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收藏宏富,善鉴别、填词。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并工写竹、兰、荷花。二
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善于画没骨荷花。
作为鉴定家,他与收藏大家钱镜塘同称“鉴定双璧”。
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现象。
他家世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其宅为明代金俊明“春草闲房”旧址。自幼受家庭薰陶,拜陆廉夫学画,赴上海后办书画事务所、正社书画会。
1939年设梅景书屋招生授徒。
他生于甲午年,便和梅兰芳、周信芳、范烟桥、汪亚尘等二十人,结为“甲午同庚会”。在花甲60寿辰时,设宴“万寿山”,饮“千岁酒”,制纪念章,章有图文“千里马”,午年属马,极具巧思。后以军阀混战,避乱迁沪,卖画为生。
解放后,1964年,我国试放第一颗原子弹,他看了几次记录片,又看到彩色照片,就用平时点染烟蟑妙笔,绘成《原子弹放射图》,在画展上展出,解放军参观时,在意见簿上提出要求:“请把这幅画制版,印为宣传品,以供群众购赏”。影响之大,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备受礼遇。其代表作有《长江风轻浪平图》、《峒关蒲雪图》、《庐山小景》、《写米芾诗意》、《芙蓉映初日》等,其中《长江风轻浪平图》是吴湖帆为庆贺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天险解放大西南后八月时的画作。
吴湖帆以其雅腴灵秀、清韵缜丽的画风自开面目,称誉画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吴湖帆更以其出神入化、游刃有余的笔下功夫,成为海上画坛的一代宗主。他的“梅景书屋”则为江浙一带影响最大的艺术沙龙,几乎当时著名的书画、词曲、博古、棋弈的时贤雅士都曾出入其中。他的青绿山水画,设色堪称一绝,
不但清而厚,而且色彩极为丰富,其线条飘逸洒脱,正所谓含刚健于婀娜之中。因而吴湖帆开拓了前人未有之境,成为中国绘画史旷古惊世的绝唱。吴湖帆工山水,亦擅松、竹、芙蕖。初从清初“四王”入手,继对明末董其昌下过一番工夫,后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响,画风不变,然骨法用笔,渐趋凝重。其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设色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吴湖帆山水画最有特色,当他挥毫时,先用一枝大笔,洒水纸上,稍干之后,再用普通笔蘸着淡墨,略加渲染,一经装裱,观之似云岚出岫延绵,妙绝不可方物。有时画鸟、画牛,更以稀见为贵。有一幅《五牛图》长卷,牛或仰或俯,或回顾或正立,非常得势。线条又复刚柔相济,确是精构而成。
吴湖帆还有近世画竹第一人之誉,这幅《赏泉图》也展现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他画竹从宋人双钩入手,又参以赵雍墨竹及恽寿平的没骨法。以淡墨或淡色画竹,其笔下的竹子有疏淡清雅之韵味,特别是水份的使用和控制恰到好处,使竹叶有“凤尾梢卷”之势。虽不着色,但仍有缜丽丰润,苍翠华滋的富丽堂皇之感。此幅虽为丛竹,但吴氏墨竹的神韵却已展露无遗。
在这一时期,吴湖帆在花卉、鞍马、人物画上也下了不少工夫,如他作于一九三一年的《仿郑所南兰花》、一九三五年《仿唐寅仕女》、一九三五年《辛夷》、《临赵氏三马图》、《临张子政双鸳》以及此年底至一九三六年初的《临王若水双鸳》等,显示了吴湖帆由山水入手向人物、鞍马、花鸟全面迈进的过程。作于一九三六年的《雾障青罗》是吴湖帆画荷中的精品之作,这幅画以写意的手法,以色和墨描绘了荷花盛开的景象,从题款知,它是吴湖帆的一次偶然对景写生之作。从这幅画可以看出,吴湖帆画荷设色之妙,清丽雅腴,调子明快,与恽南田是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的。
《云表奇峰》是吴湖帆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它首次发表在一九三六年的美术生活。这幅画主体写簇拥着的群峰列岫,远峰一抹直入云中,山谷中弥漫着出岫的白云,成排的松杉覆盖着中景的山体,楼阁掩映在丛翠之中,近景溪流淙淙,远景水气与云雾氤氲一片。。。。。。整个画面极尽丘壑之美。在画法上,或用没骨烘染,得淡荡明艳之致;或用解索皴,或披麻皴,或小斧劈皴,得其深穆渊厚之气。在这幅画上,可以看出吴湖帆对传统山水画“南北宗”、青绿水墨的兼收并蓄,已经摆脱了流派的束缚,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笔墨风格。
