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1902—1927),原名周德一,又名周庆昌,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潭牛镇文郎君村人。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周成合和母亲罗氏都在乡村靠务农过活,家中有兄弟姐妹4人。
周逸童年时在家乡附近的广智学校读书,聪颖伶俐,灵敏过人,从小就显露出不甘落后、力求进取的倔劲。每次考试各科成绩总获第一名,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第一哥”。他好奇心很强,只要有问题不清楚就抓住不放,大胆向别人请教。有一天,他问老师:“为什么今天的当权者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师没想到他能提出如此问题,心中暗暗称赞。
1919年下半年,周逸以全优的考试成绩考进了府城琼崖公学。当时的府城镇是琼崖革命的策源地,大批有志之士荟萃于此。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市民罢市等斗争在府城地区也搞得有声有色。周逸入校不久,发生了美国教士强奸匹瑾女中学生的事件,消息一经传出,激起全琼民众的强烈不满。在学生联合会的有力支持下。周逸组织学生到美国教堂门前,集会示威,并提交书面抗议,要求惩办肇事者。美国教会慌了手脚,一面假惺惺地检讨应付学生,一面则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最后,腐败的地方政府竞责令学校当局以“无事生端”为理由,将周逸等一批学生开除出校。1920年下半年,他怀着愤愤不平的心情回到家乡文昌县。
1924年周逸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文昌中学。当时正值全岛中小学举行大罢课,抗议日本侵占西沙群岛的罪行。由于他被大家视为“匹瑾女中事件”的英雄,而被校学生理事会指定为“反日保西沙”宣传小队长,他不负众望,带领小队四处进行反日宣传。他的革命热情和突出的组织、宣传才干,博得全校师生的普遍好评,先后被选为校学生理事会的宣传干事和主要负责人。在文昌中学度过的三个春秋里,他开始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琼崖旬报》等进步刊物,从中了解全国革命斗争的进展情况,学习马列主义等革命理论。1921年上半年,周逸在文昌中学毕业后,考进上海东华大学预科学习,三个月后转读上海大夏大学法政系。当时同他一起在上海读书的海南籍进步学生有叶文龙、许侠夫、罗文淹、王文明、黄昌炜、王业熹、郭儒灏、冯白驹、张瑞桓、陈序经和王茀伦等人。他们在上海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组织了“上海琼崖青年社”,介绍海南见闻,评论政治,揭露黑暗,鼓动民众,发动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革命活动。他还和符向一创办《琼崖青年专刊》,自己撰写了不少激昂的文章。
1925年震动全世界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他坚定地站在斗争的前列,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的各项任务。“五卅运动”发生不久,大夏大学明显地分裂成两派,即国民革命派和国家主义派,国家主义派受到学校当局偏袒,实际上成为国民党右派的御用工具。周逸旗帜鲜明地站在革命派一边,与国家主义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斗争的考验,上海党组织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1925年12月,周逸告别上海,回到了广州。1926年2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谭平山,中共党员)派遣他以中央农民特派员的身份,返回家乡文昌县开展农民运动。3月,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文昌县党团支部在文城圣殿里成立,他被选为支部书记,支部成员有祝家斌、云昌洪、张瑞桓、黄升平、邢冬梅、欧赤、陈焕、占力之和王茀伦等。在党团支部的领导下,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文昌各区、乡农民都普遍被发动起来,成立了农会,“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响彻云霄。周逸和张瑞桓、陈焕、欧赤、王茀伦等同志经常赤脚下到穷乡僻壤,考察民情,访穷问苦,领导农民打土豪、斗劣绅,动员妇女剪长辫、放裹脚,废除封建婚姻,并兴办平民学校、夜校、识字班,帮助农民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促进了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那时,他已和邝氏结婚,生有一个男孩,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为了革命工作,他很少过问家事,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1926年6月周逸在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委员兼农民部部长。9月在海口市与冯平一起共同主持创办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任副所长兼专职教员,培训从各县农民运动中抽调出来的积极分子,为党输送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政治水平和军事素养的农运干部。
1927年4月27日蒋介石在上海策动反革命政变。4月22日,白色恐怖也扩延到海南。当天下午,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在府海地区大肆逮捕和屠杀革命同志和无辜的群众。在危急关头,他和地委书记王文明接到孙成达带回的省委指示后,立即采取果断行动,迅速转移组织。一方面处理好党的重要文件,能运走的立即运走,不能运走的当即烧毁;另一方面组织知情的同志想方设法火速通知府海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各机关团体的同志及时疏散,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根据地委指示,周逸被派到乐会县第四区开展工作,他和他的战友们,从城市疏散到农村,以农村作为新的基地,坚持发展党的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1927年7月下旬为了破坏敌人交通,周逸带领的一个战斗小组在嘉积市附近活动,结果被反动民团发现,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不幸中弹牺牲。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