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耕夫 (1923~1986)原名苏传茂,男,汉族,新市乡苏家庙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1948年被评为渤海军区二分区司政机关模范工作者,荣立二等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担任过德州专区文工队戏剧教员、山东省文化局创作组组长、山东省文联戏剧编辑和《前哨》月刊社戏剧编辑。1961年起在山东省话剧团任专职编剧22年。在此期间,苏耕夫成为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剧作家协会理事。
苏耕夫是中国当代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一生创作出不少优秀剧本,尤其擅长写农村题材的剧目。其主要作品有《余粮》《借井》《化肥》《北洼的庄稼》《母女俩》《荣誉》《卖马计》《绿水长流》《钢铁与豆腐》《一枝红杏出墙来》等,并参与了《决战》《丰收之后》的创作与修改工作。1955年,独幕剧《母女俩》获华东区话剧会演奖;1962年,《卖马计》在中国戏剧协会主办的《剧本》9月号首要位置发表;1977年,大型多幕话剧《决战》获山东省剧本创作一等奖,晋京演出中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
苏耕夫性情刚直,重文德有文胆,虽屡遭磨难,而其志不渝。“肃反”运动以后,他取材现实,写了相声《积极分子》,真实而深刻地讽刺、鞭挞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个别人借搞运动打击陷害好人、靠政治投机向上爬的不良现象。在“整风反右”运动中,苏耕夫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开除党籍、留用察看的处分,并遣送鲁北农场劳动改造。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次年写出力作《卖马计》。该剧通过描写一个坏马充好马、真人识好马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如何对待人才的社会问题。“文化大革命”中,旧帐重提,苏耕夫被划进“黑五类”之列再遭磨难,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苏耕夫便投身于《决战》一剧的创作,以饱满的政治激情,借戏言志,着力控诉了“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该剧的创作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得到了第二次解放,于1979年1月恢复了党籍和名誉。虽年近花甲,且体弱多病,孤身一人,但苏耕夫仍不计恩怨,不顾单身生活的艰辛烦难,重振精神,相继写出了《钢铁与豆腐》《一枝红杏出墙来》等剧作,生动地歌颂了党的路线政策的正确和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胜利。1983年,苏耕夫离职休养,回到了故乡苏家庙。1986年6月,苏耕夫在家中去世。山东省文化厅、文联、剧协、吕剧团、柳子剧团、艺术研究所、话剧团等有关部门均派人参加了向遗体告别仪式。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