除《云表奇峰》外,《晓云碧嶂》、《海野云冈》、《秋岭横云》等都是标志他画风走向成熟的重要作品。《渔浦桃花》是吴湖帆青绿山水画的又一代表作。这幅画描绘的是江南三月秀丽明媚的人间胜景。春日江南,芳草鲜美,莺歌燕舞,桃花红映面,三三两两的渔舟荡漾在万倾碧波间,令人想起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世界。它的构图采用平远法,可以看出来自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画派。在画法上,《渔浦桃花》主要吸收综合了董源、巨然、黄公望诸家之法,如山体的披麻皴,这些短条子来自董源的《潇湘图》、《夏山图》、《夏山口待渡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层岩丛树图》,特别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些作品吴湖帆在民国时期基本上皆寓目过。《富春山居图》残卷是吴湖帆梅景书屋于一九三六年入藏的重要秘笈之一,吴曾对之多次临摹,从这幅图中我们即可看出吴对黄的心印之深。不过同黄公望的皴法相比,它们又有微妙的差异,如黄的用笔虚灵松动,吴在灵动的基础上则较之趋于挺劲坚实,这与吴师法唐寅有着极大的关系,实际上,这也是吴湖帆在继承传统时的一大贡献及特色。色彩的运用是吴湖帆绘画的一大特色,尤其是他的山水画,如《峒关蒲雪》、《秋岭横云》、《渔浦桃花》等,皆鲜丽明亮,极富装饰感。这是他对用色一道穷根溯源、反复探究的结果。唐、宋是青绿山水画的高峰时期,除壁画外,《江帆楼阁图》、《千里江山图》、《万松金阙图》等皆为青绿山水中的不朽名作。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仇英、董其昌,清代王鉴等尚能继承青绿山水的发展,但总的来讲,元代之後,水墨浅绛成为主流,青绿则是每况愈下了。青绿山水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二者虽有一定区别,但都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所以,唐宋青绿(金碧)山水形式语言的高度纯粹化是其重要特色。另一方面,形式语言的高度纯粹化并不妨碍它表现的丰富性。这是因为,它的色彩是经过多次渲染及背衬方完成的。吴湖帆在三十年代曾发现赵伯驹的青绿山水设色有七层之多,这对他的山水画设色不无有益启发。吴湖帆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的山水设色远远超过了石绿、石青、泥金之类,几乎所有的国画颜料都将之运用,这样,在吴湖帆的笔下,使古代青绿山水语言的高度纯粹化、作风古朴典雅发展为语言繁富、作风清艳明丽。
据当代资深山水画家、国画理论家关瑞之先生考证:国画名迹《富春山居图》火殉三百年后的首次笔墨合璧是1954年11月 由吴湖帆先生根据他所收藏的《剩山图》 和清宫中《无用师卷》 的印刷件合璧绘制而成,吴湖帆先生这一版的笔墨合璧可称为《富春山居图》的火后版。非常巧合的是1954年所画火后版与1487年由明四家沈周绘制的火前版均是两位国画宗师六十岁时所作。通过对火后版与《无用师卷》、《剩山图》、火前版在气韵、用笔、位置等方面的仔细比较,关瑞之指出:吴湖帆 先生的笔墨极尽苍莽,气韵和用笔较沈周的火前版更接近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真迹。
吴湖帆常于笔闲之际取唐宋名家诗词览读苏轼曾称王维的艺术是“画中有诗”,那么,我们不妨称吴湖帆是画中有词,特别是有婉约派的词意。
题画字体不是宋宣和,
便是米襄阳。
与他的健康状况相适应,从60年代起,是吴湖帆绘画风格的又一转变时期。在书法上,他临习怀素草书《自叙帖》,与此相匹配的是他在绘画上向苏轼、赵孟頫枯木竹石及大写意画法的拓展,题款亦改为草书,而非以前惯用的取法薛稷、米芾的行楷。《枯木竹石》(一九六三)、《竹石山水》(一九六三)、《砥柱中流》(一九六三)、《荷花》(一九六四)、《清真词意》(一九六五)等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不过,从艺术本身而论,他试图改变画风的作品并非完全成功。主要表现为,组织较乱,墨色稍烂。当然,这与他在六十年代前基本为工整一路的画风也是密切有关的。从工整到豪放,用笔的变化及纸质差异对水墨控制所需的掌握,这点对他来讲,似乎还未做到游刃有余的地步。
吴湖帆又精于鉴赏,家藏宋拓欧帖凡四,故其居为“四欧堂”。一般收藏家,多请其鉴别真膺。尤其古画,经他一览,立辨真伪。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徐邦达、杨仁恺是他的弟子。吴湖帆作书画,必自己磨墨,人问其故?他说:“自己磨墨,不但掌握浓淡,亦是构思大好时光”。
吴湖帆受家学熏陶,酷爱艺术。13岁学画,初从“四王”、董其昌入手,继而上探五代、两宋以及元明诸家。他一面悉心观摩家藏历代名迹,一面遍游名山大川,把师古人和师造
化结合起来,从而在艺术上形成缜丽丰腴、清隽明润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融米芾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于一炉,并结合自己的意趣,自成一格,具有个性特色,从而成为沪上最享盛名的一位书画家、鉴赏家。与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被誉为“海上四大家”。又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画坛有“南吴(湖帆)北张”(大千)之誉。大千平生佩服的“两个半画家”中,第一个就是吴湖帆。吴湖帆解放前曾任故宫博物院评审委员,解放后历任上海市文联(二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吴湖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鉴定“一只眼”的美称,足以想象他在鉴定界的权威性。他对自己的鉴定水平也相当自信。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上海汲古阁主人曹友卿携刚购买的一张破旧的《剩山图》请他鉴定。他知此画出于名手,经“谈判”将家中珍藏商彝周敦古铜器换下了这个残卷。后与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影印本一对照,竟然是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前段。他还在破画堆中发现了一幅题款“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字样的山水画,既无前人的收藏印章,也未见过著录,但经他考证,这画竟是大痴的晚年真笔。他即以重金购得,精心装裱,抢救保护了珍贵书画。
