阳”既是光明的象征,又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作者“抱住太阳的脚”,表明了他对新生活的向往。

本诗主要通过拟人手法,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的感情,语言简洁、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这首诗风格明快,感情充沛,语调铿锵激昂,赞美真挚热烈。

看,那秋叶在明媚的星月下正飘零,

与你邂逅相逢于此残秋荒岸之夜中,

星月分外明,忽聚忽散的云影百媚生。

看,那秋叶在明媚的星月下正飘零,

我沦落海底之苦心在此寂寂的夜茔,

将随你久别的微笑从此欢快而光明。

苍空孤雁的生命深葬于孤泣之荒冢,

美丽的蔷薇开而后谢,残凋而复生,

告诉我,好人,什么才象是人的生命?

这依恋的故地将从荒冬回复青春,

海水与云影自原始以来即依依伴从,

告诉我,好人,什么才象是人的生命?

夜已深,霜雾透湿了我的外衣,你的青裙,

紧紧的相依,紧紧的相握,沉默,宁静,

仰首看孤月寂明,低头看苍波互拥。

夜已深,霜雾透湿了我的外衣,你的青裙,

寂迷中古寺的晚钟惊醒了不灭的爱情,

山海寂寂,你的影,我的影模糊不分明......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