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精忠,江西安福人。二等乙级革命残废军人,中国当代作家、诗人,笔名兰云,别号凤林居士。1933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书香家庭。其父是留美学者、大学教授,其母大学毕业后任中学语文、音乐教师。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行政管理学专业。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十五军文工团团员,志愿军十五军文工团团员,解放军四十五师教导营干事,一三五团俱乐部主任,空降兵四十五师宣传科文化干事、文化宣传科副科长,武汉市文联文学部专业作家、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市文联第六届委员,武汉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武汉作家协会顾问。
王精忠 当代作家、诗人。字义生,别号凤林居士。笔名蓝天。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3年10月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西安福,出身教育世家,父系留美学者,母系中学教师,从小热爱文学,中学时代就以诗歌参加学生运动。1949年7月投身革命,任军文工团员。迄今从事文学艺术已达40多中。着作主要有长篇传记小说《万里战旗红》,歌剧《闪光的镙钉》,故事《赤手降魔》,报告文学《黄继光活在大家心中》、《血战上甘岭》,杂文《人才难得与人才难为》及与人合作故事集《特级英雄黄继光》,话剧《凯歌百代》,长篇纪实文学《上甘岭大战》等。创作的散文、诗歌、小戏、歌曲等作品被收入多种选集或获奖。在解放两广及大西南战役中立一等功,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立三等功,获军功章。上甘岭战役中立二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议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在建国十周年大庆的文艺调演中,立三等功。还先后获各级通令嘉奖31次,创作奖16次。创作的歌剧《闪光的镙钉》赴京调演,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集体接见。
20世纪40年代读中学时即以诗歌为武器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50年3月在解放两广及大西南战役中荣立一等功,10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赴朝作战。1951年7月在第五次战役中荣立三等功,获军功章奖励。1952年12月在上甘岭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发的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958年12月在建国十周年文艺调演中荣立三等功,同年获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员、营文化干事、伞兵连长、团俱乐部主任、军演出队文艺编导、师文化科长、师宣传科长。先后获得军内各级通令嘉奖11次、创作奖16次。1978年转业后历任武汉市文联委员、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武汉作家协会秘书长、武汉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武汉作家协会顾问、湖北暨武汉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晴川诗刊》常务副主编、《武汉诗词》编委会主任、武汉诗词学会会长、武汉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职,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长期从事新中国军事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195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战场报》发表特写《活捉匪首孔学凡》并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1952年在著名的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的前沿坑道写下朗诵诗《伟大战士黄继光》、歌曲《烈火英雄邱少云》、歌词《守卫在朝鲜前线》等。1960年代在中央及地方报刊发表了报告文学《黄继光活在大家心中》、《血战上甘岭》、《凯歌百代》,故事《赤手降魔》、《红双扬》等各类作品100余篇。他创作的小品《熔炉》获15军文艺调演一等奖,报告文学《黄继光活在大家心中》、故事《赤手降魔》获武汉空军创作一等奖。他创作的歌剧《闪光的螺丝钉》和参与执笔的话剧《凯歌百代》等均曾赴京调演,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集体接见。
1977年先后出版长篇小说《万里战旗红》、故事集《特级英雄黄继光》(与人合著)。1993年与人合著的长篇纪实文学《上甘岭大战》出版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及中央、地方20多家报刊和电视台予以评论报道。累计发表各类作品达一百多万字,多种选集收录了他的作品。其传略已被辑入《中华英模大典》、《中国作家大词典》、《中国专家》、《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词典》、《世界艺术家名典》、《东方之子》丛书、《艺术人生》、《强国丰碑》等20多种不同体裁的著作中。包括报纸、杂志和电视在内的国家和地方10余个媒体对他做过专访和评介,其中有报告文学《征鞍不卸》和特写《千行青史心血铸》、《热血文章英雄笔》、《求精于艺术,务忠于人民》、《上甘岭功臣劲书上甘岭大战》、《英雄与英雄主义》、《战斗后的歌唱》、《记录战争与英雄》、《笔下起风雷》、《千秋功业百代传》等。
还先后担任文学艺术的组织领导工作,曾任文艺编导、团俱乐部主任、师文化科长、宣传科长以及武汉作家协会秘书长等职,是受人赞誉的社会活动家和领导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文联委员、武汉作协专业作家、全国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武汉市诗词学会会长并曾兼任《晴川诗刊》常务副主编以及武汉作协、湖北散文学会、湖北通俗文学学会和许多文学社团的理事、顾问或名誉主席。他还是二等乙级革命残废军人,台属和侨属,并是全球汉诗协会的名誉理事,在海外有广泛的联系和影响。
其传略已被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当代诗词家辞典》、《抗美援朝英模集》、《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大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著名华人社团领导人名典》、《中国文艺家新传》、《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20多种史著中。人们刊写过他的报告文学《征鞍不卸》特写《千行青史心血铸》、《热血文章英雄笔》、《精忠二字励生平》、《战斗后的歌唱》、《让千秋功业百代传》、《访著名作家王精忠》、《上甘岭之魂的作者》、《求精于艺术、务忠于人民》、《上甘岭功臣劲书上甘岭大战》等专访。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