绘成《原子弹放射图》 :吴湖帆的绘画为人赞誉。他从正统派入手,并由此上溯,对诸家画派多所师法,这在当时的画家群体中并不多见。在上世纪40年代,他已名震东南;作为吴人,他继承发扬了吴门画派的精粹;身处上海,以他为首的“三吴一冯”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1964年,中国试放第一颗原子弹后,他看了几次纪录片,又看到彩色照片,就用平时点染妙笔,绘成《原子弹放射图》。此画展上展出时,有参观的解放军在意见簿上提出要求:“请把这幅画制版,印为宣传品,以供群众购赏。”此画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吴湖帆在新中国成立后备受礼遇。其代表作有《峒关蒲雪图》、《庐山小景》、《写米芾诗意》、《芙蓉映初日》等
一是来自祖父旧藏。如吴大澄遗留下来的周代邢钟和克鼎,湖帆极喜爱,名其室为“邢克山房”。大澄生前特别爱的古印40余方、官印50余方、将军印28方,后亦为湖帆收藏。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虞恭公碑》亦为大澄家旧物。
二是来自夫人潘静淑的家藏。静淑曾祖潘世恩为清道光时宰相。伯父潘祖荫为清光绪时军机大臣、工部尚书,其攀古楼所藏文物富敌东南。静淑过门时,嫁资中有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三帖,加上大澄旧藏《虞恭公碑》,因此集欧阳询四本名帖于一室,吴湖帆十分珍爱,遂将家中厅堂命名为“四欧堂”;并且名其长子为孟欧、次子为述欧、长女为思欧、次女为惠欧,以应符“四欧”。静淑30岁时,岁逢辛酉,与宋景定刻《梅花喜神谱》干支相合,其舅潘仲午即以所藏《梅花喜神谱》为寿。于是湖帆又额其寓所为“梅景书屋”。静淑奁中又有先世御赐玉华砚,洁如堆雪,润若凝脂,夫妇两爱同生命,即命其室为“玉华仙馆”。
三是湖帆本人收集之珍品。他购得隋《董美人墓志铭》碑帖,珍爱之至,特辟屋珍藏并取名“宝董室”。他平时将此碑帖随身携带,须臾不离,有时睡觉也挟册入衾,并曰“与美人同梦”。他爱碑入迷,竟以碑为“妻”。
他还千方百计搜罗清代的状元写扇。有的出高价收买,有的用极珍贵的藏品与人交换,历20年之久,获得75柄。形成他的收藏特色之一。
他所藏的历代名画甚多,如北宋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宋宁宗后《樱桃黄鹤图》、宋梁揩《睡猿图》、宋王晋卿《巫峡清秋图》、宋赵构《千字文》、宋画《汉宫春晓图》、刘松年《高山四皓图》、宋拓《梁萧敷敬太妃墓志》、宋刻《淮海长短句》、元倪云林《秋浦渔村图》、元吴镇《渔父图》、元黄公望《富春合璧图》之《剩山图》元王蒙《松窗读书图》等均为国家一级藏品。
《临董其昌山水册》是吴湖帆一九三0年的重要作品,也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一册共二十开,它的母本实际上是临董其昌的『课徒画稿』。这种画谱对中国画的学习无疑是相当有用的,何况是董其昌的手笔。在这二十开的册子裏,可谓把董其昌之前的大画家全部聚集在一起了,有关仝、李成、李公麟、“二米”、赵孟頫、曹知白、黄公望、王蒙、倪瓒等等。通过这一册的临习,他已把历代重要画法梳理了一遍。《仿郭熙幽谷图》作于一九三三年,与郭熙的《幽谷画》相比,在笔法上有所出入,如树法及山的皴法,虽然它的构图铺陈与郭的区别不大,一言以蔽之,吴氏此画是以明清笔墨,运宋人匠壑。
一八九四年 清光绪二十年 甲午 一岁
农历七月初二生于苏州南仓桥,名翼燕,字遹骏,号东庄,更名万。
一八九五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二岁
吴大澄与日军战于海城,湘军尽覆。被《清史稿》称为
“不善兵而喜言兵”的吴大澄,在京师待罪数月后,得袁世凯力保,终以“永不叙用”的结论,回到苏州故里。一八九六年 清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 三岁
吴讷士又得一子,名翼鸿。
一八九八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五岁
弟翼鸿惊风死。大根复与大澄共嗣,兄弟同一孙,吴湖帆为两房兼祧子。
一八九九年 清光绪二十六年 己亥 六岁
吴府为其延师发蒙。课余随陆廉夫摹习花果。
一九○○年 清光绪二十七年 庚子 七岁
入苏州长元和第四高等小学读书。课余从吴府文士作画、习书、治印。
一九○一年 清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 八岁
一日,见与二姐吴惠菁合影像片,于筒中拔笔书其背面:“二姐十岁我八岁。”时吴大澄已中风卧床。视其所书而叹道:“此子他日当有所成。”乃将家藏财物分而为二,一份给女儿,而将平生所藏字画彝鼎尽归湖帆。每日于床前亲授家藏文物之名目及来龙去脉。
一九○二年 清光绪二十八岁 壬寅 九岁
吴大澄卒,享年六十八岁。
一九○五年 清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十二岁
依吴大澄生前安排,经大澄故人介绍,至上海中国公学读书。
一九○六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十三岁
中国公学因故迁徙,吴湖帆辍学。受同学邀请,东渡日本,逗留近三个月。入棋道馆学围棋,得吴大澄、邓世昌肖像画。这两幅画一直保存在梅景书屋,文革爆发后不知去向。同年回苏州。始习山水画。
一九○七年 清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十四岁
入苏州草桥学舍。草桥学舍国文教师胡石予善画墨梅,又有崇明人罗树敏授国画课,胡、罗皆一时丹青高手,湖帆受二人指授,画兴日浓,以绘画为主的发展方向渐定。
一九一一年 清宣统三年 辛亥 十八岁
于草桥学舍毕业。正值帝制废除,遂不望科举。时往返于怡园画社,向顾鹤逸请益并观其藏画。又多与当地胜流优游林下,诗文酬唱。按:叶圣陶先生致靡耕云信中言及,在草桥学舍毕业后一段时日,经常与吴湖帆诸人一起谈古论文,时而观吴湖帆作画,他岁有吴湖帆这个时期所作的仕女图。
一九一三年 民国二年 癸丑 二十岁
世言吴湖帆摒弃诸业,潜心山水始于是年。初涉“四王”,遍抚家中所藏真迹。一日往访顾鹤逸,于座中得识冒鹤亭。
一九一五年 民国四年 乙卯 二十二岁
娶苏州大姓潘氏之女树春为妻。
一九一六年 民国五年 丙辰 二十三岁
绘画渐转益多师,学恽寿平、吴历、戴熙、“明四家”,偶尔涉笔元人,作《仿大痴秋山图》。
一九一七年 民国六年 丁巳 二十四岁
渐思跃出“四王”窠臼,陶冶明清,喜董其昌,书画并习。
一九一八年 民国七年 戊午 二十五岁
开始悬格鬻画,以山水为主。于常熟翁氏获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十卷。
一九一九年 民国八年 己未 二十六岁
作《仿石涛江山归帆图》。
一九二○年 民国九年 庚申 二十七岁
从父亲吴讷士,叔父吴渔臣、表兄陈子清游城西玄墓山圣恩寺。凡三百,听方丈松樵论禅,观寺内藏书古器物。
一九二一年 民国十年 辛酉 二十八岁
潘静淑三十岁得《梅花喜神谱》宋刻本。
一九二二年 民国十一年 壬戌 二十九岁
家藏《十钟山房印举》大本一部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八百元收购。春,上海书画会创立,宗旨为“挽救国粹之沉沦,表彰名人之书画”,吴湖帆为会员。
一九二四年 民国十三年 甲子 三十一岁
江苏军阀齐燮元与浙江军阀卢永祥开战,苏州处于战火之中。吴湖帆离开苏州到上海,寓嵩山路,与陈子清合办书画事务所,同嵩山草堂相浴?br>
一九二五年 民国十四年 乙丑 三十二岁
与冯超然、赵叔孺缔交。春日观董其昌画。
一九二六年 民国十五年 丙寅 三十三岁
携《常丑奴墓志》访赵叔孺,并与赵氏座中结识陈巨来。
一九二七年 民国十六年 丁卯三十四岁
夏,在上海徐氏寒木春华馆见《隋美人董氏墓志》原拓本。江小鹣、张石泳、张伯展、朱屺瞻、潘天良等发起成立“上海艺苑研究所”,吴湖帆、张善孖、张大千、王师子、王一亭
、汪亚尘、李秋君、徐悲鸿、蒋兆和、谢公展、颜文梁、潘天寿等为会员。该会至一九四三年停止活动。一九二八年 民国十七年 戊辰 三十五岁
结识叶恭绰。十月十日,王济远、张辰伯、江小鹣、朱屺瞻、潘玉良等人发起组织综合性艺术团体“艺苑”,推举王济远主持。该会又名“艺苑绘画研究所”,所址设于西门路(今自忠路)林阴路,成员包括王师子、张辰伯、吴湖帆、朱屺瞻、潘玉良、王一亭、汪亚尘、狄平子、李秋君、李毅士、俞寄凡、徐悲鸿、姜丹书、黄宾虹、张聿光、张大千、郑午昌、潘天寿、蒋兆和、钱瘦铁、谢公展、颜文梁、张善孖、倪贻德、杨清磬等。
一九二九年 民国十八年 己巳 三十六岁
任教育部全国美展常委。去北京。得董其昌《画禅室自怡册》。
一九三○年 民国十九年 庚午 三十七岁
一月,观海艺社于上海成立,由郑孝胥、狄平子、吴湖帆、杨杏佛、王一亭、冯君木、徐志摩、李毅士、况又韩、管一得等共同发起。该社以研究国画、西画、书法、篆刻、诗文、词章为宗旨。参加活动的均为上海知名书画家和诗人。但由于机构庞大,社员分散,难以组织,再加上缺乏经费,活动于同年六月停顿。二月,《观海艺刊》出版,仅出一期。
中央博物院举办古代绘画展览。改学宋元。
一九三一年 民国二十年 辛未 三十八岁
张大壮因体质虚弱离开庞莱臣家,吴湖帆慕其才,多次延请其去“梅景书屋”共研画事,张婉言推辞。四月二十五日,王一亭、钱瘦铁、吴湖帆、孙雪泥、李秋君、郑午昌、李祖韩乘“上海丸”赴日,参加四月二十八日在日本上野举行的中日第四次绘画展览会。作《落木寒泉图》、《仿梅村九友》册页。手抄本《龚美集》成。
一九三二年 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 三十九岁
春,得恽寿平《茂林石壁图轴》,吴湖帆于此画诗塘题“天下第一恽南田画”,今藏故宫博物院。五月六日(农历四月初一),张大千寿辰之日,张大千作自画像,徐悲鸿、郎静山、吴湖帆、谢稚柳、李祖韩、李秋君、汪德祖、郑曼青、吴一峰、凌禹门等人前往祝贺,纷纷为张大千三十四岁自画像题跋。七
月二十一日,五马路(今广东路)合众商场举办合众书画展览,展出吴湖帆、吴待秋、黄宾虹、张善孖、张大千、胡若思、郑午昌、俞剑华等数十名家作品三百余件。十二月二十六日,救济东北难民游艺会举办书画展览,展出钱瘦铁、孙雪泥、吴湖帆、陈小蝶等人作品五十余件。潘静淑随吴梅学词,吴湖帆益向吴氏请教,逐渐入倚声门径。吴湖帆于此年再度赴京筹集全国美展事宜。张大壮迫于生计,开始鬻画自给,为减病痛,开始吸食鸦片,吴湖帆在患难中不断直接或间接地予以经济上的帮助,常托孙伯渊以重金收购张氏新作。为蒋谷荪作《思误书屋勘屋图》。
一九三三年 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 四十岁
正月,重题恽寿平《茂林石壁图轴》,今藏故宫博物院。临恽寿平《茂林石壁图轴》。返苏州旧宅祭祖,从友人处得吴大澄“次翁文恭公韵倚《念奴娇》词题墨迹”。秋,正社书画会成立于苏州,由吴湖帆、陈子清、彭恭甫、潘博山、叶恭绰、吴瞿安、张善孖、张大千、吴诗初等人。画社定期举办各种围绕其宗旨的“切实研究艺术”集会、讨论会等活动,以互相研摩,共同讨论国画艺术的真谛。影响很大,被画坛誉为“不乏风流雅之士,为人文荟萃之区”。十一月十二日,中国美术会成立于南京,由全国各地著名画家五十三人共同发起组织。张道藩任总干事。吴湖帆为该组织主要成员。
为王季廷作仿元名家双卷。与张大千为黄般若合写《黄石斋图》。
一九三四年 民国23年 甲戌 41岁
元旦,正社在苏州城内举办规模甚大的第一次会员作品展览会。上海、苏州一带的报纸纷纷报道其盛况。同年秋季,在张善孖、张大千的建议下,正社社员携带作品,前往南京中山公园举办为期五天的展览会。四月一日,《美术生活》月刊创刊,该刊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出版发行,责任编辑为吴湖帆、钱瘦铁、江小鹣、郎静山、张大千、张善孖、汪亚尘、徐悲鸿、贺天健、颜文梁等为特约编辑。
以上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及董事身份受故宫邀请,前往北京鉴定文物并担任故宫评审委员。
一九三五年 民国24年 乙亥 42岁
一月五日,应观众要求,正社在南京举办第二次展览会,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为此,南京《正论》杂志社为展览会出版《正论特刊》——正社书画展览专号,作为给读者的新年礼物。刊中发表了黄扦华、吴湖帆、吴瞿安、汤野民、潘博山、吴诗初、张善孖、张大千、叶楚伧、陈子清、潘景郑、汪德祖等人作品和文章。八月五日,张善孖宴请吴湖帆、许世英等人,商议筹办书画展,以赈长江灾民。故宫藏品赴伦敦参加国际展览,在上海举行预展,吴湖帆以审查委员会负责整理。
作《清真词意图》、《仿宋人小卷》、临韩干《圉人呈马图》。
一九三六年 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 四十三岁
四月教育部举办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刘海粟、吴湖帆、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张大千等被聘为筹办委员会和审查委员。
一九三七年 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 四十四岁
四月一日,第二界全国美展在南京举行。夏,为叶恭绰作《凤池
精舍》。作《翠幄仙姿》、《双钩竹》。作《桃花春坞》初稿。七月,抗日战争爆发,正社因此停止活动。跋姚绶《吴山归老图卷》,今藏香港王南屏处。一九三八年 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 四十五岁
与梅兰芳缔交。请吴待秋画《仿大痴富春山居图》,请吕万画《宝秦权斋图》,请陈小蝶画《宝石山房图》。
一九三九年 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 四十六岁
元日,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残卷。春,得元代唐棣《雪港捕鱼图》,今藏上海博物馆。夏,潘静淑去世。同年稍晚,吴湖帆母亲去世。农历六月,为王季迁、孔达编《明清画家印鉴》作序。
《梅景书屋词集》由吴氏四欧堂刊印出版。夏敬观题写书名。收录吴湖帆《佞宋集》二十八首、潘静淑《绿草集》一十三首、附集句三首,以慰潘静淑逝后吴湖帆的思念之情。倩庵号自此年秋用。题自藏沈周《西山纪游图卷》,今藏上海博物馆。请夏敬观作《四欧堂图》。作《烟雨楼台》、《溪山兰若卷》、《米家书意》、《春云烟柳图》。
一九四○年 民国29年 庚辰47岁
三月,《绿遍池塘草》由梅景书屋出版社出版。吴湖帆作序。序曰:“余心悲痛,复何可言。乃检斯句,乞海内贤达,以图咏之。夫五字流传,敢比黄花瘦句;而百篇锦绣,等如一藏华严。籍慰去魂,永伸悼念。是则斯卷长存,或为文献,名山有待,传之后人。”按:《绿遍池塘草》为潘静淑《千秋岁.清明》一词中一句,得吴霜厓先生激赏,由是而喧腾人口。
《梅景书屋画集第一辑》由梅景书屋刊行,该集收吴湖帆、潘静淑作品。《梅景书屋画集》由梅景书屋出版社彩印出版,收录吴湖帆、潘静淑二人作品。《吴氏书画集》由吴氏梅景书屋出版。该书是吴湖帆辑吴氏数辈书画的合集。
一九四一年 民国30年 辛巳 48岁
四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吴湖帆师生、父子近作展于宁波同乡会展出。八月八日至二十四日,陈小蝶、吴湖帆、汪亚尘、汪德祖等发起筹备第二届画人书展在大新公司展出。再题沈周《西山纪游图卷》。作《竹石图》、《玉山并蒂莲》。
一九四二年 民国31年 壬午 49岁
与颜抱真结构,钱大均为证婚人。作《双清图》、《春岸晓霞》、《李白诗意图》、《梦游种药图》。请冯超然画《梅景书屋图》。
一九四三年 民国32年 癸未 50岁
春,题恽寿平《雪松渔隐》。《梅景画笈》出版。这是梅景书屋众弟子为祝贺吴湖帆五十岁生日及宣扬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建树而精心编撰的,收录作品五十幅。作品题材以山水为主,兼及竹石花鸟;手法上工写结合,偶有没骨大笔挥洒;画面色调以青绿为主,也有纯用水墨。与梅兰芳、周信芳、汪亚尘、范烟桥、郑午昌、席德炯、杨一萍、汪瓞长、凌禹门、孙伯绳、汪德祖、蔡申白、邓怀农、张君谋、秦清曾、李祖夔、洪警铃、杨清磐等二十个同龄人相聚于沪上万寿山酒家,结甲午同庚会,饮千岁酒,嗣后又合影于肇家浜路魏家花园。在这次集会上,他们利用诗词、戏曲、书画等形式,抒发各自的怀抱,期望国运昌盛,渴求祖国解放。为纪念这次盛会,经文艺界友人大力倡导,按“周穆王有八骏”的故事,请名画师为吴湖帆、梅兰芳、周信芳、汪亚尘、范烟桥、郑午昌、洪警铃、杨清磐八人绘《八骏图》。作者有熊松泉、赵敬予、戈湘岚、殷志湘、谢之光、谢碧月、陈英泉、徐韶九。由于此举意味深长,所以当时社会名流、书画家乃至国民党内一些爱国元老都踊跃题志作跋。
作《倩庵自寿图》。按:《倩庵自寿图》为吴少蕴写像,朱梅村补身,张子清画马,吴湖帆自补松树山石诸景而成。
一九四四年 民国33年 甲申 51岁
五月二十六日,外滩华懋饭店举行大陆《新报》和《申报》合办的第二次古今书画展,为期四日。展出作品二百余件,有唐王维的《山水楼阁图》、五代黄荃的《黍花山鹊图》、元倪云林的《古木竹石图》、王叔明的《秋山萧寺图》等,及现代名家张大千、吴湖帆、刘海粟、蒋兆和等人的作品、七月十三日,西藏路宁波同乡会五楼画厅举办梅景书屋同门书画展,为期六日。吴湖帆、王季迁、朱海村、陆抑非、
徐邦达、俞子才等三十四人作品参展。题洪义罗藏罗聘《梅花卷》,今藏上海博物馆。获观巨然《海野图》并作《海野云冈》。作《天香春色》、《嵩山草堂图卷》。一九四五年 民国34年 乙酉 52岁
抗战胜利后吴湖帆与姚虞琴、黄葆钺、张大壮并称沪上四大鉴定家。二月十六日,成都路四百七十号中国画苑举行《申报》主办的古今书画展,为期一周。展出董其昌、八大山人、罗两峰、吴昌硕、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畲等人的作品三百余件。画件当场出售。《梅景书屋师生父子第一界书画展全集》出版,共收作品二十二幅。初秋得知家藏流失的宋徽子鼎于琉璃厂出现,后以重金在天津购回。
冬,汤恩伯将吴湖帆幽禁在锦江饭店,理由是吴与汪精卫有交往。潘静淑去世后,吴湖帆曾向汪精卫徵词。
一九四六年 民国35年 丙戌 53岁
三月二十五日,上海美术会成立,由上海美术界人士共同发起组织。该会是上海解放初期最大的一个综合美术团体。吴湖帆为该会成员。春,观董其昌摹赵孟頫《林塘晚归》。冬,与梅兰芳合画《梅兰双清》,吴湖帆画幽兰,梅兰芳画梅花。作《松风涧泉、》《潇湘雨过》、《云中山顶》、《南山一望松》、《秋林亭子》、《林塘晚归》、《苍山飞流》。
一九四七年 民国36年 丁亥 54岁
四月,国民政府上海教育局发起组织“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并提请第七十一次市政会议讨论通过。施翀鹏任筹备处主任;吴待秋、吴湖帆、汪亚尘、沈尹默、张大千、张道藩等任指导委员;姜丹书、马公愚、陆丹林、张书旗、陈定山、陈秋草、贺天健、孙雪泥、郑午昌、谢海燕任设计委员;王个簃、方介堪、白蕉、田桓、江寒汀、朱屺瞻、沈迈士、吴子深、吴东迈、李秋君、李祖韩、徐邦达、汪德祖、唐冠玉、唐云、陆抑非、杨清磐、郑曼青、应野平、谢稚柳、钱镜塘、樊少云等任徵集委员;俞剑华、陈小翠、童书业、郑逸梅、潘伯鹰、丰子恺等编辑委员。五月十五日,西藏路宁波同乡会五楼画厅举行吴湖帆、朱梅村扇面展,为期十二日。
是年,汪亚尘、吴湖帆、姜丹书、俞剑华、郎静山、徐蔚南、陈树人、陆丹林、许士骐、贺天健、郑午昌、颜文梁等五十四人被聘为《中国美术年鉴》编委。
作《国光春霁》、《古树层峦》、《密树连云》、《洞壑奔泉》、《玉泉千丈》、《袖珍双卷》、《墨笔山水》。请吴华源画《双修阁图》。
一九四八 民国37年 戊子 55岁
春,张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举行盛大画展,共展出作品百余幅,大部分系工笔重彩,参观者拥挤不堪,鉴赏家与同行们无不叹为观止,吴湖帆当场定购了他三件大幅作品。七月,《联珠集》由吴氏梅景书屋刊印,该集系吴湖帆集宋词佳句。十月三月,南京西路五百九十六号静安画廊开幕,展出张大千、冯超然、吴湖帆、吴待秋、陆廉夫、程瑶笙等人作品数百件。冬,上海部分书画家发起组织“艺舟社”,以“阐扬中国固有艺术,间介西土菁华”为宗旨,主要社员有黄宾虹、余绍宋、陈定山、郑午晶、冯超然、吴湖帆、汪德祖、贺天健、杨一萍等。是年,黄宾虹发起组织“乐天诗社”,参加者多为画家,如丰子恺、吴湖帆、贺天健、周练霞等。为俞子才作《阿里山云海图卷》。作《秋岭横云》、《石梁飞瀑》、《双松图册》、《红情罗绮》、《乔木秀筠》、《北苑夏山》。
一九四九 己丑 56岁
黄炎培来上海,吴湖帆接受其主张,决定不去国外。
春三月,题方从义《云山图卷》。四月十五日,上海美术馆筹备处在南昌路四十七号法文协会举行春季美术展览会,为期九日,画家刘海粟、吴湖帆、冯超然、吴待秋、马勋秋、唐蕴玉,雕塑家张充仁、滑田友、刘开渠等人的作品参加展出。展览会还展出青年画家作品,并在四月二十三日聘请美术家马公愚、吴湖帆、刘海粟、颜文梁、陈巨来等评奖,由市教育局颁发奖状。作《丝瓜图》、《洞天新域》、《涧底泉声》、《匡庐三叠泉》、《峒关蒲雪》。按:《峒关蒲雪》传世凡二件,《吴湖帆画集》、《梅景画笈》(第二集)中所刊为其一,上有吴湖帆《玉楼》词,另有一本未赋词者,构图笔法纸质略异,同为己丑所作。
一九五○年 庚寅57岁
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会、上海文物鉴定收购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题自藏《孙氏青芙蓉馆藏专(砖)二卷藏瓦二卷》手拓原本。“同治癸丑甲戌间,先愙斋公视学秦陇,凡故家文物金石图籍往往搜购保存。此方元仲所藏专(砖)瓦拓本四卷亦得于其时。庚寅春日吴湖帆识。”又识“上越同治癸丑已七十七岁矣”。此书今藏上海图书馆。为陈子清十年前初稿补成《丑簃清閟图》。作《唐人诗意图》、《江上云林阁图卷》、《双溪清趣》、《万木翠涛》。
一九五一年 辛卯 58岁
元宵节题钱镜塘藏程嘉燧《山水轴》,今藏上海博物馆。作《渔浦桃花》、《石壁飞虹》、《秋山晴霭》、《君峰雪霁》介夏秋冬四屏,作《海岳云山》、《幽谷云峰》、《慧因绮梦图卷》、《蒲江词意雪景》。
一九五二年 壬辰 59岁
吴湖帆藏有《黄山谷李白忆旧游诗卷》,是岁经谢稚柳鉴定为赝品。沈剑知将此事告诉吴湖帆,吴湖帆对此事再次表示反对。事实上,此卷真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日本出版《书法大全》上发表过,湖帆始终未能看到真本。为江寒汀作《波落寒汀图》。作《南山之寿册》、《萱堂春永图卷》、《修竹寒泉》、《双头莲》、《洞壑奔泉》、《柳暗花明》。
一九五三年 癸巳 60岁
《梅景画笈》第二册出版,体例编排均与第一册相似,收入吴湖帆自一九四四至一九五三年的精品力作五十幅。《佞宋词痕》问世,五卷,补遗一卷,和小山词一卷,附潘静淑《绿草词》一卷,冒广生作序:“其作画并世无与为匹,而尤嗜词,寻声探律,规抚周、吴,所次周、吴韵者最多。上自子野、屯田、六一、东坡、淮河方回,以迄彦高、稼轩、白石、梅溪、玉田、草窗、碧山,不名一家,小山尤多,别成外篇一卷。颜其曰佞宋词痕,志微尚也。”委叶恭绰送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各一本。不久,收到毛泽东派人送来的诗词手稿影印本。为方幼庵作《花卉四条屏》。作《风娇寸秀》、《珠穆朗玛峰》、《李白诗意》、《华山摩耳崖册》、《五色瑞莲》、《三生同梦图》。
一九五四年 甲午 61岁
临吴镇《渔父图卷》。吴镇《渔父图卷》由吴湖帆旧藏,今藏上海博物馆
。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观米友仁云山图卷后作《云山图》与仁辅。作《稼轩词意图》、《莲塘佳景图》、《山倚云起图》、《室壁过云图》、《潇湘夜雨图》、《黄茅小景》、《苍松竞秀》、《秋山图》、《清真词意图》、《江深草阁图》、《寒林云壑》、《溪山萧寺》、《北极山水》、《夕阳烟岫》。一九五五年 乙未 62岁
黄公望《富春山居残卷》由沙孟海委托谢稚柳从吴湖帆手中购入浙江博物馆。作《天池石壁》、《后村词意》。除夕,为钱君陶五十岁作《松石图》。
一九五六年 丙申 63岁
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成立中国画院。受聘参与“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工作,为筹备委员之一。筹备委员有赖少其、唐云、潘天寿、王个簃、谢稚柳、刘海粟、伍蠡甫、傅抱石、贺天健、陈秋草、白蕉、江东、沈尹默、吴湖帆。剌少其、汪东、沈尹默为主任委员。根据叶恭绰推荐并经筹委员会在首批画师、特约画师中秘密提名测试,初步考虑由吴湖帆任院长。这个考虑,与一九五六年九月上海市委宣传部下达沪委(五六)宣字一百十六号“上海中国画院领导成员的任命”相符。在为筹备画院成立而举办的书画展览会上,吴湖帆的画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应约作《东风第一枝》贺画院成立。作《浮峦暖翠图》、《夕阳萧寺》、《云中山顶》。
一九五七年 丁酉 64岁
反“右”斗争开始,画院成立搁浅。且因阶级出身、《佞宋词痕》、平素言行以及与在国外的张大千通信等问题,吴湖帆受到审查。经美术界平衡,在“右边”边缘开脱。独生子吴述欧因代父写检查,划成“右派”。作《大龙湫》、《庐山东南五老峰》、《黄山翡翠池》、《江山揽胜》、《庐山小景》、《浙东小景》、《九江秀色》。
一九五八年 戊戌 65岁上海第一届美术展览会举行,展出刘海粟、吴湖帆、贺天健、陶冷月等人的作品。
一九五九年 己亥 66岁
获元代张中《芙蓉鸳鸯图轴》,今藏上海博物馆。作《碧海苍松》、《荷花翠鸟》、《双松叠翠》。
一九六○年 庚子 67岁
上海中国画院正式成立,丰子恺出任院长,吴湖帆为普通画师。中国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填《沁园春》一首为贺。作《多景楼诗画卷》、《唐人诗意图》、《谢眺青山李白楼》、《松溪仙隐图》。请应野平画《后村别墅图》。
一九六一年 辛丑 68岁
小中风。此后体力日亏,作画渐少。请汪东画《佞宋词痕图》。请朱屺瞻画《辟非玉印小室图》。请黄西爽画《羽阳阁图》。请程十发画《七姬造像图》。
一九六二年 壬寅 69岁
中风,住华东医院。请张叔通画《十六金符斋图》。请糜耕云画《万宜楼图》。
一九六三年 癸卯 七十岁
得张大千于巴黎创作贺其七十寿诞《荷花图》。病稍起,刻“湖帆七十后所作”为界。中秋前一日于华东医院作《砥柱中流》贺国庆十四周年。
一九六四年 甲辰 七十一岁患胆石症,住华东医院。国庆节前夕,收到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办公室国庆观礼邀请及候车路线示意图(此信今藏上海图书馆,由本书编于一九九八年夏查阅吴湖帆手稿时偶然发现)。十月十六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冬,得北京来信,徵词。内容为:“秭园甲辰吟集冬季课题。词题: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颂词。调寄东风第一枝,一百字。调寄赞成功,六十二字。二,边和大捷。调寄摊破丑奴儿,六十字。诗题:一,赋得十月先开岭上梅。得先字,限五言八韵。二,西山探梅。不限体。三,北海菊花展览。不限体。秭园甲辰吟集启。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一日。通信处:北京市东城区煤渣胡同甲九号江宅。”(此信今藏上海图书馆,由本书编者于一九九八年夏查阅吴湖帆手稿时偶然发现)。
一九六五年 乙巳 七十二岁
作《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冷光摇动古青松》。
一九六六年 丙午 七十三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遭受迫害,家藏文物被席卷一空。
一九六八年 戊申 七十五岁
再度中风。八月十一日自拔导管,逝世。
吴湖帆《临富春山居图卷》
自此另眼看湖帆
——吴湖帆《临富春山居图卷》读后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言辞犀利、恃才傲物,号称世上最聪明的人。有人问他:“莎士比亚与阁下孰高?”“我站在他肩膀上!”机锋急智,传绝一时。
早不久,有几个80后的愤青,相约在山顶上脱光屁股叠在一起。说是:“为山峰加高一公尺!”其“原创性”、“行为性”也为中国当代艺术传扬一时!——可没人说他们抄袭萧翁,更没人说这是模仿。
“登得绝顶我为峰!”的古句,反见其叛逆讥讽与创作冲动!有如邱志杰的兰亭一千遍!那么吴湖帆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站在这画中兰亭的顶上呢?还是抄袭临摹呢?抑或是加高了些许呢?这要看有无再创作性而定!
吴老自个儿白纸黑字定为“临”,而我却觉得处处露出有他自己的个性与改弦易辙的实证:
一、材料与其事前处理
1. 纸:吴老用的既不是熟纸(矾纸),更不是棉纸或麻纸,当然也不是新纸,而是上好的玉版单宣生纸,且是“文物级”的“清纸”,连“命纸”也是同一种纸。
2. 在画之前先接好的一般大都是“段接”,而此图有明显的“横接”之迹,是证吴老是拿出了压箱底的“好货”,否则不致如此“惜纸如金”。易纸为的是要“渴中有润”,正是江南人士海上画家的个性。
3. 纸在画前还拓了一遍,用的不单是渗了中药的稀薄浆糊,且加了相当比例的“石花菜”与“海菜粉”细火慢熬的汤汁。为的是不减生宣的润湿性且有矾纸之匀涂性,及易生起飞白、渴笔的功能性,这些都是原作所没有的,吴老加了个“几寸”吧。
二、至于工具方面指的是“笔”
皴擦与点:吴老一改狼毫为兼毫,在生纸上狼毫的含墨量稍显不够,若像行草般一笔书、连绵草,则更需兼毫。此图其“一气呵成”、“墨色连贯”之节奏较之原图为盛,其笔纵不是兼毫,也是上好的黄鼠狼尾尖秋毫选净者成之。
选此种笔为的是宝剑配英雄,生玉版配上好笔以便处于巅峰状态的吴老晋其全功也。
而其染与远山则定为羊毫或兼毫矣。
此图之“染”较“湿”而远山尤见“笔触”,而非“渐层之”、“匀染”。更见吴老之墨韵水味。“非先生之言”而敢言者该是又站高了一步吧。
三、一气呵成“连绵一笔”
此图纵观全局,细查笔序,实无搁笔补睡,待饱餐秀色后断续为之,迹证。
例如尾段主峰左侧由上而下之数笔,重墨之皴笔,笔笔之间雄见回峰连带较之“连绵草”实有更见大胆之处。
其杂树之米点,大有沾墨一次点完一丛之势。尤其远波水湄渴笔飞白集线成面,在其最终的一笔恰恰若有若无的隐入水中,足见其顺流而下不可阻挡之趋势,收在不收之处也。尤其是纵观全局其山峰造型、轮廓皴线等酷似“背临映写”而非一般之秀一笔仿一笔之结结巴巴也。
山之造型通篇一体,形神皆似,而皴擦点染又不见原图之心境数变。有如大钢琴家对原曲之诠释以至“化为我有,抒我胸怀”之势,其笔墨技法自早已不在话下了。石涛言:纵令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由我在。
在尾端之前,近处有一大片平台缓坡,接着是中景之水滩及远景之坡堤水湄,而独察其末画的大片留白,象征浩瀚之广大水域与形成其水域。造型也就是与水域(留白)接壤处之笔墨与构成广大水域之造型,皆自然天成。未以笔害形,更未以形碍笔。有与无、画”与不画、黑与白之间的通篇运筹,整体帷幄已至战争艺术的“儒将”之境。
本以为这是自古以来造价黑道的“家传之秘”,“鬼才神授”之具,没想到被这江南“白道”破了阵头。
人只在笔墨神韵间寸土必争,君不见空无留白间的玄妙机锋啊!
吴老至此已不再是“临”或是“创”的问题了,而是手上拥有了“剩山图”之憾而无力全其首尾,加上当时也是国家民族之痛,无以为计,孤臣孹子百般无奈之际,遂生何妨自个画他一通,“书生”一番之志。
向他面对“珠峰——大痴道人”之时自会战战然地派先遣斥候打探一番,在教场后方制定战术、战略,准备武器后勤之时,就像老兵即已上了战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般。
一个创作者来自灵魂深处的驱使油然而生,熟读先贤兵法之儒将之所以屡建奇功皆知站在“巨人的肩上”作战的,这是自己的三昧啊!
吴老此图之流畅率性并非对大痴掉以轻心,而是补千古遗憾,对画中兰亭之唱和!
有如润之唱和亚子,岂会斤斤于先后矣。
王三庆
民国一百年于共和国风景线上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